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易類
書類
詩類
孝經類
四書類
詔令奏議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時令類
傳記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正一部
凶各有当之者矣
分命羲仲至鸟兽鹬毛正义曰此言分命者上云乃命
羲和总举其目就乃命之内分其职掌使羲主春夏和
主秋冬分一岁而别掌之故言分命就羲和之内又重
分之故于夏变言申命既命仲而复命叔是其重命之
也○正义曰孔氏意以羲和非是卿官别掌天地但天
地行于四时四时位在四方平秩四时之人因主 方岳
之事(孔氏以四岳/即羲和四子)犹自别有卿官分掌诸职左传称少
昊氏以鸟名官五鸠氏即周世之卿官也五鸠之外 (第 17a 页)
分命羲仲至鸟兽鹬毛正义曰此言分命者上云乃命
羲和总举其目就乃命之内分其职掌使羲主春夏和
主秋冬分一岁而别掌之故言分命就羲和之内又重
分之故于夏变言申命既命仲而复命叔是其重命之
也○正义曰孔氏意以羲和非是卿官别掌天地但天
地行于四时四时位在四方平秩四时之人因主 方岳
之事(孔氏以四岳/即羲和四子)犹自别有卿官分掌诸职左传称少
昊氏以鸟名官五鸠氏即周世之卿官也五鸠之外 (第 17a 页)
按礼公桓圭九寸侯信圭伯躬圭各七寸子谷璧男蒲
璧各五寸后郑云双植之谓桓陈祥道谓强立不挠以
安上为任也信伸也注作身与躬同皆象人形有瑑饰
陆佃云信圭直躬圭屈取诎直之义为人形误矣谷有
养人之义蒲有安人之义子男之璧象之杂记云公圭
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其下方璧注云肉倍
于好其形圜其中虚言其质曰玉言其符合曰瑞言其
象而为用曰器子男不用圭者言未成国也三帛孔安
国谓诸侯世子执纁公之孤执玄附庸之君执黄陈祥
道云虽无经见然天子巡狩卿大夫士皆贽见于 方岳
之下则附庸之亦有贽孔氏之说盖有所受之也古者
制币其长丈八尺其束十端或素或玄纁其色不同羔
取其群而不党 (第 64a 页)
(之长上下相维外内咸治百揆四岳州牧说见舜典/陈氏曰上古朴略虽以鸟火云龙纪官其制未备唐)
(虞时事渐详故考古参今立官至于百吕氏曰百揆/无所不总也四岳兼总 方岳 也州牧各总其州也侯)
(伯次州牧而总诸侯也○汉孔氏曰故众政惟和万/国皆安夏氏曰庶政和则其政不乱万国 …… (第 2b 页)
(非冢宰所统乃均列一职而并数之为六者网在纲/中也乾坤之于六子并列于八方冢宰之与五卿并)
(列于/六职)
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
各朝于 方岳 大明黜陟
(汉孔氏曰五服侯甸男采卫六年一朝会京师唐孔/氏曰周礼大行人云侯服岁一见其贡祀物甸服二) …… (第 7a 页)
(冬北故曰时巡考正制度礼法于四岳之下如虞帝/巡守然唐孔氏曰周礼大行人云十有二岁王巡守)
(殷国○汉孔氏曰觐四方诸侯各朝于 方岳 之下大/明考绩黜陟之法黜陟说见舜典○吕氏曰是制也)
(尝一见于虞书后千馀年始复出于此于此验其疏/数 (第 7b 页)
(虞时事渐详故考古参今立官至于百吕氏曰百揆/无所不总也四岳兼总 方岳 也州牧各总其州也侯)
(伯次州牧而总诸侯也○汉孔氏曰故众政惟和万/国皆安夏氏曰庶政和则其政不乱万国 …… (第 2b 页)
(非冢宰所统乃均列一职而并数之为六者网在纲/中也乾坤之于六子并列于八方冢宰之与五卿并)
(列于/六职)
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
各朝于 方岳 大明黜陟
(汉孔氏曰五服侯甸男采卫六年一朝会京师唐孔/氏曰周礼大行人云侯服岁一见其贡祀物甸服二) …… (第 7a 页)
(冬北故曰时巡考正制度礼法于四岳之下如虞帝/巡守然唐孔氏曰周礼大行人云十有二岁王巡守)
(殷国○汉孔氏曰觐四方诸侯各朝于 方岳 之下大/明考绩黜陟之法黜陟说见舜典○吕氏曰是制也)
(尝一见于虞书后千馀年始复出于此于此验其疏/数 (第 7b 页)
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庶政
惟和万国咸宁夏商官倍亦克用乂明王立政不惟其
官惟其人(百揆无所不总者四岳总其 方岳 者州牧各/总其州者侯伯次州牧而总诸侯者也百揆)
(四岳总治于内州牧侯伯总治于外内外相承体统不/紊故庶 …… (第 3b 页)
在唐虞成周岂非以)
