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類
春秋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政書類
地理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法制類
傳記類
類書類
醫家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洞玄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清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金华山部纪事
《辍耕录》:婺州许白云先生谦,字益之,隐居金华山,四十年不入城府,著书立言,以垂教后世。浙 东廉使王公 继学访先生于山中,谓先生清气逼人,可畏,既退,明日,举学行荐于朝。有录其举文至者,先生方讲说,目不一
《辍耕录》:婺州许白云先生谦,字益之,隐居金华山,四十年不入城府,著书立言,以垂教后世。浙 东廉使王公 继学访先生于山中,谓先生清气逼人,可畏,既退,明日,举学行荐于朝。有录其举文至者,先生方讲说,目不一
,与此相似,盖附会也。岂增城之南,固在罗浮,周回里中,亦若归善白鹤峰之类与。《仙传拾遗》:木公,亦云 东王父,
又云 东王公。
西王母,亦云金母,又云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昔道气无为自然,先以东华至真之气,化生 木公,
以主阳和之气,又以西华至妙之气,化生金母,配西方,母养群品,男子得道者,名隶 木公,
女子得道者,名隶金母。汉时,有小儿歌曰:揖金母,拜 木公。
时人不识,惟张子房知而拜之。王母所居昆崙之圃,阆风之苑,有城九层,玉楼十二,左带瑶池,右环翠水。 木公
所至,惟乘扶桑旸谷之光。金母所至其山之下,弱水洪涛,非飙车羽轮,不可到也。按此,则瑶池非专在一处,随
,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员周如削,下有回屋,仙人九府治。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 东王公,
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之 东王公
也。故其柱铭曰:昆崙铜柱。其高入天,员周如削,肤体美焉,其鸟铭曰:有鸟希有。绿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 东王公,
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通阴阳,相须唯会益工《遁甲开山图》曰:五龙见教,天皇被迹,望在无外柱洲昆
欲自昭阳河东起汪家口,直抵留城一百四十馀里开河入运,一议也。其欲开胶莱河通复海运者,循嘉靖十五年,山 东道副使王公
宪所开胶莱河,旧议河之南口起麻湾北口至海仓中间,相距三百三十五里,两口旧皆贮潮水,常足,不假浚者二百 ……八百里。海行既由小海,不由大洋,非若昔元人海运之远,又所历有刘家岛、蓬莱岛、黑水、成山、大洋甚险,后 王公
以升去事,遂寝此。又一议也。复有为淮安计者,欲浚草湾以分河入海,不令直犯淮城,后以河流入海,旧无阻塞
墟墓,多不存者。唯此岿然存焉,人莫敢犯。静在前蜀,官至大司徒。
《资暇录》:永乐坊内古冢,今人皆呼为 东王公 墓。有祠堂加其上,俗以祈祀,称造化 东王公, 大谬也。按韦氏《两京新记》云:未知姓名,时人误为东方朔墓也。当时之人已误,今又转东方朔为 东王公, 后代必更转为东里子产矣。
《东轩笔录》:寿州张侍中、抚州晏丞相,俱葬阳翟地,相去数里。有发冢盗,先筑 ……方山民,因耕,穿一墓,获此,疑其为玉策,以予考之,此乃两汉以前贵近之墓,所谓珠襦玉匣者。古以敛尸,唯 王公 则有之耳。盖与比干墓所获正同耳。《乐善录》:王清化修西太乙宫,有古冢在其北,欲毁之。一道士再三乞弗毁
《资暇录》:永乐坊内古冢,今人皆呼为 东王公 墓。有祠堂加其上,俗以祈祀,称造化 东王公, 大谬也。按韦氏《两京新记》云:未知姓名,时人误为东方朔墓也。当时之人已误,今又转东方朔为 东王公, 后代必更转为东里子产矣。
《东轩笔录》:寿州张侍中、抚州晏丞相,俱葬阳翟地,相去数里。有发冢盗,先筑 ……方山民,因耕,穿一墓,获此,疑其为玉策,以予考之,此乃两汉以前贵近之墓,所谓珠襦玉匣者。古以敛尸,唯 王公 则有之耳。盖与比干墓所获正同耳。《乐善录》:王清化修西太乙宫,有古冢在其北,欲毁之。一道士再三乞弗毁
天地之精也。服之,与天地相毕。元始君经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头,治三万六千岁。书为扶桑大帝, 东王公
号曰:元阳父。又生九光元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天皇受号,十三头后生地皇,地皇十一头,地皇
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鸟号。《神异经》:东荒中有大石室, 东王公
居焉。与一玉女投壶,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笑。
昆崙有铜柱焉。其高入天,谓之天柱。
东北大荒中有金阙,
昆崙有铜柱焉。其高入天,谓之天柱。
东北大荒中有金阙,
。帝曰:善。
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神马一疋,高九尺。帝问朔:是何兽也。朔曰:昔西王母,乘灵光辇,以适 东王公 之舍,税此马游于芝田,乃食芝田之草, 东王公 怒,弃马于清津天岸,臣至 王公 之坛,因骑马返,绕日三匝,然入汉关,关犹未掩,臣于马上睡,不觉而至。帝曰:其名云何。对曰:因疾为名步
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神马一疋,高九尺。帝问朔:是何兽也。朔曰:昔西王母,乘灵光辇,以适 东王公 之舍,税此马游于芝田,乃食芝田之草, 东王公 怒,弃马于清津天岸,臣至 王公 之坛,因骑马返,绕日三匝,然入汉关,关犹未掩,臣于马上睡,不觉而至。帝曰:其名云何。对曰:因疾为名步
