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易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詔令類
時令類
雜史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傳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兵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大要在中庸一篇其要在慎独而巳俱于十二时中
看自家一念从何处起即点检不放过便见工力(胡/氏)
(传家/录)
田昼者字承君阳翟人故 枢密宣简公 侄也人物雄伟
议论慷慨俱有前辈之风邹浩志完教授颖昌与承
君游相乐也志完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厉 (第 14b 页)
看自家一念从何处起即点检不放过便见工力(胡/氏)
(传家/录)
田昼者字承君阳翟人故 枢密宣简公 侄也人物雄伟
议论慷慨俱有前辈之风邹浩志完教授颖昌与承
君游相乐也志完性懦因得承君故遇事辄自激厉 (第 14b 页)
密使不带平章事而以
散官罢则止舍人院命词考之实录太平兴国六年楚
景襄罢为上将军皇祐五年高文庄嘉祐四年 田宣简
罢为观文殿学士皆不降麻惟太平兴国八年石元懿
以仆射罢太宗眷之厚乃降麻耳外此降麻者十八人
吴侍中李元靖 (第 19a 页)
散官罢则止舍人院命词考之实录太平兴国六年楚
景襄罢为上将军皇祐五年高文庄嘉祐四年 田宣简
罢为观文殿学士皆不降麻惟太平兴国八年石元懿
以仆射罢太宗眷之厚乃降麻耳外此降麻者十八人
吴侍中李元靖 (第 19a 页)
叶道卿
叶清臣字道卿少列之子天圣二年刘筠知贡举得公
所对策奇之擢为第二国朝以来以策擢高第自清臣
始宝元中为两浙转运使康定初知制诰庆历初出知
江宁府召入为翰林学士俄丁父忧有诏起复为边帅
力辞不行免丧知邠州改知澶州又改青州永兴军皇
祐初复召入为三司使帝尝访以禦边之策公对曰陛
下御天下二十八年未尝一日自暇逸叛羌黠虏频年
为患诏问辅翼之能方面之才与夫帅领偏裨当今孰
可以任此者臣以为不患无人患有人而不能用尔今
辅翼之臣抱忠义之深者莫如富弼为社稷之固者莫
如范仲淹谙古今政事者莫如夏竦议论之敏者莫如
郑戬方面人才严重有纪律者莫如韩琦临大事能断
者莫如 田况 刚果无顾避者莫如刘涣宏远有方略者 (第 1b 页)
叶清臣字道卿少列之子天圣二年刘筠知贡举得公
所对策奇之擢为第二国朝以来以策擢高第自清臣
始宝元中为两浙转运使康定初知制诰庆历初出知
江宁府召入为翰林学士俄丁父忧有诏起复为边帅
力辞不行免丧知邠州改知澶州又改青州永兴军皇
祐初复召入为三司使帝尝访以禦边之策公对曰陛
下御天下二十八年未尝一日自暇逸叛羌黠虏频年
为患诏问辅翼之能方面之才与夫帅领偏裨当今孰
可以任此者臣以为不患无人患有人而不能用尔今
辅翼之臣抱忠义之深者莫如富弼为社稷之固者莫
如范仲淹谙古今政事者莫如夏竦议论之敏者莫如
郑戬方面人才严重有纪律者莫如韩琦临大事能断
者莫如 田况 刚果无顾避者莫如刘涣宏远有方略者 (第 1b 页)
笏至中书与常参官杂坐于客位有移时不
得见者学士日益自卑丞相礼亦渐薄并习见已久恬
然不复怪也
嘉祐二年 枢密使田公况 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
