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詩類
易類
小學類
書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雜史類
史評類
史鈔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雜家類
禪宗部類
下游,各设抚按。县升府、府升道、道转内卿,一命以上,咸与宠赐,于是敷求耆硕,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 何楷
、陈洪谧、林欲楫、朱继祚、黄鸣俊皆为大学士。又起曹樱、何吾驺、郭维经、叶廷柱、林增志、李光春等,以次 …… (第 143 页)
毫皆入龙橐。时帝未有嗣,令子森赐国姓,改名成功,出入大内;每上意所向,辄以告龙。由是廷臣无敢异同者。 何楷
与龙争朝班不合,乞归,中途盗截其耳。丙午,元旦早朝,以足扳掷大学士蒋德璟,几伤,帝虽知龙不可恃,卒无 (第 157 页)
  以张肯堂为吏部尚书、李长倩为户部尚书、曹学佺为礼部尚书、吴春枝为兵部尚书、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郑瑄为工部尚书。八闽俱设巡抚。
  起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苏观生、 何楷
、陈洪谧、林欲楫、朱继祚、黄鸣俊,皆为大学士。曾樱、何吾驺、郭维经、叶廷桂,以次至闽,皆令入阁办事。 (第 6 页)
  二十五(辛巳),诏迎母后邹氏。

  二十六(壬午),史可法奏报扬州已安;特奖慰之。 何楷
户右侍郎;程世昌佥都,抚应天。吕大器辞朝奏谢,谕以「挑激」二字勿言。通政使刘士桢参监生陆浚源为兄奏辨 …… (第 8 页)
  十四(戊辰),令崇王次子爚寓温州。
  十五(己巳),南和伯方一元概为贼戮诸公侯伯十五人请恤。照磨张明弼奏周镳险恶。 何楷
兼工部左侍郎。
  十六(庚午),职方杨文骢请宏佛教,以扶王化。监生蒋佐上「累朝实录」。
  十七( (第 18 页)
  初十(甲午),修奉先殿及午门、左右掖门。邹之麟为应天府丞。四川参议耿庭录改遵义监军。御史凌駉巡按河南,给吏部空札三十张、兵部空札一百,以待矢义南归者。户部尚书张有誉奏:江北各藩新旧兵饷额本有定,今所增万不能支;令督辅议察。工部请裁御前料价以供楚饷;上不许。侍郎 何楷
定各镇鼓铸。太监高起潜言边将不宜内转;又请银市马,命给太仆寺银五万两。
  十一(乙未),马士英奏杨 (第 28 页)
  二十八日(辛亥),左良玉具疏,请保全东宫,以安臣民之心。谓『东宫之来,吴三桂实有符验,史可法明知之而不敢言;此岂大臣之道!满朝诸臣,但知逢君,不惜大体。前者李贼逆乱,尚锡王封,不忍遽加刑害;何至一家,反视为仇?明知穷究并无别情,必欲辗转诛求,遂使皇上忘屋乌之德、臣下绝委裘之义!普天同怨,皇上独与二、三奸臣保守天下,无是理也!亲亲而仁民,愿皇上省之』!有旨:『东宫果真,当不失

王封。但王之明被穆虎使冒太子,正在根究奸党。其吴三桂、史可法等语,必系讹传。法司将审明节略,宣谕该藩』。
  四月初一日(癸丑),工部侍郎 何楷
奏:『镇臣疏东宫甚明』。有旨:『此疏岂可流传,必非镇臣之意,令提塘官立行追毁;敢有鼓煽者,兵部立擒正 (第 161 页)
  五月二十五日,宏光以无幔小轿入城,首蒙包头、身衣蓝布衣,以油扇掩面;太后及妃,乘驴随后。夹路百姓唾骂,有投瓦砾者。进南门易马,直至内守备府。见豫王叩头,豫王坐受之。命设酒于灵璧侯府,坐宏光于太子下。赵之龙暨礼部八人侍宴,唤乐户二十八人歌唱,饮酒。席中豫王向宏光问曰:『汝先帝自有子,汝不奉遗诏,擅自称尊,何为』?又曰:『汝既擅立,不遣一兵讨贼,于义何居』?又曰:『先帝遗体,止有太子;逃难远来,汝既不让位,又转辗磨灭之,何为』?宏光总不答。太子曰:『皇伯手札召我来,反不认;又改姓名,极刑加我。奸臣所为,皇伯不知』!豫王又曰:『我兵尚在扬州,汝何为便走?自主之耶,抑人教之耶』?宏光答话支吾,汗出沾背,终席俛首。席散,拘于江宁县,与太后、一妃同处。豫王令旧臣往视,惟安远侯柳祚昌、侍郎 何楷
视之;宏光嘻笑自若,但问马士英奸臣何在尔。
  黄得功既死,得功左协部将田雄负宏光与右协部将马得功降 (第 232 页)
  郑芝龙、郑鸿逵晋爵为侯,封郑芝豹为澄济伯、郑彩为永胜伯。设六部九卿,以张肯堂为吏部尚书、李长倩为户部尚书、曹学佺为礼部尚书、吴春枝为兵部尚书、周应期为刑部尚书、郑瑄为工部尚书、马思理为通政使、郑广英为锦衣卫都督。以天、建、延、兴四府为上游,汀、邵、漳、泉四府为下游,各设抚按。县升府、府升道、道转内卿;一命以上,咸与宠锡。于是敷求耆硕,起蒋德璟、黄景昉、黄道周、苏观生、 何楷
、陈洪谧、林欲楫、朱继祚、黄鸣俊皆为大学士,而苏观生最信任。又起曾樱、何吾驺、郭维经、叶廷桂、路振飞 …… (第 314 页)
  隆武尚未有嗣,郑芝龙乃令子郑森入侍;隆武赐国姓,改名成功。隆武每意有所向,成功辄先得之,以告芝龙;由是,廷臣无敢异同者,宰相半出门下。 何楷
与芝龙争朝班不合,乞归;中途盗截其耳,诏追贼不得。兵科给事中刘中藻亦以忤郑氏去。
  有密告芝龙揽权 (第 317 页)
  丁未,祭告天地、祖宗,即位南郊。以福建为福京、福州为天兴府、布政司为行殿

