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類
詩類
地理類
編年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政書類
正史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雜史類
詔令奏議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徐孚远,字闇公,江苏华亭人。崇祯十五年举于乡,与邑人夏允彝、陈子龙结几社,以道义文章名于时。会寇乱亟,阴求健儿剑客而部署之,蓄为他日用。子龙为绍兴推官,引东阳许都见之,使募义勇,西行杀贼。又请 何刚
荐之。既而东阳激变,子龙单骑入都营,许以不死,招之降。大吏持不可,竟杀之。孚远贻书曰:『彼以吾故降, (第 747 页)
矣,吾辈死无葬身之地』!四月二十五日,扬城陷,阁部史公,同监军春坊中允卫胤文、庶吉士英尔埙、中书舍人 何刚
及扬州兵备道马鸣騄,在籍户部侍郎张伯鲸,俱死之。五月,东兵渡江。十二日,帝出奔,驻太平府城外。十三日 (第 125 页)
冯国用、前营参将陈光玉、李隆、徐纯仁、游击李大忠、孙闻忠、都司姚怀龙、解学曾等皆巷战死。兵部职方主事 何刚
入城甫一日而城破,投井死。原任兵部尚书张伯鲸被数创死;妻杨氏、子妇郝氏从之。
时得功破左兵于铜陵 (第 15 页)
时得功破左兵于铜陵 (第 15 页)
十八日,史可法辞朝,命文武官郊饯。自可法离京,刘孔昭略无忌惮,而高、张俱不能安其位矣。
二十日,可法开荐举人李遽主事、 何刚 军前监纪。
二十四日,设勇卫营,太监韩赞周节制之。都督徐大受兼总兵,郑彩分管水陆舟师。
二十 (第 58 页)
二十日,可法开荐举人李遽主事、 何刚 军前监纪。
二十四日,设勇卫营,太监韩赞周节制之。都督徐大受兼总兵,郑彩分管水陆舟师。
二十 (第 58 页)
六月十九日,陈子龙疏言:『一介草茅,四载抱牍,蒙升南京吏部文选司主事,便道还里。因臣祖母高氏老病危笃,而臣以孑身独子,循例乞恩,拜疏终养。风尘阻塞,
未达中途,蒙先帝擢署省掖。时寇破恒、代,渐逼京师;臣妄意联络海舟直达,可资应援。因与长乐知县夏允彝、中书舍人宋徵璧等捐赀召募。忽闻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无地。臣伏思君父之仇,不可不报;中原之地,不可不复。然必保固江、淮,以为中兴之根本。守江之策,莫急水师;海舟之议,更不容缓。幸松江知府陈亨志切同袍、气雄击楫,多方措置,以求成旅。适接兵部尚书史可法、职方司郎中万元吉手书,以「江上守御方殷,望此一军,共为犄角;不妨动支正供,以俟销算。总之,以朝廷之粮养朝廷之兵,无分彼此也」。臣等推 职方司主事何刚 忠勇性成、清介绝俗,专司募练;而佐以山阴知县钱世贵、举人徐孚远、李素、廪生张密已买沙船二十五只,募材 (第 186 页)
