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史評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清代道教文獻
〉,《职方机要》四十卷〈政和中修〉,《历代疆域志》十卷〈吴澥〉,《古今地谱》二卷,《舆地纪胜》二百卷 〈宋王象之〉
,《舆地图》十六卷 〈王象之〉
,《元康六年户口簿记》三卷,《方域志》二百卷〈宋王希先〉,《元一统志》一千卷,《历代地理指掌》四卷〈
自序〉
  范成大桂海酒志〈自序〉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自序〉
  范成大桂海金石志〈自序〉
   王象之
舆地纪胜〈李𡌴序〉
  王应麟诗地理考〈自序〉
  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自序〉
  张淏会稽续志〈 ……范成大《桂海金石志》
一卷。按:成大自序:《本草》有玉石部,专主药物,非疗病虽重不录,此篇亦主为方药所须者。 王象之《
舆地纪胜》 卷。按:李𡌴序:东阳王 象之仪父,
著《舆地纪胜》一书,甚钜。书成,丐余为序,且曰:吾书收拾天下郡县、山川之精华,使人于一寓目之顷。而山 ……可称者,如唐丽正殿直学士韦述《东西两京新记》及本朝龙图阁直学士宋公敏求长安河南二志,尤为该赡精密。今 仪父
所著,余虽未睹其全,第得首卷,所纪行在所以下观之,则知其论次积日而成,政非浅浅者。盖其书比李氏图经, ……城郭、民人与夫风景之美丽,名物之繁缛,历代方言之诡异,故老传记之。披纷不出户庭者,皆坐而得之。呜呼! 仪父
之用心,可谓瘽矣!余又尝语 仪父
曰:古人读书。往往止用资已为诗。今 仪父
著书,又祗资他人,为诗不亦如罗隐所为,徒自苦而为他人作甘乎? 仪父
笑不答。余以是知 仪父
前所与余言者,特寓言耳。其意岂止此哉。夫昌黎大儒也,固尝云土地之书,未尝一得其门户,且谓古之人未有不 ……之对,唐高宗第能,明帝丘得名,所自遂过眩其长,以矜诩于人。此则为士者之所笑而不道者也。然则余之所望于 仪父
者,固以朔向及刘侍读之事,岂但以资他人为诗而已乎?前言姑戏耳,宝庆丁亥季秋三日。
王应麟《诗地理考》
之颇详。

《历代疆域志》十卷。
陈氏曰:临川布衣吴澥撰。

《舆地纪胜》二百卷。
陈氏曰:知江宁县 金华王象之
撰。盖以诸郡图经节要略,而山川景物碑刻诗咏,初无所遗,行在宫阙官寺,实冠其首关。河版图之未复考,犹不与焉。眉山李说斋季允为之序。

《舆地图》十六卷。
陈氏曰: 王象之
撰。纪胜逐州为卷,图逐路为卷。其搜求亦勤至西蜀诸郡,尤详其兄观之漕夔门时所得也。

《皇朝方域志》二 ……《职方机要》四十卷,〈注〉政和中修。
《历代疆域志》十卷,〈注〉吴澥。
《舆地纪胜》二百卷,〈注〉 宋王象之。
《舆地图》十六卷,〈注〉 王象之。
《方域志》二百卷,〈注〉宋王希先。
《元一统志》一千卷。
《历代地理指掌》四卷,〈注〉桂萼。
《舆
为第一。其金石鼎彝,秦汉以下之文网罗几尽,而立例亦古。后序云:《艺文志》悉仍升庵之旧故也。
杨用脩以 王象之
舆地纪胜,成都碑目元费著《器物谱》、《蜀锦谱》、《钱楮谱》、《岁华丽色谱》、陆游、胡元质《牡丹谱》,
龙门山部外编
《太平广记》:咸通末年,张珽自徐之长安至圃田,东息于大树下,俄顷有三书生继来环坐珽,因问之一书生曰:我李特也。一曰:我 王象之
也。一曰:我黄真也。皆曰:我三人俱自汴水来,欲一游龙门山耳,乃共闲论。其 王象之
曰:我去年游龙门山,经于是路北一二里有一子,亦儒流也。命我于家再宿。而回可同一谒之,珽因亦同行至路北一二里,果见一宅甚荒毁,既叩门有一子儒服自内而出,见 象之
