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書類
詩類
五經總義類
編年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別史類
傳記類
史評類
詔令奏議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儒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續道藏
,与陈襄、陈烈、 周希孟
友,号四先生。
《谯定传》:定,字天授,涪陵人。一日至汴,闻伊川程颐讲道于洛,洁衣往见,遂得闻精义,
校书郎、国子监直讲。迁殿中丞。
《陈襄传》:襄,字述古,福州候官人。少孤,能自立,出游乡校,与陈烈、 周希孟
、郑穆为友。时学者沈溺于雕琢之文,所谓知天尽性之说,皆指为迂阔而莫之讲。四人者始相与倡道于海滨。闻者
郑穆
按《宋史本传》:穆,字闳中,福州候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 周希孟
友,号四先生。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为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馆阁校
诏予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襄精吏事,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能欺。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郡士 周希孟
、陈烈、陈襄、郑穆以行义著,襄备礼招延,诲诸生以经学。俗重凶仪,亲亡或秘不举,至破产饭僧,下令禁止之
,望之可知也。
蔡襄为政精明而于闽人尤知其风俗,礼贤劝学,往时闽士多好学,而专用赋以应科举,襄得先生 周希孟
以经术教授学者,至数百人。襄亲至学舍,执经讲问为诸生率。
《闻见前录》:韩持国大资知颍昌府,时彦以状
虚真人,庚桑子洞灵真人。

四御史:天圣末曹修古,郭劝,杨偕,段少连。
四先生:陈襄述古,陈烈季慈, 周希孟公辟,
郑穆闳中,闽人号为四先生,刘彝执中与四人为友,乡人号五先生。

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刘康夫
按《福建通志》:康夫字公南,闽县人,屯田员外郎,奕之子也。康夫为儿时遭父丧,僚佐怜而厚赙之,康夫却不受曰:勿以浼吾考也。长学于 周希孟,
主乡校者三十载,从游千馀人。知州张伯玉元绛程师孟交礼重焉。熙宁中,朝廷索所为文《进志术》二十七篇,其
朕命。终卫乃民。可。邦人祀之尤谨云。宋名臣言行录公知安陆。祝进攻德安守。臣李公济遁。父老请公摄府事。 公辟进士
安陆。韩之美。及万居十馀人为属官。遣射士张立率民兵禦进却之。人心稍固。是日。王在遣人侍檄谕公开门。公
在福州学。图经云。以唐欧阳詹登龙榜。陈诩父子。侯固叔侄。欧阳毗兄弟。又云本朝许将。陈襄。郑穆。刘彝。 周希孟。
陈烈。置先贤堂于学宫。后以陈祥道。余深。刘康夫。郑侠。而次为十先生。至绍熙间乃位常衮于中。益以欧阳詹
诏予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襄精吏事,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能欺。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郡士 周希孟
、陈烈、陈襄、郑穆以行义著,襄备礼招延,诲诸生以经学。俗重凶仪,亲亡或秘不举,至破产饭僧,下令禁止之
屋十馀年,滕甫为安州,乃克葬。

陈襄

陈襄,字述古,福州侯官人。少孤,能自立,出游乡校,与陈烈、 周希孟
、郑穆为友。时学者沉溺于雕琢之文,所谓知天尽性之说,皆指为迂阔而莫之讲,四人者始相与倡道于海滨,闻者
郑穆
郑穆,字闳中,福州侯官人。性醇谨好学,读书至忘栉沐,进退容止必以礼。门人千数,与陈襄、陈烈、 周希孟
友,号「四先生」。举进士,四冠乡书,遂登第, 为寿安主簿。召为国子监直讲,除编校集贤院书籍。岁满,为
 
〔考订〕五经异义。古尚书说云。武王崩时。成王年十三。后一年管蔡作乱。周公东辟之。王与大夫尽弁。以开金縢之书。时成王年十四。(公羊传隐元年疏)〇郑云文王崩后。明年生成王。则武王崩时。成王年十岁。服丧三年毕。成王年十二。(周书云武王十二月崩。至成王年十二。十二月丧毕。)明年成王将即位。称己小求摄。周公将代之。管蔡等流言。 周公辟
居东都。时成王年十三也。明年成王尽执拘周公属党。(居东二年。罪人斯得。)
 时成王年十四也。至明年秋 (第 124L 页)
 胡瑗为苏,湖二州教授。虽大暑。必公服终日。以见诸生。严师弟子之礼。

解经至有要义。恳恳为诸生言。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人者。学徒千数。日月刮劘。为文章。皆傅(一作传)经义。〇其在湖学。治经义斋,治事斋。经义斋者。择疏通有器局者。治事斋者。人各治一事。又兼一事。如治民治兵。水利算数之类。其弟子散在四方。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可知为先生弟子。
 蔡襄知泉州。往时闽人多好学。而专用赋以应科举。公得先生 周希孟。
以经术傅(一作传)授。学者常至数百人。公为亲至学舍。执经讲问。延见处士陈烈。尊以师礼。而陈襄,郑穆。 (第 474H 页)
 馥对。不辟之说。诗书传义。各主一义。而但朱子复九峰书。明有从郑为当之训。则鸱鸮集传所谓既得管叔武庚而诛之云者。盖亦未及改耳。至于东即洛邑之说。盖王肃未定之论。而蔡传亦曰未知何据。今不可复考其地。但谓洛邑未成。安有所谓东都云则恐未然。洛邑之成。虽在周公居东之后。而自镐京视之。东都固周之东也。今曰 周公辟
居之地。即今之东都云尔。则何不可之有哉。且本文 (第 528H 页)
宗累诏不起。公卿郡守乡老。交章称其贤。以本州教授。召为直讲。皆不拜。后以宣德郎。致仕。与陈襄,郑穆, 周希孟
为友。闽人称四先生。)又谓门人。(门人石洪庆。字子馀。将归。召入语云。)昭旷之原。(昭明旷达之原。乃 (第 195L 页)
 名仲淹

古灵陈先生
 先生少孤。能自立。出游乡校。与陈烈, 周希孟,
郑穆为友。相与倡道于海滨。闻者皆笑而惊。指为迂阔。先生不为变。时称四先生。
邻保相助
 保。增韵依也 (第 351H 页)
博大之欲学之焉。何祸之焉。曰。以其道邪也。洪水为祸。禹辟之。夷狄为祸。 周公辟
之。乱臣贼子为祸。孔子辟之。杨朱墨翟为祸。孟子辟之。禹也周公也孔子也孟子也。皆辟之而能止之焉。今韩愈 (第 390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