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別史類
傳記類
雜史類
職官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安石乱法乞罢条例司及追还常平使者劾曾公亮

  陈升之
赵抃依违不能救正韩绛左右徇纵与为死
 党李定以邪谄窃台谏且安石擅国辅以绛之诡随
 台臣又用定辈继续而 (第 22b 页)

勿行先是评以内降得差遣左谏议大夫唐煇上疏引
康定元年诏及嘉祐中镇海军留后李璋内降指挥转
官为谏官 陈升之
劾奏罚铜以为祖宗之制如是今一
巡检不足道恐此风滋长自此攀援不已当不止于求
乞巡检矣望赐追寝仍诏三省密 (第 14b 页)
必推究其事而行之遂使圣时成告讦
之俗自今非情涉不顺毋得缴简尺以闻其于官司请
求非法自论如律从之 丁亥 监察御史陈旭
言窃以 …… (第 23b 页)
入百万钱末年费几尽帝闻其病
赐银三百两既没其家至不能办丧 九月乙未以权
三司使张尧佐为礼部侍郎三司使 监察御史陈旭

尧佐以后宫亲不宜使制国用不听 诏河东河北经
略安抚使司契丹讨夏人其边要之地选委将佐严加 (第 27a 页)
旭吴奎馀一人未详时李/兑实为知杂御史而兑本传不载兑尝有言当考又张)
(耒明道杂志云嘉祐中尝欲除张尧佐 节度使陈秀公/
作中丞与全台上殿争之仁宗初怒迎谓之曰岂欲论)
(张尧佐乎节度使粗官何用争唐质肃公作御史里行/最在众人 …… (第 17b 页)
(恐非粗官上竦然而尧佐之命竟罢按 陈升之
此时作/左司諌不为中丞唐介实为殿中侍御史里行而张尧)
(佐卒除节度使初除又不在/嘉祐间耒所志差误今不 (第 18a 页)
阅所部军 辛卯令翰林院承旨孙抃御史中丞张昪
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课绩初 知谏院陈旭
言朝廷
有意天下之治宜自转运使始因上选用责任考课三
法故以命昪等然卒亦无所进退焉 壬寅知麟州武
勘除 …… (第 29b 页)
承佃以夏秋所输之课给在城老幼
贫乏不能自存者既建仓乃诏逐路提点刑狱司专领
之岁终具所支纳上三司 戊辰 知谏院陈旭
言比日
内降营求恩赏者甚多虽许执奏而有司时有奉行自
今请令中书枢密院推劾以正干请之罪从之仍榜御 …… (第 30a 页)
 己卯以河北提举便籴粮草薛向提点河北刑狱仍
兼提举便籴粮草当河北大水民乏食诏辍太仓米六
十万斛以振之向以为北人不便食粳且漕路回远不
时至请出本司米四十万石以代之向任便籴凡四年
粮草石束以千计者凡六百 诏三司使副体量在省
判官才否以闻从 知谏院陈旭
言也 戊戌以昭德军 …… (第 32a 页)
额 癸丑诏大臣所举馆职
自今令中书籍记姓名候在官员数稍少即选文行为
众所推者与试其考校无得假借等第从 知谏院陈旭

言也 辛亥立内降关白二府法 己巳契丹太皇太
后萧氏殂
 
 
 
 
 
  (第 33b 页)
名进士及明经诸科及特奏名进士诸科 交阯寇钦
州 三月戊戌命翰林学士韩绛权知开封府 陈旭
天章阁待制
唐介与三司减定民间科率以闻 己亥
以三司使张方平为端明殿学士知陈州先是京城富
民刘保衡开酒场负官曲钱 (第 24b 页)
而不能事其先妣乎宗庙
之礼至尊至重苟未能尽祖宗之意则莫若守其旧礼
臣等以谓如其故便翰林学士欧阳修吴奎 枢密直学

