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職官類
史鈔類
時令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何侯者相传尧时人隐苍梧山至夏时巳二百馀
岁上帝赐药一器家人三百馀口拔宅上升为太
极真人今疑山有何侯庙

   张道陵
字辅汉汉留侯八世孙光武十年生会稽
天目山善以符治病隐于富川之白霞修炼至桓
帝永寿元年往云台峰白日飞升 (第 5b 页)
人即其地祠之

曰丹霞观丹灶药臼至今存焉宋范纯仁谪贺县
东坡与书云丹霞观 张道陵
遗迹果有良药异事
乎盖指此

  滇媪汉时人幼寡炼丹都峤山采薇以充食日久
坐化于岩历岁月骨皮尚存因名 (第 6a 页)
  (力修复祠宇诏用日者言以宫之所在为国家子/孙也乃赐名上清储祥宫且赐度牒与佛庙神祀)
  (之遗利为钱一千七百四十七万又以官田十四/顷给之刻玉如汉 张道陵
所用印及所被冠佩剑)
  (履以赐太初所以宠之者甚备宫未成者十八而/太初卒太皇太后闻之喟然叹曰民不可 (第 24b 页)
  丽元山(在县北八里平地特起高/三丈有双石镜广五尺)龙门山(在县南/十里山)
  (有龙洞/因名)繁阳山(在县南十五里众山连接孤峰特/起相传 张道陵
尝修炼于此上有)
  (浴丹池通仙井麻姑洞旧/志以在繁水之阳因名)赤岸山(在县南十七里/山赭色岸边常 …… (第 11a 页)
  (里山有穴如蟆颐故名上有平地/诸山之鹿每日聚于此号曰鹿市)龙华山(在州西/北七十)

  (里上有段文/昌读书台)鹤鸣山(在州西八十里绝壁千寻 张/道陵
尝居此有白鹤止其上)
  天国山(在州西方舆胜览左连大面右接鹤鸣前/临狮子后枕大隋等山上有龙池明一统 …… (第 15b 页)
  (峰峦相接昔有白鹿/鸣于上一名鹿鸣山)青牛山(在县东三里/形如青牛)平都山
  (在县东北一名酆都山寰宇记在酆都县北二里/县以此为名后汉时阴长生于此白日升天亦 张)
  (道陵
二十四化之一也方舆胜览在县东北一里/又曰自县东行一里许始登山石径萦回可二三)
  (里平莹如扫林木邃 …… (第 49a 页)
  (之次阆中果见山上气色郁葱因凿破石脉/水流如血今名锯山咸亨中尝移县治于此)文城

  山(在县东三十里峰峦耸列林木葱茜上有元都/坛为 汉张道陵
投符箓之所相近有琳琅山山)
  (上有九井泉流/溅石若振佩然)重锦山(在县东一百三十里接仪/陇县界两 …… (第 56a 页)
 (然云台路几千寰宇记在县东南三十五里一名/天柱山高四百丈上方百里有鱼池宜五榖无恶)
  (毒可度灾 汉末张道陵
学道于此蒲传正诗阆州/绝胜是云台十里松萝殿壁开又名凤凰山山峰)
  (峻峭插天有洞四曰麻姑芙蓉平仙峻 …… (第 59a 页)
  (西北舆地纪胜在西水县东二十馀/里蜀李特妻罗氏家于此山因名)掌天山(在县/西北)
  (三十五里梁掌/天戍置于此)思依山(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相/传汉罗冲霄 张道陵
隐居)
  (于此有东西二观东观有峻仙洞捣药台浴丹井/炼丹炉西观有平仙洞捣药臼卓剑穴围棋局)
  火 …… (第 61a 页)
  (在县东/六十里)玉女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公山(在县南一里又名/白鹿山不与众山)
  (相连四面状如公字 张道陵
七/世孙为集州刺史于此山升仙)游仙山(在县南二/里孤竦特)
  (立又马騣山/在县十里)天榜山(在县 …… (第 70a 页)
  孔山(在州南一里又云起山在州南六十里天柱/山在州南八十里石剑山在州南一百里)
  驾鹤山(在州南一里相传 张道陵
驾鹤往来/于此又名驾空山旧置柳溪驿于此)滴翠
  山(在州南普城/县郭外一里)金仙山(在州南一/百八 (第 72a 页)
  (北五里有百汇龙潭上/下凡三潭其水常流)灵台山(在县北二十里隋/志昌隆县有灵台)
  (山寰宇记一名天桂山高/四百丈即 张道陵
升仙处)太华山(在县东北三十/里与江油县接)
  (界群仙录载黄奉先移家入此/山广栽牡丹开时望如锦帐 (第 58a 页)
  (多芙蓉/故名)太公池(在县南池旁石/镌姜太公像)流杯池(在中岩黄/庭坚有铭)
  彭山县
  北平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上有天柱峰夜见五色/神灯 汉张道陵
得道于此唐杜光庭诗天)
  (柱一峰凝紫玉神/灯千点散红蕖)东山(在县东一里虞允文次子/公著筑室读书 …… (第 21b 页)
  (也/)鹤鸣山(在县西北三十里形如覆瓮有石类鹤/上有二十四洞应二十四气每遇一气)
  (则一洞气开馀皆闭塞又石峰状如天柱/因此名峰昔广成子 张道陵
皆于此登仙)静惠山
  (在县北一里一名东山上有/平云亭相传蜀汉赵云所筑)雾中山(在县北五十/里一名 …… (第 24a 页)
  (植蔗凝糖为业相传唐大历间有僧/教以凝成糖霜色如琥珀遂为上品)鹤鸣山(在县/东北)
  (二十里上有古观松顶常有皓鹤鸣唳/相传 张道陵
尝隐此又有董真人洞)资圣山(在/县)
  (东五里山下有井不/溢不涸傍建灵泉寺)明月山(在县北五里襟 …… (第 35a 页)
  东皋山(在州东/二里)兰山(在州东十五里高三里/上有八面悬崖峭壁)鹤鸣

