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四書類
易類
書類
五經總義類
論語類
地理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別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倦咏叹而淫泆之也只一歌诗耳而意思绸缪容与若此岂非众善之集乎)读者宜详
味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莫疑辞(语录曰犹今人云莫是如此否)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向可以
及人未之有得则全未有得皆自谦 (第 30b 页)
之词而足以见
言行之难易缓急欲人之勉其实也(辅氏曰教人者务尽其辞多不

谦下惟圣人则不然虽其言之谦下而教亦自行于中此所以为不可及也文虽不能过人而尚可及人
则见文之在人不难为而不必于求工之意
躬行君子
全未有得则见行之在人有难为之实当勉而求
之不可有半涂而废之失且勉人以为其实而亦不废其文但有先后缓急之 (第 31a 页)
序合而观之又见其虽不
逊其能而亦不失其谦一言之中指意反覆更出互见曲折渊永非圣人而能若是哉)
○谢氏
曰文虽圣人无不与人同故不逊能 躬行君子
斯可
以入圣故不居犹言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 (第 31a 页)
辞命者欲使学者务本而已(辅氏曰辞命在圣人岂有不能所以如此说者
正欲教学者务本耳与论语所谓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同意) (第 28b 页)
  反复也必使复歌者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而后和
之者喜得其详而与其善也此见圣人气象从容诚
意恳至而其谦逊审密不掩人善又如此盖一事之

微而众善之集有不可胜既者焉读者宜详味之(饶氏
曰与是与之同歌反者使之自歌和则已之自歌也○通曰此不过歌之善者尔夫子所以取之与之者
如此则凡所以取人之善与人之善者可知矣)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未之有得
则全未有得皆自谦之辞而足以见言行(去声)之难 (第 28b 页)

缓急欲人之勉其实也○谢氏曰文虽圣人无不与
人同故不逊能 躬行君子
斯可以入圣故不居犹言 (第 28b 页)
 之恳至如此其与大舜之舍己从人乐取人善何以
 异乎盖圣心浑然至善随在具足故于一歌而全体
 皆见也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此一章书是孔子勉人以实行也孔子曰吾人终身 (第 27b 页)
  反复(音覆)也必使复歌者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而后
和之者喜得其详而与其善也此见圣人气象从(七容
反)
容诚意恳至而其谦逊审密不掩人善又如此盖
一事之微而众善之集有不可胜既者焉读者宜详
味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第 19b 页)
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未之有得
则全未有得皆自谦之辞而足以见言行(去声)之难易
(去声)缓急欲人之勉其实也 谢氏曰文虽圣人无不
与人同故不逊能 躬行君子
斯可以入圣故不居犹
言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
可谓云尔 (第 20a 页)
吾犹人也
若论文辞无分晓我也相似人若论躬行实践之君子则我全未之有得文者如说仁说义说得有次序有条理便是 躬行君子
则曰仁曰义一一体之于身见之于事也此皆圣人自谦之词而足以见言之易 …… (第 48b 页)
行之难言易在所缓行难不可缓也欲人之勉其实实者言之实 躬行君子
是也莫疑辞犹俗言无分晓辞则自谦意则欲人知言行之难易缓急而勉其
实也
若圣与仁芟二条减二十二字)

当时 (第 49a 页)
当矣不是仁者其言也讱意其言之不怍则占知其为之也难矣注云而不自度其能否纵自度其能者亦自不敢易如孔子犹曰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陈成子弑简公芟五条减九十七字略更次序)

崔子弑齐君陈成子弑简公此皆记者之辞如春秋法则名 (第 124a 页)
吾犹人也
若论文辞无分晓我也相似人若论躬行实践之君子则我全未之有得文者如说仁说义说得有次序有条理便是 躬行君子
则曰仁曰义一一体之于身见之于事也此皆圣人自谦之词而足以见言之易 …… (第 48b 页)
行之难言易在所缓行难不可缓也欲人之勉其实实者言之实 躬行君子
是也莫疑辞犹俗言无分晓辞则自谦意则欲人知言行之难易缓急而勉其
实也
若圣与仁芟二条减二十二字)

当时 (第 49a 页)
当矣不是仁者其言也讱意其言之不怍则占知其为之也难矣注云而不自度其能否纵自度其能者亦自不敢易如孔子犹曰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陈成子弑简公芟五条减九十七字略更次序)

崔子弑齐君陈成子弑简公此皆记者之辞如春秋法则名 (第 123a 页)
止所必止震撼不能动祸福不能移必特立挺卓无所依倚其他枝叶始有附丽贞固为干乃可成事四德之属乾者尽为君子之 躬行君子
亦乾也故曰乾元亨利贞后儒以春 (第 33b 页)
恳至而其谦逊审密
不掩人善又如此盖一事之微而众善之集有不可胜既者焉读者宜详味之)
○子曰文莫吾
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莫疑辞犹人言不能过人而尚可以及人
未之有得则全未有得皆自谦之辞而足以见言行之难易缓急欲
(第 15a 页)
人之勉其实也○谢氏曰文虽圣人无不
与人同故不逊能 躬行君子
斯可以入圣故不居犹言君子道者三吾无能焉○南轩曰言文吾不与人同者
至于躬行之君子则未见圣人之意欲使学者 (第 15a 页)
  或问三十二章之说曰程子之意善矣然曰人于文皆
曰吾胜人则莫字之上更有人字下合更有曰字文
意乃足又此句吾字设为众人自称之辞而下句吾
字乃为孔子之自称文势亦不相属也如范说则二
吾字不相戾矣然其于文行之间无所轻重则亦未
得为至论其曰进而不已者又非所以言圣人也吕