。大赦,称号隆武。追尊皇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遥上福王尊号曰圣安皇帝。芝龙、鸿逵俱进爵为侯,其弟芝豹封澄济伯、郑彩永胜伯;并赐号「奉天翊运中兴宣力定难守正功臣」。以黄道周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苏观生为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福建巡抚张肯堂为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 何楷
为户部尚书、四川按察使曹学佺为礼部尚书,福建巡按御史吴春枝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周应期为刑部尚书 …… (第 36 页)
  壬辰,册曾妃为后;赠后父曾文彦为吉水伯。
  癸巳,行郊天礼于南郊,芝龙、鸿逵称疾不从。户部尚书 何楷
劾其无人臣礼,宜正厥罪;王喜楷敢言,命掌都察院事。命妇朝后于太和殿。
  邵武知府吴炆炜、推官朱健闻 …… (第 38 页)
  杨廷麟疏至,请王幸江右;何腾蛟请驻湖南,浙中诸将请如衢州。王以芝龙不足恃,欲出赣入楚倚腾蛟。会原任临清知州金堡朝行在,言腾蛟可倚,急宜弃闽幸楚;王大喜,即擢堡兵科给事中,决计由赣以赴长沙。遣大学士苏观生先诣南安募兵。

  户部尚书 何楷
请告去。未几,死之。
  十一月甲午,类于上帝;乙未,禋于太庙;丙午,祃于社稷。丁酉,以郑鸿逵为御营 (第 40 页)
    前史本旨殉国是重;「摭遗」则尽臣职者,同列传也。闽疆诸臣,前史已概见;而阁辅曾、路两公、尚书 何元子
、徐亮生、侍郎杨龙友、太仆姜开初及给谏熊文江辈皆南都所遗,而毕于唐王之事、之时而未臣永明者。钱玉尘三 …… (第 439 页)
    (「摭遗」曰:曾、路两阁辅刚正廉明,知贤善讽,朝事可冀改观。惜乎!唐王之制于强帅,徒负虚名而不能实收成效。二公虽非殉国,而于闽政之兴败有关,因并补传列首。)



