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目錄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釋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經集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正一部
末后全提坐断云山今之是也。召大众且道
不出那伽大定一句作么生道。出头天外看谁是个
般人。一喝。

圆通禅师
入塔。青山溢目绿竹满前左右逢原现
成受用。兹我 (第 0537c 页)
圆通大师
年高有德。四众依皈。戒肃风
清法门耆宿。可以为规范。可以为准绳。可以为舟航。
可以为津济。同光混俗合 (第 0537c 页)
 付衣著衣吃饭寻常事若说寻常却又难粒米寸

丝檀信施作何消受作何偿勤打算细商量前三三
与后三三。

沙弥剃落只恐为僧心不了为僧心了总输僧祇如
心作么生了万仞崖头亲攃手何妨遍界任纵横。

付衣平步登高易从空放下难出难易不多般清净
身披坚固铠从教一镞破三关。

智玄学闻修聪智光慧三禅师入塔玄路无门己绝
学闻思修入證 圆通何
如慧刃光生处不历僧祇建
大功恭惟三位禅师丛林树秀矫矫凤翥而鸾翔埙
篪同时卓卓三分而鼎峙特地瞻风以拨草 (第 0745b 页)
圆融。处入界三本如
来藏。故各各说尽圆通门。

** 识心圆明入圆成实

问。三界万法唯识唯心。慈氏 圆通何
反不取。答。依他
遍计三性宛然。但可条分。未为最上。华严六相虽定
宗乘。慈氏门风尚需一劫。 (第 0767a 页)
与说耳根圆通方是入
此之门。今何阅佛经。而不遵候佛旨。乱立观门。苟
此处观门巳立。便当依此修行。观音 圆通何
用哉。
吾宗义学。幸勿专擅也。且此中。佛既三标如来藏
心。便当依佛判科。不必别立名言。就分三。一圆彰 (第 0294a 页)
真。而横成流转。譬痴人认影。忘水。而误遭沦溺。利害非细。不得不呵也。倘悟者。即识见真。而
识非真外。 圆通何
疑。如智者观影知水。而影非水外。尚可得水之用。岂遭其沦溺乎。故此六圣。并后弥勒。
皆能即识见真。故皆 (第 0336c 页)
。又极而言之。此文之前。最初破识。即是彻去
圆通之障。以识心若不舍尽。决不知别有根性。根性
犹然不知 圆通何
自而修哉。此文之后。四科七大。乃
至三如来藏。十法界心。无非根性之极量。而非别有
一性也。修圆通者。 (第 0185b 页)
卷云。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
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故此牒云。
佛问圆通也。包含下。约包遍 释圆通。
又下约摄生 (第 0390c 页)
释圆通。
又多门入一。一门容多。名之为圆。如珠悬
空。映于五色也。一入多门。多门容一。名之为通。如
泉潜流穿于 …… (第 0390c 页)
(五八)一心念佛常乐净我。涅槃也(五九)寂静念佛。空如
来藏也(六十)想像念佛。不空如来藏也(六一) 圆通
念佛。
空不空如来藏也(六二)日出念佛。先照时也(六三)食时
念佛。转照初也(六四)亭午念佛。转照中 …… (第 0391b 页)
 毕竟得生安乐土
 回此功德向法界
 同成无上菩提果」
#+END_VERSE


楞严经势至念佛 圆通
章疏钞卷下(终)


** 音释

遮那

(此云遍一切处亦云光明遍照)


(音證直视貌)(第 0391c 页)
今乃至此。方极圆融。而无以
复加矣。始终惟显心性。何曾与说观门。苟此处观
门巳立。便当依此修行。观音 圆通何
用哉。
○钟云。
此处文义。联络难断。言虽灭尘合觉。一多小大。相
摄相入。起大神用。而如来藏中。实纤 (第 0421a 页)
忘真。而横成流转。譬痴人认影
忘水。而误遭沦溺。利害非细。不得不诃也。倘悟者
即识见真。而识非真外。 圆通何
疑。如智者观影知
水。而影非水外。尚可得水之用。岂遭其沦溺乎。故
此六圣。并后弥勒。皆能即识见真。故 (第 0449c 页)
。如是世间诸漏。应念超越。得意生身。
如鸟出笼。飞腾自在)

