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春秋類
易類
書類
詩類
孝經類
四書類
詔令奏議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別史類
紀事本末類
編年類
史評類
目錄類
時令類
傳記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正一部
之辞者也则商旅之懋迁自古然矣若夫诸侯大
夫之至王廷朝 方岳 自相朝聘所谓四方之宾客
行人凡托宿于道路馆舍者皆有旅义以至国君
失国大夫士去位违之之于他邦者 (第 20b 页)
夫之至王廷朝 方岳 自相朝聘所谓四方之宾客
行人凡托宿于道路馆舍者皆有旅义以至国君
失国大夫士去位违之之于他邦者 (第 20b 页)
国而可乎故周人有丧鲁人有丧周人往吊谓使人
可也鲁人不往谓当亲之者而不可使人代也诸侯
岁时或朝觐于京师或会同于 方岳 或从兵革征讨
之事越境踰时不以为难何独难于奔丧而薄君臣
始终存殁之义哉大非先王之礼失春秋之义矣 (第 31b 页)
可也鲁人不往谓当亲之者而不可使人代也诸侯
岁时或朝觐于京师或会同于 方岳 或从兵革征讨
之事越境踰时不以为难何独难于奔丧而薄君臣
始终存殁之义哉大非先王之礼失春秋之义矣 (第 31b 页)
何休氏曰王人衔王命会诸侯诸侯当北面受之故
尊序于上杜元凯曰王人法不与诸侯盟此王室有
难使之出盟也榖梁传兵车之会也
赵氏曰周礼巡狩则有 方岳 之盟不巡狩则有殷同
之盟王官临之而已王官犹不盟况卿士乎夫盟以 (第 45a 页)
尊序于上杜元凯曰王人法不与诸侯盟此王室有
难使之出盟也榖梁传兵车之会也
赵氏曰周礼巡狩则有 方岳 之盟不巡狩则有殷同
之盟王官临之而已王官犹不盟况卿士乎夫盟以 (第 45a 页)
(也唐孔氏云载辞称同啖赵谓盟辞同而无彼此之/异盖惟其同欲是以载书同辞也薛氏又谓同力乎)
(中国亦同心之意也若夫刘原父引殷见曰同谓设/方明如 方岳 之盟故书同然襄九年楚公子罢戎与)
(郑人同盟于中分十九年邾人郳人徐人会宋公同/盟于虫牢岂亦能设方明 (第 38b 页)
(中国亦同心之意也若夫刘原父引殷见曰同谓设/方明如 方岳 之盟故书同然襄九年楚公子罢戎与)
(郑人同盟于中分十九年邾人郳人徐人会宋公同/盟于虫牢岂亦能设方明 (第 38b 页)
(尊远不敢同亲云孝故云嗣王某言此王继嗣前王/而立也郑谓不敢同外内者若宗庙内事祭辞称孝)
(山川岳渎祭之在外而辞称嗣今天地社稷既尊祭/之在内而用外辞不敢同外内之常例也至若巡守)
(遍于 方岳 临视诸侯凡所过山川悉不亲往使祝致/辞故不称名而曰某甫某是天子字称天子字而下)
(云甫者甫是男子美称 (第 180a 页)
(山川岳渎祭之在外而辞称嗣今天地社稷既尊祭/之在内而用外辞不敢同外内之常例也至若巡守)
(遍于 方岳 临视诸侯凡所过山川悉不亲往使祝致/辞故不称名而曰某甫某是天子字称天子字而下)
(云甫者甫是男子美称 (第 180a 页)
绂诸侯朝王助祭)
(所服困则不行此礼象又曰赤绂虽不专为祭杞然二/五皆有祭亨之解则知二之朱绂方来为天子 方岳 柴)
(望之事五之赤绂为诸侯助祭之行其象如此又曰九/五刑小人二始来助祭乃徐有说说主兑言 徐氏曰) (第 32b 页)
(所服困则不行此礼象又曰赤绂虽不专为祭杞然二/五皆有祭亨之解则知二之朱绂方来为天子 方岳 柴)
(望之事五之赤绂为诸侯助祭之行其象如此又曰九/五刑小人二始来助祭乃徐有说说主兑言 徐氏曰) (第 32b 页)
三王巡守祀方明见诸侯之礼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
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注
云岱宗东岳柴祭天告至也觐见也就见老人
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正义曰案觐礼云诸侯
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
四尺郑注云王巡守至于 方岳 之下诸侯会之
亦为此宫以见之是也觐礼又云天子乘龙载
大旂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郑注引朝事
仪曰天子冕 (第 2a 页)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
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注