    何 楷

   何楷
字元子,漳州镇海卫人。生有异质,读书过目不忘。举天启乙丑进士;值魏奄乱政,不谒选。归建紫芝书院,讲学 …… (第 444 页)
  南都破,走杭州;从唐王入闽,进户部尚书。时郑芝龙、鸿逵兄弟横甚,王行郊天礼,称疾不出。楷言:『礼莫大于郊。二勋臣不陪祀,无人臣礼,宜正其罪』!王奖其风节,命掌都察院事。已而鸿逵挥扇殿上,楷呵止之。二郑交恶,知不为所容,连请告去。中途遇盗,截去一耳;芝龙使部将杨耿为之也。
  后漳州破,抑郁而卒。
    (「摭遗」曰: 何元子
博综群书,寒暑勿辍;尤邃于经学。与黄幼平道周、刘晋卿同升、林石士兰友、赵景之士春,称长安五谏;搏击豪 (第 445 页)
识之,以释人疑』。疏未及达。史可法疏请入觐,面述东宫处分;诏俟凯旋。可法叹曰:『斯何易欤』!工部侍郎 何楷
言:『左良玉疏东宫状甚明,请从之』。诏:『此疏岂可流传,且必非镇臣意。令燬之,煽惑者治罪』。戊申,左 (第 64 页)
  三月,左良玉闻太子狱,抗疏争之(见前)。宏光帝喻为王之明,太子真者不失王爵;吴三桂、史可法事皆讹伪(左疏中语)。令法司裒讯时语示之。而良玉疏已列抄,工部侍郎 何楷
言:『镇臣所疏太子之状明甚』。命立燬之,曰:『此岂可流行者』!
  是月,李自成逼承天,马进忠不能拒 (第 91 页)
曰「圣安皇帝」。以黄道周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苏观生为吏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张肯堂为兵部尚书, 何楷
为户部尚书 …… (第 135 页)
果畏缩,自有国法』!不得已,行百馀里,仍不进。俄称饷匮,拥军还,时不能问。癸巳郊,芝龙、鸿逵皆不从。 何楷
劾之,隆武帝壮其节,授楷都察院左都御史。鸿逵尝扇殿上,楷亦劾之。黄斌卿附使来劝进。
  九月,督师大 …… (第 139 页)
  广东、福建之间盗寇纵横,阎、罗、朱三姓尤剧;兵民交鬨,汀州大饥疫。隆武帝亲召闽县老人周良臣至,询问疾苦,而国势危急。
  冬十月, 何楷
请疾去,盗截其耳;盖芝龙使之。
  故知州金堡入朝,言『何腾蛟军足用,主上宜亲征,若汉光武。承平威仪 (第 139 页)
    良玉疏言:『东宫之来,吴三桂实有符验;史可法明知之而不敢言,此岂大臣之道?满朝诸臣,但知逢君,罔惜大体。前者李贼逆乱,尚锡王封;何至一家视同仇敌!明知穷究并无别情,必欲展转株求;使皇上忘屋乌之德、臣下绝委裘之义,普天同怨;皇上独与二、三奸臣保守天下,无是理也。亲亲而仁民,愿皇上省之』!有旨:『东宫果真,不失王封;但王之明假冒,正在根究。其吴三桂、史可法等语,尤系传。法司将审明情节,宣谕该藩』。时良玉疏见邸抄,工部侍郎 何楷
言:『镇臣疏东宫甚明』。有旨:『此疏岂可流传』!令提塘官立行追毁。 (第 427 页)
    肯堂字载宁,号鲲渊,华亭人。天启乙丑(一六二五)进士,知浚县有声。崇祯七年(一六三四),擢御史;累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时郑芝龙初受抚,为总兵

