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書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別史類
目錄類
傳記類
職官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德甚于念恶勇退急于趋进晚年益
以诗酒自娱客至论宋季事亹亹不倦且及至正史官
诠次弗当欲为釐正尤极论奉化 陈桱
续通鉴前后之
失有遂初稿三十卷藏于家戒其子升骘曰承家不在
名位而在不失身敬身不在外猊表襮而在毋自欺读 (第 24b 页)
   莆田陈氏九朝编年备要跋
九朝编年备要三十卷太学生莆田陈均平甫撰均丞
相俊卿之从孙也前有建安真德秀长乐郑性之知漳
州林岊及均自序四篇凡例一卷端平初有上言于朝
者下福州取其书得初品官编年自司马公通鉴成书
即纲目改裁未见其当今所传 陈桱
王宗沐薛应旂所
辑书类皆谬误疏略以予观平甫是书简而有要可谓 (第 7b 页)
  大范小范

范仲淹镇延安夏人相戒曰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
兵不比大范老子也注大范名雍仲淹之父传之至今
无人知其误者按范仲淹作范雍墓志云公讳雍字伯
淳蜀人也为龙图待制振武军节度使镇延安卒谥忠
献又观富郑公作范文正公墓志云仲淹父名墉为钱
俶掌书记仲淹二岁而孤随姚陈氏再适朱氏则雍岂
仲淹之父乎相传不考之误至此世系且不明则史之
善恶是非颠倒多矣

  王庭圭 陈桱
续宋元纲目书王庭圭送胡铨诗逢秦桧之怒分
注云贬辰州以死按鹤林玉露云王庭圭自桧死后还
家年八十九岁孝宗 (第 33a 页)
  东丹王千角鹿图
辽太祖按巴坚二子长曰乌裕(辽史/名倍)次曰耀库济(后改名/德光)
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辽主灭渤海(渤海北海之地今/哈密扶馀也中国)
(之沧州景州名渤海/者盖侨称以张休盛)改为东丹国以倍为东丹王其后
舒噜后立次子德光东丹王曰我其危哉不如适他国
以成泰伯之名遂立石海上刻诗曰小山压大山大山
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遂越海归中国唐明
宗长兴六年也明宗赐予甚厚赐姓李名赞华以庄宗

妃夏氏妻之拜怀化军节度使东丹王有文才博古今
其泛海归华载书数千卷尤好画世传东丹王千角鹿
图李伯时临之董北苑有跋宣和画谱列其目焉(东丹/王事)
 (见辽志及宣和画谱董逌画跋 陈桱
通鉴续编梓之以便览考)
  虞世南织锦曲
寒闺织素锦含怨敛双蛾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衣
香逐举袖钏动应 (第 43a 页)
将欲
补亡订误必当博涉群书考唐宋辽金元明正史之外
可备取材者编年则有司马光朱熹李焘李心传陈均
刘时举 陈桱
薛应旂王宗沐商辂别史则有曾巩王称
叶隆礼宇文懋昭柯维骐王维俭邵远平典故则有杜
佑王溥王钦若马端临章俊 (第 6a 页)
咸淳十年十月非元年也推较其时著正为临安倅不
得在太学其不足信二也此传云为太学博士而 陈桱
传又云著为宋秘监知台州官名互异其不足信三也
志又云子宓亦有文名考本堂四子深瀹洵沆无名宓
者其不足信四 (第 16b 页)
   跋九朝编年备要
陈平甫九朝编年备要三十卷不载于宋史蓺文志唯
直斋陈氏尝著于录而又讥其去取无法近时秀水朱
氏乃亟称之予读其书有大字有分注略仿紫阳纲目
之例而以宋人述宋事不敢过为褒贬之辞且书成于
南渡之世故老旧闻未尽散失閒有可补正史之阙者
较之 陈桱
商辂辈诚远胜之矣至如唐主景北汉主钧
同为敌国而钧书卒景书死同一高丽王也而徽与运 (第 18a 页)
   寄陈子章申屠仲权
听雨听风半月馀高斋吟啸兴何如雨添泮水芹芽长
风撼帷林杏子疏毛颖功名应立传杜康交绝岂无书
阳春白雪词皆妙好寄龟巢慰索居