兼翰林侍读学士罢枢密使当降麻而止以制除盖往
时高若讷罢枢密使所除官职正与田公 (第 2b 页)
得见者学士日益自卑丞相礼亦渐薄并习见已久恬
然不复怪也
嘉祐二年 枢密使田公况 罢为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
兼翰林侍读学士罢枢密使当降麻而止以制除盖往
时高若讷罢枢密使所除官职正与田公 (第 2b 页)
制科宰执数
国朝制策登科四十人至宰相者一人而已富文忠(弼/)
执政者九人夏文庄(竦/)吴正肃(育/)张文定(方平/) 田宣简
(况/) 吴文肃(奎/)邵安简(元/)苏文定(辙/)李黄门(清臣/)范荣公
(百禄/)
词科宰执数 (第 13a 页)
国朝制策登科四十人至宰相者一人而已富文忠(弼/)
执政者九人夏文庄(竦/)吴正肃(育/)张文定(方平/) 田宣简
(况/) 吴文肃(奎/)邵安简(元/)苏文定(辙/)李黄门(清臣/)范荣公
(百禄/)
词科宰执数 (第 13a 页)
石经始末记 范成大
石经已载前记晁子正作考异而为之序考异之作大
抵以监本参校互有得失其间颠倒缺讹所当辨正然
古今字画虽小不同而实通耳考异并序凡二十一碑
具在石经堂中子正之序曰鸿都石经自迁徙邺雍遂
茫昧于人间至唐太和中复刋十二经立石国学而长
兴中诏国子博士田敏与其僚校诸经镂之板故今世
六经之传独此二本尔按赵清献公成都记伪蜀相母
昭裔捐俸金取九经琢石于学宫而或又云母昭裔依
太和旧本令张德钊书国朝皇祐中 田元均 补刻公羊 …… (第 29a 页)
其事犹在疑似之间也
石经公羊传十二卷 晁公武读书志
皇朝 田况 皇祐初知成都日刻石国史艺文志云伪蜀
刻立五经备注传为世所称以此观之不应无公榖岂
初有之后散毁耶
(第 36b 页)
石经榖梁传十二卷
此传后不载年月及所书人姓氏按文不缺唐及伪蜀
讳而缺恒字以故知刻石当在真宗之后意者亦是 田
况 也 (第 36b 页)
石经已载前记晁子正作考异而为之序考异之作大
抵以监本参校互有得失其间颠倒缺讹所当辨正然
古今字画虽小不同而实通耳考异并序凡二十一碑
具在石经堂中子正之序曰鸿都石经自迁徙邺雍遂
茫昧于人间至唐太和中复刋十二经立石国学而长
兴中诏国子博士田敏与其僚校诸经镂之板故今世
六经之传独此二本尔按赵清献公成都记伪蜀相母
昭裔捐俸金取九经琢石于学宫而或又云母昭裔依
太和旧本令张德钊书国朝皇祐中 田元均 补刻公羊 …… (第 29a 页)
其事犹在疑似之间也
石经公羊传十二卷 晁公武读书志
皇朝 田况 皇祐初知成都日刻石国史艺文志云伪蜀
刻立五经备注传为世所称以此观之不应无公榖岂
初有之后散毁耶
(第 36b 页)
石经榖梁传十二卷
此传后不载年月及所书人姓氏按文不缺唐及伪蜀
讳而缺恒字以故知刻石当在真宗之后意者亦是 田
况 也 (第 36b 页)
春秋经传三十卷六十六碑(不题书人名不讳唐/讳讳祥字十九万六)
(千八百/十五字)
公羊传十二卷十七碑 (宋田况 刻四万四/千七百四十八字)
谷梁传十二卷十五碑(宋真宗后刋讳恒字/四万二千八十九字)
孝经一 (第 12a 页)
(千八百/十五字)
公羊传十二卷十七碑 (宋田况 刻四万四/千七百四十八字)
谷梁传十二卷十五碑(宋真宗后刋讳恒字/四万二千八十九字)
孝经一 (第 12a 页)
非皆积水不可治也但与田相通极目无际所以风涛一作回
环四合无非水者既非全积之水亦有可治之田潴泻之馀其
浅淤者皆可修治永为良 田况 五县积水中所谓湖瀼陂淹其