官,私招盗五十馀人请留标下;肯堂曰:『剿盗,元戎职也;未有朝命而擅受降,不可』。具疏入告,得严旨悉论斩;芝龙以此衔之。南都立,选兵三千,令部将周蕃率之入卫,助防江;玺书褒美。时汀、漳间有贼数万,出没剽掠;肯堂剿抚并用,踰年悉平。至是以翊戴功,进兵部尚书;寻改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明以 何楷
为户部尚书。
    楷字 (第 502 页)
元子,
漳州镇海卫人。举天启乙丑(一六二五)进士;值魏奄乱政,不谒选,归。崇祯时,授户部主事,进员外郎,累迁 (第 502 页)
    妃南阳人,诸生曾文彦女。崇祯五年(一六三二)王袭位,年已三十有一;妃年十九,选入宫。颇知书礼,任内政。王安置凤阳高墙中,奄人不得贿,以石墩锁之,病濒死;妃恐医药有诈,祷于天,自剜股肉进之。王愈后始闻,遂更相怜爱。南都覆,妃劝王为自立计。至是册为后,封文彦为吉水伯。命妇入朝于太和殿,佥有所赉。妃颇与外政,章奏多所参驳;王临朝,则垂帘共听断。都御史张肯堂曰:『本朝高、文二后皆有圣德,助成王业;然皆宫闱之中默相赞助。垂帘,则非圣世所宜』。妃大恚,肯堂以是见疏(考曰:按命妇朝于太和殿,非遥册无疑。而「南略」则谓妃以十月迎入宫,何舛也!「南略」又谓:『后至,大兴工作,庖匜之属用黄金;开织造府,后下体皆织龙凤』云云)
  癸巳(十四日)明郊祀上帝于南郊;郑芝龙、郑鸿逵称疾不从,户部尚书 何楷
劾之。
    楷言:『礼莫大于郊;二勋臣不陪祀,无人臣礼,宜正其辜』。王奖其风节,命掌都察院事。已 …… (第 527 页)
    世熊,宁化泉上里人;字元仲,号寒支子。博览载籍,为文雄峭凄丽。久困诸生,大学士黄道周、都御史 何楷
、礼部侍郎曹学佺交章荐之,王命府县官趋世熊赴廷试;世熊疏辞曰:『臣奉旨颤悸,背汗流踵。臣髫年在泮,九 (第 547 页)
  何乔远,字匪莪,闽人。为南司空,四方名士多归之。九日,大会于凤皇台,分韵赋诗。所著有万历集,固一代之作手也。钱东涧以其所纂国史,命名名山藏訾之。此盖不敢以私史窜国史,何可非也!
   何楷,
字元子,闽人。著五经解诂。余入其书室,方为周易解诂。收罗甚博,百年以来,穷经之士,黄石斋、郝楚望及公 (第 48 页)
  丙子冬,起户科。先生言:方今大臣持禄养交,刻深难犯;揣摩宫府,张设爪牙,知护一官。小臣习为恬默,冀以自完;盱豫邀求,随机观望,知护一身。通国臣僚,尽为声名利禄,无一人为陛下者。陛下以孤危之身,居臣民之上,受人欺绐,衅兆百出,臣窃伤心。大抵为乌程而发。
  戊寅五月,火星示变。时田贵妃与中宫不协,上久不见中宫,武陵故以田畹进;上疏微及后宫,为 给事中何楷
所驳。先生亦言:火于五德为礼。陛下未尝以沽名市恩疑大臣也,而大臣揭救郑三俊、钱谦益倡为是言,疑陛下甚 (第 140 页)
    仍馆语溪。之海昌,同陆冰修嘉淑访陈乾初先生确。又偕至朱康流先生朝瑛家,公读其所记五经,剧谈澈夜,谓生平大观。至金陵,尝入 何元子楷
署中,讨论五经,至此而二耳。五月望,东归,旋复之语溪。槜李高氏书归于吴氏之振。公在语溪三载,阅之殆遍 (第 206 页)
  设坛望祭先帝忌日,尚书大铖后至,路哭曰:『致先帝三月十九日者,东林诸公也;愿阴殛之』!
  侍郎 何楷
、督抚袁继咸、巡抚何腾蛟以王之明回读为「明之王」,咸涕泣疏争。而宁南侯良玉内畏闯逼,适原任御史黄澍被 …… (第 18 页)
到鼎台!烈烈大行何处遇,普天空向棘圜哀』!于是各镇怀疑,广昌伯刘良佐、宁南侯左良玉各有疏争之。工部郎 何楷
疏称东宫甚明;靖南侯黄得功亦疏:『且勿加刑,再待详审』。江防督抚袁继咸日夜悲愤,且云『各镇武夫,尚怀 …… (第 24 页)
  以原任大学士何吾驺为首辅,蒋德璟、黄道周、路振飞及苏观生皆大学士,张肯堂为吏部尚书,李长倩户部尚书,曹学佺礼部尚书,吴春枝兵部尚书,周应期刑部尚书,郑瑄工部尚书,马思理为通政使,馀进爵有差。开储贤馆,以观生专主宾客。寻以傅冠

仍原官大学士礼部尚书,而黄景昉、 何楷
、陈洪谧、林欲楫、曾樱、郭维经、叶廷桂等先后入阁办事;其远不至,如王应熊、杨廷麟等,署名阁员任事。 …… (第 52 页)
  夏四月,遣御史陆清源饷三万两往犒浙师,私散江上;猝为方营所劫,清源见杀。乃复遣科部诸臣出监浙师,不以闻鲁监国;因尽取鲁温、台之粟,以官填郡邑,鲁不能争。
  户部尚书大学士 何楷
以度支迟待为鸿逵所唾,楷辞官。主令鸿逵诣门谢,鸿逵不肯。他日楷出,鸿逵伺人于隘,猝击伤其左耳,楷无所 (第 54 页)
  时杨嗣昌夺情,以阁部出督师中州;陈新甲冒推宣督,辽抚方一藻谬款,意藉沿边为用。道周知不能,为三疏一日闻。其劾嗣昌者有曰:『臣虽懦孱,然自二十岁躬耕,手足胼胝以养人。迄四十馀削籍后,徒步荷担,一、二千里不解屝屦。今虽踰五十,然非有妻奴之奉、婢仆之累,所纂数卷书,已移月可毕。笔札千楯,均为报恩。天下即无人,臣愿解清华以执锁钥,何必使被棘负涂者祓不祥以玷圣化哉!方今荧惑渐次箕、尾,是为燕分;九、十月交,当南斗口。是虽有道仁人所不道,然思患豫防,圣人之所垂戒』。召对平台,语次陈新甲;上曰:『何不言之部推之日』?道周曰:『彼时言官林兰友、 何楷
已言之矣。今伦理边疆,关系匪细;臣不得不力争』。上怫,心疑道周以不得廷推介意;因称道周傲物非清,援伯 (第 17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