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目錄類
雜史類
傳記類
職官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別集類
總集類
詩文評類
正一部
丙秘书监刘几卫州防御使冯行已皆年七十五天章)
(阁待制楚建中朝议大夫王慎言皆年七十二大中大/夫张阁 龙图阁直学士张焘
皆年七十时宣徽使王拱)
(辰留守北京贻书潞公愿预其会年七十一独司马温/公年未七十潞公素重其人用唐九老 (第 17b 页)
   大名府兼北京留守司本路安抚使王拱辰君
   贶年七十一大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张问昌言
   年七十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 提举崇福宫
   张焘景元
年七十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
   士大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司马光君实年六十
   四后又录文彦博诗并小 (第 4b 页)
随观之闻/见录文公富公王拱辰席司封汝言王安之尚恭楚正叔建中)
(王不疑谨言刘伯寿兄赵南几丙/冯肃之及 张景元焘
张昌言问)朝英(群公咸祖饯四/座罗丨丨李)蜚英(丨/丨)
(声相/如传)四英(蜀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 (第 7a 页)
   洛阳耆英会
富郑公熙宁四年以司徒归洛阳时年六十八是时司
马端明不拜枢密副使求判西台时年五十三二公安
閒冲默不交世务后十一年当元丰五年文潞公留守

西都慕唐白乐天九老会于是悉聚洛中士大夫贤而
以老自逸者于郑公第置酒相乐凡十二人既又命郑
奂图形妙觉僧舍各赋一诗时人目之曰洛阳耆英会
而司马公为之序其相聚也因洛中旧俗序齿不尚官
时郑公年七十九潞公与司封郎中席汝言皆七十七
朝议大夫王尚恭七十六太常卿赵丙秘书监刘几卫
州防御使冯行已皆七十五天章阁待制楚建中七十
三朝议大夫王慎言七十二大中大夫张问 龙图阁直

学士张焘
七十司马公六十四故潞公诗云当筵尚齿
尤多幸十二人中第一人郑公赠潞公诗云顾我龄年
须第一在公勋德自无双 (第 12a 页)

提举崇福宫楚建中年七十三司农少卿致仕王谨言
年七十二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张问龙图阁直学士
通议大夫 提举崇福宫张焘
俱年七十端明殿学士兼
翰林学士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司马光六十四援卢
狄例在会而不预图检校太尉宣徽南院使 (第 26a 页)
   李从益二  王延德二  杨 简二

    张 焘
二  刘 涣二  李师中二
   王 寿二  杨 琼二  赵安仁二
   刘 霖二  李安国二  王 (第 30a 页)
防御使冯
行已皆七十五天章阁待制楚建中七十三朝议大夫
王慎言七十二检校太尉王拱辰七十一大中大夫张
通议大夫张焘
皆七十端明殿学士司马光年六十 (第 2b 页)
 朝议大夫王尚恭年七十六太常少卿赵丙秘书监
 刘几卫州防御使冯行已皆年七十五天章阁待制
 楚建中朝议大夫王慎言皆年七十二太中大夫张
 问 龙图阁直学士张焘
皆年七十时宣徽使王拱辰
 留守北京贻书潞公愿预其会年七十一独司马温
 公年未七十文公素重其人用唐九老 (第 32a 页)
  朝议大夫致仕王㥀言年七十二宣徽南
  院使检校太尉判大名府王拱辰年七十
  一太中大夫张问年七十龙图阁直学士
   通议大夫张焘
年七十端明殿学士兼翰
  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司马光年六十四 (第 8a 页)
  石经
自有九经以来镌于石者有十四种而始之者东汉也世
鲜有能详者故论列焉○汉建宁间蔡邕以八分书书
石经而其文则諌议大夫马日磾五官中郎将堂溪
典光禄大夫杨赐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
求校定者也洛阳记曰石经五部碑凡四十六板三行分

树于太学之前西行周易尚书公羊传共碑二十八板
时十六板存十二板毁南行礼记碑共十五板悉毁然
尚有可读者东行论语三碑而二碑毁矣是蔡邕所书
四十六碑此时毁者已十八板而存者尚有二十八板
也然亦止周易尚书论语礼记公羊传五经而已隋志
乃云镌刻七经皆邕笔岂建宁石经至隋时尚有七而
记洛阳者未及见耶七经之外皆不书岂其力有未及
耶方仁声泊宅编石经跋云石经残碑在洛阳 张景元

