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春秋類
四書類
小學類
孟子類
孝經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醫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或问子以告子论性数章皆本乎生之谓性之一言何
也曰性之为说吾既详言之矣告子不知理之为性
乃即人之身而指其能知觉运动者以当之所谓生
者是也始而见其但能知觉运动非教不成故有杞
柳之譬既屈于孟子之言而病其说之偏于恶也则
又继而为湍水之喻以见其但能知觉运动而非有
善恶之分又以孟子为未喻已之意也则又于此章
极其立论之本意而索言之至于孟子折之则其说

又穷而终不悟其非也其以食色为言盖犹生之云
尔而 公都子
之所引又湍水之馀论也以是考之凡
告子之论性其不外乎生之一字明矣但前此未有
深究其弊者往往随其所向各为 …… (第 2b 页)
  或问五章之说曰范氏详矣程子于易传发明义非在

外之意尤为有功然彼直内之敬与此章敬叔父敬
弟之敬若不相似也而杨氏引以为说何哉

  或问 公都子
问性而孟子以情与才者告之何也曰性
之本体理而已矣情则性之动而有为才则性之具
而能为者也性无形象声臭之 (第 4b 页)
子朱之后公车氏秦公子伯车之后淮南子有公牛哀病七日化为虎齐公子牛之后吕氏春秋有邴大)
(夫公息志孟子称 公都子
有学业楚公子田食采于都邑后氏焉公刘氏后稷公刘之后古今人表有公房皮)
(楚公子房之后郭泰别传有渤海公族 (第 2a 页)
  孟子谓蚳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

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
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
不知也 公都子
以告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
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 (第 14b 页)
之戒

   公都子
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
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
时水逆行汎滥于中国 (第 6a 页)
师之道皆此几也独曾子指忠恕为夫子之道传之
子思子思传之孟子孟子门人如陈臻之非屋庐子
之间陈代以为小 公都子
以为好辩彭更以为泰充
虞以为不豫公孙丑以比管晏过孟贲函丈之间乃
有此难堪之语宜摈绝而不与门墙之列矣然 (第 18b 页)
至诚得之于子思者也故其
论三圣人与夫禹稷颜子同与不同昌言判断不复
致疑呜呼何其巍巍如此也盛哉

   公都子
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
礼貌之敢问何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 (第 8a 页)
间淳于髡之侮玩充虞以为不豫 公都子
以为好辩
公孙丑以比管晏过孟贲尹士以为不明干泽濡滞
何孟子门墙而非意之谤喧喧满耳乎非直此也乃
敢尚论 (第 15b 页)
扫除乎物则亦有
然谓耆炙之间亦有斯理也学不精微思不深眇乃
于日用处失之可不为之大哀耶

  孟季子问 公都子
曰何以谓义内也曰行吾敬故谓之
内也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
先酌乡人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 (第 9b 页)
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
不能答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
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 (第 9b 页)
叔父也彼将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
斯须之敬在乡人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
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
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季子岂亦学墨者乎何其见识颠沛与告子同也仁
义礼智信皆 (第 10a 页)
性中发用必欲以义为外者其意欲以
尊敬为外事不知所以尊敬者出于谁耶 公都子

曰行吾敬亦可谓善对矣季子乃有乡人伯兄之问 (第 10a 页)
又有酌则谁先之问 公都子
有敬兄之对又有先酌
乡人之对皆名对也季子见识颠沛必欲紊乱是非
以遂其私说亦可谓谬用其心矣何以知之观其 (第 10b 页)

所敬在此指所长在彼以为义果在外亦可笑矣彼
其敬之者长之者自何而来耶此理亦易明矣 公都
虽学于孟子然而其学未入乎精微其思未极乎
深眇一为季子所乱便茫然不知所荅孟子乃代荅
其说有敬叔父敬弟之 …… (第 10b 页)
知人之所为敬者自何而来乎长者在前尊敬之心
肃然自生必谓之外可乎 公都子
因孟子代荅之说
其心了然不复疑阂乃有冬日饮汤夏日饮水之说
岂亦在外之对大明敬之者在我而不在外亦可谓 (第 11b 页)
入吾圣贤阃奥中矣然则孟季子乃 公都子
之药不
因季子无稽之问何以得悟义之精微深眇处乎彼
季子固吝之病何时而可瘳也哀哉

   (第 11b 页)
公都子
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 (第 11b 页)
圣王之用皆将得之于一心之间矣
惜哉其倒置而不知自反也此孟子所以为养身养
心之说以怜当世之士焉