([│/○]三结酬所问)。】

「佛问 圆通。
如我所證。还味旋知。斯为第一。」

【【疏】旋妄根尘。归真实相。心地法门。一时开显。此为
第一。 …… (第 0666a 页)
故云身心忽空(〔标指〕诸漏虚尽者。欲有无明。三漏顿除也)
([│/○]二结酬
所问)
。】

「佛问 圆通。
如我所證。纯觉遗身。斯为第一。」

【【疏】能观所观。能痛所痛。寂无一法。故云纯觉遗身
(〔论补云〕 …… (第 0666b 页)
圆明。迄今发明顿入宝明妙性真空之海。离二乘见。入佛知见)
([│/○]三
结答所问)
。】

「佛问 圆通。
如我所證。诸相入非。非所非尽。旋法归无。
斯为第一。」 …… (第 0666c 页)
室见佛身。释兹空义。近人偏执。岂曰通方〔补遗云〕三人叙
昔。乃是垂迹之小。不同鹿园。直且在小也。既叙 圆通。
皆为本地。即陈如等。含容小乘。同为同体权耳)
(○巳
上五人依根證入毕)


([○@卐]三循识循 …… (第 0667a 页)
熟酥为醍醐。于法华初悟。迹中外现。而本地内闷。其
实久矣)

([│/○]三结答所问)。】

「佛问 圆通。
如我所證。心见发光。光极知见。斯为第一。」

【【疏】从于眼识。显发智光。智光极处。即佛知见。即三 …… (第 0667b 页)
未得见我。我与其人。暗中摩顶。拥护安慰。令得成就。」

【【疏】心闻。即耳识发明也。从于耳识。得真 圆通。
入法
界理。生灭识灭。寂灭现前。境智相冥。一体无二。还
于心闻起用。分别众生知见。可发明者。即现其身 …… (第 0667c 页)
「佛问 圆通。
我说本因。心闻发明。分明自在。斯为第一。」

([?(○/○)]三孙陀罗难陀三)。
([│/○]一 …… (第 0668a 页)
印记。若作授记当来。得佛果菩提者。即二酥密记。或醍醐显记)
([│/○]三结答所问)。】

「佛问 圆通。
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

([?(○/○)]四富楼那三)。
([│/○]一叙昔 …… (第 0668b 页)
通。复以阿含般若。比量教相。海形牛迹。无怪乎是非之锋起也)
([│/○]三结酬所问)。】

「佛问 圆通。
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销灭诸漏。斯为第一。」

【【疏】内以禅定智慧。伏断爱见。外以神通说法。降制
魔 …… (第 0668c 页)
之以砂砾。土之净秽。系之于众生
故曰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也)

([│/○]三结答所问)。】

「佛问 圆通。
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斯为第一。」

【【疏】念属意根。即诸根所依。故摄六也。念 …… (第 0675b 页)
言之也。于妙足一天曰。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诸人天
境。乃至劫坏。三灾不及。此为上生兜率言之也。二十五 圆通
章。弥勒势至。与观自在耳根 (第 0675c 页)
圆通。
文相连蹑。
弥勒曰。我了如是唯心识故。识心流出无量如来今得授记。次补佛处。此上生之化主也。势至曰。我 (第 0675c 页)
字能显二如味能显食中之咸淡也)故非一能含
一切也。伊犹是也(〔融室云〕言有方分。一非含多。一多既殊。 圆通何
得)
(△〔孤山云〕此
与观音耳根相类。而被拣者。声是佛语。根乃自身。认尘则著他语言。观根则了巳心
(第 0689b 页)
观世音也又前云不
由前尘所起知见故称入流今何故又称观世音
不亦堕循声流转之咎乎此对未得圆通者说若
圆通何
妨入廛垂手拔苦与乐循声救苦尘尘
无碍故又称为观自在也菩萨乘无缘慈被诸众
生说法如幻度生同空乃以无缘而 …… (第 0807b 页)
偈简鼻识也鼻想者观鼻端白光本
是权顺机宜而设驻彼散心依白而住暂用之法
非长修之事若住此不休则成心有住 圆通何

