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職官類
別史類
詔令奏議類
傳記類
史評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清代道教文獻
    蜀州晋原县西北七十九里张道陵登仙之

    所鹤与鹄古人通用按以上诸书皆谓道陵
    寓鹤鸣山不云在安乐山也 王象之
碑目安
    乐山有唐高宗时刘真人藏经碑黄山谷云
    刘真人名珍字善庆安乐山乃真人飞升之
   …… (第 13b 页)
 (鱼复为白帝城元方舆胜览白帝庙在奉节县东八/里旧州城内有三石笋犹存入蜀记白帝庙气象甚)
 (古松柏皆百年物 王象之
碑目白帝庙凡三其一元/和元年其二长兴二年其三广政元年立庙前有柏)
 (柱大可十围高二十馀/丈乃公孙述 …… (第 27b 页)
 (阳棺椁犹在山上旌阳许逊也尝为旌阳令太平寰/宇记木枥山在万州武宁县东南十三里舆地纪胜)
 (许旌阳旧宅今/之白鹤寺也)剑寺 (王象之
碑目剑门山/顶有一寺曰梁山寺)古柏似仙
 都(元方舆胜览自酆都县东行二里/石径萦回翠柏万株即平都山) (第 29a 页)
  隆中

诸葛来西国千年爱未衰今朝游故里蜀客不胜悲谁
言襄阳野生此万乘师山中有遗猊矫矫龙之姿龙蟠
山水秀龙去渊潭移空馀蜿蜒迹使我寒涕垂
 隆中 (王象之
碑目蜀丞相诸葛公碑今在武侯故宅/晋李兴撰南雍州记隆中有诸葛故宅荆州记)
 (宅西有山临水孔明尝登之鼓 (第 16b 页)
 (原父出守长安其地多古簋敦镜甗尊彝之属因自/著一书号先秦古器记太平寰宇记关西道京兆郡)
 (汉乾祐初改永兴军其京兆府仍旧宋因之/东至西京八百五十里西至凤翔三百十里)石林亭
  (王象之
碑目石林亭在麟游县治/东刘敞有诗苏轼和石刻尚存)奇章好古(详见白/居易太)
 (湖石/记)
  附刘 (第 4b 页)
 金山(太平寰宇记金山泽心寺在润州城东南扬子/江中因头陀开山得金故名金山寺头陀岩记)
 (谓金山之名始于李锜奏请 王象之
云按唐书建中/之难陈少游在扬州以甲士三千临江大阅韩滉亦)
 (总兵临金山则建中时已有/金山之名非始于 (第 1b 页)
 (刻木以/代之)笔法留阳冰(述书赋赵郡李君峄山并骛注/云李阳冰赵郡人唐朝书评阳)
 (冰篆书若古钗倚物力有/万夫李斯之后一人而已)太守好古(慎按墨妙亭石/刻 王象之
碑目)
 (所载不全今从吴兴掌故备录于后僧智永集羲之/书作圣教序记汉故梁相费君碑汉堂邑令费君碑) …… (第 12b 页)
 (母弟也武宗恒忌之宦者仇公武拯护俾髡发为僧/纵之而逸武宗崩百官迎立之闻安已终敕谥悟空)
 (为建塔 王象之
碑目唐宣宗悼安国寺悟空禅师碑/在盐官县○慎按宣宗为宪宗第十三子初宪宗纳)
 (李锜妾生光王怡幼时宫中 (第 29a 页)
 (其上元和间白居易刺杭数从问道乃起竹阁于湖/上近师之居以便参益○按高僧传鸟窠禅师名圆)
 (修与传灯异白居易诗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咸/淳临安志白公竹阁旧在广化寺柏堂之后 王象之)
 (
碑目唐白舍人鸟窠禅/师问答颂在定业院)兜率(楞严经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三夜)
 (摩天四兜率 (第 9a 页)
 (曰百渎纳建康常润之水南曰/诸溇纳宣歙临安苕霅之水)仙坛古洞(玄中记洞/庭古人谓)
 (仙坛之灵区有/龙威林屋等洞)山头卧碣 (王象之
碑目乌程县法华/寺有唐太光和尚神异碑)
 (李绅/书)不坏(白居易诗身坏口/不坏舌根如红莲)长松(吴 (第 22a 页)
 (山在江宁府城西南周围四里大江从西来势如建/瓴此山当其冲舆地志谓其积石森郁滨于大江有)
 (三峰南北相接谢眺有晚/登三山望京邑诗即此矣)荒祠瓜步 (王象之
曰瓜州/渡在江都县南)
 (四十里杨子江之沙碛也沙渐长其状如瓜字庙记/云江祠祀江妃也以伍员配阮升之记 (第 9a 页)
方未艾也噫 王象之
所奠天书之所临非特一堂之荣
也一宫之荣也非直一宫之荣天下四方脩老子之学
者皆与有荣者矣然则斯阁也有千 (第 27b 页)
  唐柳州井铭 唐柳宗元撰沈传师书长庆三年立字
画颇不工疑后人伪为然以子厚集本校之不同者数
字此本为善又恐工人模刻不甚精好尔(金石录)