   公都子
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 (第 12a 页)
  孟子谓蚳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

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注蚳蛙齐大夫灵丘齐
下邑士师治狱官也周礼士师曰以五戒先后刑罚无
使罪丽于民孟子见蚳蛙辞外邑大夫请为士师知其
欲近王以諌正刑罚之不中者数月而不言故曰未可
以言欤以感责之也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为臣而去
注三谏不用致仕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所
以自为则吾不知也注齐人论者讥孟子为蚳蛙谋使
之谏不用而去则善矣不知自谏不用而不去故曰我

不见其自为谋者 公都子
以告注 (第 15a 页)
公都子
孟子弟子也
以齐人语告孟子也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
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 (第 15a 页)
纳用而去之则善矣美矣其所以自为其己之谏不见纳用而不去则我不知也以言其为蚳蛙谋使之去而
不知自去之故也 公都子
以告者 (第 15b 页)
公都子
孟子弟子也 (第 15b 页)
公都子
见齐国之人有此言乃以此言告于孟子曰吾
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 (第 15b 页)
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
裕哉者孟子答 公都子
以为我尝闻之有居官守职者不得其职而守之则去之而致仕有言责谏诤之任不 (第 15b 页)
如知宋君取关市之税为非义若此攘鸡之非道斯可速而止之耳何可
待来年然后已乎此孟子所以告之是耳)


   公都子
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注 (第 26b 页)
公都子

子弟子外人他人论议者也好辩言孟子好与杨墨之
徒辩争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注曰我不得
已耳欲救 …… (第 26b 页)
如字横去声为于伪切莩皮表切或作□或作殍皆同丁音孚诐音贲)(正义曰此
章言忧世拨乱勤以济之义以匡之也
公都子
问孟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与杨墨之徒争辩敢问是何如孟 (第 30b 页)
待为用耳孔孟交言
之是亦一道也盖躬稼而有天下虽出乎南宫适之言然孔子美之者亦孔子之言也故云孔子言也)
公都子
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
礼猊之敢问何也注匡章齐人也一国皆称不孝问孟 …… (第 34b 页)
(很胡恳切
懈音解)
(正义曰此章言匡章得罪出妻屏子上不得养下以责已众人以为不孝孟子以为礼猊之者
公都子
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至敢问何也者 (第 36a 页)
公都子
谓孟子曰匡章子遍国人皆称为不孝者焉夫子
乃与之游又从而敬悦之敢问夫子是如之何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至 (第 36a 页)
于是乎孟子答 公都子
曰世俗
之人所谓为不孝之行有五怠惰其四支不作事业而不顾父母之所养为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而不顾父
母之所 …… (第 36a 页)
  禹稷当平世章疏思念天下有因洪水而沈溺也○此
句下监本脱去亦如已被其沈溺也八字今补入
又孟子故以同室之人救斗为喻○故监本讹固今
改正

   公都子
曰章疏为不若是离父之故○父之监本讹之
父今改正 (第 42b 页)
而耆之者皆自我也如是则义果非生于外
者也云炙者周书曰黄帝始燔肉为炙是也秦楚所以喻外)


  孟季子问 公都子
曰何以谓义内也注季子亦以为义
外也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第 8a 页)
公都子
曰以敬在心而 (第 8a 页)
行之故言内也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注季子曰
敬谁也曰敬兄注 公都子
曰当敬兄也酌则谁先注季
子曰酌酒则谁先酌曰先酌乡人注 (第 8b 页)
公都子
曰当先乡
人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注季子曰所
敬者兄也所酌者乡人也如此义果在外不由内也果
(第 8b 页)
竟也 公都子
不能答以告孟子注 (第 8b 页)
公都子
无以答季
子之问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
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 (第 8b 页)
曰在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
乡人注孟子使 公都子
答季子如此言弟以在尸位故
敬之乡人以在宾位故先酌之耳庸常也常敬在兄斯
须之敬在乡人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 (第 9a 页)
敬敬弟则敬果
在外非由内也注随敬所在而敬之果在外 公都子