士陈旭
包拯权御史中丞韩绛知制诰范镇天章阁待
制钱象先唐介卢士宗议曰古者宗庙之制皆一帝一
后后世有以子贵者始 …… (第 15a 页)
制当考) 甲申降右司諌秘阁校
理吴及为工部员外郎知庐州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
行沈起落里行通判越州初谏官 陈升之
建议裁节
班行补授之法下两制台谏官集议已定藁及与起辄
增注兴军国磁湖铁冶仍旧与班行主磁湖铁冶者大
(第 30a 页)
已怨使谁当既出守遂连六表乞致仕不从修年
方六十也 癸酉以枢密副使礼部侍郎吴奎参知政
事上欲用奎宰相言 陈升之
有辅立陛下功上曰奎辅
立先帝其功尤大遂越次用之奎入谢日进治说三篇
上尝语以追尊濮王事与汉宣帝异奎对曰 …… (第 10b 页)
三班奉职 甲午辽遣耶律好谋等来贺即位 戊戌
召知江宁府王安石为翰林学士 辛丑韩琦吴奎
升之
并罢琦历相三朝或言其专自王陶论劾后曾公
亮因力荐王安石欲以间𤦺𤦺因称疾求去帝不许以
诏书慰抚琦又 …… (第 28b 页)
相州帝复召知制诰郑獬草奎知青州及方平赵抃参
知政事制赐双烛归舍人院外廷无有知者明旦獬进
草遂降付中书 升之
初名旭避帝嫌名故以字行帝始
擢任杨定 (第 29a 页)
升之
屡谏不宜生边事由是忤旨以母老乞
便郡遂出知越州 以枢密副使吕公弼为枢密使翰
林学士承旨张方平知谏院赵 …… (第 29a 页)
不协众望臣识浅材下其言不足
采向者仁宗时包拯最名公直与台谏官共言方平奸
邪贪猥乞尽令检取言方平章奏及 开封府陈升之
(第 30a 页)
终不许 以观文殿学士尚书左丞知越州 陈升之知
枢密院事
故事枢密使与知院事不并置时文彦博吕
公著既为使帝以 (第 12a 页)
升之
三辅政欲稍异其礼故特命之
 辛巳孙觉责授太子中允仍知谏院先是 (第 12a 页)
陈升之

对帝面许擢置中枢觉相继登对帝因与言 (第 12a 页)
升之
宜居
宥密邵亢不才向欲使守长安而宰相以为无过时 (第 12a 页)

已有成命而觉不知退即上言宜使亢知永 (第 12a 页)
升之
为枢密使帝以觉为希旨收恩且区处大臣非小臣所 …… (第 12a 页)