氏莫字之训善矣其论文意大概亦皆得之而辞或
未莹至于此非谦辞以下则非此章之旨矣谢氏为
得之但圣人虽不让于文而犹人之说犹其论听讼
耳亦未尝自以为过人也 躬行君子
对文而言自有
虚实难易缓急之殊故不居以勉人非必谓其可以
入圣而后不敢当也杨氏似程说而下句语意不足
(第 23a 页)
  按通引此二说意自相反要之昭公习于礼文岂不
知娶同姓之非礼但既迫于事势犯礼而娶之故只
得讳之而谓之吴孟子以自文耳谓之犹言称之也
故谓之吴则纪其实谓之孟子则隐其姓固皆昭公
自为而自讳之观司败上言君下言谓之则谓之为
昭公自谓可知初岂鲁之臣子与国人敢创为如是

之名以讥诵之隐讳之乎春秋所书却是讳恶之义
但孟子之称乃是因有此名而称之亦非春秋之自
创也其所以不书吴者盖夫人鲁之夫人若以吴字
加其上则于文义有不顺矣

  文莫吾犹人章集注谢氏曰 躬行君子
斯可以入圣故
不居

  以下章为圣仁事不厌意观之则 (第 33b 页)
躬行君子
宜非夫
子之所当让 (第 33b 页)
躬行君子
而有得则造其域矣故不 (第 33b 页)
 之复卓然有所得者岂能如是乎然太甲之所得固

 深矣前日因思虑之切而得其本然之心今日又须
 用力去做方能有成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
 而无其行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知至至之可与
 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得之于心须当体之于
 身为者朴实头去做这事躬行践履 (第 37b 页)
  与人歌一事想见圣人之太和元气道无大小学无精
粗记者直恁著眼 声比于琴瑟谓之歌史记云诗三
百篇夫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是也夫子
一生终日造次颠沛无非弦歌也及门诸子进退出处
无非弦歌也

  文吾犹人章

  文士以文为性命到得行上多不济事此古人耻躬不
逮也 躬行君子
煞甚羡慕未之有得总是学焉不足之 (第 8b 页)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政) 十室
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 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德之不脩学之不
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加我数年五
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并述而)

  右谦已诲人之辞

  孔门弟子 (第 29b 页)
 作者二人而已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音志又)
(如字)
 此道身有之则不言而信以归于慥慥之地所谓
 行君子
也故云默识识如字谓信诸心也默识之学
 精神毫不渗漏彻首彻尾以此学即以此教何厌倦
 之有此圣人之全学也 …… (第 2a 页)
 妙悟学诲都从悟中来不知圣学是下学只是反躬
 鞭辟不堕于杳冥玄默之见盖圣人之致意于三缄
 者屡矣故曰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又曰古者言
 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敢以是断默识之旨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 …… (第 2b 页)
 怀如斯而已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 躬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
 博文为入道之门然必反身力致而要于成德斯称
  (第 27a 页)
躬行君子
躬行云者心得之而措诸躬即身是道也
 行得尽渣滓便浑化上下与天地同流虽圣人犹以
 为歉况学者乎夫博约虽 …… (第 27a 页)
 惓惓于反躬之难如此则世之徒博而不约者盖亦
 多矣 文者道之华也圣人于文无不学故曰文莫
 犹人非言语文辞之谓也敛华而归实则 躬行君子
 
之道矣曰未之有得则不敢不勉可知 (第 27a 页)
 (云峰曰咸四以心之动者言此不言心而言身兼动/静也愚又谓六四爻位皆阴纯是静体身止则背止)
 (心亦得所止矣劳而逐物不如逸而證身故无咎此/近里著己之学 躬行君子
也杨龟山云爻言身象言)
 (躬者伸为身屈为躬屈伸在我不在物王伯厚云偃/身为躬见躬而不见面止诸躬即所谓 (第 21a 页)
 人皆笑之侯芭独笃信焉其书至今传人间周濂溪
 通书今日读之亦秖平平然二程表章尊礼遂为一
 代儒宗先生高著非此可伦礼编精核直补周末亡
 籍 躬行君子
所必过而问者经书于汉宋外剔发幽 (第 19a 页)
  不知其理而妄作此说诚是杨墨之徒皆其妄作者
也已于述而不作章讲论之矣两章可以互相发明
但注文以孔子自言未尝妄作为谦辞未晓其说
行君子
则吾未之有得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此诚孔
子之谦辞谦其美而不居也妄作非美事也孔子自
言我无是也正是鄙其妄作 (第 2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