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注汤水
虽异名其得寒温者中心也虽随敬之所在亦中心敬
之犹饮食 …… (第 9a 页)
曰此章言凡人随形不本其原贤者达情知所以然季子信之犹若告子公都受命然后乃理者也孟季子问 公都子
曰何以谓义内也孟季子犹若告子以为义外故问孟子弟子 (第 9b 页)
公都子
曰何以谓义为内也曰行吾敬
故谓之内也 (第 9b 页)
公都子
答之曰所敬在心而行之故谓义为内也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季子又问之曰乡
之人有长于己之伯兄一岁则当敬谁 (第 9b 页)
曰敬兄 公都子
曰当敬己之兄也酌则谁先季子又问之曰如在筵则
酌酒先酌谁曰先酌乡人 (第 9b 页)
公都子
曰当先酌乡人也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季子又言所敬在
兄是敬在此酌在乡人是所长在彼是义果在外者 (第 9b 页)
也非由内而出之也 公都子
不能答以告孟子公 (第 9b 页)
都子

此遂无言以应答而乃告知于孟子孟子曰至斯须之敬在乡人孟子谓 (第 9b 页)
公都子
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季子
将曰敬叔父则问之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季子将曰敬弟则又问之曰如敬弟则安在敬其叔父也 …… (第 9b 页)
人也季子闻之至非由内也季子闻孟子此言故谓之曰敬叔父则敬之敬己之弟则亦敬之是随敬
所在则敬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
曰冬日则饮汤至亦在外也 (第 10a 页)
公都子
因孟子教之以此乃晓其理故自又以
冬夏所饮比喻而晓季子之惑也言冬寒之日则饮汤夏热之日则饮水如是则饮食亦 …… (第 10a 页)
然而能敬之者在我而已敬在我
则敬在心而出之者也安得谓之在外乎季子即下卷所谓季任为任处守者也)


   公都子
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 (第 10a 页)
公都子
道告子
以为人性在化无本善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 (第 10a 页)
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注
都子
曰或人以为可教以善不善亦由告子之意也故
文武圣化之起民皆喜为善幽厉虐政之起民皆好暴
乱或曰有性善有性 (第 10b 页)
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
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
王子比干注 公都子
曰或人以为人各有性善恶不可
化移尧为君象为臣不能使之为善瞽瞍为父不能化
舜为恶纣为君又与微子比干有兄 (第 10b 页)
弟之亲亦不能使

其二子为不仁是亦各有性者矣今曰性善然则彼皆
非与注 公都子
曰告子之徒其论如此今孟子曰人性
尽善然则彼之所言皆为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
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 …… (第 11a 页)
自悬贤愚行殊寻其本者乃能一诸者也 公都子
曰至然则彼皆非与者 (第 12b 页)
公都子
问孟子以谓告子言人之性
无有善亦无有不善但在人之所为如何耳或有谓人性可以为善又可以为不善但在上所化如 …… (第 12b 页)
怀仁义之道
者也注梧槚樲棘为桐梓酸枣○正义曰说文云梧槚山楸又云楸梓也樲棘小酸枣也是所以案此为之云)
公都子
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注钧
同也言有大有小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
小体为小人注大体心 (第 32b 页)
思礼义小体纵恣情欲曰钧是
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注 公都子
言人何
独有从小体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
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 …… (第 32b 页)
也小者情欲也善胜恶则恶不能夺之而已矣疏(正义曰此
章言天与人性先立其大心官思之邪不乖越故谓之大人者也
公都子
问曰钧是人也至何也者 (第 33a 页)
公都子

孟子曰世之人皆是人者也或有名为大人或有名为小人者是如之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 …… (第 33a 页)
大体故谓之大人也从其小体以利欲养其耳
目之官是从其小体故谓之小人也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公都子
未晓故问之曰既皆
是人也或以从养其大体或从养其小体是如之何曰耳目之官至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又答之曰人有 (第 33b 页)
  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未闻
以道殉乎人者也注殉从也天下有道得行王政道从

身施功实也天下无道道不得行以身从道守道而隐
不闻以正道从俗人者也疏(正义曰此章言穷达卷舒屈伸异变者也孟子言天
下有治道之时则当以道从身以施其功实也以其身显而道彰也天下无治道之时则当以身从道而卷藏
守伏也以其道藏则身伏也未闻于此无道之时以道从人而饕富贵也论语云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同
意)


   公都子
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注滕
更滕君之弟来学于孟子也言国君之弟而乐在门人
中宜答见礼而夫子不 (第 40b 页)
答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