得哉四一偈简舌识也舌以说法为优亦是拈弄
音文而巳只可开悟先成道者末世将来不能逗
矣且名言句义非无 …… (第 0816c 页)
得圆通六一偈简意识也盖二乘人由
作意得神通故约意识显神通也然彼神通本以
宿因成就何关作意且作意未离物 圆通何
可得
哉以上六识被简矣下简七大。】

「若以地性观(至)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这一节经承前简 (第 0816c 页)
)五月,归义军节度使曹延禄遣使入宋
贡方物,乞赐生药、腊、茶、供帐什物、弓箭、镜钹、佛经
及赐 僧圆通
紫衣,宋朝并从之。当年十月,曹延禄又遣使上
表北宋,要求将宋朝新译诸经降赐敦煌,宋朝从之。

我们知 (第 0397a 页)
 指出冤家入笑颜。」
#+END_VERSE


(举)叙道场元由仪宣演 (和)经题

此道场自政和初甘露老 圆通大师
及严净慈觉大
师,久行于世。盖为解冤结菩萨,名称普闻,世间众生,
无不敬仰。虽有此事,然未有仪。如其 (第 0041a 页)
日辰时。绝无患恼。端坐卒于山寺。春秋八十有一。敕
遣襄乐王。宣慰起塔。右仆射魏收为制碑文。 释圆通

少出家。泛爱通博。以温敏见称。往邺都大庄
严寺。研讽涅槃。文旨详覈。以高齐武平四年夏中讲。
时有一客 …… (第 0338c 页)
数里。值一曲涧。浅而森茂。寻涧又东。但闻南岭
上有讽诵之声。通问竹林所在。应声答曰。从何处来。
岂非 圆通
法师乎。通曰是矣。遂披林踰险就通。通略 (第 0339a 页)
无馀法。是故诸祖并无二种同教。对
一别也。」

【评曰。既曰诸祖并无二种。何忽判孔目。横依方便
者。 圆通
(第 0414c 页)
圆通
之异邪。当知非即 (第 0414c 页)
圆通
自在。双结
二义。并皆不融。为同教一乘也。】

「记曰。为相宗学人有不信者。是故再三指示也。」

【 …… (第 0414c 页)
本是不融同教。能毓 圆通
华严可乎。】

「记曰。以义从门。则权实常在。法界理圆。其体不二。」

【评曰。以义从门者。其门乃义 (第 0415c 页)
色彻见无碍尔而全半云者当是以因果相望
得全半之名未必约横竖以言半也设有其文置之
可也然则楞严拣辨那律 圆通何
以云明前不明后
邪曰彼自寄圣拣凡非必定就那律拣也或问那律
所得天眼修发耶报得邪曰因修而发故亦修亦发 (第 0582c 页)
目足焉。俾我安
安不迁而运到清凉池。噫斯文也。岁月辽远。因韬晦
于海外。道将复行也。果咸平三祀日本国 圆通大师
寂照。锡背扶桑。杯汎诸夏。既登鄮岭。解箧出卷。天竺
沙门遵式首而得之。度支外郎朱公頔冠首序。出俸
(第 0589c 页)
仲;至前有鬅头顽童捧古砚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团而说无生论者,为 圆通大师;
傍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下,有激湍潨流于大溪之中。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
至。前有鬅头顽童,捧古砚而立。后有锦石桥竹,径缭绕于清溪深处,翠阴茂密中。有袈裟坐蒲团而说无生论者为 圆通大师。
傍有幅巾褐衣而谛听者为刘巨济。二人并坐于怪石之上,下有激湍澴流于大溪之中。水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