颇喜,问 象之
曰:彼三人者何人哉。 象之
曰:张珽秀才也。李特黄真即我同乡之书生也。其儒服子乃并揖入升堂,设酒馔。其所设甚陈故,儒服子谓 象之
曰:黄家弟兄将大也。 象之
曰:若皇上修德,好生守帝王之道,下念黎庶,虽诸黄齿长又将若何。黄真遽起曰:今日良会正可尽欢,诸君何至 ……树下,又携我至此,适见高论,我实疑之黄家弟兄竟是谁也。且君辈人也,非人也,我平生性不畏惧,但实言之。 象之
笑曰:黄氏将乱东夏弟兄三人也。我三人皆精也儒服子即鬼也珽乃问曰是何物之精也是何鬼也。 象之
曰:我玉精也。黄真即金精也。李特即枯树精也。儒服子即是二十年前死者郑适秀才也。我昔自此自化精又去年复 ……风啸月身。冢坏路边吟啸罢,安知今日又劳神。珽览诗怆然,叹曰:人之死也,反不及物,物犹化精人,不复化。 象之
辈三人皆闻此,叹怒而出适,亦不留珽。珽乃拂衣出,及至门外,回顾已见一坏冢,因逐三精以所佩剑击之,金玉
川形胜述         彭韶
  西南三征记        郭子章
  蜀山考           王象之
  蜀水考           前人
 四川总部艺文三〈诗〉
  蚕丛国诗四章       巴俗谣 ……守戍以省远徭,更敕书以专责任,遴守备以驭穷陬,简职官以裨始事。上悉从公,请下其议著为令。
《蜀山考》 王象之
金陵随笔云:蜀人绘蜀山,作六图,一曰峨眉,去嘉州峨眉县百里,为六山之最,自白水寺登山,初二十里有石磴
《蜀水记》祝之至
杨升庵云:四川以岷江、沱江、白水、黑水为名。江则合而言之也。家语孔子曰:江始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于江津,不舫舟,不避风,则不可以涉。郭璞山海经注:岷山,大江水所出,崃山,南江水所出,崌山,北江水所出,夫所谓北江者,疑即中江也。其水下流,历五津过马头岩,至滟滪合众派,而始大 王象之
云。江之内水有七:曰绵水,曰雒水,曰湔水,曰嘉陵水,曰渠水,曰巴水,曰涪水,出于绵竹之神泉曰绵水。〈
道耳。宋朱晦翁张南轩游南岳,寻访不获,其后晦翁作韩文考异,遂谓退之诗为传闻之误。盖以耳目所限为断也。 王象之《
舆地纪胜》云:禹碑在岣嵝峰,又传在衡山县云密峰。昔樵人曾见之,自后无有见者。宋嘉定中,蜀士因樵夫引至
宋朱晦翁、张南轩游南岳,寻访不获,其后晦翁作《韩文考异》,遂谓退之诗为传闻之误,盖以耳目所限为断也。 王象之
舆地纪胜云禹碑在岣嵝峰,又传在衡山县云密峰,昔樵人曾见之,自后无有见者。宋嘉定中,蜀士因樵夫引至,其
汉武帝分置犍为郡。而郡之江阳符县。即泸州城也。东汉建安十八年刘璋。分立江阳为郡以都尉广汉成存为太守。 王象之
纪胜所云。与地广记小误。十九年蜀先主入益州。诸葛亮分遣赵云从外水定江阳犍为晋穆帝时桓温舟师伐李势军次 ……界赤水溪。入于郡境。逾嘉葫市七里镇。达于此渡。而下入于江。可通小舟。大渡在江安县北。元一统志馀甘渡。 王象之
舆地纪胜云。馀甘碧实圆晚峰一门渡口依岸成林。鲁国先生唐庚题泸川县楼。所谓馀甘渡头客艇是也。西蜀编云。 ……须致祭然后登舟。今遣本部。将赍金龙二条。金钱三十文。并设酒脯。请先祭享而后渡。事见辛怡显所作云南录。 王象之
又按唐书志。姚州云南郡下有泸南县。则泸水当在姚州与辛怡显云南录相舍。土地虽迫。山川特美。有盐井鱼池。
元一统志瑞鹿山。在泸州城南门外二里。周保定五年。道士尹希岩开山有白鹿来往山中。因以瑞鹿名山。镜子山。 王象之
舆地纪胜云。在江安县南五里。又名照山一峰中峙。两峰旁翼。二溪交流。大溪中出峰之胁。小溪出中峰之腹。葱 ……绵水。在泸州。旧经与九域志云。自长宁军流至江安县。一百五十步。与汶水合。江安古有绵水县。今为绵水乡。 王象之
