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樂類
小學類
詩類
春秋類
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史評類
別集類
正史類
職官類
政書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類書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天文算法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后改革益甚至律吕新书所载如周尺汉刘歆铜斛
尺蔡邕铜龠尺建武铜尺 魏杜夔 尺晋田父玉尺始
平古铜尺汲冢玉律尺刘曜土圭尺刘宋钱乐之浑
仪尺后魏元延明尺后周玉尺梁景表尺隋开皇 (第 64a 页)
尺蔡邕铜龠尺建武铜尺 魏杜夔 尺晋田父玉尺始
平古铜尺汲冢玉律尺刘曜土圭尺刘宋钱乐之浑
仪尺后魏元延明尺后周玉尺梁景表尺隋开皇 (第 64a 页)
又在钟繇华歆之后但此等类非纯臣之事
史册所载不可覼缕今尽删去以存君臣上
下之分此条以三公沿袭成例故存之
晋书乐志 杜夔 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
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及太和中左延年攺夔驺 (第 15a 页)
史册所载不可覼缕今尽删去以存君臣上
下之分此条以三公沿袭成例故存之
晋书乐志 杜夔 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
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及太和中左延年攺夔驺 (第 15a 页)
(八篇可歌鹿鸣狸首鹊巢采蘩采蘋伐檀白驹歌/驺虞八篇废不可歌七篇商齐可歌也三篇问)
(晋志云汉末 杜夔 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 朱子曰按)
(大戴礼颇有阙误其篇目都数 (第 18a 页)
(晋志云汉末 杜夔 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 朱子曰按)
(大戴礼颇有阙误其篇目都数 (第 18a 页)
先王作乐实始案黍黍真则尺定尺定则律均律均则
声调是故尺短则律短其声清而益上尺长则律长其
声浊而益下要皆非中声御瞽之所几者也王制曰古
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八尺者
八寸之尺也六尺四寸者十寸之尺也白虎通曰商以
十寸为尺周以八寸为尺故许慎说文曰中妇人手长八
寸谓之咫尺周尺也盖汉用商尺周兼用之犹周礼以
正月之吉为时王之正兼用正岁为先王之正也考工
记嘉量方尺圆其外八寸之尺也深尺容一釜十寸之
尺也尺虽长短不同其出璧羡而用之一也(璧羡之制长十寸广
八寸周尺用其长兼用其广深尺专用其长而已)降周迄唐第尺为十六等矣
(周尺一也晋田父玉尺二也梁表尺三也汉官尺四也 魏杜夔 尺五也晋后尺六也后魏前尺七也中尺八也
后尺九也东魏后尺十也蔡邕铜龠尺后周玉尺十一也宋氏尺钱乐之潭天仪 (第 7a 页)
声调是故尺短则律短其声清而益上尺长则律长其
声浊而益下要皆非中声御瞽之所几者也王制曰古
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八尺者
八寸之尺也六尺四寸者十寸之尺也白虎通曰商以
十寸为尺周以八寸为尺故许慎说文曰中妇人手长八
寸谓之咫尺周尺也盖汉用商尺周兼用之犹周礼以
正月之吉为时王之正兼用正岁为先王之正也考工
记嘉量方尺圆其外八寸之尺也深尺容一釜十寸之
尺也尺虽长短不同其出璧羡而用之一也(璧羡之制长十寸广
八寸周尺用其长兼用其广深尺专用其长而已)降周迄唐第尺为十六等矣
(周尺一也晋田父玉尺二也梁表尺三也汉官尺四也 魏杜夔 尺五也晋后尺六也后魏前尺七也中尺八也
后尺九也东魏后尺十也蔡邕铜龠尺后周玉尺十一也宋氏尺钱乐之潭天仪 (第 7a 页)
其论周尺曰按此尺出于汲冢之律与刘歆之斛最为
近古盖汉去古未远古之律度量权衡犹在也故班氏
所志无诸家异同之论王莽之制作虽不足据然律度