台职契丹因问光何不为中丞公著归告帝故知之
甲子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掌经画邦计议变旧法以通
天下之利命 陈升之
王安石领其事安石素与吕惠卿
善乃言于帝曰惠卿之贤虽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学先
王之道而能用者独惠卿而已遂以 (第 23b 页)
易宪度无忌惮之心故也陛
下任贤求治常若饥渴故置安石政府必欲致时如唐
虞而反操管商权诈之术规以取媚遂与 陈升之
合谋
侵三司利柄取为己功开局设官用八人分行天下惊
骇物听动摇人心去年因许遵妄议按问自首之法安
石任一 …… (第 6b 页)
皆莫敢言辙往见 陈升之
曰昔嘉祐末遣使宽恤诸路
各务生事还奏多不可行为天下笑今何以异此又以
书抵王安石力陈其不可安石怒将加以 (第 11b 页)
升之
止之
至是乞别除一差遣帝阅辙状问辙与轼如何观其学
问颇相类安石曰轼兄弟大抵以飞钳捭阖为事帝曰
如此则 …… (第 11b 页)
武宁
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亳州弼初诣阙即除司空兼侍
中固辞得免及罢不复加恩盖帝意不乐故也 以尚
书右丞 知枢密院事陈升之
行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故
事宰相以侍郎为之而无左右丞拜者学士王圭当制 …… (第 17b 页)
以为言 升之
于是躐迁尚书 (第 18a 页)
升之
资历高于安石而素
与安石相表里故安石劝帝先用之 诏城绥州先是
韩缜与夏人议许令纳安远塞门二砦还以绥州 …… (第 18a 页)
王祥符所移书固在也旺蒙
额语塞卨以夏人渝盟请城绥州不以易二砦从之改
名绥德城 己亥司马光入对帝问近相 陈升之
外议
云何光曰闽人狡险楚人轻易今二相皆闽人二参政
皆楚人必将援引乡党之士充塞朝廷天下风俗何以 …… (第 18b 页)
得更淳厚帝曰 升之
有才智晓民政边事他人莫及光
曰但不能临大节而不可夺耳凡才智之人必得忠直
之士从旁制之此明主用人之法也 …… (第 19a 页)
无忧失时帝从其言故有是诏戬长安人也 己未夏
国遣使来谢封册 十一月乙丑命枢密副使韩绛同
制置三司条例 陈升之
深狡多数善傅会以取富贵为
小官时与王安石相遇淮南安石深器之及安石得政
务变更旧制患同列不从奏设制置条 (第 20a 页)
例司与 升之
共 …… (第 20a 页)
事凡所欲为自条例司直奏行之无复龃龉 升之
心知
其不可而极力赞助或时为小异阳若不与安石同者
安石不觉其诈甚德之故推 (第 20b 页)
升之
使先为相 (第 20b 页)
升之
既登
相位于条例司不复肯关预因言于帝曰臣待罪宰相
无所不统所领职事岂可称司安石曰古之六卿即今
执政有 (第 20b 页)
司马司徒司寇司空各名一职何害于理 升之
曰兹事当归之三司何必揽取为已任安石大怒二人
于是乎始判帝谓安石曰向 (第 20b 页)
升之
在密院今俱在中 …… (第 20b 页)
书以制置条例并归中书何如安石曰 升之
以制词云
金谷之计宜归内史故耻任此职陛下置司本令中书
密院各差一人今若差韩绛共事甚便帝曰善遂命绛
(第 21a 页)
桑弘羊笼天下货财以奉人主私用
乃可谓兴利之臣今抑兼并振贫弱置官理财非以佐
私欲安可谓兴利之臣乎曾公亮 陈升之
皆言坊郭不
当俵钱与安石论难久之而罢帝终以琦说为疑安石
遂称疾不出 丙寅以兵部员外郎傅尧俞同判流内 …… (第 3a 页)
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 壬午王安石出视
事诏以韩琦奏付条例司疏驳安石之在告也帝谕执
政罢青苗法曾公亮 陈升之
欲即奉诏赵抃独欲俟安
石出令自罢之安石既视事持之益坚人言不能入矣
 乙酉韩琦以论青苗不见听上疏请解河 …… (第 4b 页)
考官吕惠卿列阿时者在高等讦
直者乃居下刘攽覆考悉反之李大临苏轼编排上官
均第一叶祖洽第二陆佃第五帝令 陈升之
面读均等
策擢祖洽为第一祖洽邵武人也苏轼谓祖洽诋祖宗
以媚时君而魁多士何以正风化乃拟进士策一篇献
之 …… (第 8a 页)
陈失实援据非宜安石不快欲明著其罪状 陈升之

为不可安石乃自易之曰厚诬藩镇兴除恶之名深骇
予闻乖事理之实公著素谨密实无此言盖孙觉常为
帝言今藩 …… (第 11b 页)
庙社
稷之福也奏入恳求去位遂出知杭州 以韩绛兼参
知政事侍御史陈襄言王安石参预大政首为兴利之
谋先与 陈升之
同领条例司未几 (第 12a 页)
升之
用为相而绛继
之曾未数月遂预政事则是中书大臣皆以利进乞罢
绛新命而求道德经术之贤以处之庶不害于王政而 …… (第 12a 页)
知上元县戬进对必陈古道务引大体不举苛细上疏
论王安石变法非是乞罢条例司及追还提举常平使
者并劾曾公亮 陈升之
赵抃依违不能救止及韩绛代 …… (第 15a 页)

