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易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職官類
雜史類
史評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譜錄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洞神部
續道藏
山游善权寺呈李功曹巨 唐羊士谔
  题善权寺石壁        李蠙
  善权洞           宋陈襄
  善权山洞         元张雨
  雨中游善权       明周天球
  同宜兴尹何伯直游善权 ……遂生还。容华渐改心徒壮,志气无成鬓早斑。从此便归林薮去,更将馀俸买南山。
善权洞           宋陈襄
水洞深无百尺泉,白龙蟠蛰已多年。谁知此物能云雨,常济山南万顷田。
善权山洞         元张雨
置九天仆射祠。按《众真记》:夷齐死,为九天仆射,治天台山之说。三十年,杨侍郎契妻赵以老君殿建三清殿, 陈古灵襄。
皇祐间,来游瀑布,命名习养,有记。嘉泰二年,邑令丁大荣立碑,刻习养之瀑四字于石崖上。明初,并入桐柏观
以为浮屋。元祐中方达源为御史,建言乞重修短垣,护其堤岸。疏入报可。遂免渰溺之患。达源,名蒙,桐庐人。 陈述古
婿,多与苏黄游。奏疏见其家,集中用载于此。臣闻为治先务在于求民疾苦,与之防患去害,至于一夫不获,若己
江河决溢。
《五行志》:嘉祐二年,诸路江河决溢,河北尤甚,民多流亡。
《武进县志》:嘉祐六年,知常州 陈襄
浚运河。以太湖积水,横遏运河,不得入江,为民患。浚之,其患遂息。《东昌府志》:李孝基,字伯思,以进士
》:庆历初,李禹卿通判苏州堤,太湖八十里为渠,漕运蓄水,溉田千馀顷。
《武进县志》:嘉祐六年,知常州 陈襄,
以太湖积水横遏,运河不得入江,为民患,立法浚运河,其患遂息。《苏州府志》:神宗熙宁八年夏,大旱。太湖
,始作罗汉堂。宋建隆初,智觉延寿禅师于此撰《宗镜录》一百卷,遂作宗镜堂,太宗改赐寿宁院。熙宁中,郡守 陈襄
延,宗本圆照禅师居之。属旱湖涸,而甘泉出寺。西隅有金色鳗鱼游其中,因凿为井,名圆照井。南渡时,燬。僧
节水,将下塘而注陂。羌运漕而达河,亦溉旱而涵㳽。泽及田畴之广,乃继闻于太傅之记。辞钱氏置千兵而设撩, 陈氏述古
资众僧而缮治。既大备于苏公,树三塔于中流。横六桥于长堤,复继志于赵侯。与𥲅扩波光于板目,续曲院之一
州。尝作南并,引西湖之水入城,以便民汲。至今,人皆呼为沈公井。
《杭州府志》:熙宁五年夏五月,知杭州 陈襄,
重浚六井。自李长源开浚六井之后,久废不修,水遂不应民用。襄命工讨其源流,而甃之,井遂可食。虽遇旱岁,
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熙宁五年秋,太守 陈公述古
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 ……俗坊,今谓之沈公井,最得要地。四远取汲,而创始灭裂,水常不应。至熙宁中,六井与沈公井,例皆废坏。知州 陈襄
选差僧仲文、子圭、如正、思坦四人,董治其事。修完既毕,岁适大旱,民足于水,为利甚博。臣为通判,亲见其
子通元
真人,列子冲虚真人,庚桑子洞灵真人。

四御史:天圣末曹修古,郭劝,杨偕,段少连。
四先生: 陈襄述古,
陈烈季慈,周希孟公辟,
郑穆闳中,闽人号为四先生,刘彝执中与四人为友,乡人号五先生。

四学士:黄庭
:东周 西周 秦 齐 楚
赵 魏 韩 燕 宋 卫 中山 孔衍春秋后语除二周及宋卫中山所留者七国。 陈襄
荐三十三人:司马光 韩维 吕公著 苏
颂 孙觉 李常 范纯仁 苏轼 曾巩 孙洙 王存 顾临 林希逸 
复作
               宋苏轼
  密州宋国博以诗见纪在郡杂咏次韵答之 前人
  密州答 陈述古
二首      前人
  和孔密州四绝        前人
  元丰七年有诏京东淮南筑高丽亭馆密海二 ……吾继,缺短烦遮护。昔年缪陈诗,无人聊瓦注。于今赓绝唱,外重中已惧。何当附家集,击壤追咸濩。
《密州答 陈述古
二首》前人
漫道山东第二州,枣林桑泊负春游。城西亦有红千叶,人老簪花却自羞。