量衡当不敢变于古也自董卓之乱而乐律散亡故 杜
夔
之律围径差小而尺因以长荀勖虽定此尺然其乐
声高急不知当时律之围径又果何如也意者后世尺
度之差皆由律围 …… (第 2a 页)
旧说晋武帝泰始九年中书监荀勖校大乐八音
不和始知后汉至魏尺长于古四分有馀勖乃部
著作郎刘恭依周礼制尺所谓古尺也依古尺更
铸铜律吕以调声韵以尺量古器与本铭尺寸无
差又汲郡盗𤼵六国时魏襄王冢得古周时玉律
及钟磬与新律声韵闇同于时郡国或得汉时故
钟吹律命之皆应勖铭其尺曰晋泰始十年中书
考古器揆校今尺长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 一
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吕玉律三曰西京铜望臬四
曰金错望臬五曰铜斛六曰古钱七曰建武铜尺
姑洗微强西京望臬微弱其馀与此尺同铭八十
二字此尺者勖新尺也今尺者 杜夔 尺也荀勖造
新钟律与古器谐韵时人称其精密惟散骑侍郎
陈留阮咸讥其声高声高则悲非兴国之音亡国
之音也亡 (第 8a 页)
近古盖汉去古未远古之律度量权衡犹在也故班氏
所志无诸家异同之论王莽之制作虽不足据然律度
量衡当不敢变于古也自董卓之乱而乐律散亡故 杜
夔
声高急不知当时律之围径又果何如也意者后世尺
度之差皆由律围 …… (第 2a 页)
旧说晋武帝泰始九年中书监荀勖校大乐八音
不和始知后汉至魏尺长于古四分有馀勖乃部
著作郎刘恭依周礼制尺所谓古尺也依古尺更
铸铜律吕以调声韵以尺量古器与本铭尺寸无
差又汲郡盗𤼵六国时魏襄王冢得古周时玉律
及钟磬与新律声韵闇同于时郡国或得汉时故
钟吹律命之皆应勖铭其尺曰晋泰始十年中书
考古器揆校今尺长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 一
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吕玉律三曰西京铜望臬四
曰金错望臬五曰铜斛六曰古钱七曰建武铜尺
姑洗微强西京望臬微弱其馀与此尺同铭八十
二字此尺者勖新尺也今尺者 杜夔 尺也荀勖造
新钟律与古器谐韵时人称其精密惟散骑侍郎
陈留阮咸讥其声高声高则悲非兴国之音亡国
之音也亡 (第 8a 页)
事者度量衡也一定而不易易则害于乐者律也今
失其难者而反取则于其易者失其不可易者而反
取则于其屡易者何哉窃以为必欲制律必如 杜夔
荀勖阮咸张文收之徒自有宿悟神解而后可以语
此如其不然或专求之于累黍或专求之于周釜汉
斛魏尺之属毋 …… (第 17a 页)
三百篇瞽史之徒例能歌也奈义礼之说日胜则声
歌之学日微东汉之末礼乐萧然虽东观石渠议论
纷纭无补于事曹孟德平刘表而得汉雅乐郎 杜夔
夔老久矣不肄习所得于三百篇者惟鹿鸣驺虞伐
檀文王四篇而已馀声不传大和末又失其三左延
年新得惟鹿鸣 (第 103b 页)
失其难者而反取则于其易者失其不可易者而反
取则于其屡易者何哉窃以为必欲制律必如 杜夔
荀勖阮咸张文收之徒自有宿悟神解而后可以语
此如其不然或专求之于累黍或专求之于周釜汉
斛魏尺之属毋 …… (第 17a 页)
三百篇瞽史之徒例能歌也奈义礼之说日胜则声
歌之学日微东汉之末礼乐萧然虽东观石渠议论
纷纭无补于事曹孟德平刘表而得汉雅乐郎 杜夔
檀文王四篇而已馀声不传大和末又失其三左延
年新得惟鹿鸣 (第 103b 页)
(莫敢定也夫圣人编诗原以正乐非以说义入汉而/齐鲁韩毛以训诂相高而声音之道日微然太乐氏)
(肄业仲尼三百篇瞽史例或能歌逮东汉末雅乐郎 杜夔 已老只记习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馀声不)
(传太和末又失其三至晋室而鹿鸣又无传是诗存/而声失盖已久 (第 85a 页)
(肄业仲尼三百篇瞽史例或能歌逮东汉末雅乐郎 杜夔 已老只记习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馀声不)
(传太和末又失其三至晋室而鹿鸣又无传是诗存/而声失盖已久 (第 85a 页)
鲁卿也乞)
(不保得之辞林乞师始此内乞师不书/书乞师于楚志中国之屈于夷狄也)○秋楚人灭夔
以夔子归 (杜夔 楚同姓国今建平秭归县夔有不/祀之罪故不讥楚灭同姓○夔求龟反)○冬
楚人伐宋围缗公以楚师伐齐取谷(杜传 (第 15a 页)
(不保得之辞林乞师始此内乞师不书/书乞师于楚志中国之屈于夷狄也)○秋楚人灭夔