未达中途,蒙先帝擢署省掖。时寇破恒、代,渐逼京师;臣妄意联络海舟直达,可资应援。因与长乐知县夏允彝、中书舍人宋徵璧等捐赀召募。忽闻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无地。臣伏思君父之仇,不可不报;中原之地,不可不复。然必保固江、淮,以为中兴之根本。守江之策,莫急水师;海舟之议,更不容缓。幸松江知府陈亨志切同袍、气雄击楫,多方措置,以求成旅。适接兵部尚书史可法、职方司郎中万元吉手书,以「江上守御方殷,望此一军,共为犄角;不妨动支正供,以俟销算。总之,以朝廷之粮养朝廷之兵,无分彼此也」。臣等推 职方司主事何刚 忠勇性成、清介绝俗,专司募练;而佐以山阴知县钱世贵、举人徐孚远、李素、廪生张密已买沙船二十五只,募材 (第 186 页)
○燕京自闯贼沦陷,怀生之伦莫不饮痛。然大河南北虽经蹂躏,而吴、楚、闽、粤、滇、黔疆域如故也。当时紫盖渡江,南都拥立,以伦以序,福王为正。史阁部忠亮日月,招徕耆旧,奋扬师旅;高弘图、姜曰广为左右二人,张慎言、徐石麒代为冢宰,张有誉、顾锡畴并列六卿,起刘宗周为亚相,郑注为廷尉;翰林则陈子壮、刘同春、侯峒曾、姚思孝、詹兆恒、郭维经、赵士春、刘君则,台谏则马嘉植、熊汝霖、章正宸、陈子龙、沈宸荃、游有伦、乔可聘、郭贞一,部曹则夏允彝、吴嘉胤、黄端伯、 何刚
、钱旃:群贤济济,布在殿陛。方将告九庙、阅六师、申和议、剪寇仇,众庶喁喁,想望中兴;即未能飙起云蔚, …… (第 1 页)
辛未,大清兵围扬州,七日城破;丁丑,督师太傅、兵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史可法死之。扬州知府任民育、江都知县周志畏等不屈死,总兵官刘肇基等逆战死,原任兵部侍郎张伯鲸、都督兵部右侍郎卫胤文、监纪主事 何刚 先后俱殉难。城遂屠。
戊寅,追封于谦为临安伯。
五月壬午朔,进封黄得功为靖国公世袭,诸将各升 (第 28 页)
辛未,大清兵围扬州,七日城破;丁丑,督师太傅、兵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史可法死之。扬州知府任民育、江都知县周志畏等不屈死,总兵官刘肇基等逆战死,原任兵部侍郎张伯鲸、都督兵部右侍郎卫胤文、监纪主事 何刚 先后俱殉难。城遂屠。
戊寅,追封于谦为临安伯。
五月壬午朔,进封黄得功为靖国公世袭,诸将各升 (第 28 页)
大清兵已入亳州、下天长,援将侯方岩全军败没。盱眙降,徐、泗飞书告急。复召可法还扬援泗,亟渡江,昼夜兼行。及抵泗,守将李遇春已举城叛,可法退保扬州。俄报徐州破,降将李成栋引兵而南,攻扬州新城。可法方在旧城,急檄防河诸镇赴援。总兵李栖凤、张天禄皆不应,寻拔营叛;惟左都督刘肇基、副总兵乙邦才、庄子固与楼挺
等各引所部至。可法乃率扬州知府任民育、按察佥事王缵爵、监军同知曲从直、江都知县周志畏、权令罗伏龙、参军 何刚, 又盐运使杨振熙、监饷佥事黄铉、通判吴道正、县丞王志瑞及肇基诸将等,昼夜分陴严守。十八日,降将李遇春持 …… (第 114 页)
右抚按列传第八。
○祁、王以下五人者,皆经济才也。彪佳、瑞旃、凌駉,深沉有谋,辅以儒术;潜夫、 何刚, 倜傥奇伟,言多大略。使畀之重任,未必不足以削平祸乱;而卒无成者,何也?言之而不用、用之而不尽,而忌沮 …… (第 191 页)
何 刚
何刚 字悫人,上海人;崇祯庚午举人。为人英毅,有才略。见海内乱作,与同郡士结几社,诋诽迂儒徐言踽步之辈,日 …… (第 203 页)