家世传蔡中郎书未知何所据而邕所书石经乃八分
仁声误以为三体不知三体者乃谢承书也东汉书儒
林传注熹平四 (第 28b 页)
括异志卷第七
   张龙图 龙图张公焘
即枢密直学士奎之子也枢直为
殿中丞日奉朝请在京师税宅于汴河南小巷
中居常闭关一日有人叩门颇急大呼曰小 (第 1a 页)
御使冯行已皆年七十五天章阁待制楚建中朝议大
夫王慎言皆七十二大中大夫张问 龙图阁直学士张
皆年七十时宣徽使王公拱辰留守北京贻书潞公
愿预其会年七十一独司马温公年未七十潞公素重
其人用唐九老狄 (第 6a 页)
  孝严殿
治平甲辰岁于景灵宫建孝严殿奉安仁宗神御乃鸠
集画手画诸屏扆墙壁先是三圣神御殿两廊图画创
业戡定之功及朝定所行大礼次画讲肄文武之事游
豫宴飨之仪至是又兼画应仁宗朝辅臣吕文靖已下
至节钺凡七十二人时 张龙图(焘/)
主其事乃奏请于逐 (第 10b 页)
 是一山而分属耳袁玘之说出于附会
韩退之多悲诗三百六十言哭泣者三十首白乐天多
 乐诗二千八百首言饮酒者九百首
宋方勺之弟匋石经跋云石经残碑在洛阳 张景元

 世传蔡中郎书未知何所据汉灵帝熹平四年邕以
 古文篆𨽻三体书五经刻石于太学至魏正始中又
 为一 (第 13a 页)
 夫王尚恭七十六太常卿赵丙秘书监刘几卫州防
 御使冯行已皆七十五天章阁待制楚建中七十三
 朝议大夫王慎言七十二大中大夫张问 龙图阁直
 学士张焘
皆七十司马六十四故潞公诗云当年尚
 齿尤多幸十二人中第二人韩公赠潞诗云顾我年 (第 8b 页)
  太中大夫提举崇福宫张问昌言年七十
槐庭二老乐尧仁盛集高年洛水滨华衮具瞻虽礼绝白
头序齿却情亲清闻几席同禅院山野巾裘似隐沦尊酒

椒香才过节池塘草色已催春白公酣畅吟哦内卫武
康强笑语频岂独丹青传不朽潜欣风俗欲还淳芝田
鹤戏调形健莲叶龟游纳息匀商皓寂寥拘小引汉疏
局蹙止家人莫因气貌疑丹灶自有光阴寄大椿复得
兼谟为重客(司马光/未七十)恐遗元爽在编民神仙可学今方信
道术相忘久益真满座交欢祝眉寿群生五福托鸿钧
  龙图阁直学士通议大夫 提举崇福宫张焘景元
年七十
洛城今昔衣冠盛韩国园林景物全功在三朝尊二相 (第 88b 页)
诸儒皆推其真行之祖所以唐太宗必
欲得之其后公私相盗至于发冢今遂亡之定武本盖
得髣髴褚庭诲所临极肥洛阳 张景元
斸地得缺石极
瘦定武则肥不剩肉瘦不露骨犹可想其风流三石刻 (第 5a 页)
  草书(又详见前书法类/)
事类草圣(张伯英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凡衣帛必/书而后练韦仲将谓之丨丨晋卫坦传)草贤(崔环善/章草谓)
(之丨丨/谈苑)章草(汉黄门令史史游作急草解散𨽻体粗书之王羲/之以丨丨荅庾翼翼叹伏曰吾昔有伯英丨丨失)
(之今见王书神明顿还旧观张怀璀书断杜操字伯度/善草书章帝爱之令上表亦作草书谓之丨丨书苑)柿叶(郑/虔)
(好书恨无纸慈恩寺贮丨丨数/屋虔取以书岁久皆遍本传)兰庭序(羲之兰庭草号为最得/意宋齐间不闻称道者)
(永师晚出此书诸儒皆推其真行之祖所以唐太宗必欲得之/其后公私相盗至于发冢今遂亡之定武本盖得髣髴褚庭诲)
(所临极肥洛阳 张景元
斲地得缺石极瘦定武则肥不剩肉瘦/不露骨犹可想其风流三石刻皆有佳处不必宝已有而非彼)
(也南/昌集)(第 2b 页)
 策之不足尽信而碑刻之尤可贵也秦惠公二十七
 年周赧王之三年也自碑之立至今绍圣改元一千
 四百四十年
石经跋尾云石经残碑在洛阳 张景元
家世传蔡中郎
 书未知何所据汉灵帝熹平四年邕以古文篆𨽻三
 体书五经刻石于太学至魏正始中又为一字 (第 10a 页)
数字极瘦劲不凡东
坡谓此本乃绝伦也然瘦字时有笔弱骨肉不相宜处
竟是定武刻优耳又云褚庭诲所临极肥而洛阳 张景
斸地得缺石极瘦定武本则肥不剩肉瘦不露骨犹
可想其风流董迥则谓定武本出于汤普彻不知其何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