  静江府碑记 (王象之
与地碑记目下同) (第 3b 页)
  集录四
唐人诗见于金石刻及自有真迹传世者至宋尚多如
宣和内府所收藏载在书谱者真迹班班可考而金石
刻收藏之富无如欧阳文忠赵明诚两家目录备在南
渡后 王象之
碑目亦具一二当时唐人篇什赖法书以 …… (第 1a 页)
 李阳冰题阮客旧居诗(篆书无/姓名) 椒陵陂(韦瓘撰/正书)
玉蕊诗唱和(沈传师李德裕/正书无姓名) 夏日登戏马台诗(郑遂/文卢)

(僎撰八/分书) 楠木歌(严武史俊行/书无姓名) 郗昂光福寺诗(行书/无姓)
(名/) 严武题龙日寺西龛石壁诗(行书无/姓名) 皇甫湜浯
溪诗 沙门湛然题井陉山壁诗(正书无/姓名) 王象之
舆地碑记
袁高茶山诗(湖州之顾渚山岁修茶贡高为之刺史而/作是诗其后于頔得之于坏垣为之序而)
(刻之今 (第 8b 页)
  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
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国君无兼年之食遇
天饥百姓非其有也戒之哉弗思弗行至无日矣

  岣嵝禹碑(徐灵期衡山记云夏禹导水通渎刻石书名山之高 王象之
舆地记云禹碑在
岣嵝峰又传在衡山县云密峰宋嘉定中蜀士因樵人引至其所以纸拓其碑七十二字刻于
夔门观后亡 (第 2a 页)
    士㣓所编士㣓序云删除芜颣取有补于教
    化者若释道二家诗文则见诸别集今别集
    不传故张敦颐六朝事迹载其雨花台诗一
    首 王象之
舆地纪胜载其净居寺诗一首潜
    说友咸淳临安志载其西湖参寥山房诗一
    首铁网珊瑚载其佛日山 (第 2a 页)
  分淮注江论
孟子言排淮泗而注之江今不得其解或以为误或以为据吴
沟通江淮之后言之不知禹贡扬州已云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解者又谓沿江入海自淮入泗此伪孔之言本不足信贡道纡
回海运古无是法又有泥四渎各独入海以为淮必不注江者
不知各独入海言入海处与江分道不谓上游支流也孟子言
排者通其上游支流以杀淮之势按水经注淮水与泚水泄水
施水合泄水注濡须口施水受肥东南流径合肥县城又东注
巢湖谓之施口而应劭汉书注并以夏水为出城父东南至此
与肥合故曰合肥合肥寿春之间有芍陂船官湖东台湖逍遥
津见于水经注 王象之
舆地纪胜云古巢湖水北合于肥河故
魏窥江南则循涡入淮自淮入肥由肥而趋巢湖吴人挠魏亦 (第 30b 页)
武孝慈世系繁昌
  扬州隋文选楼记
扬州旧城文选楼文楼巷考古者以为即曹宪故宅
嘉清图志所称文选巷者也 宋王象之
舆地纪胜于
扬州载文选楼注引旧图经云文选巷即其处也炀
帝尝幸焉元案新旧唐书曹宪江都人仕隋为秘书
学士 …… (第 10b 页)
  古和钟铭
惟嘉庆八年秋八月浙江巡抚(臣)阮元觐
帝于栾
帝锡宴三锡玉如意一荷囊四刀一衣一袭暨鹿胾
荔支之属臣元敢拜𩒨首用对扬