舆地纪胜云。当时去绵水必近也。水经谓绵水出梓潼。经资中至江阳入江。即内江也。与此不同。故两存之。 王象之
引元和志云。中江水亦曰绵水。经泸川县北三里。出麸金。思晏江水从晏州流下。合流至绵水。淯水图经志在江安 ……一统志源有三。并来自阿永蛮界。徼外至熟夷阿乞族合名三会水。径至纳溪县治之下西门。与大江合于县之东门。 王象之
舆地纪胜云。自永蛮部至江门寨。有横石中流。涉水如门。故谓之江门。东入纳溪寨。以合于大江。东溪。在合江
此水岂其流也右青草湖之限际盖尽于此。岳州志青草湖一名巴丘湖北洞庭南潇湘东纳汨罗之水。自昔与洞庭益称。 王象之
纪胜云。青草岸上有君山祠亦有青草湖又啇人过青草湖或教之曰遇湘君可乞如愿客如所教果得如愿乃女奴也。惟意
戴湖〈抚州府志在临川县〉蒋湖〈武陵图经在武陵县东诸暨志在县北六十五里〉陶湖〈诸暨志在县东十里〉霍湖〈绍兴志在诸暨县北五十五里〉傅湖〈淮安府志在安东县传湖去县北八十里西北通接大湖〉
姚湖〈清源志在晋江县方圆四十丈深九尺灌田二十五顷〉梁湖〈元一统志在淮安府 王象之
舆地纪胜按东汉志射阳县有此湖宋苏泂诗路长人迹少日午树阴正兹行乃无故解后得所性佳眠离尘境此事安心竟晚饭
君。守封禺之山。则封山之名旧矣。隋志。武康县下亦有封禺山。按旧记。一曰风公山。亦名封山。又谓风渚山。 王象之
纪胜云。防风山在武康县东一十八里。本名封禺山。 禺山在县东南三十里。禹十二代孙帝禺。所居之地故名。吴
经德清县曰馀不溪。一自德清县前曰北流。至江子汇而合会运河水同过骆驼桥。出临湖门北经毗山入于太湖。又按 王象之
纪胜。所引宋郡县志曰。图经谓自铜岘山出曰前溪。自天目山出曰馀不溪。误矣。盖自清源门入曰苕溪。其流浊。
义昌上乡产 铁黎木。感义乡产。 黄藤义昌下乡产。 芭蕉 蕉布。在处有之。 竹子布元大一统志在镡津县。 王象之
舆地纪胜云。 密波罗树。生绝石悬崖间。至坚白。堪为器。寰宇记。及舆地纪胜云。 竹枝霜。土人沿江种甘蔗 ……留藤。镡津岑溪二县皆有之。左思吴都赋。所引石帆水松东风扶留此其一也土人采取杂唇灰并槟榔啖之名曰蒌藤。 王象之
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并云。 嘉鱼。舆地纪胜引图经云每岁春首有鲟鱼夏初有嘉鱼从南海来直至象州来宾县有龙
县旧所废牢州界。谚云。若度鬼门山。十去九不还。世俗讹为鬼门关。谓车轮往来之地也。又云。以其瘴重故云。 王象之
舆地纪胜云。本桂门关。而讹称鬼门关。曹德载尝作文辨之云。为谢往来荆广客。桂门关在郁林西。今属郁林州。
。谪横州。移雷州。及放还至藤州卒。少游尝作词云。醉卧古藤阴下。沓不知南北。时以为谶。少游止是经过。而 王象之
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皆以为谪藤。盖误也。 黄庭坚。字鲁直。庭坚素与赵挺之不咸。庭坚尝作荆南府承天
枕大江。开者阔焉。久不闻问。其以春秋对。助上书谢。复留侍中。元一统志。严助。汉武帝时。拜会稽太守。按 王象之
纪胜书。助为守事在绍兴。而不书于平江。今按助本传既云吴人。而武帝问所欲。助对愿为会稽太守。于是拜为会 ……故土而守会稽。武帝所赐制诰之语有曰会稽东接于海。南近诸越。北枕大江。则助之守会稽。在吴而不在越明矣。 王象之
书于绍兴非是。又按助传郡举贤良。对策百馀人武帝善助对。擢为中大夫。建元三年。东瓯告急于汉。乃遣助以节
百四十里。郡国志云。禹生于石纽村。古石纽在茂州。今石纽在石泉界。按十道录。纽是秦州地名。未详孰是。从 王象之
所纪茂州景物。以石纽村在汶川县。故书于此。〉石柱村〈宋邵尧夫诗和陜令张师柔石柱村。君为陜县令。我实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