云岱宗东岳柴祭天告至也觐见也就见老人
陈诗谓采其诗而视之正义曰案觐礼云诸侯
觐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
四尺郑注云王巡守至于 方岳 之下诸侯会之
亦为此宫以见之是也觐礼又云天子乘龙载
大旂拜日于东门之外反祀方明郑注引朝事
仪曰天子冕 (第 2a 页)
安得许多邑以与之盖天子所赐非其大勋劳即王
之懿亲却非人人而与之如五服之诸侯其来亦自
有时耳朝宿之邑在畿内汤沐之邑在 方岳 之下想
一邑之内亦不多要不过数十家耳又须看郑人卒
易祊田之意初间尚惧王法未敢遽易故以假为言
夏四 (第 7a 页)
之懿亲却非人人而与之如五服之诸侯其来亦自
有时耳朝宿之邑在畿内汤沐之邑在 方岳 之下想
一邑之内亦不多要不过数十家耳又须看郑人卒
易祊田之意初间尚惧王法未敢遽易故以假为言
夏四 (第 7a 页)
因会伐而行矣又书公自京师以伐秦为遂事者此
仲尼亲笔明朝王为重存人臣之礼也古者诸侯即
位服丧毕则朝小聘大聘终则朝巡狩于 方岳 则朝
观春秋所载天王遣使者屡矣十二公之述职盖阙
如也独此年书公如京师又不能成朝礼不敬莫大 (第 4b 页)
仲尼亲笔明朝王为重存人臣之礼也古者诸侯即
位服丧毕则朝小聘大聘终则朝巡狩于 方岳 则朝
观春秋所载天王遣使者屡矣十二公之述职盖阙
如也独此年书公如京师又不能成朝礼不敬莫大 (第 4b 页)
如此说者又谓尧典言咨四岳者二治洪水也巽朕
位也舜典言咨四岳二熙帝载也典三礼也古者大
事必询众庶言帝以此四者事大体重四岳掌 方岳
知天下众庶之情伪故以访之然岳未尝有一贤以
事尧至荐鲧荐禹荐伯夷皆言佥曰而荐舜又出于
师钖以舜禹之 (第 33a 页)
圣岳不举尧之朝乃有蔽贤之人如
是耶盖不然是旧说之过也四岳主 方岳 之官尧之
任官其常事则访之左右之臣其大者则访之四岳 (第 33a 页)
使于四岳求之四岳求之 方岳 之间得天下之公议
其始则荐鲧次则荐舜又其次则为舜得禹又其次
则得伯夷皆言佥曰与师锡帝曰者皆采以进 …… (第 33b 页)
已求之于贵者矣至此扬侧陋则又及于贱者也况
尧既使之扬侧陋而岳果告之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则此说亦自有理尧既使明明扬侧陋故四岳亲往
方岳 之下求之果得众人共锡帝尧之言曰有鳏在 (第 36a 页)
位也舜典言咨四岳二熙帝载也典三礼也古者大
事必询众庶言帝以此四者事大体重四岳掌 方岳
知天下众庶之情伪故以访之然岳未尝有一贤以
事尧至荐鲧荐禹荐伯夷皆言佥曰而荐舜又出于
师钖以舜禹之 (第 33a 页)
圣岳不举尧之朝乃有蔽贤之人如
是耶盖不然是旧说之过也四岳主 方岳 之官尧之
任官其常事则访之左右之臣其大者则访之四岳 (第 33a 页)
使于四岳求之四岳求之 方岳 之间得天下之公议
其始则荐鲧次则荐舜又其次则为舜得禹又其次
则得伯夷皆言佥曰与师锡帝曰者皆采以进 …… (第 33b 页)
已求之于贵者矣至此扬侧陋则又及于贱者也况
尧既使之扬侧陋而岳果告之曰有鳏在下曰虞舜
则此说亦自有理尧既使明明扬侧陋故四岳亲往
方岳 之下求之果得众人共锡帝尧之言曰有鳏在 (第 36a 页)
隋开皇初求遗典始得之是舜典之书前此实以慎
徽五典为首也慎徽五典司徒之职也纳于百揆奋
庸熙载之任也宾于四门典领 方岳 诸侯之事四岳
之职也纳于大麓所谓荐之于天是也凡此盖舜玄 …… (第 5a 页)
方且察天心之当否岂理也哉然则舜受终必在璿
玑玉衡以齐七政者盖既摄帝位将巡狩 方岳 以考
制度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也
肆𩔖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肆遂也程氏云犹后世作文者 …… (第 12a 页)
生一死不还也明矣河南刘敞不深求其故乃谓五
器为吉凶礼乐戎器陈少南和之乃谓如同也巡狩
之时同吉凶礼乐戎器巡狩既毕乃自 方岳 反还盖 …… (第 19a 页)
前既载舜巡狩四岳之事至此则又总结前言故言
五载一巡守谓此巡守四岳之礼盖五载而一行也
群后四朝说者不同孔氏谓群后各朝于 方岳 之下
凡四处故曰四朝胡舍人既疑其一载而不能巡守
四岳遂以五载一巡守一年而东一年而南一年而
西一 (第 21b 页)
年而北此群后之所以四朝五年之中一岁息
驾二说皆不然盖上文言肆觐东后而南西北觐礼
又皆如岱如初如西则巡守之际诸侯朝于 方岳 之
下上文已备言之不应于此又言诸侯朝于 (第 22a 页)
方岳 之
下凡四处则孔氏之说所以不然者此也天子适诸
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是诸侯未尝不来