  山(在州南相传 张道陵/
乘白鹤飞鸣于此)银山(在州东南四十里形/如锭唐田游岩入蜀)
  (居此山聚弟子歌雅诗/以为乐今有雅歌 …… (第 49a 页)
  凰山(在县南以/形似名)雷月峰(在翳嘶山麓/上建文昌祠)艳阳洞(在县/北重)
  (岩下又有藏衣洞 张道陵
修炼之所)府河(在县西北一百里自成都/县流入又西南入眉州界)
  (寰宇记谓之导江自县境合/兰溪流二 …… (第 52b 页)
  圣泉(在县南七里其水碧色患疮者/洗之随愈投银即变成五色)玉渊池(在县/东南)
  (十五里池旁有亭/宋虞祺读书于此)石臼泉(在县东/北二里)陵井(在县南元/和志本 张)

  (道陵
所开故以为名今城南陵井纵广三十丈深/八十馀丈益郡盐井最多此为最大又贵平县东)
  (南有平井盐井寰宇 (第 53a 页)
  寺石(正德中有僧辟寺址得一石诗皆剥落存结/句云天孙纵有閒针线难绣西川百里图笔)
  (法遒劲/可爱)轩皇台(在青城山文人峰下旧有龙穴出/水淹害禾稼 汉张道陵
立石台于)
  (上以/镇之)斗鸡台(在县西一/里洪崖上)疏江亭(在县西二里相传/大禹导江于此碑) (第 19a 页)
  (西北修/文山下)茶场(元和志洪雅/县有买茶场)洗墨池(与书堂相近相/传田锡遗迹)
   古碑记附
  汉灵帝时 张道陵
(在县易俗乡上有嘉平/二年三月一日等字)
  夹江县
  夹江故城(在县北八十里隋置元和志县东南至 …… (第 29b 页)
  (文读/书处)望峨台(在县北十里石矩/山上又有宾峨亭)读书亭(在县东四/十里莲花)
  (池左畔宋邑/人何㮚建)蓬莱阁(在县治前下有艳阳洞甚深/篴洞前有井相传 张道陵
于)
  (此修炼有妖女七人为祟 (第 61a 页)
道陵
以剑指之女尽入/井妖浸灭明弘治中有瀛洲仙子题诗云艳阳洞)
  (里锁春云剑气光寒靖海氛百里/生涯县一 (第 61a 页)
  (此明蜀府重修贼燬康熙/七年巡抚张德地捐修)二仙庵(在青羊/宫左)玉局观

  (在县北二十里相传汉永寿初老聃与 张道陵
至/此有局脚玉床自地而出老聃升座与 (第 56b 页)
道陵
说南)
  (北斗经既去而座隐/地中故以玉局名之)集灵观(在县/西)通真观(在县北/十里晋)
  ( …… (第 56b 页)
  寺 龙泉寺 定光寺 青水寺 岐坪寺 广