天子丕显休命九月戊午臣归浙纪
帝恩命刊铭古和钟永宝用之
  扬州隋文选楼铭
扬州隋文选楼巷多见于 宋王象之
舆地纪胜等书
隋曹宪以文选学开之唐李善等以注选继之非昭
明太子读书处也罗愿鄂州集所谓文选巷刘氏墨
庄 …… (第 15b 页)
嶭邾娄 仪父
贱谷邓而贵盛郜非天子之黜陟耶内
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四裔殆所谓天下之本
在国国之本在家者非耶愚以为 (第 18a 页)
  贞一斋诗文藁二卷提要

元朱思本撰思本字本初豫章临川人常学道于龙
虎山中贞一其号云顾嗣立元诗四集称思本尝从
吴全节居都下博治文雅见称于时所著诗文稿世
无刻本仅存范椁刘有庆欧阳应丙虞集柳贯及全
节六序俱诸人手书藏吴中刘损抑夫家此本乃丛
书堂吴宽手钞凡二卷上卷为杂著文下卷则古近
各体诗思本好学远游遍历名山大川几半天下尝
以昔人所刻禹迹图混一六合郡邑图皆有乖谬乃
参阅郡县九域一统等志考订古今校量远近成舆
地图一书计里开方之法至思本而始备今文稿内

有舆地图自序一篇可证也大约思本之学地理为
长也
  舆地纪胜二百卷提要 宋王象之

四库未著录惟有舆地碑记四卷云 (第 14b 页)
象之
金华人尝
知江宁县所著有舆地纪胜二百卷今未见传本此
即其中之四卷今于江南得影宋抄本二百卷前有 (第 14b 页)
象之
自序 (第 14b 页)
象之
东阳人略云余披括天下地理之书
参订会粹每郡自为一编以郡之因革见之编首而
诸邑次之以及山川人物诗章文翰 (第 14b 页)
所撰之初稿四十卷各书多
就残佚惟黄志为泰泉弟子所分撰者体裁渊雅廑
有存本今求得之备加采录元家藏秘籍如 宋王象
舆地纪胜等书亦多采录是以今志阅书颇博考
古较旧加详而选举人物前事艺文金石各门亦皆
详覈至于
国初收粤 (第 36a 页)
 月及得年若干则始生之年自见此注尤赘 广川
 书跋云李干志李翱书志云干字子渐韩集无此按
 子渐之字当取鸿渐于干义其名从干为是
毛颖传  宋王象之
舆地纪胜云中山在溧水县山出 (第 13a 页)
 而别之也以德与之先后也以时与之先后也以道与之先
 后也(与天地合其德)
 大哉乾也伏羲画之一以专其统也文 王象之
元以大其生
 也孔子又名之曰乾知大始以尽其德也始而曰大是至虚 (第 6p011b 页)
有⬤熙四年赵真修路八字是宋时巳多游者崖
有龙洞石定江水入之声若雷鸣东下即滴水崖悬溜数十丈
清凉可饮按 王象之
云龙居溪在成都山下众谷之水皆注其 …… (第 3p005b 页)
师殿为
轩辕顶即宁封栖真黄帝问道之处旧有轩皇台今废又南为
掷笔槽槽深数十丈自南而北直达偏桥不下里许按 王象之
碑目云天师戒鬼笔迹深一十三丈阔三十丈在大龙桥侧名
胜志云龙桥处两峰之间相去百馀步峰峦危竦桥在峰半渐 …… (第 3p009a 页)
尚存而米不复漏
内江王府沙坪山内有残碑已不可读惟内江王府数字尚存
殆献逆之乱曾经避地山中欤
鬼界古碑 王象之
碑目云在鬼城山下昔天师驱鬼于绝域有
鬼界古碑字画磨灭不知年代今悉无存矣
天生桥在乾元山悬崖万仞有片石 (第 3p0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