间深者不过三四尺浅者一二尺而已今乞措置深者如练湖
大作堤防以匮其水复于 (第 17a 页)
环四合无非水者既非全积之水亦有可治之田潴泻之馀其
浅淤者皆可修治永为良 田况 五县积水中所谓湖瀼陂淹其
间深者不过三四尺浅者一二尺而已今乞措置深者如练湖
大作堤防以匮其水复于 (第 17a 页)
上求关南存言河/北城久不治宜留意乃以为都运使尽城诸州)
郭逵(洛人仁宗时为正定兵马监押保州卒叛 田/况 遣逵往招之其党皆再拜邀逵登城既见)
(申谕祸福复请以身/为质于是开城降)张掞(历城人仁宗时知成德/军 (第 19a 页)
郭逵(洛人仁宗时为正定兵马监押保州卒叛 田/况 遣逵往招之其党皆再拜邀逵登城既见)
(申谕祸福复请以身/为质于是开城降)张掞(历城人仁宗时知成德/军 (第 19a 页)
召(枣强人父铎为里中恶少年所害廷召年十八/手刃父雠雍熙三年北征为幽州道前军先锋)
(都指挥使克固安新城二县乘胜下涿州复与贼/战中流矢神色自若督战益急诏褒之至道中讨)
(李继迁廷召出延州路获军主吃罗等兵器铠甲/数万咸平二年与辽战有功加检校太傅廷召在)
(军四十馀年凡/亲征未尝不从)王翰(南宫人母丧明翰自抉右目/睛补之母目明如故淳化中)
(诏赐/粟帛)张存(冀州人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与其选历殿中侍御史)
(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复请之积迁礼部尚/书存性孝友收恤宗族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
(家居矜庄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田况(信都人少卓荦有大志举进/士甲科又举贤良方正赵元)
(昊反夏竦经略陜西辟为判官时竦与韩琦尹洙/等画上攻守二策朝廷将用攻策况上疏陈七不)
(可于是罢出师议又言治边十四事迁右正言寻/为陜西宣抚使况有文武材言事精畅有奏议二)
(十/卷) ︹金︺路伯达(冀州人性沈厚有远识博学能诗登/正隆进士章宗时累迁刑部郎中上)
(问群臣何道使民务本业广 (第 18b 页)
(都指挥使克固安新城二县乘胜下涿州复与贼/战中流矢神色自若督战益急诏褒之至道中讨)
(李继迁廷召出延州路获军主吃罗等兵器铠甲/数万咸平二年与辽战有功加检校太傅廷召在)
(军四十馀年凡/亲征未尝不从)王翰(南宫人母丧明翰自抉右目/睛补之母目明如故淳化中)
(诏赐/粟帛)张存(冀州人天禧中诏铨司以身言书判取/士才得二人存与其选历殿中侍御史)
(仁宗初亲政罢百官转对存复请之积迁礼部尚/书存性孝友收恤宗族嫁聘穷嫠不使一人失所)
(家居矜庄子孙/非正衣冠不见) 田况(信都人少卓荦有大志举进/士甲科又举贤良方正赵元)
(昊反夏竦经略陜西辟为判官时竦与韩琦尹洙/等画上攻守二策朝廷将用攻策况上疏陈七不)
(可于是罢出师议又言治边十四事迁右正言寻/为陜西宣抚使况有文武材言事精畅有奏议二)
(十/卷) ︹金︺路伯达(冀州人性沈厚有远识博学能诗登/正隆进士章宗时累迁刑部郎中上)
(问群臣何道使民务本业广 (第 18b 页)
铉(合肥人太平兴国中进士甲科直史馆历两浙/转运使授舒州团练副使卒铉文词敏丽藏书)
(至多颇有异本采唐人文章纂为百卷目曰文粹/卒后子嗣复以其书上献诏藏内府授嗣复永城)
(主/簿)王光济(庐州人丧母刻像事如平生/孝道纯笃咸平二年诏旌之)马亮(合肥/人举)