朝于京 (第 22a 页)
师今若胡氏谓四年巡四岳诸侯四朝 方岳
则诸侯惟朝天子 (第 22a 页)
方岳 之下而已未尝朝京师必
无此理则胡氏之说不然矣惟郑玄谓巡守之年诸 (第 22a 页)
侯各朝于 方岳 其间四年则四方诸侯来朝于京师
此说得之盖唐虞分天下为五服其在畿内甸服之
君则皆执事之臣朝夕见焉不 …… (第 22b 页)
一年一朝绥服当二年一朝要服当三年一朝荒服
当四年一朝四年朝毕则五载天子巡守若周官六
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 方岳 即此
礼也但时有先后故礼有详略则巡守来朝年岁不
无久近之不同耳既言群后四朝下又言敷奏以言明试 …… (第 22b 页)
乃以为民功之庸谓上之所用用民功为主此附会
之说也唐孔氏既以四朝为四朝 方岳 之下遂以敷
奏以言以下亦巡守之所行其说谓诸侯四处来朝
每朝之处舜使自说已之治政依其言明试之以要 (第 23b 页)
徽五典为首也慎徽五典司徒之职也纳于百揆奋
庸熙载之任也宾于四门典领 方岳 诸侯之事四岳
之职也纳于大麓所谓荐之于天是也凡此盖舜玄 …… (第 5a 页)
方且察天心之当否岂理也哉然则舜受终必在璿
玑玉衡以齐七政者盖既摄帝位将巡狩 方岳 以考
制度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也
肆𩔖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肆遂也程氏云犹后世作文者 …… (第 12a 页)
生一死不还也明矣河南刘敞不深求其故乃谓五
器为吉凶礼乐戎器陈少南和之乃谓如同也巡狩
之时同吉凶礼乐戎器巡狩既毕乃自 方岳 反还盖 …… (第 19a 页)
前既载舜巡狩四岳之事至此则又总结前言故言
五载一巡守谓此巡守四岳之礼盖五载而一行也
群后四朝说者不同孔氏谓群后各朝于 方岳 之下
凡四处故曰四朝胡舍人既疑其一载而不能巡守
四岳遂以五载一巡守一年而东一年而南一年而
西一 (第 21b 页)
年而北此群后之所以四朝五年之中一岁息
驾二说皆不然盖上文言肆觐东后而南西北觐礼
又皆如岱如初如西则巡守之际诸侯朝于 方岳 之
下上文已备言之不应于此又言诸侯朝于 (第 22a 页)
方岳 之
下凡四处则孔氏之说所以不然者此也天子适诸
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是诸侯未尝不来
朝于京 (第 22a 页)
师今若胡氏谓四年巡四岳诸侯四朝 方岳
则诸侯惟朝天子 (第 22a 页)
方岳 之下而已未尝朝京师必
无此理则胡氏之说不然矣惟郑玄谓巡守之年诸 (第 22a 页)
侯各朝于 方岳 其间四年则四方诸侯来朝于京师
此说得之盖唐虞分天下为五服其在畿内甸服之
君则皆执事之臣朝夕见焉不 …… (第 22b 页)
一年一朝绥服当二年一朝要服当三年一朝荒服
当四年一朝四年朝毕则五载天子巡守若周官六
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 方岳 即此
礼也但时有先后故礼有详略则巡守来朝年岁不
无久近之不同耳既言群后四朝下又言敷奏以言明试 …… (第 22b 页)
乃以为民功之庸谓上之所用用民功为主此附会
之说也唐孔氏既以四朝为四朝 方岳 之下遂以敷
奏以言以下亦巡守之所行其说谓诸侯四处来朝
每朝之处舜使自说已之治政依其言明试之以要 (第 23b 页)
百者其内则有百揆以揆度百官而为长四岳以掌
方岳 诸侯为之长是内之建官其尊且大莫过此也
其外则每州立一牧以总管二百一十国而五国又
立一长而谓之侯伯 …… (第 25a 页)
治也
今予小子祇勤于德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
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
不必备惟其人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
天地弼予一人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
教敷五典扰兆民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
邦政统六司平邦国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司空
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