以夔子归 (杜夔 楚同姓国今建平秭归县夔有不/祀之罪故不讥楚灭同姓○夔求龟反)○冬
楚人伐宋围缗公以楚师伐齐取谷(杜传 (第 15a 页)
播之乐章因事类而歌吴季札观周乐使工歌周南
召南自弼鄘而讫于曹郐是则十三国诗皆乐也东
汉之末 杜夔 奏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伐檀今之
变风也大戴礼投壶篇云凡雅二十六篇其可歌者
八篇鹿鸣狸首鹊巢采蘩采 …… (第 104b 页)
颂为乐诗自弼至豳为徒诗而不入于乐其说误矣
郑樵氏曰自后夔以来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八音
六律为之羽翼圣人编诗为燕飨食之时用以歌而非
用以说义也汉去三代未远大乐氏以声歌肄业往往
三百篇瞽史例能歌之迨义理之学日胜声歌之学日
微东汉之末礼乐萧然曹孟德平刘表得汉雅乐郎 杜
夔 夔老矣久不肄习所得于三百篇者唯鹿鸣驺虞伐
檀文王四篇而已太和末又失其三左延年所得唯鹿 (第 105a 页)
召南自弼鄘而讫于曹郐是则十三国诗皆乐也东
汉之末 杜夔 奏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伐檀今之
变风也大戴礼投壶篇云凡雅二十六篇其可歌者
八篇鹿鸣狸首鹊巢采蘩采 …… (第 104b 页)
颂为乐诗自弼至豳为徒诗而不入于乐其说误矣
郑樵氏曰自后夔以来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八音
六律为之羽翼圣人编诗为燕飨食之时用以歌而非
用以说义也汉去三代未远大乐氏以声歌肄业往往
三百篇瞽史例能歌之迨义理之学日胜声歌之学日
微东汉之末礼乐萧然曹孟德平刘表得汉雅乐郎 杜
夔 夔老矣久不肄习所得于三百篇者唯鹿鸣驺虞伐
檀文王四篇而已太和末又失其三左延年所得唯鹿 (第 105a 页)
鹊巢采蘩采蘋伐檀白驹驺虞八篇废不可歌七篇商齐可歌也三篇间歌史辟史义史见史童史谤史宾十声睿挟晋志云汉末 杜夔
传旧雅乐四曲一曰鹿鸣二曰驺虞三曰伐檀四曰文王皆古声辞)今(按大戴礼颇有阙误其篇目都数皆不可考至汉末年 (第 35a 页)
蔡子曰律书此章所记分寸之法与他记不同以难晓
故多误盖取黄钟之律九寸一寸九分凡八十一分而
又以十约之为寸故云八寸十分一本作七分一者误也
今以相生次序列而正之其应钟以下则有小分小分以
三为法如历家太少馀分强弱耳其法未密也今以二千
一百八十七为全分七百二十九为三分二千四百五十
八为三分二馀分之多者为强少者为弱列于逐律之下
其误字悉正之隋志引此章中黄钟林钟太簇应钟四律
寸分以为与班固司马彪郑氏蔡邕 杜夔 荀勖所论虽尺
有增减而十二律之寸数并同则是时律书尚未误也及司
马真索隐始以旧本作七分一为误其误亦未久 …… (第 4b 页)
渐研精班氏汉志尽歆所出也司马彪志并房所出也
至于后汉尺度稍长魏代 杜夔 亦制律吕以之候气灰
悉不飞晋光禄大夫荀勖得古铜管校夔所制长古四
分方知不调事由其误乃依周礼更造古尺用 (第 34b 页)
故多误盖取黄钟之律九寸一寸九分凡八十一分而
又以十约之为寸故云八寸十分一本作七分一者误也
今以相生次序列而正之其应钟以下则有小分小分以
三为法如历家太少馀分强弱耳其法未密也今以二千
一百八十七为全分七百二十九为三分二千四百五十
八为三分二馀分之多者为强少者为弱列于逐律之下
其误字悉正之隋志引此章中黄钟林钟太簇应钟四律
寸分以为与班固司马彪郑氏蔡邕 杜夔 荀勖所论虽尺
有增减而十二律之寸数并同则是时律书尚未误也及司
马真索隐始以旧本作七分一为误其误亦未久 …… (第 4b 页)
渐研精班氏汉志尽歆所出也司马彪志并房所出也
至于后汉尺度稍长魏代 杜夔 亦制律吕以之候气灰
悉不飞晋光禄大夫荀勖得古铜管校夔所制长古四
分方知不调事由其误乃依周礼更造古尺用 (第 34b 页)
徐广徐爰王隐等晋书云武帝泰初九年中书监荀勖
校太乐八音不和始知为后汉至魏尺长于古四分有
馀勖乃部著作郎刘恭依周礼制尺所谓古尺也依古
尺更铸铜律吕以调声韵以尺量古器与本铭尺寸无
差又汲郡盗发魏襄王冢得古周时玉律及钟磬与新
律声韵闇同于时郡国或得汉时故钟吹新律命之皆
应梁武钟律纬云祖冲之所传铜尺其铭曰晋泰始十
年中书考古器揆校今尺长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