  福寺 禅林寺 鸣羊寺 院溪寺 阳岳寺
  青山观 云台观(在县东五十里 汉末/张道陵
学道于此)崇元观
  老君观 玉皇观
  南部县
  合符寺(在县/南)兰登观(严君平尝/居于此)大 …… (第 67b 页)
  灯壁寺(在州/西)法宝寺(在州/西)栖云寺(在州西/百里)旌嘉院

  (在蟆颐山北宋建苏辙尝读书/其间有韩琦等记苏洵诗石刻)北平观(在北平山 张道陵
尝)
  (居/此)宝华寺(在州城西北/康熙初建)玉清观(在州城西康熙/五十四年重修)
  颐观( …… (第 88b 页)
  (在县/西)隆平寺(在马/跪山)广安寺(在三/溪山)云盖寺(在月山下/霁日清晨)
  (山云如/盖故名)圣母泉寺(在县西/三十里)无极观(与除山相连 张/道陵
炼丹处有)
  (炼丹/台)崇庆观(在秦中山韩/真人修炼处)凌霄观(在县/北)
  梓潼县
  景封 (第 98a 页)
 汉费长房(东汉时为市掾从壶公学仙后辞归与一/竹杖曰骑此任所之又作符曰以此主地)
  (上鬼神乘杖须臾来归自谓去家旬日实已十馀/年矣投杖葛陂中回视则化龙矣葛坡今龙池寺)
   张道陵(修真艳阳洞辟榖炼丹后/羽化人呼为艳阳仙人)
  李常在(蜀郡人少治道术居民累世见之初有二/男一女皆已嫁娶乃去止二弟子随之后)
  (俱以青竹杖 …… (第 68a 页)
  苍 桐(法名海华綦江儒家子弃儒入释参悟屡/年有语录行世年八十馀步履如飞康熙)
  (二十三年一日坐/木床微笑而逝)
 保宁府
  汉张道陵(居阆中鹤鸣山炼丹修道感老君授以秘/箓遂领弟子赵升王长来云台山炼大丹)
…… (第 81a 页)
 直隶潼川州(雍正十二/年升为府)

  汉张道陵(详见保/宁府)
 唐法 真(梓潼人妙龄夙悟南游见药山道人次石/岭外大沩会下清苦练行沩深器之一日)
  (问曰阇黎在 (第 92a 页)
  杨慎雾中山开化寺碑记(邛州大邑蜀之望县也/斜江乾溪合流于其前)
  (鹤鸣雾山环绕于其后沃野千里名于三蜀仙佛/同源萃于二山鹤鸣二十四洞 张道陵
之所登真)
  (也雾山一百八盘僧腾兰之所卓锡也今鹤鸣为/芥苍之墟而雾山拥庄严之美则又系于护法演) (第 57b 页)
  广元石文石符石笋(广元县有石崖二字乃石中/自然成文嘉靖中崩出一面)
  (字坠江中一面字现石上岁久不磨其痕如玉又/江中有天符石大如棹上有文如符相传为 张道)
  (陵
所书人佩之能祛邪孕生男三岔沟有石/笋十馀根其直如柱皆百馀尺真奇观也)
  灵女捣衣砧(绵州灵山治东五 …… (第 100b 页)
  (阴覆地十馀丈秋日花开黄/金万斛香飘十里殊为奇绝)
  异栗(青城山出天师栗似栗而小独房者为异人/食可治风挛相传 张道陵
手植七十株在上)
  (清/宫)
  玉真花(青城山出玉真花差小者号宝仙浅者/为醉太平白为玉真古称为 (第 103b 页)
  清异教之训
洪武二十四年命礼部清理释道二教敕曰佛本中国
异教也自汉明帝夜有金人入梦其法始自西域而至
当是时民皆崇敬其后有去须发出家者有以儿童出
家者其所修行则去色相绝嗜欲洁身以为善道教始
于老子以至 汉张道陵
能以异术役召鬼神禦灾捍患
其道益彰故二教历世不磨灭者以此今之学佛者曰 (第 33b 页)
 所谓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者凡阴阳凝聚阳气
在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今道家妄以为玉霄一
府总司五雷雷部诸神皆其所主而又以六月二十四
日为天尊示现之日故朝廷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
致祭夫风云雷雨每岁南郊已有合祭之礼而山川坛
复有秋报之祭况自二月发声之后无非雷霆震奋之
日今以六月二十四日为示现日于义何取设像名称
礼亦何所据哉其祭告亦乞罢免 又有所谓祖师三