津为缓急计。及福王立,子龙入为给事中;言『防江之策莫过水师,海舟之设更不容缓。臣昔召募得二千人,请委 何刚 训练』!从之。九月,命防篙 …… (第 203 页)
夏允彝字彝仲,松江华亭人。弱冠举于乡;好古博学,工属文。时东林方盛讲学,长洲名士杨廷枢、太仓张溥等慕之,结文会,名复社;允彝与同邑陈子龙、 何刚 、徐孚 …… (第 241 页)
昌、房可壮、孙昔等;并可之。又上防守要策,言『防江之计,莫过水师;海舟之设,更不容缓。请专委兵部主事 何刚 训练』!又疏备边三害,请收复襄阳:皆当时至计,而莫之能用也。
明年二月,以时事不可为,乞终养去。 (第 247 页)
等各引所部至。可法乃率扬州知府任民育、按察佥事王缵爵、监军同知曲从直、江都知县周志畏、权令罗伏龙、参军 何刚, 又盐运使杨振熙、监饷佥事黄铉、通判吴道正、县丞王志瑞及肇基诸将等,昼夜分陴严守。十八日,降将李遇春持 …… (第 114 页)
右抚按列传第八。
○祁、王以下五人者,皆经济才也。彪佳、瑞旃、凌駉,深沉有谋,辅以儒术;潜夫、 何刚, 倜傥奇伟,言多大略。使畀之重任,未必不足以削平祸乱;而卒无成者,何也?言之而不用、用之而不尽,而忌沮 …… (第 191 页)
何 刚
何刚 字悫人,上海人;崇祯庚午举人。为人英毅,有才略。见海内乱作,与同郡士结几社,诋诽迂儒徐言踽步之辈,日 …… (第 203 页)
津为缓急计。及福王立,子龙入为给事中;言『防江之策莫过水师,海舟之设更不容缓。臣昔召募得二千人,请委 何刚 训练』!从之。九月,命防篙 …… (第 203 页)
夏允彝字彝仲,松江华亭人。弱冠举于乡;好古博学,工属文。时东林方盛讲学,长洲名士杨廷枢、太仓张溥等慕之,结文会,名复社;允彝与同邑陈子龙、 何刚 、徐孚 …… (第 241 页)
昌、房可壮、孙昔等;并可之。又上防守要策,言『防江之计,莫过水师;海舟之设,更不容缓。请专委兵部主事 何刚 训练』!又疏备边三害,请收复襄阳:皆当时至计,而莫之能用也。
明年二月,以时事不可为,乞终养去。 (第 247 页)
徐孚远字闇公,华亭人。崇祯壬午举于乡;故太师阶之支孙也。当明之季,江左社事最盛;而松江几社以经济见,孚远与夏允彝、陈子龙、 何刚
则尤为社中之杰。时寇祸亟,颇求健儿侠客,联络部署,欲为勤王之备。及子龙任绍兴推官,孚远乃引东阳许都见 (第 479 页)
(江都人。扬州被围,分城守。城破,自缢死(「勘本」补传)。)
任民育 扬州知府
(济宁人。扬州破,绯衣坐堂上见杀。阖门赴井死。) 何刚 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擢遵义知府
(上海人。佐史可法幕,协力拒守。城破,投井死。)
翁子琪 水 (第 728 页)
任民育 扬州知府
(济宁人。扬州破,绯衣坐堂上见杀。阖门赴井死。) 何刚 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擢遵义知府
(上海人。佐史可法幕,协力拒守。城破,投井死。)
翁子琪 水 (第 728 页)