   贺 陈子经
赴学士院著作
白玉为堂置此身诗书端不负人人生花䌽笔丝纶美
柳絮宫袍雨露新日过八砖趋禁署天开一国用儒绅 (第 14a 页)
   治平类要总序
自古人君虽有出类拔萃之资至于治道之盛则未始
不由学而致此稽古学古之事所以见于二帝三王之
书而二帝三王之治有非后世之所能及者良以此耳
周衰以来圣学不明为人君者概以古昔帝王迂远而
难遵不过求所谓卑近浅陋之说以苟且于一时其能
超出乎当世者惟汉七制唐三宗之主及赵宋诸君而

已然此十数君者亦仅贤于后世之庸主若夫二帝三
王之盛治讵可同日而语哉呜呼二帝三王悉五百年
而一逢由周之治乃千馀年而始有汉唐宋之为君然
又不得与二帝三王并观而称极治之时何斯民之生
于后世者之不幸耶则夫继此而有国者其可不加之
意耶加之意者亦在乎学焉而已矣一日良与四 明陈
论至于此以为人君之学舍古昔帝王则无所取徵
而古昔帝王之行事见之于经史者班班可考顾以自 (第 15a 页)
既不得则退而图所以昭永久者以余方执笔从诸公
后来请纪述其事以慰县人去思之情余以不知让子
元则告吾僚友 陈子经
(第 2a 页)
子经
来言曰昔崔斯立为蓝
田丞仅以破崖岸而为之陈南仲为武功丞仅以简靖
辅之昌黎韩子河东柳子犹为之作文□美以 (第 2a 页)
   剡源记
奉化 陈君子经
图其剡源之境属余而叙以书曰奉化
之西六十里有山夹溪而出蓊然而深茂者剡源山也
谓之剡源者以其近越之剡县 …… (第 10a 页)
礼让之行至于今不绝也然则 子经
之未出也则乐于
处以自遂其既出也则志乎退以自休而于出处之际
从容如此者岂非先世之泽乎夫称人之善而不推 (第 12a 页)
岁月则不可以不书姑书
此以为序庶有以复先生之命乎
   通鉴前编举要新书序
通鉴前编举要新书二卷余友 陈子经
所述子经名桱
四明人祖父俱以史学名家至子经盖三世矣子经内
承家训而外私淑慈溪黄氏之教故学问早成 (第 4a 页)
以不书姑书
此以为序庶有以复先生之命乎
   通鉴前编举要新书序
通鉴前编举要新书二卷余友陈子经所述 子经
名桱
四明人祖父 (第 4a 页)
子经
盖三世矣子经内
承家训而外私淑慈溪黄氏之教故学问早成 (第 4a 页)
   通鉴前编举要新书序
通鉴前编举要新书二卷余友陈子经所述子经名桱
四明人祖父俱以史学名家至子经盖三世矣 子经

承家训而外私淑慈溪黄氏之教故学问早成流辈莫
(第 4a 页)
与并者中年以来遂斐然以著述为己任则谓司马

文正公作资治通鉴断自周威烈王讫于五代而金文
安公作通鉴前编以纪其前事盖用邵氏皇极经世历
胡氏皇王大纪之例其年代始陶唐氏而陶唐之前五
代之后咸未有所论次乃以盘古氏高辛氏契丹阿保
机至周亡宋有国至我元合之为二十四卷名之曰通
鉴续编庶几上补金氏之所旷下接司马氏之所缺而
开辟以来至于今上下数千年间其致治之本与夫为
治之道历历可见一日平江守海陵马君谓 子经
是编 …… (第 4b 页)
自序有言后之君子或以余之所编删之为前纪是尚
区区之望也则是书之述岂非金氏之遗意也哉然非
博而能精如 子经
者亦孰能与于此也于 (第 5a 页)
子经
早夜 …… (第 5a 页)
一心揆其指意所出详略之际以论著于篇先是马君
居省幕时尝以 子经
续编锓诸梓矣及是书之成复将
刻而广之不鄙谓余生乎金氏之乡且尝托交 (第 5b 页)
子经

