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小學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職官類
目錄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藝術類
詩文評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經集部類
也吾观讲和之后吾国君臣蒐儆申训尝若敌至之无)
(日八月六日上曰有备无患纵使和议已成亦不可弛/兵备而 张戒
数论边事谓当以和为表以备为里以战)
(为不得已上亦谕曰此极当之论也九年上谓大臣曰/敌虽讲和战守之备何 (第 16a 页)
使而王伦
等遂行后自金中还将及境矣和议之成否未能知鼎
知不复任责亟为脱身自全之计力求解政又令其死
张戒
乞复留鼎设为诡辞诳惑天听沮败善类赖上 (第 21b 页)
讣乃除孟仁仲为枢密使以)
(代其行仁仲不悟其机事竣犹入国门/会之怒讽言路引以论列出典金陵) 左承事郎
时勒停右諌议大夫罗汝楫论异议之人尚有偶逃
宪网者 (第 17b 页)
张戒
是也按戒最为赵鼎所厚鼎既深诋和议
戒巧相迎奉苟可以沮是事者无不为也未几鼎罢相
陛下灼见其奸亟行罢黜遂 (第 17b 页)
今太学私试学官考校失当者令礼部按劾
以闻 诏选人陈乞致仕虽亡殁在出敕前并听改官
用吏部请也 左宣教郎 张戒主管台州崇道观戒

赵鼎累斥去凡十九年至是得祠
辛未故右迪功郎张懋特赠右承务郎与一子下州文 (第 26a 页)
致仕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明州仍令
该疾速便道之任
癸卯左中大夫汤鹏举落致仕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甲辰左宣教郎 张戒主管台州崇道观
乙巳江州驻劄御前诸军都统制戚方入辞上谕以淮
西民兵事(事见三十九/年十二月)方乃遗官籍以教之自蕲州始 (第 18a 页)
者骇/叹度其死时寅尚犹在路耳按胜非专尚权变而好恶)
(未得其正所著閒居录历诋李纲赵鼎胡寅朱震刘大/中 张戒
宋史本传云此录多其私说而中兴纪事本末)
(往往附载于其间大抵/皆诬善之辞今不取) 五月戊子 (第 33b 页)
监察御史张戒

对因言诸将权太重帝曰若言跋扈则无迹兵虽多然
聚则强分则弱虽欲分未可也戒曰去岁罢刘光世致
淮西之变 (第 33b 页)
 己卯金以所部会宁为上京会宁即海古勒之地金
旧土也安春水源于此故名金源初称内地至是升为上
京改辽上京临潢府为北京而东京辽阳西京大同南

京大兴中京大定府皆仍旧 壬午秘书省著作郎何
抡罢 侍御史张戒
言张浚欲窜易旧史抡首附其意凡
所签贴自云改字舛讹然颇主异议浚罢抡不自安遂
撤去前日签贴焚之乃出抡知邛 …… (第 2a 页)
封国公事鼎退桧复留身不知所言会 侍御史张戒
论给
事中勾涛涛言戒之击臣乃赵鼎意因诋鼎结台谏及
诸将帝闻益疑鼎乃引疾求罢且言刘大中持正论为
章惇蔡 …… (第 4b 页)
以翰林学士承旨孙近参知政事  殿中侍御史张戒
面对言王伦遽回金使遂有江南诏谕使及明威将军之
号不云国而直云江南是用我太祖待李氏晚年之礼
曾不得为孙 …… (第 6a 页)
张戒
为耳目之官附下罔上可与外任坐前奏留赵
鼎也 戊戍王伦入见 太常少卿兼崇政殿说书尹
焞称疾在告遂卧家不 (第 7a 页)
金主杀其子魏王道
济 九月辛酉分利州为东西路 壬申徙赵鼎吉阳
军安置秦桧怨鼎凡鼎所善者如张九成折彦质 张戒
解潜辛承宗皆指为鼎党贬斥之鼎在潮五年杜门谢
客绝口不言时事有问者惟自引咎而已先是鼎请正 (第 35b 页)
西败事之罪而责之
四日 监察御史张戒
论和议难成是时有报金人来议
和戊子 (第 7a 页)
监察御史张戒
上殿进呈第二劄子大略言自
靖康以来主议之臣皆有膏肓不可治病主战则讳言
和主和则讳言战至于守备则不复讲 (第 7a 页)
专持一家之说
大有误国家者守备一日不可弛也政使和议成犹不可
况未成乎上曰不如此国家焉得有靖康之祸戒字
解州人 (第 7a 页)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八十四
            宋 徐梦莘 撰
 炎兴下帙
  起绍兴八年六月十七日辛未尽十月
十七日辛未 殿中侍御史张戒
奏论和议不可成 金
国遣乌凌阿思谋石少卿来议和且有还中原故地还梓
宫及归渊圣之说 (第 1a 页)
殿中侍御史张戒
以谓故地梓宫及 …… (第 1a 页)
锜移军镇江府刘锜自庐州召还以主管马军司公事
移军屯于镇江府王庶请之也
三十日甲申 张戒
奏议务先战守 朝廷议遣王伦奉
使迎请梓宫殿中侍御史 (第 5a 页)
张戒
以谓议和务先战守乃
奏论和状其大略云臣为朝廷计外则姑示讲和之名
内则不忘决战之志名则不忘决战之志而实 (第 5a 页)
至五月淮淝兵变浚贬鼎复相然都督竟罢矣
又曰赵鼎复相植党亦急凡凶险与刻薄之士无不收
用使造虚誉而排善类 张戒
其一也鼎荐常同为中司
同即以鼎所善奏为台属戒自郎官除察院未几迁殿
院绍兴八年秋鼎失眷丐罢戒知其决去即 …… (第 7a 页)
臣如此三省同奉圣旨 张戒
为耳目之官附下罔上可
与外任差遣又曰赵相鼎蒲解间人起于白屋有朴野
之状一日拜相骤为骄侈以临安相府为不 (第 9b 页)
此类也  国子监丞张戒
面对奏上曰臣幸因轮对辄
撰成书一封宗社大计军国重事臣靡不尽言愿陛下
万几之暇留神省览上曰甚善戒进呈讫 …… (第 106a 页)
观望戒曰陛下明此天下幸甚 乙未赵鼎奏昨日蒙
降出 国子监丞张戒
所上书其言虽有过当小臣敢尽
言如此亦不易得上曰戒因面对携此书来上几万八
千言朕熟览之其间固有过当然其 (第 106b 页)
 (史臣曰人君过失与常人不同天下臣民惟以顺君/为义莫或拂之而亦莫或回之惟上圣卓然特立异)