小桃霜萼未胜春,
定拜门下侍郎忌者谗之。出知汝州,坐党籍,纳官里,居延二程先生讲学服义,受善人不可及。当时孙固、吴充、 陈古灵
、范祖禹皆以公与君,实诸名贤,并推明道先生卒伊川,求公作志。铭谓公智足以知其学道,文足以彰其才德,言
本府〈武进县附郭〉
常州府儒学 在府治西二百馀步,青乌家,指为凤凰展翅形,故科第甲于他郡,按《旧志》:先圣庙在荆溪馆南,唐李栖筠为州刺史文治蔚,兴五季兵燹,庙毁。宋太平兴国四年郡守石雄更卜今地,景祐三年诏许立学,乃即庙建焉。明年赐田五顷,嘉祐六年知府 陈襄
增广之摹石。曼卿所书:敕建州学四字揭之门。王安国记之,谓为东南伟观。崇宁三年知府朱彦于学南建状元桥。
 在大殿左掖。顺治十七年间建,邑人陈玉綦有碑记。
五贤祠 在郡治后西北隅,祀唐独孤及宋柳开,李馀庆、 陈襄
、杨万里皆贤牧也。今废。
梓潼帝君祠 在府学戟门东偏。
刘将军祠 在郡治前清和坊内,明洪武初建,祀宋
封安远将军。
唐卫将军逖墓 在许墅,临大溪。
李丞相蠙墓 在善权。
高丞相智周墓 在葛墟村。
宋郡守 陈密学襄
墓 在箬山,去郡后卒葬于此。孙莘老志其墓,郡人德之,岁时遣祭,淳祐八年,郡守李迪为文,属令丞修上冢礼 ……丁佥事宁墓 在澳渎。
徐知府鉴墓 在龙潭。
吴员外玉墓 在筱岭。
明徐太师溥墓 在南阳山。
张佥事 述古
墓 在马埠。
张参政盛墓 在官庄村。
沈侍郎晖墓 在凤川湘子岭。
翁参政信墓 在清泉乡渎。
吴尚书俨
寸,有小篆其文,曰:旁有川,上有道,八百年中逢栲栳。众莫知所谓。堕者曰:吾小名呼,栲栳也。
《宋史 陈襄
传》:襄知常州,运渠横遏震泽,积水不得北入江,为常、苏二州病。襄度渠之丈尺与民田步亩,定其数,授以浚
若西井,则相国之派别者也。而白龟池、小方井,皆为匿沟湖底,无所用闸。此六井之大略也。熙宁五年秋,太守 陈公述古
始至,问民之所病。皆曰:六井不治,民不给于水。南井沟庳而井高,水行地中,率常不应。公曰:嘻,甚矣,吾 ……泉。而后入时已破午,群僧皆醉,住持觉老入城,遂径造方丈,得东坡真迹于法堂东壁,云,祖老入山之十三日, 述古
赴南都,率景达原叔子中子瞻会别于此,熙宁七年八月十二日,字方四寸许,又有赠荣公五绝句,石刻诗见集中。
为田,土人呼知县台者,乃再迁也,今址为晋令羊欣永和四年所卜,土城周二里许,治亦窄隘,至宋皇祐元年,令 陈襄
始拓之露台、甬道、植柏木、刻御文,规制颇敞,复建岩老堂于后。宣和二年,土人入寇,以榜上仙字大己犯其讳 ……年,复设乡学一所,亦废。
仙居县儒学 在县东五十八步,宋天圣三年,令陈戭之建,地尚湫隘。皇祐二年,令 陈襄
买地以广之。宣和三年,学燬于寇而庙存。绍兴十四年,令梁筠建,历时既久,渐觉倾圮。乾道四年,令留立贤修
苍山庙 在县东南五十里,祀吴将军朱刚,赤乌元年建造。
三井庙 在县东北三十里,祀潭之龙,宋皇祐中令 陈襄
祷雨,立应。
项羽庙 在县东南三十里,祀项羽,宋绍兴十八年重建。
赤城庙 在县西七十里,祀其山神,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