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地理類
類書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阿含部類
洞神部
以篇聚训人此法既存即是佛不灭度以戒是
如来法身故也故须尊敬二持净戒下明持戒持
净戒者一句总标不得下别 释持
戒之相共有四
段皆具遮劝之意凡不得二字遮也既遮之后则
有劝之之意如皆当及当自等字眼皆相照应虽
有无者 (第 0803a 页)
【此显持诵有二不可思议也。一者以轻易重。能回
定业。则报不可思议。二者当得菩提。则果不可思
议。此 释持
经有不得胜福之疑。复次须菩提下。谓
此经既为发大乘。并最上乘者说。而持说之人。又
具不可思议功德。凡 (第 0842a 页)
 满足一劫被烧煮。』」
#+END_VERSE


「尔时,帝释闻斯语已,即言:『止止,不须幻法。』寻
即愿言:『令汝病差、安隐无患。』」

佛告诸比丘:「释
提桓因虽处天位,尚不谄曲,真实行事,况
汝出家,剃除须发,而当不离诸谄伪事,行质
直乎?若行质直,应出家法。」

佛说是已,诸比丘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四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

独园。尔时,帝释来诣佛所,将欲还时,请受一
戒。何谓一戒?「若我还宫,见诸怨憎,设来害
我,我于彼所,终不加害。」毗摩质多罗既闻帝 释持
如是戒,便捉利剑,于路而待。时,释提桓
因闻阿脩罗在于路侧捉剑而待,遥语阿脩
罗言:「止!止!汝今自 (第 0389c 页)
有此三苦,忧不能食。《修行本起经》:太子年十九,誓欲出家,离恩爱、远诸苦恼根思欲剃头发,仓卒无有具帝 释持
刀来,天神受发去。
菩萨坐娑罗树下,日食一麻一米,以续精气端坐六年,形体羸瘦,天帝释念,言菩萨坐树下
,踊跃欣喜安。徐步行入城。国人睹太子,欢喜无有厌。太子离恩爱,远诸苦恼根,思欲剃头发,仓卒无有具。帝 释持
刀来,天神受发去,遂复前行,国中人民,随而观之。于是出国小复前行,到摩竭国,从右门入,左门出,国中人
而为间饰,诸天翼从威德炽盛,光明赫奕,如满月在空,众星共绕;如旭日初出,彩霞纷映。梵王执白盖在右,帝 释持
白拂侍左。诸天乘空随佛而下,侧塞虚空,音乐妙,香雨华,积至于膝。半路四天王献供殊妙,劫初已来所未曾。
建立宝阶,中阶黄金,左水精,右白银。如来起善法堂,从诸天众履中阶,而下大梵王执白拂履银阶,而右侍天帝 释持
宝,盖蹈水精阶,而左侍天聚陵虚散华,赞德数百年前犹有阶级,逮至今时,陷没已尽。诸国君王悲慨不遇,垒以
三年矣卒愕而容稍和文曰今偿汝命卒曰适相见意欲相害不知前生与长老有何𡨚对文语以故卒曰𡨚报何穷不如解 释持
矢凝然视之立化矣文呼曰既是解释何不明白分付卒复开日曰𡨚𡨚相报何时了劫劫相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如
  浩然章问目
一章纲领。只是不动心三字。故心字脉络经纬。错综于一章之中。而第九节。乃兼言心与气。忽又变心言志。下文又复变志言心者。亦有深义于其间欤。陈新安虽有所辨。未敢信其必然也。
或问以持其志。无㬥其气二句。属之敬直义方。而交互论之。又集注 释持
其志曰。敬守其志。然则持志云者。其为持敬之功者审矣。而曾见朱子答吕子约书。谓此章之意。未及夫敬字者。 (第 88H 页)

还家后翊日。追述奉呈赵雪斋。
为赴幽盟爱碧山。两人赢得一宵闲。飞腾玉洞烟霞上。来往银岩水石间。老 释持
壶迎客至。小诗题叶付童还。遗踪莫遣苍苔蔽。拟待深秋共再攀。
敬呈双柏堂洪公(纯悫)
柏堂何在碧云端。 (第 70H 页)
始。此乃切要处。蓍重又释胸中常若有两人。时烈曰。不是有两人。本是一人之心。而善恶交战故如此也。蓍重又 释持
其志。 上曰。持其志。正孟子浩然章之言也。时烈曰然。人之不善之心。多从气字上出来。故必使持其志而使气 (第 193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