(治天下之纲纪/立而体统定欤)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
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 方岳 大明黜陟(五服侯甸男采/卫也六年一朝) …… (第 7a 页)
(会京师十二年王一巡狩时巡者犹舜之四仲巡狩也/考制度者犹舜之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等事也诸)
(侯各朝 方岳 者犹舜之肆觐东后也大明黜陟者犹舜/之黜陟幽明也疏数异时繁简异制帝王之治因时损)
(益者可/见矣)纂 (第 7b 页)
惟和万国咸宁夏商官倍亦克用乂明王立政不惟其
官惟其人(百揆无所不总者四岳总其 方岳 者州牧各/总其州者侯伯次州牧而总诸侯者也百揆)
(四岳总治于内州牧侯伯总治于外内外相承体统不/紊故庶 …… (第 3b 页)
在唐虞成周岂非以)
(治天下之纲纪/立而体统定欤)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
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 方岳 大明黜陟(五服侯甸男采/卫也六年一朝) …… (第 7a 页)
(会京师十二年王一巡狩时巡者犹舜之四仲巡狩也/考制度者犹舜之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等事也诸)
(侯各朝 方岳 者犹舜之肆觐东后也大明黜陟者犹舜/之黜陟幽明也疏数异时繁简异制帝王之治因时损)
(益者可/见矣)纂 (第 7b 页)
不言亦俱是新意
(二十/七)释郑鲁朝宿汤沐之邑
诸侯有大功者于京师受邑为将朝而宿焉谓之朝宿
之邑 方岳 之下亦受田邑为从巡守备汤水以共沐浴
焉谓之汤沐之邑鲁以周公故受朝宿之邑于京师许
田是也郑以武公之勋受 (第 19b 页)
(二十/七)释郑鲁朝宿汤沐之邑
诸侯有大功者于京师受邑为将朝而宿焉谓之朝宿
之邑 方岳 之下亦受田邑为从巡守备汤水以共沐浴
焉谓之汤沐之邑鲁以周公故受朝宿之邑于京师许
田是也郑以武公之勋受 (第 19b 页)
(十/六)诸侯盟之坛之神之牲及口血坎埋
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敦以盛血槃以
盛耳将歃则戎右执其器为众陈其载辞使心皆开辟
司盟之官乃北面读其载书以告日月山川之神既告
乃尊卑以次歃戎右传敦血以授当歃者令含其血既
歃乃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此则天子会诸侯使诸
侯聚盟之礼也凡天子之盟诸侯十二岁于 方岳 之下
故传云再会而盟以显昭明若王不巡守及诸侯有事 (第 9a 页)
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敦以盛血槃以
盛耳将歃则戎右执其器为众陈其载辞使心皆开辟
司盟之官乃北面读其载书以告日月山川之神既告
乃尊卑以次歃戎右传敦血以授当歃者令含其血既
歃乃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此则天子会诸侯使诸
侯聚盟之礼也凡天子之盟诸侯十二岁于 方岳 之下
故传云再会而盟以显昭明若王不巡守及诸侯有事 (第 9a 页)
(晋率与盟之诸侯以朝王温之会天王在会所若/主是会者然故既会而晋复率与会之诸侯以朝)
(王也经独书公朝义已见上古者天子巡狩其方/伯率诸侯以朝于 方岳 之下此礼之废久矣今一)
(岁之间天子两受诸侯之朝晋文之心不过欲假/此以夸诸侯非真能尊天子也实谲而 (第 71b 页)
(王也经独书公朝义已见上古者天子巡狩其方/伯率诸侯以朝于 方岳 之下此礼之废久矣今一)
(岁之间天子两受诸侯之朝晋文之心不过欲假/此以夸诸侯非真能尊天子也实谲而 (第 71b 页)
有涂山之会宣有圃田之狩皆非时巡也大行人六
服此五服者又六年时巡要服见于 方岳 不至京师
也
议事以制
按先儒有云五帝无傅政夏商无傅人又云继治世
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异学古之 (第 8b 页)
服此五服者又六年时巡要服见于 方岳 不至京师
也
议事以制
按先儒有云五帝无傅政夏商无傅人又云继治世
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异学古之 (第 8b 页)
