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五經總義類
易類
四書類
書類
樂類
詩類
故事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編年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總集類
洞神部
續道藏
神明其文可以经纬邦国备物致用其可忽乎
周礼是周公遗典
朱晦庵曰周礼胡氏父子以为是王莽令刘歆撰此
恐不然周礼是周公遗典也 (廖德/明) 又曰周礼乃周
家盛时圣贤制作之书 又曰周礼一书周公所以 (第 8a 页)
周礼是周公遗典
朱晦庵曰周礼胡氏父子以为是王莽令刘歆撰此
恐不然周礼是周公遗典也 (廖德/明) 又曰周礼乃周
家盛时圣贤制作之书 又曰周礼一书周公所以 (第 8a 页)
乐之失其传转赖俗乐之有以存之丘氏(浚)大学衍
义补谓依俗乐之所移换寻古调之所抑扬真知言
哉昔朱子讲求古乐尝欲问俗工而未暇(朱子荅 廖德明 云十)
(二律名今俗乐亦有之合字即是黄钟但其律差高耳笔谈言之甚详可呼俗工问之又荅云乐记图谱)
( (第 10b 页)
义补谓依俗乐之所移换寻古调之所抑扬真知言
哉昔朱子讲求古乐尝欲问俗工而未暇(朱子荅 廖德明 云十)
(二律名今俗乐亦有之合字即是黄钟但其律差高耳笔谈言之甚详可呼俗工问之又荅云乐记图谱)
( (第 10b 页)
西山蔡氏曰按历而候之气至则吹灰动素小动为气
和大动为君弱臣强专政之应不动为君严猛之应其
升降之数在冬至则黄钟九寸(升五分一厘三毫)大寒则大吕
八寸三分七厘六毫(升三分七厘六毫)雨水则太簇八寸(升四分五
厘一毫六丝)春分则夹钟七寸四分三厘七毫三丝(升三分三厘七
毫三丝)榖雨则姑洗七寸一分(升四分□□五毫四丝三忽)小满则仲
吕六寸五分八厘三毫四丝六忽(升三分□□三毫四丝六忽)夏至
则蕤宾六寸二分八厘(升二分八厘)大暑则林钟六寸(升三分三
厘四毫)处暑则夷则五寸五分五厘一毫(升二分五厘五毫)秋分则
南吕五寸三分(升三分□□四毫一丝)霜降则无射四寸八分八
厘四毫八丝(升二分二厘四毫八丝)小雪则应钟四寸六分六厘
廖子晦 问曰十一月黄钟管长九寸十二月大吕管
长八寸四分正月太簇管长八寸二月夹钟管长七寸
推而下之其长者递减至 (第 14a 页)
和大动为君弱臣强专政之应不动为君严猛之应其
升降之数在冬至则黄钟九寸(升五分一厘三毫)大寒则大吕
八寸三分七厘六毫(升三分七厘六毫)雨水则太簇八寸(升四分五
厘一毫六丝)春分则夹钟七寸四分三厘七毫三丝(升三分三厘七
毫三丝)榖雨则姑洗七寸一分(升四分□□五毫四丝三忽)小满则仲
吕六寸五分八厘三毫四丝六忽(升三分□□三毫四丝六忽)夏至
则蕤宾六寸二分八厘(升二分八厘)大暑则林钟六寸(升三分三
厘四毫)处暑则夷则五寸五分五厘一毫(升二分五厘五毫)秋分则
南吕五寸三分(升三分□□四毫一丝)霜降则无射四寸八分八
厘四毫八丝(升二分二厘四毫八丝)小雪则应钟四寸六分六厘
廖子晦 问曰十一月黄钟管长九寸十二月大吕管
长八寸四分正月太簇管长八寸二月夹钟管长七寸
推而下之其长者递减至 (第 14a 页)
此便是格物穷理(袭盖/卿录)
论孟用二三年工夫看亦须兼看大学及书诗所谓兴
于诗诸经诸史大抵皆不可不读 (廖德/明 录)
大学中庸有个准则读着便令人识蹊径诗又能兴起
人意思皆易看(万人/杰录) (第 6a 页)
论孟用二三年工夫看亦须兼看大学及书诗所谓兴
于诗诸经诸史大抵皆不可不读 (廖德/明 录)
大学中庸有个准则读着便令人识蹊径诗又能兴起
人意思皆易看(万人/杰录) (第 6a 页)
成为百世之遗恨则其微意亦可见矣后之
人以朱子家季子所传又见行状年谱所载
廖子晦 陈安卿皆为刋刻三山杨氏上饶周
氏复为之考订尊而用之不敢少致其疑然
虽云尊用其书实未有 (第 4a 页)
人以朱子家季子所传又见行状年谱所载
廖子晦 陈安卿皆为刋刻三山杨氏上饶周
氏复为之考订尊而用之不敢少致其疑然
虽云尊用其书实未有 (第 4a 页)
只存东畔一位
亦不会考礼是如何陈安卿云地道以右为尊恐男当
居右先生曰祭时以西为上则葬时亦当如此方是 廖子晦 问葬法先生曰后来讲究木椁沥清似亦无益
但于穴底先铺炭屑筑之厚一寸许其上即铺沙灰四
旁即用炭屑侧厚寸许 (第 14b 页)
亦不会考礼是如何陈安卿云地道以右为尊恐男当
居右先生曰祭时以西为上则葬时亦当如此方是 廖子晦 问葬法先生曰后来讲究木椁沥清似亦无益
但于穴底先铺炭屑筑之厚一寸许其上即铺沙灰四
旁即用炭屑侧厚寸许 (第 14b 页)
二终者十与九也闰馀之法以十九岁为一章故其
言如此然一章之数似有附会当时姑借其说以明
十数之为河图耳(荅 廖德明/ )
论虽以四十五为河图五十五者为洛书然序论之文
多先书而后图盖必以五十五数为体而后四十五
者之变 …… (第 2a 页)
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珍重无极翁为我重指掌(感/兴)
(诗/)
一二三四九八七六最妙一藏九二藏八三藏七四藏
六 (廖德明 录/)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者一理之判始生一奇一耦而为 …… (第 6b 页)
也静而生阴阴主凝然后万物各正性命问继之者
善之时此所谓性善至成之者性然后气质各异方
说得善恶先生曰此既谓之性则终是未可分善恶
(廖德明 录/)
问阴阳若以推行言之不过一气之运而已所谓一动
一静互为其根也以阖辟言之则有两物所谓分阴 (第 35a 页)
言如此然一章之数似有附会当时姑借其说以明
十数之为河图耳(荅 廖德明/ )
论虽以四十五为河图五十五者为洛书然序论之文
多先书而后图盖必以五十五数为体而后四十五
者之变 …… (第 2a 页)
然一理贯昭晰非象罔珍重无极翁为我重指掌(感/兴)
(诗/)
一二三四九八七六最妙一藏九二藏八三藏七四藏
六 (廖德明 录/)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者一理之判始生一奇一耦而为 …… (第 6b 页)
也静而生阴阴主凝然后万物各正性命问继之者
善之时此所谓性善至成之者性然后气质各异方
说得善恶先生曰此既谓之性则终是未可分善恶
(廖德明 录/)
问阴阳若以推行言之不过一气之运而已所谓一动
一静互为其根也以阖辟言之则有两物所谓分阴 (第 35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