己巳,史可法辞朝,诏百官郊饯。以总兵刘肇基、于永绥、李栖凤、卜从善、金声桓、张天禄隶其戏,举人李璩、 主事何刚
为监纪,诸镇并受节制。可法去,刘孔昭、马士英益无忌;高宏图、张慎言遂不能安其位。可法以应廷吉等为幕属 …… (第 4 页)
丙午,史可法疏,以李成栋充徐州总兵官,贺大成为藩标先锋总兵官,陆逊之为大梁屯田佥事,胡蕲中知睢州,冷时中通判开封,李长康为开封推官,经略中原;使所部总兵李世荣守泗州,张天禄屯瓜洲,许大成将忠贯营,李栖凤驻睢宁,刘肇基驻高家集
,张士仪驻王家楼,沈通明驻白洋河,马应魁为中军副将,翟天魁、陶匡明为旗鼓,以胡茂桢、李本深为高杰前锋,进军开封。以汪一诚为参将,以副使黄铉、 主事何刚 、知县吴道正分司粮饷、知县应廷吉军前监纪。又分诸汛地,听镇将择利;以宿迁至王家营号绝险,自任之。疏请 …… (第 14 页)
药数十万,皆失。明日,监饷郎中黄日芳使川将胡尚友、韩尚良屯茱萸湾,应廷吉以移泗之军屯瓦窑铺。又明日, 主事何刚 以忠贯营至;方会食,哨兵突至,射杀从人,诸将大骇。尚友等击之,斩七人;廷吉等退屯邵伯湖。李栖凤、高岐 (第 21 页)
丙午,史可法疏,以李成栋充徐州总兵官,贺大成为藩标先锋总兵官,陆逊之为大梁屯田佥事,胡蕲中知睢州,冷时中通判开封,李长康为开封推官,经略中原;使所部总兵李世荣守泗州,张天禄屯瓜洲,许大成将忠贯营,李栖凤驻睢宁,刘肇基驻高家集
,张士仪驻王家楼,沈通明驻白洋河,马应魁为中军副将,翟天魁、陶匡明为旗鼓,以胡茂桢、李本深为高杰前锋,进军开封。以汪一诚为参将,以副使黄铉、 主事何刚 、知县吴道正分司粮饷、知县应廷吉军前监纪。又分诸汛地,听镇将择利;以宿迁至王家营号绝险,自任之。疏请 …… (第 14 页)
药数十万,皆失。明日,监饷郎中黄日芳使川将胡尚友、韩尚良屯茱萸湾,应廷吉以移泗之军屯瓦窑铺。又明日, 主事何刚 以忠贯营至;方会食,哨兵突至,射杀从人,诸将大骇。尚友等击之,斩七人;廷吉等退屯邵伯湖。李栖凤、高岐 (第 21 页)
给事中陈子龙、主事夏允彝起兵于其乡。子龙闻北都急,与中书舍人宋徵璧召募勤王。宏光帝立,子龙劝亲征。以水师不足恃,与松江知县钱世贵、 在籍主事
何刚、举人徐孚远、李素、廪生张密分司措饷、召募,得沙船二十有五、材官水卒千馀人;又使中书舍人董庭、都 (第 394 页)
肇基以四百人巷战,杀伤千计;力竭而死。副将乙邦才,骁勇善战;城破,自刎死。中军旗鼓马应魁,每战披白甲,文曰「赤心报国」;亦巷战死。员外郎 何刚,
以水师隶可法;马士英恶之,出知遵义府。可法垂涕曰:『子出,吾谁倚』!刚亦泣,誓相依。 (第 485 页)
子龙字卧子,松江华亭人。幼颖异,工举子业;治诗、古文,宗法魏、晋。以经世自任;与郡人立几社,海内宗仰之,与江右艾南英齐名。登崇祯丁丑(一六三七)进士,授惠州推官,改绍兴推官,折节下士。东阳诸生许都者,豪杰自喜,尝从上海 举人何刚
学;刚谓之曰:『子居天下精兵处,高皇帝尝用之平乱矣,盍不成一旅以待用乎』?都归,散财结客,招致数千人 (第 102 页)
京抄」云:「夹,献银四千两、布四百疋,尚拷不止;乃献下江南策」。方公颇自好,必不至此;疑出仇口。云间 何刚
等辨揭谓:「公屡自缢不死,贼骑拥去逼降。公不屈,詈不已,遂极拷掠;凡二日夜,搜寓所仅得布袍五袭、犀带 (第 168 页)