天扶教辅玄大法师真君者传记云 汉张道陵
光武时
人善以符治病至桓帝永寿元年百二十岁而没人传
白日上升唐天宝宋熙宁大观间累号正一靖应真君
子孙 (第 22a 页)
官查考具奏馀依拟通行禁约钦此
   裁革真人名号
隆庆二年诏革正一真人名号夺其印张氏自东汉建
武中 张道陵
以修炼符水术起傅数世有张鲁者即史
称五斗米贼也号能摄役鬼物愚民神而事之鲁之子 (第 32a 页)
元忠即 道陵
炼丹处设坛授法唐会昌间始赐名真仙
观宋大忠祥符间王钦若奏改为上清观元至正中赐
号正一教主真人主领符录 (第 32b 页)
观存
方舆胜览道经二十四化上应二十四气六十甲子分
隶之玉局化其一也彭乘玉局记云后汉永寿元年李
老君与 张道陵
至此有局脚玉床自地而出老君升座 …… (第 16a 页)
道陵
说南北斗经既去而座隐地中因成洞穴故以
玉局名之云笈七签成都玉局化洞门石室昔老君降
现之时玉座局脚从地 (第 16b 页)
在繁水之阳因以为名本际经云 天师张道陵
所游太
上说经之处在成都府新都县南渡江十五里众山连
接孤峰特起是也神武皇帝潜龙之时光化二年已未
五月 …… (第 5a 页)
房至此以杖掷陂中化龙去 天师观纪胜云在广都
县北 张道陵
祠也坛下有井名伏鬼井赵阅道记华阳
县衡山有井妖怪藏其中 (第 8b 页)
道陵
运石以镇之鬼妖乃绝
邑人为立祠植杖井旁今为乔木曰戒鬼木矣 有朱
辰墓华阳国志云汉时县民朱辰字元燕为巴 (第 8b 页)
可六七寸长一丈五尺两边悬崖俯临不测山旁有誓
石天师 张道陵
与鬼兵为誓朱笔画山青崖中绝今验
断处石并丹色阔二十丈深六七丈望之赩然也 青
城甲记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 …… (第 19a 页)
六七尺或云即誓鬼坛也 方舆云鬼城山在
丈人观西北又云常道观北有张天师誓鬼坛志云汉
时龙穴出水暴害禾稼 张道陵
立石台以镇之名誓鬼
台甲记曰壬子七月十三日鬼城山崩瀑水大至山高
百馀丈丈人观居其下将忧摧坏俄有大石坠 (第 24a 页)
十六里蟆颐山
上有鹿市百步平坦诸山之鹿曰一聚于此 寰宇记
云鹤鸣山在晋原县西八十里绝壁千寻李膺益州记
道陵
登仙之所尝有白鹤游其上北与邛州交界又云
临邛故城俗名公孙述城益州记云盖李雄据蜀李寿
从牂柯引獠入蜀境 …… (第 3b 页)
也 寰宇记云□江出麸金一名皂里水自永康军青
城县百丈水南流入江源界志云皂江径江原至新津
入河昔 张道陵
投墨于江其水尽黑故名皂江有北桥
杜甫诗云望极春城上开筵近鸟巢白花檐外孕青柳
槛前梢池水观为政厨烟觉远 (第 4b 页)
木为渠魁
   仁寿县
寰宇记云陵州汉武阳之东境晋初西城戍也州南有
陵井周武帝因以为州名 陵井监图经 汉张道陵
(第 18a 页)
兹地有山神称十二玉女指陵上开盐井监以陵名志
地也文同奏疏谓因 张陵
以名井复因陵井以名州矣
大观四年改为仙井避其讳云郡国志曰仙井阴气袭
人入者辄死投以火则烟气上冲溅泥漂 …… (第 18b 页)

井因藏去其衣锁之石室或谓之藏衣洞洞在重岩下
㟏岈幽窈晦明变化千态万状虽距阛阓不数武而若
与世隔盖 道陵
修炼之区也杜光庭录异记云焰阳洞
古老相传在陵州阳山之下从来隐蔽人莫知其处乾
德三年辛巳正月十六日癸卯 …… (第 19a 页)
存杜光庭有醮坛山北帝院记以为 张道陵
居焉山畔
有洞凿石七十二级远望之如入云中范祖禹诗醮坛
高倚碧天开中有清都白玉台雾涌云旌乘月去风吹
(第 35b 页)
钟山鹄纫兰以围
腰采芝将实腹石床须卧平一任閒云触 绵竹山有
鹿堂致即二十四化之第二化也汉元帝时老子偕
道陵
游此有仙基仙宫古人度世之处李膺记云山崖
有隙出神泉若诣者精志则泉流奔涌其信道不笃便
清源顿竭也又有庚 (第 1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