(进士为大理评事仁宗时迁工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致仕卒亮有智略敏于政事 田况 雨庠等为童)
(子时厚遇之世/以亮为知人)杨察(合肥人景祐元年举进士甲/科除将作监丞历右谏议大)
( (第 3a 页)
(至多颇有异本采唐人文章纂为百卷目曰文粹/卒后子嗣复以其书上献诏藏内府授嗣复永城)
(主/簿)王光济(庐州人丧母刻像事如平生/孝道纯笃咸平二年诏旌之)马亮(合肥/人举)
(进士为大理评事仁宗时迁工部尚书以太子少/保致仕卒亮有智略敏于政事 田况 雨庠等为童)
(子时厚遇之世/以亮为知人)杨察(合肥人景祐元年举进士甲/科除将作监丞历右谏议大)
( (第 3a 页)
东阁(在简州东唐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逄早梅相忆见寄诗云东阁宦梅动诗兴即)
(此)插云阁(在简州舆地纪胜在简州东一里天王/院居民栽桃李万株方春花开郡守领)
(客来游刘/左史建阁)尚友阁(在崇庆州治西湖上明统志宋/绍兴间计敏夫领郡事以高适)
(尝为此州时与杜甫以诗酬唱乃/索高杜二诗刻石目其阁曰尚友)静胜堂(在府治/又有雄)
(边堂俱宋时建又有圆通堂在/府治园中宋韩绛建赵抃葺之)惠远堂(在府治宋/靖康初卢)
(法原建摹礼殿/人物图绘堂中)石经堂(在府学内名胜志成都记/云蜀孟昶有国其相母昭)
(裔刻孝经论语尔雅周易尚书周礼毛诗礼记仪/礼左传凡十经于石石凡千数尽依太和旧本思)
(八年乃成公谷则有 宋田元均 补刻古文尚书则/晁公武所补也胡元质作堂以贮之名石经堂)
西瞻堂(在灌县舆地纪胜在永康军城西/门之 …… (第 38a 页)
五年知益州尝击毬钤辖/廨闻外喧甚乃卒长杖一卒不伏呼入)
(问状令引出与杖又不受/后呼人斩之竟毬乃归) 田况(信都人庆历中知/成都府蜀自李顺)
(王均再辞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况至拊循教诲蜀人爱之) 程戡(阳翟/人知)
(成都府夺职人言岁在甲午蜀且有变仁宗自择/戡再知益州至彭州民妄言有兵变捕斩之守益 (第 55a 页)
(此)插云阁(在简州舆地纪胜在简州东一里天王/院居民栽桃李万株方春花开郡守领)
(客来游刘/左史建阁)尚友阁(在崇庆州治西湖上明统志宋/绍兴间计敏夫领郡事以高适)
(尝为此州时与杜甫以诗酬唱乃/索高杜二诗刻石目其阁曰尚友)静胜堂(在府治/又有雄)
(边堂俱宋时建又有圆通堂在/府治园中宋韩绛建赵抃葺之)惠远堂(在府治宋/靖康初卢)
(法原建摹礼殿/人物图绘堂中)石经堂(在府学内名胜志成都记/云蜀孟昶有国其相母昭)
(裔刻孝经论语尔雅周易尚书周礼毛诗礼记仪/礼左传凡十经于石石凡千数尽依太和旧本思)
(八年乃成公谷则有 宋田元均 补刻古文尚书则/晁公武所补也胡元质作堂以贮之名石经堂)
西瞻堂(在灌县舆地纪胜在永康军城西/门之 …… (第 38a 页)
五年知益州尝击毬钤辖/廨闻外喧甚乃卒长杖一卒不伏呼入)
(问状令引出与杖又不受/后呼人斩之竟毬乃归) 田况(信都人庆历中知/成都府蜀自李顺)
(王均再辞人心易摇守得便宜决事多/擅杀以为威况至拊循教诲蜀人爱之) 程戡(阳翟/人知)
(成都府夺职人言岁在甲午蜀且有变仁宗自择/戡再知益州至彭州民妄言有兵变捕斩之守益 (第 5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