升之
领条例司戬言绛左右徇从安石与为死党遂参
政柄李定邪谄自幕官擢台职陛下唯安石是信今辅
以绛之诡随台臣又 …… (第 15b 页)
下之笑公者不少矣 陈升之
从旁解之戬顾曰公亦不
得为无罪 (第 16a 页)
升之
有愧色戬称疾家居待罪寻被贬后徙
监司竹监至举家不食笋子韶初附安石按苗振之狱
陷祖无择于罪至是论新法不 (第 16a 页)
  仁圣孝皇帝
熙宁三年冬十月辛酉诏延州毋纳夏使 通判宁州
邓绾条上时政数十事以为宋兴百年习安玩治当事

更化又上书言陛下得伊吕之佐作青苗免役等法民
莫不歌舞圣泽以臣所见宁州观之知一路皆然以一
路观之知天下皆然诚不世之良法愿勿移于浮议而
坚行之其辞盖媚王安石又贻书及颂极其佞谀安石
荐于帝驿召对方庆州有夏寇绾敷陈甚悉帝问识王
安石否曰不识帝曰今之古人也又问识吕惠卿否曰
不识帝曰今之贤人也绾退见安石欣然如旧交 陈升
冯京以绾练边事属安石致斋复使知宁州绾闻之 …… (第 1b 页)
静军节度副使复圭兴兵败绩诬裨将李信刘甫种咏
以死御史劾之故有是贬 戊寅 陈升之
以母忧 (第 2b 页)

与安石忤安石数侵辱之 (第 2b 页)
升之
不能堪称疾卧家逾
十旬会母丧而去 贬秦凤经略使李师中知舒州先
是管干经略司机宜文字王韶请筑渭泾上下两 (第 2b 页)
𨽻邵州 十二月丙子赦亡命荆南溪峒者 丁丑诏
太原置弓箭手 戊寅改温成庙为祠 壬申 陈升之
起复为检校太傅行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枢密使 癸
未雨土 乙未筑熙州南北关及诸堡砦 是岁河北
大蝗 帝尝言 (第 17a 页)
水溢 闰月 枢密使陈升之
以足疾请外乙未罢为检
校太尉镇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扬州 (第 7b 页)
升之
深狡多
数善傅会以取富贵初附王安石及拜相即求解条例
司世以是讥之号为筌相 广源州蛮刘纪寇邕州归
化州 (第 7b 页)
同出身同学究出身总六百
二人 夏四月幸金明池观水嬉宴射琼林院 己未
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镇江军节度使致仕 陈升之
卒赠
太保中书令 (第 26a 页)
成肃 
癸亥宋敏求等上正旦御殿仪 (第 26a 页)
  梁师成(晋州观察使)   王继忠

  陈 遘      王举元

  鱼周询(已上河北都转运使)   陈升之(学士兼河北都转运使)
  高继宣      葛怀敏(已上雄州刺史)

  刘礼钊      刘 健

  李 蟠    (第 18b 页)
  宋敏求(字次道绶子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与修唐书治平中知制诰神宗时吕公著为王安
石所诬出知颖州敏求当草制安石谕旨使明著罪状敏求但言敷政失实安石怒白于帝命
陈升
改其语敏求请解职未听会李定除御史敏求封还词头遂以右諌议大夫奉朝请尝建言河北
陜西河东举子性朴茂而辞藻 (第 44a 页)
  郭拱极(镶蓝旗人副榜雍正四年任)袁祖宪(贵州平溪人举人雍正五年任)

  黄其炳(福建龙溪人举人雍正六年任) 陈 旭(贵州修文人举人雍正九年任)
  教谕 (第 35a 页)
  王 沧(苍梧人)     陈 仁(武宣人庶吉士)

  童其澜(永宁人额外主事)   王 瀚(苍梧人)

  苏其炤(郁林人)      陈 旭(武宣人额外主事)






(第 41a 页)
     李思纯
 黄世京       柳 林
 田 开       黄克荷
 沈清臣        陈升之(建阳人/)
 方 蕃       邓中立
 双 渐       廖君玉
 俞 瑊       赵世熙
 孔 静 (第 9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