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春秋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傳記類
目錄類
載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兵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曲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太清部
清代道教文獻
南)(汉逡遒县故城在/东南魏置平梁郡)(汉居巢县也古巢伯之/国汤放桀于南巢即此)
(也曹公末年使 夏侯惇
屯/于此楚范增墓在县东)庐江(梁置相州汉龙舒县故/城在西故汉庐江郡亦)
(在/此)舒城(古舒/国也) (第 12b 页)
  里嵩墓(在封邱县城东五/里嵩徐州刺史)

   三国夏侯惇
(在祥符县境内/惇曹魏名将)
  晋阮籍墓(在尉氏县城东南三十里籍步/兵校尉河南府新安县亦有墓)(第 4b 页)
  时浩舅杜阳为河阴令卓执之使招浩浩不从袁

  术壮之以为骑都尉 夏侯惇
闻其名请与相见大
  奇之使从征伐时大议捐益浩以为当急屯田曹
  操善之又破柳城改其官为中护军从征张 (第 112b 页)
  同游于地下其心亦尽而不失为汉之纯臣然则

  公之智何其卓乎向使智不及此失身吴魏纵树
  有鸿功伟伐亦与 夏侯惇
周瑜辈伍耳乌能历千
  百世为人敬仰如斯耶呜呼公之智在生前已严正
  伪之辨公之智在后世必明战守之宜 (第 25a 页)
 逵(魏郡太守河/东襄陵人)吴瓘(魏郡太/守陈人)阮武(清河/太守)任燠(清河太/守乐安)
 (人/)华表(清河/太守)司马孚(清河/太守)荀俣(东郡/太守) 夏侯惇(东郡太/守沛国)
 (谯/人)
韩宣(东郡太守/渤海人)王机(东郡太守太/原晋阳人)夏侯惠(乐安太/守沛国) (第 10a 页)
   三国志六十五卷

晁氏曰晋陈寿撰魏四纪二十六列传蜀十五列传吴
二十列传宋文帝嫌其略命裴松之补注博采群说分
入书中其多过本书数倍王通数称寿书今细观之实
高简有法如不言曹操本生而载 夏侯惇
及渊于诸曹
传中则见嵩本夏侯氏之子也高贵乡公书卒而载司
马昭之奏则见公之不得其死也他皆类此但以魏为 (第 6b 页)
  杜佑通典后汉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置督
  军御史事竟罢建安中魏武为相始遣大将军督
  军而袁绍分统诸军为三都督魏武征孙权还又
  使 夏侯惇
督二十六军文帝黄初三年始置都督
  诸州军事或领刺史明帝太和四年司马懿征蜀
  加号大都督高贵乡公正 (第 15b 页)
   事竟而罢建安中魏武为相始遣大将军督之
   袁绍分沮授所统诸军为三都督魏武征孙权
   还又使 夏侯惇
督二十六军则都督之号始此
   而
  国朝初制提督兼都督衔者其名亦昉乎此也
   魏初置都督类皆与 (第 16a 页)
 服事汉群生注望遐迩怨叹是故孙权在远称臣此
 天人之应异气齐声臣愚以为虞夏不以谦辞殷周
 不吝诛放畏天知命无所与让也魏氏春秋 夏侯惇
 
谓王曰天下咸知汉祚已尽异代方起自古以来能
 除民害为百姓所归者则民主也今陛下即戎三十
 馀年功德著于 (第 73b 页)
芥先是云与 夏侯惇
战于博望生获夏侯兰兰与云同
乡里少小相知云白昭烈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
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𩔖如此昭 (第 26b 页)
人也于是拜畿为河东太守时操已遣 夏侯惇
讨固等
未至畿至陜津不得渡或谓畿宜须兵乃进畿曰河东
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
必惧 (第 25b 页)
纪袁术退保封邱遂围之未合术
走襄邑追到太寿决渠水灌城走宁陵又追之走九江太寿地无考大约在宁陵襄邑之间又 夏侯惇

领陈留济阴 (第 16b 页)
太守惇
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此夏侯长坞盖以惇得名)
续述征记曰夏侯坞至周坞各相距五里汳 (第 16b 页)
 韦曜(论博奕之非纪不为/孙皓父和作 被诛)
 华覈(谏孙皓营新宫免言农/桑书百馀上见 卒)
(曹参后曹腾为桓帝中常侍有养子嵩实 夏侯惇
之叔父也生操至子丕即位为魏)
曹操为洛阳比部尉东归起兵谋诛卓袁绍为盟主鲍
 信迎领兖州刺史破黄巾得戎 …… (第 20a 页)
  (必死匹夫之手争料袁绍性迟必不救备备/料袁绍二子必 料三郡乌丸必不设)
 鲍信(袁绍等初起兵谓操曰能拨/乱反正者君也 迎领兖州)
  夏侯惇(曹操本其兄弟军有辱其师者杀之俭都/督十六军 在 常迎师受业 清)
 夏侯渊(督军粮山击黄巾收其粮州击雷绪氐太原/贼 南 贼 韩遂 凉 宋建 𦍑) (第 22a 页)
   曹彰(弟植/) (冲/)  曹仁
    曹洪      曹休
    曹真(子爽/)     夏侯惇(族弟渊尚渊从/子尚 子玄)
  卷三十八
   魏载纪三
    荀彧      董昭
    华歆      荀攸
     (第 12a 页)
三年夏吕布复与袁术通使其中郎将高顺骑都尉张
辽来攻曹操使 夏侯惇
来救不利九月顺破沛城昭烈
脱身去复失其孥十月曹操自引兵助昭烈围布于下
邳禽之昭烈复得其孥从操还许操表 …… (第 5b 页)
刘表相闻表郊迎之待以上宾之礼益其兵使屯新野
荆州豪杰归之日益多表疑焉使拒 夏侯惇
于禁等于
博望久之昭烈设伏伪遁惇等追之大为伏兵所破昭
烈尝于表坐起如厕顾见其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席
(第 7b 页)
不少范竟遁去先是云与 夏侯惇
等战于博望生获夏
侯兰云与兰同乡里白昭烈活之以兰明法律荐为军
正昭烈入益州领留营司马时孙夫人骄豪吏卒 (第 8a 页)
赞曰自曹操窃国士大夫知有曹氏而不知有汉 夏侯
耻受汉官而荀彧华歆辈口谈仁义以名德自居或
倡弑后之谋或躬行弑逆苟可以为曹倾汉者无所不
极其至而金祎吉 (第 10a 页)
月军还留 夏侯惇
曹仁张辽等屯居巢夏矫诏命已设
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作泮宫以军师华歆为御史大夫
冬复矫诏命已冕十有二旒乘金 …… (第 12b 页)
官中郎将副丞相操称魏王立为王太子二十五年操
死代为丞相以贾诩为魏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
史大夫 夏侯惇
为大将军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
令三月改元延康丕欲篡汉惧天下豪杰举兵见讨乃
使其党讽汉群臣逼帝禅已其 (第 15b 页)
悉归司马懿父子曹氏日削驯至于亡 夏侯惇
(第 8b 页)
元让
沛国谯人年十四有辱其师者惇杀之
以烈气闻为操司马领东郡太守操攻陶谦留守濮阳
吕布遣将伪降执惇责其货赂 (第 8b 页)
业无主皆为公田宜及此时复之议虽未
及施行然州郡领兵议自朗始迁兖州刺史政化大行
百姓称之建安二十二年与 夏侯惇
臧霸等伐孙权到
居巢会大疫遇疾卒时年四十七同邑司马芝者字子
华少为诸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 (第 13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