知述作之大致俾序其说标诸篇目焉余窃闻之纪事
莫如书亦莫如春秋古史之体可见者此二书而已而
二书所载 …… (第 5b 页)
目一书近之今夫 子经
所述岂非得乎纲目之指归者
乎近时贤士大夫多有取乎其书岂徒然哉然而观是
书者非深得夫朱子之意则亦不足以 (第 6b 页)
子经
之功也
马君于治政之暇而能崇奖正学章明善道上以裨国
家稽古之治下以基生民无穷之福则其为功亦岂在 (第 6b 页)
子经
后哉序而归之余固不得而苟辞也
   送丁郎中赴京师诗序 …… (第 6b 页)
大致与夫交好之始末序诸赠言之首庶几
区区恭敬桑梓之微意云耳子异尚有以亮余也哉
   送能上人诗序
明陈子经
告余曰余之方外交曰能上人者虽学
佛然通儒喜为诗 …… (第 21b 页)
其贤哉曼卿固世所谓贤者矣惟俨之
贤不少概见于时而欧阳文忠公称其通儒术而善辞
章则曼卿之取之也岂苟也哉 子经
今世之曼卿也其
于上人志之有同与否余虽不得而知然其为学则异
矣学异而交同 (第 22b 页)
则上人者岂非惟俨其人哉余不识上
人而知 子经
为最深故以 (第 22b 页)
子经
之贤而知其所交之必
贤也虽然上人之师有龙安悦公者尝以己道为未至
潜行而求之后遇素公卒能于立语之间获其 (第 22b 页)
   通鉴续编序
宋司马文正公编次资治通鉴断自周威烈王讫于五代其旨
微矣考亭朱夫子因通鉴旧文别定义例为纲目以正百王之

大统由是千三百六十二年理乱废兴之迹世儒所尝论议而
不能无异者至是而后有以折其衷此著作之事学者所宜世
守而勿失者也近世东阳金先生病刘氏外纪之不本于经而
是非或缪于圣人乃捃摭通鉴以前由威烈王上至唐尧者篡
为前编出入经史百氏而一以尚书为主其事著矣若夫盘古
以下逮于高辛述作之家类为世远而难言然百家所记岂无
近理而可徵者自五代而降宋三百年度越汉唐而其世运有
盛衰夷夏有消长帝王将相礼乐刑政有得有失此后之君子
所宜执笔而为之论著者也然非贯穿古今不足以涉群籍之
涯非总括机要不足以综万事之统非深造义理之微不足以
识是非之正此吾友 陈君子经
续编之作所以为不苟也 (第 19b 页)

