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春秋類
四書類
小學類
禮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別史類
職官類
傳記類
正史類
史評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五里至开原站十五里至威远堡门许亢宗奉银州/使行程录沈州七十里至兴州兴州五十里至)
    (银州四十里至咸州咸州北行九十里至同州/同州四十里至信州与 洪皓
所记异盖地本犬)
    (牙相错而取道之南/北亦时有不同也)
    元一统志咸平府秦筑障塞以限要 …… (第 24b 页)
   其地在宁古塔之西混同江之东太宗建为上

   京府曰会宁以金史所记里至及 洪皓
松漠纪
   闻徐梦莘北盟会编所载行程考之上京城去
   混同江二百六十里去拉林河一百五十里宁
   (第 32a 页)
   (案马鞍山在吉林乌拉城西北/一百二十里高六十步周四里)

  冷山
   宋史 洪皓
传皓使金流递于冷山地苦寒四月
   草生八月已雪穴居百家陈王乌舍聚落也
   松漠纪闻冷山去燕山三千 (第 26a 页)
   松漠记闻鹿顶合燕以北者方可车须是未解

   角之前才解角血脉通冬至方解(案鹿角解于/五月此云冬)
   (至盖 洪/皓
之误)好者有人字不好者成八字有髓眼不
   实北人谓角为鹿角合顶为鹿顶合南鹿不实
   定有髓眼不可 (第 19b 页)
 代刻木之约其字如□(朕/)(敇/)(走/)(焉/)(急/)之类
 是也
夏五月 庚辰有龙见于伊喇山阳水上上射获之藏
其骨内府
  洪皓
松漠纪闻曰安巴坚居西楼宿毡帐中晨起见 (第 15b 页)
 好佛法能自讲其书每夏季辄令诸京僧徒及其群
 臣执经亲讲所在修盖寺院度僧甚众因此僧徒纵
 恣放债营利侵夺小民民甚苦之  洪皓
松漠纪闻
 曰道宗末年阿古达来朝以乌舍从与辽贵人双陆
 贵人投琼不胜妄行马阿古达愤甚拔小佩刀欲剚
  (第 27b 页)
 内殿承制鄜延都监刘温润撰凡十五条目
金人亡辽录二卷
 燕山史愿撰或称辽国遗事
松漠记闻二卷
 徽猷阁直学士鄱阳 洪皓光弼
撰皓奉使留敌中录
 所闻杂事 (第 9b 页)
 登科记五卷姚康科第录十六卷李奕登科记二卷

 崔氏书有赵儋序而失崔名所载至周显德固非崔
 氏本书而李奕书亦不存 洪忠宣
得姚康书五卷于
 北方而丞相又得别本起武德终太和于毗陵钱氏
 乃以三本辑为一书而用姚氏为正三书皆有序 (第 12a 页)
 者当自得之

輶轩集一卷
 鄱阳 洪皓
历阳张邵新安朱弁使金得归道间唱酬
 邵为之序
古今绝句二卷
 吴说传朋所书杜子美王介甫诗师礼之子王令 (第 19b 页)
 (宋史/改正)大观三年上舍第一知冀州能抗金敌摄江东
 帅与李忠定平周德之乱晚为从官沮和议坐废而
 终
鄱阳集十卷
 徽猷阁直学士鄱阳 洪皓光弼
撰皓奉使金国守节
 不屈既归为秦所忌谪英州死之日与秦适相先后
 三子登词科俱贵显
东窗集四十卷 (第 13a 页)
  折简追还留连数月公因此得名有东堂集十卷

  行于世 宋洪皓
(第 10b 页)
光弼
本番阳人尝为秀州录事徽宗宣和六
  年秋大水全活饥民九万五千馀人州人皆称为
  佛子丁父忧奔丧还即留 (第 10b 页)
 羽见之怒夜以他旗易之良臣惧力索之且以言胁
 子羽子羽曰吾为守臣朝论无所预然欲揭此于吾
 之境吾有死而已良臣请不已出境乃还之是冬
 皓
在燕山密奏宋朝言金国已厌兵势不能久奈何
 朝廷不知虚实犹循卑辞厚币故态倘或未有成约
 不若乘势进击 …… (第 8b 页)
 累年剧盗复襄汉六郡功名出诸将右张俊搆成飞

 罪赴狱赐死 洪皓
在金国蜡书驰奏以为金所大畏
 服者惟飞金闻其死诸人皆酌酒相庆
(壬/戌)皇统二年春宋遣莫将周聿往京西 …… (第 9b 页)
 户至于已绝人丁至于佣贱俱不得免也陈氏妇姑