法雨,充满一切无边世界。是为如来音声。第十相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神异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 东王公 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
《神异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 东王公 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
黄露,半合即醒。东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神马一匹,高九尺。帝问朔:是何兽也。朔曰:昔西王母乘灵光辇,以适 东王公
之舍。税此马,游于芝田。乃食芝田之草。 东王公
怒,弃马于清津天岸。臣至 王公
坛,因骑马返。绕日三匝,然入汉关,关犹未掩。臣于马上睡,不觉而至。帝曰:其名云何。对曰:因疾为名步景
恒山献巨桃核瓜,名穹隆,长三尺而形屈曲,味美如饴,父老云昔道士从蓬莱山得此瓜,云是崆峒灵瓜四劫。一实 东王公
西王母遗核于此地,世代遐绝,其实颇存,又说巨桃霜下结花,隆暑方熟,亦云仙人所食,帝使植于霜林园。
建
建
》:猪肉项上一脔,谓之中禁脔。
肉部外编
《十洲记》:崙崙铜柱下有回屋焉,壁方丈上有鸟名曰希。左翼覆 东王公, 右翼覆西王母,其肉若醢,仙人甘之。
《物异考》:晋刘聪建兴中,雨血深五寸,赤气至天。中有赤龙奋飞,流
肉部外编
《十洲记》:崙崙铜柱下有回屋焉,壁方丈上有鸟名曰希。左翼覆 东王公, 右翼覆西王母,其肉若醢,仙人甘之。
《物异考》:晋刘聪建兴中,雨血深五寸,赤气至天。中有赤龙奋飞,流
裙部外编
《仙传拾遗》:汉初,小儿于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惟张子房知之,乃再拜之曰:此乃 东王公 之玉童也。
《洞冥记》:东方朔生三日而母死,邻母得而养之。经岁,母忽失朔,累月暂归。后复去家万里,见
《仙传拾遗》:汉初,小儿于道歌曰: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惟张子房知之,乃再拜之曰:此乃 东王公 之玉童也。
《洞冥记》:东方朔生三日而母死,邻母得而养之。经岁,母忽失朔,累月暂归。后复去家万里,见
止自若。王弼投壶太平御览王弼列传曰。弼性和理乐游宴解音律。善投壶。玉女投壶神异绝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 东王公
居焉。与一玉女投壶。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笑张华曰大笑者开。流光。一云枭而脱误不接者。天为之笑。葛洪类说 东王父
与玉女提壶。每一投千二百枭。设有不入者天为齧嘘。齧呼监切。开。笑也。魏游楚投壶秘府书林魏游楚好投壶自
关。天皇大都东极中辰。中央星也吾为上首作生人父也。从道父母寄备因缘。托化阴阳而成有体青阳元气为太阳精 东王父
也。太和之气以为阴精西王母也上结四梵三界顶天下治昆仑上通九气金城九重玉楼十二。总统二景。四运璇关上生 ……为心关手为天辟眉是白元为人华盖上为交止而合三元帝君生气以养神童左右真人。通光彻视目是太一通神日月左为 王父
阳景滋躯右为王母阴光定体。鼻为天门。通天玉液金匮之乡神之门户上挟日月归于中斗营室之中。璇玑玉𢖍口是
。新题勤有堂陈之祖为江东名儒娶望族朱氏。外内合勤。底于成家。遂构堂曰勤有。起家陈太丘。开基同太古外若 东王公。
内若西金母。少年读书不知苦。五车万卷来东鲁隔窗湿萤冷无光。青灯一点悬疏两桑麻两外绿如烟洞房雪茧蚕三眠
不因风移俗易三牲可停观妙之徒勿拘文以翳理缘本取悟必守源以究流源一生二二为父母不可忘常当存念老君中经曰 东王父
者清阳之气也万神之先治东方下在蓬莱山姓无为字君解人亦有之在头顶精气为日在左目中名伏戏字偃昌西王母者太 ……思下治昆仑之金城九重云气五色万丈之巅上直比斗华盖紫房北辰之下人亦有之在右目中姓太阴名玄光字偃玉人须得 王父
母两目中护之乃能行走视瞻听明别知好丑下流诸神如母念子子亦念母精明相得万世常存人之两乳万神精气阴阳之凑
两藩琪树光玲珑太一坐端门。白𩬊映青瞳。授我玉篆文。赤蛇蟠九虹。出入元化先寿命齐老童。因逢青鸟使遂造 东王公。
素女如莲华。歌喉弦管同顾盻动环佩。振迅若轻鸿。化为五色光倏然随长风唐韩昌黎诗远游联句樊曰远游。送东野
柱为。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十里。负如削。下有回屋仙人。九府治。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 东王公。
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之 东王公
也。故其柱。铭曰昆崙铜柱。其高入天。员周如削。肤体美焉。其乌铭曰。有鸟希有碌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 东王公。
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之自道。阴阳相须。唯会益王。遁中开山图曰。五龙见教。天皇被迹。望在无外柱州昆崙
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聊帝意解。〉
冢生花树〈太平广记李正。字弘卿。学道见 东王父。 教之十七年后。言身死。家人埋之于武陵。而冢上生花树高七尺。有人遇见此花。皆聪明文章盛。〉河边之树〈读
冢生花树〈太平广记李正。字弘卿。学道见 东王父。 教之十七年后。言身死。家人埋之于武陵。而冢上生花树高七尺。有人遇见此花。皆聪明文章盛。〉河边之树〈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