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
滕更有二焉注挟接也接己之贵势接己之有贤才接
己长老接己尝有功劳之恩接己与师有故旧之好凡
恃此五者而以学问望师之待以异意而教之皆所不
当答滕更有二焉接贵接贤故不答矣音义(更张音庚挟音协)
(正义曰此章言学尚虚已师诲贵平是以滕更恃二孟子弗应者也 公都子
曰至何也 (第 41a 页)
公都子
问孟子谓
滕君之弟滕更者乐在门人中宜若在所礼敬之然而有所问而夫子不答是如之何也孟子曰挟贵而问至
滕更 …… (第 41a 页)
二于此五者之
中以恃已之贵势与恃贤才我所以不答之也挟接也此孟子于滕更所以不答者是亦不屑教之道也奈何 公都子
不知以此故有复而问焉)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
不薄也其进锐者其退速注已弃 (第 41b 页)
  孟子谓蚳蛙曰子之辞灵丘而请士师似也为其可以
言也今既数月矣未可以言与蚳蛙谏于王而不用致
为臣而去齐人曰所以为蚳蛙则善矣所以自为则吾
不知也 公都子
以告曰吾闻之也有官守者不得其职
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
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馀裕 (第 44a 页)
因循
苟且之域故自修身至于治国所谓知仁勇之三德
阙一不可也知以知之仁以守之勇以决之可不务


   公都子
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
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
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 (第 48a 页)
 孟子之时杨墨之说盛行时人未知其害也孟子独
以为惧力排而深罪之当时未知孟子之心则以为
好辩而已孟子荅 公都子
之问首曰予岂好辩哉予
不得已也辞意不迫而意则深矣夫其所以不得而
已者天理之不可已者也故夫禹之抑洪水周 (第 50a 页)
墨氏终身被发缨冠以求救天下之斗而杨氏则坐
视同室之斗而不顾者其贼夫道岂不甚哉则是人
欲而已矣

   公都子
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 (第 72a 页)
知所以长之者固仁之体也不知仁义而以论性宜
乎莫适其指归也

  孟季子问 公都子
曰何以谓义内也曰行吾敬故谓之
内也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曰敬兄酌则谁先曰
先酌乡人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 (第 9a 页)
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
不能答以告孟子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
敬叔父曰弟为尸则谁敬彼将曰敬弟子曰恶在其敬
叔父也彼将曰在 (第 9a 页)
位故也子亦曰在位故也庸敬在兄

斯须之敬在乡人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救敬弟则敬
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
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季子不知性故于义内之说有疑焉 (第 9b 页)
公都子
答以行
吾敬故谓之内亦未为失也盖敬之所施各有攸当
是乃义也然 (第 9b 页)
公都子
未能本于性而论故闻季子先
酌乡人之论则无以对之盖庸敬于兄义也以乡人
长酌而先之亦义也可敬虽在彼而敬之 (第 9b 页)
者在我故

孟子以弟为尸为比夫兄之当敬乡人之酌当先与
夫为尸者之当敬皆其理之素定而不可易者也然
则其为在内也明矣而季子犹惑焉盖以叔父与弟
为在外而不知其义之存于内内外之本一也 公都
盖有发于孟子之言故以冬日饮汤夏日饮水譬
之盖冬之饮必汤夏之饮必水是乃义也而岂外乎
哉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 (第 10a 页)
主于敬而义自此形焉敬与义体用一源而已矣

   公都子
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
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
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 (第 10b 页)
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
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
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孟子曰乃若其情则
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
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

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
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
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
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
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道学不明性命之说莫知所宗故 公都子
举三说以
为问告子无善无不善之说此以善恶不出于性也 …… (第 11a 页)
可不谨其源哉

   公都子
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
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
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 (第 29a 页)
  天下有道则身达而道行所谓以道殉身也天下无
道则身退而守道所谓以身殉道道之于己不可离
也故非道殉身即身殉道若以道而殉乎人则是可
离也乌所谓道者哉以身殉道云者可见潜龙确乎
不可拔之意盖处无道之世为难也


   公都子
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孟子
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
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 (第 45b 页)
  行吾敬故谓之内便是长之者义乎之意然则饮食亦
在外也与耆炙亦有外与同 或曰合冬日夏日二句
一串说看出两则字语意方见因时制宜义在内的道
理就事境上看不独冬日夏日汤水在外即饮亦在外
然因冬饮汤因夏饮水自然裁制合宜处皆由中出义
岂不在内 公都子
本孟子庸敬斯须二句意而特就饮
食例推之暗与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二句合故注云 …… (第 3b 页)
 无善不善章

  三说总是疑性未必善孟子因情验性情主性之自然
发动言才即情所作为之力量也才根情看出 公都子
三说多举古人之不善者以证性之有不善故𦂳承曰
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引孔子释诗全是折衷至圣
以定论降伏 (第 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