可法陛辞,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命百官郊饯,给银二十万两。可法请以总兵刘肇基、李栖凤、于永绶、卜从善、金声桓随征,荐举人李蘧、 主事何刚
军前监纪;从之。一应军需,诏户部即给。可法既出,刘孔昭益无顾忌,高、张诸臣不能安其位矣。
( …… (第 228 页)
子龙时以原官召,疏言:『寇破恒、代,渐逼京师。臣妄意联络海舟,可资应援,因与长乐知县夏允彝、中书舍人宋徵璧等捐赀召募。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无地。伏思君父之仇不可不报、中原之地不可不复,然必保固江、淮,以为中兴之根本。守江之策,莫急水师;海舟之议,更不可容缓。幸松江知府陈
亨志切同袍、气雄击楫,多方措置,以求成旅。适史可法、万元吉手书,以江上守御方殷,望此一军共为犄角;不妨动支正供,以俟销算。臣等推 职方司主事何刚 忠勇性成、清介绝俗,专司募练;而佐以山阴知县钱世贵、举人徐孚远、李素、廪生张密,已买沙船二十五只,募 (第 267 页)
( …… (第 228 页)
子龙时以原官召,疏言:『寇破恒、代,渐逼京师。臣妄意联络海舟,可资应援,因与长乐知县夏允彝、中书舍人宋徵璧等捐赀召募。神京沦陷,先帝升遐,饮血崩心,呼号无地。伏思君父之仇不可不报、中原之地不可不复,然必保固江、淮,以为中兴之根本。守江之策,莫急水师;海舟之议,更不可容缓。幸松江知府陈
亨志切同袍、气雄击楫,多方措置,以求成旅。适史可法、万元吉手书,以江上守御方殷,望此一军共为犄角;不妨动支正供,以俟销算。臣等推 职方司主事何刚 忠勇性成、清介绝俗,专司募练;而佐以山阴知县钱世贵、举人徐孚远、李素、廪生张密,已买沙船二十五只,募 (第 267 页)
,召潜夫还,以凌駉代之。潜夫亦遭外艰,归。
(徐鼒曰:特书何?嘉之也。当时多纵横才,徐孚远、 何刚 诸人好抵掌谈兵,顾疏阔不可用;而潜夫所陈洞合机宜,就其支拄危疆、驱策群寇,盖非殷深源之虚声、陈同甫之 (第 295 页)
(徐鼒曰:特书何?嘉之也。当时多纵横才,徐孚远、 何刚 诸人好抵掌谈兵,顾疏阔不可用;而潜夫所陈洞合机宜,就其支拄危疆、驱策群寇,盖非殷深源之虚声、陈同甫之 (第 295 页)
可法于二十一日丙午驻清江浦,奏以李成栋为徐州总兵官、贺大成为藩标先锋总兵官、陆逊之为大梁屯田佥事、胡蕲忠知睢州、冷时中为开封通判、李长康为开封推官以经略中原。命标下总兵李世春驻泗州、张天禄驻瓜州、许大成领忠贯营李栖凤驻睢宁、刘肇基驻高家集、张士仪驻王家楼、沈通明驻白洋河;马应魁为中军副将,翟天葵、陶匡明为旗鼓,汪一诚为参将,以分任防河;副使黄铉、 主事何刚
、知县吴道正分理粮饷,知县应廷吉为军前监纪(考曰:本「青燐屑」)。又与诸镇分汛地,听自择便利;其王家 (第 342 页)
先是,阮大铖作正续「蝗蝻录」、「蝇蚋录」,盖以东林为蝗、复社为蝻、诸和从者为蝇为蚋。比大悲狱起,乃密与张孙振谋,更造十八罗汉、五十三参、七十二菩萨之目。十八罗汉者: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吴甡、张慎言、徐石麒、郑