阜成兆民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
四岳诸侯各朝于 方岳 大明黜陟
成王上既陈唐虞夏商建官之大略故此遂自谓我
小子以此之故敬勤于所为蚤夜之间不敢懈怠仰
…… (第 26b 页)
二朝天子乃以四时而巡省于四方四时谓春东夏
南之类然天下万国人君岂能遍至故特四方 方岳
之下考其国之制度如舜同度量协时月之法而诸
侯则各朝于其 (第 32b 页)
方岳 之下如东巡则诸侯毕朝于东
岳西巡则诸侯毕朝于西岳也人君则于其毕至考
其制度有功则陟而升之谓加地进 (第 32b 页)
方岳 诸侯为之长是内之建官其尊且大莫过此也
其外则每州立一牧以总管二百一十国而五国又
立一长而谓之侯伯 …… (第 25a 页)
治也
今予小子祇勤于德夙夜不逮仰惟前代时若训迪厥
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官
不必备惟其人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
天地弼予一人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司徒掌邦
教敷五典扰兆民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司马掌
邦政统六司平邦国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司空
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六卿分职各率其属以倡九牧
阜成兆民六年五服一朝又六年王乃时巡考制度于
四岳诸侯各朝于 方岳 大明黜陟
成王上既陈唐虞夏商建官之大略故此遂自谓我
小子以此之故敬勤于所为蚤夜之间不敢懈怠仰
…… (第 26b 页)
二朝天子乃以四时而巡省于四方四时谓春东夏
南之类然天下万国人君岂能遍至故特四方 方岳
之下考其国之制度如舜同度量协时月之法而诸
侯则各朝于其 (第 32b 页)
方岳 之下如东巡则诸侯毕朝于东
岳西巡则诸侯毕朝于西岳也人君则于其毕至考
其制度有功则陟而升之谓加地进 (第 32b 页)
我将一章十句
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巡守音句狩○疏曰武王既定/天下巡行其守土诸侯至于 方)
(岳 之下作告至之祭柴祭昊天望祭山川安祀百神乃/是王者盛事周公既致太平追念武王之业故述其事)
(而为此歌焉 (第 12b 页)
宣十二年左传云昔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明此篇武王事也国语称周公之颂曰载戢干)
(戈明此诗周公作也○曹氏曰诸侯为天子守土其政/之得失民之利病不得以周之故天子亲自巡省焉巡)
(狩必遍于四岳每至其 方岳 之下则燔柴升烟以告至/若其山川之远而不可至者则望而祭之书所谓至于)
(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是也○朱氏曰国 …… (第 12b 页)
巡守王者之礼武王初定天下时出巡行其邦国天
其子之乎设为问辞也应之曰天实右序有周矣武
王之巡守也于诸国薄警动之诸侯莫不震惧又所
至 方岳 之下怀柔群神望祀河岳初得天下而人神
受职此非人之所能为也天实右序之也故天下莫 (第 13b 页)
时迈巡守告祭柴望也(巡守音句狩○疏曰武王既定/天下巡行其守土诸侯至于 方)
(岳 之下作告至之祭柴祭昊天望祭山川安祀百神乃/是王者盛事周公既致太平追念武王之业故述其事)
(而为此歌焉 (第 12b 页)
宣十二年左传云昔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明此篇武王事也国语称周公之颂曰载戢干)
(戈明此诗周公作也○曹氏曰诸侯为天子守土其政/之得失民之利病不得以周之故天子亲自巡省焉巡)
(狩必遍于四岳每至其 方岳 之下则燔柴升烟以告至/若其山川之远而不可至者则望而祭之书所谓至于)
(岱宗柴望秩于山川是也○朱氏曰国 …… (第 12b 页)
巡守王者之礼武王初定天下时出巡行其邦国天
其子之乎设为问辞也应之曰天实右序有周矣武
王之巡守也于诸国薄警动之诸侯莫不震惧又所
至 方岳 之下怀柔群神望祀河岳初得天下而人神
受职此非人之所能为也天实右序之也故天下莫 (第 13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