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吕玉律三曰两京铜望臬四曰
金错望臬五曰铜斛六曰古钱七曰建武钱八曰建武
铜尺姑洗微强西京望臬微弱其馀与此尺同(铭八十二字)
此尺者勖新尺也今尺 杜夔 尺也雷次宗何胤之二人
作钟律图所载荀勖校量古尺文与此铭同而萧吉乐
谱谓为梁朝所考七品谬也今以此尺为本 …… (第 4a 页)
萧吉乐谱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泠道县舜
庙下得玉律度为此尺傅畅晋诸公赞云荀勖新造钟
律时人并称其精密唯陈留阮咸讥其声高后始平掘
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以校荀勖今尺短校四分时人
以咸为解此两尺长短近同
五魏尺 杜夔 所用调律比晋前尺一尺四寸七釐魏陈
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云王莽时刘歆斛尺弱于
今尺四寸五釐比魏尺其斛 (第 5b 页)
深九寸五分五釐即晋荀
勖所云 杜夔 尺长于今尺四寸半是也
六晋后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寸二釐
萧吉云晋氏江东所用 (第 5b 页)
校太乐八音不和始知为后汉至魏尺长于古四分有
馀勖乃部著作郎刘恭依周礼制尺所谓古尺也依古
尺更铸铜律吕以调声韵以尺量古器与本铭尺寸无
差又汲郡盗发魏襄王冢得古周时玉律及钟磬与新
律声韵闇同于时郡国或得汉时故钟吹新律命之皆
应梁武钟律纬云祖冲之所传铜尺其铭曰晋泰始十
年中书考古器揆校今尺长四分半所校古法有七品
一曰姑洗玉律二曰小吕玉律三曰两京铜望臬四曰
金错望臬五曰铜斛六曰古钱七曰建武钱八曰建武
铜尺姑洗微强西京望臬微弱其馀与此尺同(铭八十二字)
此尺者勖新尺也今尺 杜夔 尺也雷次宗何胤之二人
作钟律图所载荀勖校量古尺文与此铭同而萧吉乐
谱谓为梁朝所考七品谬也今以此尺为本 …… (第 4a 页)
萧吉乐谱云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史奚景于泠道县舜
庙下得玉律度为此尺傅畅晋诸公赞云荀勖新造钟
律时人并称其精密唯陈留阮咸讥其声高后始平掘
地得古铜尺岁久欲腐以校荀勖今尺短校四分时人
以咸为解此两尺长短近同
五魏尺 杜夔 所用调律比晋前尺一尺四寸七釐魏陈
留王景元四年刘徽注九章云王莽时刘歆斛尺弱于
今尺四寸五釐比魏尺其斛 (第 5b 页)
深九寸五分五釐即晋荀
勖所云 杜夔 尺长于今尺四寸半是也
六晋后尺实比晋前尺一尺六寸二釐
萧吉云晋氏江东所用 (第 5b 页)
二南之后周礼籥
章迎寒暑则吹豳诗祈年则吹豳雅祭蜡则吹豳颂大
戴投壶记称可歌者八篇则魏风之伐檀在焉汉末 杜
夔 能记雅乐则伐檀之诗与鹿鸣驺虞文王并列十三
国变风之入乐又历历可考也宋程大昌谓诗有南雅
颂而无国风自邶 (第 10a 页)
章迎寒暑则吹豳诗祈年则吹豳雅祭蜡则吹豳颂大
戴投壶记称可歌者八篇则魏风之伐檀在焉汉末 杜
夔 能记雅乐则伐檀之诗与鹿鸣驺虞文王并列十三
国变风之入乐又历历可考也宋程大昌谓诗有南雅
颂而无国风自邶 (第 10a 页)
为学士之讽咏工瞽之弦歌非他经可比夫以诘屈
聱牙之今文伏生犹能诵之况诗之有声有韵者乎
魏武时犹有东汉雅乐郎 杜夔 能奏驺虞伐檀鹿鸣
文王四篇况在西汉之世乎鲁斋之果于自用亦甚
矣
书序可废而诗序不可废即雅颂之序可 (第 13b 页)
聱牙之今文伏生犹能诵之况诗之有声有韵者乎
魏武时犹有东汉雅乐郎 杜夔 能奏驺虞伐檀鹿鸣
文王四篇况在西汉之世乎鲁斋之果于自用亦甚
矣
书序可废而诗序不可废即雅颂之序可 (第 13b 页)
之音湮没无闻汉初去三代未远瞽史之徒例能歌
也东汉之末礼乐萧条声歌之乐斩然矣曹孟德平
刘表得汉雅乐郎 杜夔 夔老矣又不肄习所得者惟
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而已太和末又失其三左
延年所得惟鹿鸣一篇耳按乐有四节 (第 47a 页)
也东汉之末礼乐萧条声歌之乐斩然矣曹孟德平
刘表得汉雅乐郎 杜夔 夔老矣又不肄习所得者惟
鹿鸣驺虞伐檀文王四篇而已太和末又失其三左
延年所得惟鹿鸣一篇耳按乐有四节 (第 4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