 弃市国人哀之
夏六月皇子生大赦诏境内童行有籍于官者悉度为
僧尼道士始许宋使 洪皓
等南归(按金史熙宋纪皇统/二年二月戊子皇子)
(济安生壬辰以皇子生赦中外而皇统三年史不书赦 (第 12a 页)
洪皓
松汉纪闻云北朝惜赦余衔命十五年才见两赦)
(一为伊勒都喀叛一为皇子生而通鉴纲目书 (第 12a 页)
洪皓
张/邵朱弁之还于绍兴十三年当皇统三年盖皓等虽以)
(皇统二年大赦得还其明年乃得至宋耳此以熙宗/生皇子 (第 12a 页)
大赦与皓等之还宋并书于皇统三年误矣)
  洪皓
等以皇子生大赦方获南归宋建炎后来使者
 几三十人生还者惟皓及张邵朱弁三人而已 (第 12a 页)
 北自北且说若许其著手时只依旧规模分别其后

 南人贫薄独桧温实一朝资以金帛伪云挈舟走涟
 水军家属婢妾完备无恙及至宋果得权大用其后
 宋使 洪皓
归自漠北与桧语及北事因曰忆实讷否
 别时托寄声桧色变而罢盖桧在达兰军中时达兰
 围楚州久不下使桧草檄 (第 10a 页)
   赦宥
金国以赦宥最为大事或改元或生子或册封或迁都
或灾异并皆肆赦罪无减等一例放之每赦必有恩内

外小大文武百官并与覃迁一资熙宗临季年一岁两
赦海陵立常谓赦宥非国家常典若惠奸宄则贼良民
诏告天下自今已往更不议赦不两年躬自蹈之其后
复有改正隆赦迨世宗立才数年间已降三赦然 洪忠
松漠记闻云北朝惜赦无郊霈余衔命十五年才见
两赦一为伊勒图喀叛一为皇子生岂是时天会年间
惜赦而此后不惜 (第 4a 页)
彭俊民汪藻汪伯彦黄定梅执
礼苏元老刘观喻汝砺陈恬余安行唐重孙觌李若水
王腾陈公辅韩驹林敏功何㮚李良臣 洪皓
胡宏范宗
尹计有功刘一止熊彦诗杨椿冯时行张九成赵雍何
熙志程敦厚张行成邵博黄成孙王之望李焘晁公溯
(第 114b 页)
  湖集以售时又有卖书者号小陈道人据此则
  当时临安书肆陈氏多有著名惟陈思在大街
  陈起在睦亲坊即今弼教坊皆非鞔鼓桥之书
  铺也
御题 洪忠宣皓
节并苏典属国而时会之难有过之
其子迈博学淹通寿登耆耋为宋宿儒孙亦世其家
声善人有后矣迈所著容斋随笔杂 (第 45b 页)
 谨案圣贤出仕之心非致君则泽民岂为功名岂拘
 文法塘决而待请虽则允从苗已稿矣伤稼杀人俗
 吏之事程夫子而肯为之哉
秀州 录事洪皓
见民田尽为水没饥民塞路仓库空虚
白郡守以荒政自任悉籍境内之粟留一年食发其馀
粜于城之四隅本境民有不能 …… (第 63a 页)
 其救荒之功也其事类此因记之
甘专擅总论曰士君子策名清时专为一身之计乎万
姓流离将毙若不奋身以救何贵乎有此权位也如以
死惧古诗云遍观四海人谁为不死客然则死忠死孝
死为万民正死之得其所者矣又何惧哉况天之赋性
相同惟帝王更多恻隐未有不以恤灾捍患之臣而为
不忠者也何必尽以珠玉之贵惜其身而不以爱身之

道以爱民如以位言员半千不过县尉俨然有汲黯之
洪皓
止于录事力并纯仁之举曷常以尊卑为限也
至若邑宰韩韶之救活流民人称四长程颢之发夫防
决苗长千村非良牧而 (第 66a 页)
狱成诣桧诘其实桧曰飞
子云与张宪书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相公言莫
须有何以服天下因力争桧竟不纳先臣死 洪皓
时在
敌中驰蜡书还奏以为敌所大畏服不敢以名呼者唯
先臣号之为岳爷爷将帅闻其死皆酌酒相贺曰和议
自此坚 (第 25a 页)
人之瑕以自解然臣之所以别之
者盖以公示来世而惧忠邪之未分也秦桧为挞辣
行府代草檄书以吠尧而室撚实在侧 洪皓
托为寄
声而桧变色之不暇通和之始私于金人驿书往来
呢呢如家人妇子语又设为不得辄易大臣之盟不
几于胁君 (第 16a 页)
自期正朕所望于卿者良深嘉叹馀章丁宁倚重之语
大率类是初 忠宣洪公
在金尝遣蜡书至太上以赐其
家言彼中所大畏服者张浚与公而已他日 (第 9a 页)
忠宣
还因
奏事论至公死不觉为恸公之大名大节大勋烈于是
乎在若其奉已至薄与下士同甘苦持军至严所过秋
毫无敢 (第 9a 页)
为枢密院计议官桧之在金时也亦与实纳善 洪皓

归尝言及实纳寄声桧怒皓竟贬广南或言桧尝为金
人作檄文有指斥语亲王楷府卒有自彼中逃归者时
金方来索 (第 1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