 (于常情乃能自反尔故以过为失讳者常千万文/过以自安者常十百悔过而能自反者才千一也)
丙寅 秘书郎张戒
提举福建路茶事上因论馆中人材
以为戒好资质而未更事任可令在外作一任复召用
之戒闻请补外后二日上谓辅臣 (第 23b 页)
曰士大夫须更历外
任不必须在朝廷若既练达而止令在外则又不尽用
材之道陈与义进曰前日陛下惜 张戒
人材除外任以
养成之圣意甚美上曰中书省可籍记他日复召用
丁卯起复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遣属官王敏求来奏 …… (第 23b 页)
 戊子 监察御史张戒
入对因言诸将权太重上曰若
言跋扈则无迹兵虽多然聚则强分则弱虽欲分未可
也戒曰去岁罢刘光世致淮西之变今 …… (第 67a 页)
南数千里荆棘无人之地傥欲宿兵
守之财赋无所从出彼必厚索岁币以重困我矣不如
拘其使而怒之疏入不报 辛未 监察御史张戒
言今
日议和理有可得者有必不可得者画大河为界复中
原还梓宫归渊圣此必不可得者也各务休兵音问往
复或归 …… (第 73a 页)
也上批谕同同言不已于是二人卒俱罢 秋七
月乙酉朔诏王伦假端明殿学士为奉迎梓宫使陈括
假徽猷阁待制副之 殿中侍御史张戒
复上疏请外则
姑示通和之名内则不忘决战之意而实则严兵据险 …… (第 76a 页)
得守令平日存抚使不为盗乃上策也
如江西州县长吏或昏缪不职或贪赃害民岂可不问
 壬午秘书省著作郎何抡罢 殿中侍御史张戒
言张
浚欲窜易旧史抡首附其意凡所签贴自云改字舛
讹然颇主异议浚罢抡不自安遂撤去前日签贴焚之
乃出抡知 …… (第 79b 页)
臣曰近 张戒
有章疏论备边当以和为表以备为里以
战为不得已此极至之论也(李心传曰戒本/鼎客故主守) 丁未尚
书左仆 …… (第 81a 页)
少弛可遍谕诸将以为之备 中书舍人
兼直院吕本中罢用侍御史萧振奏也 十一月甲申
翰林学士孙近参知政事  殿中侍御史张戒
面对言 …… (第 84a 页)
讲书因及西汉灾异事大
恶之既而九成再章求去上命以次对出守桧必欲废
置之奏除提举江州太平观免谢辞 戊子 殿中侍御

史张戒
为司农少卿 己丑诏 (第 85a 页)
张戒
为耳目之官附下
罔上可与外任坐前奏疏乞留赵鼎也 庚寅上谓大
臣曰王伦使回金人颇有善意若上天悔祸敌肯革 …… (第 85b 页)
 (决和议不许臣下干预则桧之奸足以欺圣主也如/此桧虽以和议断自圣衷而人心公议终不可遏争)

