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地理類
類書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瑜伽部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阿含部類
洞神部
法海。波澄镜净。鱼龙可观。手内丝
轮。故然无用。何故如此。东西南北吾皇化。玉笛横吹
宇宙宽。

举帝 释持
花。入佛会中。佛问。从天得耶。曰弗也。问从
人得耶。曰弗也。问从地得耶。曰弗也。问从心得耶。曰
弗也 (第 0493a 页)
肃临此座。焚一炷香。
上答
皇猷。助宣佛化。因兹记得世尊与众行次。以手指地
上云。此处宜建梵刹。天帝 释持
一茎草插于地上云。
建梵刹巳竟。虽云尘中能作主。化外自来宾。殊不知
世尊帝释到这里公案现成。曾谁有作 (第 0289b 页)
钞意故
此削之。如集义钞戒疏具委。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三下


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中四上 释持
犯篇

持犯名义。如下名字门自释。持谓执持。犯即
侵犯。并从本受。而建斯名。篇列七门。遍该法
界。是 …… (第 0331b 页)
止持中初牒名。方下释义。初释止
义。方便者起对治也。正念者离邪染也。身口
者且据七支。必通三业止而下 释持
义。持由
下双结如下举事。言之类者。二篇已下但是
离非悉归止摄。作持中。初句牒名。恶下释义。
初蹑前 (第 0332a 页)
女以乳烹麋。用钵盛献。菩萨食巳
钵掷尼连河中。时帝释。收归天上建塔供养。四。佛牙
塔。佛阇维时。天帝 释持
七宝瓶来请佛牙。上建塔供 (第 0405c 页)
 丈夫欲取三界王
 当挥智剑断众魔
 吾于苦海誓无畏
 庄严戒筏摄诸方」
#+END_VERSE


今依此经 释持
犯要。略有三门。一申经意门。
二能所成门。三修行差别门。

一经意者。经曰。梵网经卢遮那佛说菩萨心 (第 0915b 页)
杀则伤慈故先制之。声闻以出尘自
利为首。淫则害脱故先制之。各有所为不当槩论
也。】

「○(二约四重 释持
犯损益二初徵起)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二解释四初淫戒二初辩示持犯二初正明二初宣示损益二初持则 (第 0849c 页)
佛八相利物故曰得
佛法分。

▲堪绍佛种安住下释住义三德秘藏谓法
身般若解脱名秘密之藏。

▲住持下 释持
义如八万
四千陀罗尼门即总持善法也。

▲二十五有者谓四
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五那含云 (第 0707a 页)
助行(二)

* 初惑重者唯持禁戒(二)

* 初举三学显戒律为基
* 二约四重 释持
犯损益(四)

* 初淫(二)

* 初宣示损益
* 二嘱诫灭后
* 二杀( (第 0176a 页)
大恐怖。告群臣
曰。汝观是箭。为从何来。彼若发心欲害我者。必当死
尽。令还舍卫。梵志曰。大王勿惧。诸 释持
戒。虫尚不害。
况害人乎。今宜前进。王乃从之。诸释果退。还入城中。
王曰。汝等速开城门。若不尔者。尽 (第 0358a 页)
顺诸佛求法名为
随顺故。云善能恭敬供养诸佛。四受持中先
释受于无量世者。闻来久世多闻者所闻广
也。下 释持
忆持者非念忘失。言不谬者非少
错误。如经于无量佛多种善根者。亲近多佛
种闻持正法善根也。五行净中为求 (第 0220c 页)
积菩萨及舍利弗一切众会默然信受。」

【闻见既资于目击信敬即获于除疑喜兼天人益
均彼此。】

【△四 释持
品二初申品目。】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

【二万菩萨奉命弘经故名持品重劝八十万亿那
由他弘经 (第 0777a 页)
视。而
我等尚知如来之意。今我等顺佛之意。发言誓愿
欲弘此经。岂不知我等之心耶。故言佛自知我心
也。 释持
品竟。】

妙法莲华经演义卷第四之三 (第 0213a 页)
明二段应益也心念属意不云身口
者此从冥显二机摄二章语便何者初章显机若
身若口俱须域意故意能总摄也故上 释持
名云
口为诵持心为秉持为理不失虽非口持觉观是
口行通属口业机摄例如小弥陀执持名号一心
不乱亦不妨口机 (第 0164b 页)
初贴文(四)

* 初持名(二)

* 初释文义(二)

* 初 释持

* 二释若有
* 二馀皆下明前后(二)

* 初叙古
* 二今释(三) (第 0089a 页)

意。不云身口者此从冥显二机摄。二章语便。
何者。初章显机。若身若口俱须域意故。意能
总摄也。故上 释持
名云。口为诵持心为秉持。
为理不失。虽非口持觉观是口行。通属口业
机摄。例如小弥陀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第 0959a 页)
三。初节经文。二上总下叙经意。三释诸
下列义门。二贴文下随释三。初贴文四。初
持名二。初释文义二。初 释持
名。秉持属
口者。大论云。出入息是身行。觉观是口行。
受为心行。秉持之心既是觉观。故属口业。
二释若 (第 0938c 页)
竟)
(提婆达多品竟)。】

【△先申品目。次释经文。
今初。】

「妙法莲华经持品第十三」

释持
品。二万菩萨。奉命弘经。故名持品。重劝八十
万亿那由他弘经。故名劝持品。问。何故尔。答。二万
是法师 (第 0736c 页)
长者与五百长者子持七宝盖奉
佛佛以神力合成一盖遍覆大千又西域记说佛
从忉利下还人间梵王执白拂而左侍帝 释持

盖而右侍。 (第 0506c 页)
初正释(二)

* 初释四佛(四方)
* 二释护持(二)

* 初约五佛体用 释持(释迦)
二约信相疑除释护(信相)
* 二拣示(此一)
* 二约观释(二)

* 初 (第 0085a 页)
初约五佛体用 释持。
今经宗在释尊果智。欲
彰此智冥四门理。是故特从四佛明之。良以
佛智不分彼此。同冥法身不动之性。顺性名 (第 009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