归祊入祊
或问左史言郑以祊易许田而春秋特书来归何也曰
以经考之则见其有来归祊之文矣未见其有易许田
之事也桓公即位而后郑伯以璧假许田则假田盖在
桓之世而不在隐之世矣左氏以其二事比而言之而
谓之易非经意也盖许田者鲁之邑而近于郑祊者郑
之邑而近于鲁周制六年五服一朝故于天子之郊有
朝宿之地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故特赐之许田以为
朝宿之地周制又六年王乃时狩诸侯各朝于 方岳 故
于泰山之旁有汤沐之邑宣王以郑伯母弟封郑特赐
之祊田以为汤沐之邑周衰天子不复行岳狩之礼诸
侯不复讲 …… (第 9b 页)
滕侯薛侯来朝
或问诸侯朝于诸侯礼乎曰吾闻之陆象山之言曰古
者诸侯之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天子五年一巡狩周制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
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 方岳 朝所以考制度尊
天子也故曰天子无故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
德以尊天子谷梁子以为天子无事诸侯相朝误矣 (第 18a 页)
或问左史言郑以祊易许田而春秋特书来归何也曰
以经考之则见其有来归祊之文矣未见其有易许田
之事也桓公即位而后郑伯以璧假许田则假田盖在
桓之世而不在隐之世矣左氏以其二事比而言之而
谓之易非经意也盖许田者鲁之邑而近于郑祊者郑
之邑而近于鲁周制六年五服一朝故于天子之郊有
朝宿之地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故特赐之许田以为
朝宿之地周制又六年王乃时狩诸侯各朝于 方岳 故
于泰山之旁有汤沐之邑宣王以郑伯母弟封郑特赐
之祊田以为汤沐之邑周衰天子不复行岳狩之礼诸
侯不复讲 …… (第 9b 页)
滕侯薛侯来朝
或问诸侯朝于诸侯礼乎曰吾闻之陆象山之言曰古
者诸侯之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天子五年一巡狩周制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
巡考制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 方岳 朝所以考制度尊
天子也故曰天子无故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
德以尊天子谷梁子以为天子无事诸侯相朝误矣 (第 18a 页)
公如齐
或问公如齐杜预以为五年一朝然乎曰案左氏文十
一年曹伯来朝十五年又来朝左氏曰五年一朝古之
制也此年公如齐前十年公尝如齐矣至是适五年故
杜预何休皆以为古之义愚案陆象山之言曰古者诸
侯之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天子
五年一狩周制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狩考制
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 方岳 朝所以考制度尊天子也
故曰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
天子榖梁以为天子无事诸侯相朝误矣礼 (第 28a 页)
或问公如齐杜预以为五年一朝然乎曰案左氏文十
一年曹伯来朝十五年又来朝左氏曰五年一朝古之
制也此年公如齐前十年公尝如齐矣至是适五年故
杜预何休皆以为古之义愚案陆象山之言曰古者诸
侯之于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天子
五年一狩周制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狩考制
度于四岳诸侯各朝于 方岳 朝所以考制度尊天子也
故曰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
天子榖梁以为天子无事诸侯相朝误矣礼 (第 2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