三俊、黄道周、解学龙、吕大器、练国事、路振飞、袁继咸、易应昌、徐汧、金光辰、郭维经、侯峒曾也;五十三参可数者:许誉卿、詹兆恒、姚思孝、华允诚、叶廷秀、章正宸、王重、熊维典、陈子龙、熊汝霖、游有伦、成勇、黄澍也;七十二菩萨,则王志道、刘同升、赵士春、姜埰、金声、沈正宗、张采、熊开元、张有誉、马嘉植、沈宸荃、乔可聘、郭贞一、刘宗周、吴家胤、黄端伯、祁彪佳、张国维、 何刚 、钱、王孙蕃也,馀不可详:皆前主立潞王议及东林、复社之名者,冀一网尽之。揭帖街衢,录而潜纳僧袖中; (第 415 页)
三俊、黄道周、解学龙、吕大器、练国事、路振飞、袁继咸、易应昌、徐汧、金光辰、郭维经、侯峒曾也;五十三参可数者:许誉卿、詹兆恒、姚思孝、华允诚、叶廷秀、章正宸、王重、熊维典、陈子龙、熊汝霖、游有伦、成勇、黄澍也;七十二菩萨,则王志道、刘同升、赵士春、姜埰、金声、沈正宗、张采、熊开元、张有誉、马嘉植、沈宸荃、乔可聘、郭贞一、刘宗周、吴家胤、黄端伯、祁彪佳、张国维、 何刚 、钱、王孙蕃也,馀不可详:皆前主立潞王议及东林、复社之名者,冀一网尽之。揭帖街衢,录而潜纳僧袖中; (第 415 页)
初,可法连章告急谓:『上游不过欲除君侧之奸,未敢与君父为难;北兵一至,则宗社可虞』。遗书马士英,乞选将添兵;士英不应。我兵既克颍州,诸将望风降;刘泽清、刘良佐以入卫为辞,避而南下。可法至天长,檄召诸将救盱眙,单骑先进;忽报盱眙已降,援将侯方岩(考曰:亦作严)全军败没。兼行抵泗州,守将李遇春已举城叛。可法一日夜冒雨奔回扬州,尚未食,而城中鬨传许定国领大兵至,欲尽歼高氏以绝冤对;夜五鼓,高兵斩关奔泰州,牲畜、舟楫为之一空。戊辰(十六日),监饷郎中黄日芳檄川将胡尚友、韩尚良领所部驻茱萸湾,应廷吉帅移泗诸军屯瓦窑铺以为犄角。己巳(十七日), 主事何刚
以忠贯营兵来会。方午食,而北哨突至,射杀廷吉家丁;众大骇。州川将遇之,斩七级;会南风大作,诸将复退屯 …… (第 450 页)
同死者文臣十二人:督抚卫允文赴水死。在籍兵部右侍郎张伯鲸与当事分城守,夺北兵佩刀自刎;妻韩氏、子妇郝氏俱从死(考曰:「明史稿」谓:『伯鲸自经死』。「绎史」谓:『被数创死,妻杨氏从死』。今从杜于皇「茶村集」「张侍郎传」)。参军庶吉士吴尔埙、故降贼;南归谒可法,请从军赎罪,断一指畀友人祝渊寄其家曰:『我他日不归,以指葬可也』。分守新城,投井死。 主事何刚 初以训练水师隶可法,喜相得晚;马士英恶之,出知遵义府。未赴而北兵至,佐城守,投井死。知府任民育,济宁 (第 454 页)
同死者文臣十二人:督抚卫允文赴水死。在籍兵部右侍郎张伯鲸与当事分城守,夺北兵佩刀自刎;妻韩氏、子妇郝氏俱从死(考曰:「明史稿」谓:『伯鲸自经死』。「绎史」谓:『被数创死,妻杨氏从死』。今从杜于皇「茶村集」「张侍郎传」)。参军庶吉士吴尔埙、故降贼;南归谒可法,请从军赎罪,断一指畀友人祝渊寄其家曰:『我他日不归,以指葬可也』。分守新城,投井死。 主事何刚 初以训练水师隶可法,喜相得晚;马士英恶之,出知遵义府。未赴而北兵至,佐城守,投井死。知府任民育,济宁 (第 45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