 (之者台谏则 张戒
常同方庭实辛次膺侍从则桑汝/嘉苏符楼炤张九成曾开张焘晏敦复魏矼李弥逊)
 (郎官则胡珵朱松张广凌景夏 (第 109a 页)
阁待制致仕尹焞卒于绍兴府年
七十二上知其贫特赐钱三百缗 庚戌枢密使信安
郡王孟忠厚罢判福州 左承事郎 张戒
特勒停 十
二月辛酉童子张岩叟九岁其弟岩卿七岁能诵书诏
并免文解一次仍以束帛赐之 庚午礼部乞太学养 (第 50a 页)
南之/丰沛等属从前皆不论月分常于赈恤所有各该处情)
(形元气是否全/复尤为轸念)水程陆馆惟遵旧䌽结灯 张戒
慢陈携
子更殷身示度(昨允萨载等陈请诹吉六巡临幸江浙/阅河工海塘以惬舆情所有沿途行宫)
(坐落一概依 (第 13b 页)
 (帝怒顾鼎曰固知致远必缴驳鼎问何也帝曰与诸/人善盖已有先入之言由是不乐鼎秦桧继留身奏)
 (事及出鼎问帝何言桧曰上无他恐丞相不乐耳会 殿中侍御史张戒
论给事中勾涛涛言戒击臣乃赵)
 (鼎意因诋鼎结台諌及诸将帝间益疑鼎乃引疾求/罢且言刘大中持正论为章惇 …… (第 8a 页)
  (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书主斥名恶自见耳)
○九月徙赵鼎于吉阳军

 (秦桧怨鼎不附和议凡鼎所善者如张九成折彦质 张戒
解潜辛承宗皆指为鼎党贬斥之鼎在潮五年)
 (杜门谢客时事不挂口有问者引咎而已先是鼎请/正建国公皇子之 (第 61b 页)
  协何留之有遂登舟叱篙师离岸桧亦叱从人收
  筵会而归且顾鼎言曰桧是好意舟已开矣自是
  桧有憾鼎意○鼎之求去也 殿中侍御史张戒

  大臣进退国家安危所系陛下他日必悔乞留鼎 …… (第 80a 页)
  于经筵诏戒为耳目之官附下罔上可与外任朱
  胜非閒居录曰赵鼎复相植党益急凡凶险刻薄
  之士无不收录使造虚誉而排善类 张戒
其一也
  鼎荐常同为中司同即以鼎所善奏为台属戒知
  其决去即露章请留以邀后福其言狂躁愚弄鼎
   …… (第 80b 页)
  鼎庶见在谪籍近赦恐合量移乞令有司勿复举
  行亦足少惩诏从之于是开弥逊并落职汝楫又
  言前殿中 侍御史张戒
与鼎厚引居言路凡鼎之
  风旨奉承不暇故助鼎以阻和议鼎罢相戒失所
  赖复请留之既被黜则往依岳飞于江 (第 83b 页)
 (除宗子璩节度使封国公鼎奏建国公虽未正名天/下皆知陛下有子社稷大计也在今礼数不得不异)
 (所以系人心不使之二三而惑也帝曰姑徐之秦桧/复留身不去不知所言会 殿中侍御史张戒
论给事)
 (中勾涛涛言戒之击臣乃赵鼎意因诋鼎结台諌及/诸将帝闻益疑鼎乃引疾求罢且言刘大中持正论) (第 4a 页)
 (龙兴七/州𨽻焉)以阳政为利州东路安抚使(治兴元府利阆/洋巴剑大安军)
 (兴元府/𨽻之)徙赵鼎于吉阳军(秦桧怨鼎不附和议凡鼎/所善者如张九成折彦质)
  (张戒
解潜辛承宗皆指为鼎党贬斥之鼎在潮五年/杜门谢客时事不挂口有问者但引咎而已先是鼎)
 (请正建国公皇子 (第 2a 页)
黜多名士今以礼召之士气必伸而得其用治斯举
矣张浚已召张焘辛次膺皆执政材也上从之浩又
言周葵任古胡铨 张戒
王十朋请悉召之寻迁浩翰
林学士张浚以召至浚位特进爵和国公上将以为 …… (第 6b 页)
厚乃进少傅升魏国公于是
上有经略中原之意浩草浚制云诵宣王任贤使能
之诗朕喜得将明之助鉴光武略地屠城之 戒公

以安集为先意欲令先固边疆无浪战也上语浩中
外臣僚朕不能遍识卿疏其所长以待选用浩疏三
十四人后上每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