之先大父秘监公以宋遗老隐居四明山中尝推宗纲目著 …… (第 19b 页)
方来北事于通鉴较义于纲目斟
酌前编而不必苟同至于尊正统以定万世之大分则考亭夫
子之特笔秘监府君之遗意 子经
父子世守而罔敢失焉者其
考覈之精取舍之审固非区区謏闻者所能尽识然举其一而
其馀者可以类见昔司马迁论太 (第 20a 页)
德甚于念恶勇退急于趋进晚
年益以诗酒自娱客至论宋季事亹亹不倦且及至正
史官诠次弗当欲为釐正尤极论奉化 陈桱
续通鉴前
后之失有遂初稿三十卷藏于家戒其子升骘曰承家
不在名位而在不失身敬身不在外貌表暴而在毋自
(第 11b 页)
 (枢密副使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有经济文集五卷)
卢琦(字希韩别号立斋泉之惠安人登至正二年进士/第历官漕司提举以荐除知平阳州有圭峰集)
敏珠尔(字从道家世唐古氏居广平元统元年举进/士同知保定路安州转松阳县达噜噶齐)
朱德润(字泽民世家睢阳渡江为吴人以荐应奉翰林/出为镇东行省儒学提举有存复斋集十卷) 陈桱(字子经奉化人徙/吴历官翰林学士)
陈廷言(字君从宁海人举进/士历官集贤侍讲)
陈显曾(字景忠毗陵人至正辛已乡试/乙科历官翰林修撰有昭 (第 55a 页)
 (枢密副使翰林学士承旨封/楚国公有经济文集五卷)
卢琦(字希韩别号立斋泉之惠安人登至正二年进士/第历官漕司提举以荐除知平阳州有圭峰集)
敏珠尔(字从道家世唐古氏居广平元统元年举进/士同知保定路安州转松阳县达噜噶齐)
朱德润(字泽民世家睢阳渡江为吴人以荐应奉翰林/出为镇东行省儒学提举有存复斋集十卷)
陈桱(字 子经
奉化人徙/吴历官翰林学士)
陈廷言(字君从宁海人举进/士历官集贤侍讲)
陈显曾(字景忠毗陵人至正辛已 (第 55a 页)
  东丹王千角鹿图
辽太祖安巴坚二子长曰托云(辽史/名倍)次曰耀库济(后改名/德光)
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戌辽主灭渤海(渤海北海之地今/哈密扶馀也中国)
(之沧州景州名渤海/者盖侨称以张休盛)改为东丹国以倍为东丹王其后
舒噜后立次子德光东丹王曰我其危哉不如适他国
以成泰伯之名遂立石海上刻诗曰小山压大山大山

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遂越海归中国唐明
宗长兴六年也明宗赐与甚厚赐姓李名赞华以庄宗
妃夏氏妻之拜怀化军节度使东丹王有文才博今其
汎海归华载书数千卷尤好画世传东丹王千角鹿图
李伯时临之董北苑有跋宣和画谱列其目焉(东丹王/事颇大)
(辽志及宣和画谱董逌画趿 陈/桱
通鉴续编梓之以便览考)
  竹香
杜子美竹诗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李长吉新笋诗 (第 15b 页)
   题欧阳文忠公事迹

按于役志九月壬辰安道贬筠州甲午师鲁贬郢州丁
酉余贬夷陵与高若讷书云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
则余尹被贬在公之先明甚公诸子述事迹及韩魏公
作墓志皆以为公之贬在余尹之先魏公偶出一时之
误或但据其子所述书之而为子职者不密于考据如
此虽非大关涉可以率略乎
   题通鉴续编后
右通鉴续编二十四卷六册四 明陈桱子经
著刻板今 …… (第 5b 页)
行往年会其孙公潜云留在永丰今不知其何如

    题通鉴前编举要新书
通鉴前编举要新书婺金履祥编四 明陈桱
举要起唐
尧以下接乎纲目其体则编年其事则易书诗春秋其
文则兼孔子春秋朱子纲目之法也刻在苏州郡学余 (第 6b 页)
以明理自成一家其书帝在房陵用公在乾侯例识者
犹以天子不当下比诸侯而同郡人 陈桱
著续通鉴于
景炎祥兴犹用之何也盖宋至德祐二年三宫北上宗
社陵夷图籍符玺尽去闽海亡魂崖山遗烬岂得与中 (第 16b 页)
校其重义轻利处常顺变多此类晚年
诗酒娱乐客至谈宋季事亹亹不倦且及至正史官诠
次弗当欲为釐正尤极论奉化 陈桱
续通鉴前后之失
所著多名言有遂初藁三十卷尝戒其子升与骘曰承 (第 6b 页)
陈桱
续通鉴会稽杨维祯正统辨之失早尝造浙闱
不售用词科十二体笃意古文而精于诗歌三为训导
两为学官学者多出其 (第 2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