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春秋類
樂類
詩類
四書類
書類
易類
經解類
五經總義類
孟子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正史類
雜史類
政書類
傳記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農家類
小說家類
法家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禪宗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蛇行其名曰化蛇此五方异物也
从中州以东四十万里得焦侥国人长尺五寸也东北
极有人名曰竫人长九寸
 按说苑 齐桓公
猎得一鸣鹄之嗉中得一人长三寸
 三分著白圭之袍带剑持刀骂詈瞑目后又得一折 (第 6a 页)
  坟大也树于门外曰大烛于门内曰庭燎皆所以
  照众为明疏庭燎与大烛一也在庭中故曰庭燎
  郊特牲曰庭燎之百由 齐桓公
始也庭燎之差公
  盖五十侯伯子男皆三十其百者天子礼庭燎所 (第 47b 页)
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
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注 齐桓公
五霸
之盛者也与诸侯会于葵丘束缚其牲但加载书不复
歃血言畏 (第 24b 页)
桓公
不敢负之得专诛不孝树立也已立世
子不得擅易也不得立爱妾为嫡妻也尊贤养才所以
彰明有德之人敬老爱小恤矜 …… (第 24b 页)
行戮也无敢违王法而以己意设防禁也无
遏止榖籴不通邻国也无以私恩擅有封赏而不告盟
主也言归于好无搆怨也 桓公
施此五命而今诸侯皆
犯之故曰罪人也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 …… (第 25a 页)
诸侯以伐蔡晋文率诸侯以灭曹秦缪率诸侯以伐晋宋襄率诸侯以伐楚楚庄率诸侯以伐陈是搂
诸侯以伐诸侯者也五霸 桓公
为盛至五霸之罪人也此一段是孟子自解今之诸侯乃五霸之罪人也言 (第 26a 页)

桓公
为五霸最盛者也以其土地之广甲兵之众强制诸侯惧其未尽从已也以是期约诸侯为葵丘之会葵 …… (第 26a 页)
丘杜预曰陈留外黄县有葵丘鲁地也诸侯皆束縳其牲但加载书而不复歃血歃血歠血也言不敢负 桓公
之约也 (第 26b 页)
桓公
于是初命之曰诛不孝言所诛在不孝矣无易树子言世子已立更不得擅自变易也无以妾为
妻言不得以爱幸之妾而立嫡 …… (第 26b 页)
之曰凡我同会盟之人自今日既盟誓之后言当归于交好无更搆怨也然今之诸侯皆犯此 桓公
之五禁故
曰今之诸侯五伯之罪人也五禁即五命是也长君之恶至今之诸侯之罪人也者此一段孟子自解今之大
夫为 (第 27a 页)
 (潜师掠境曰侵侵蔡者奇也声罪致讨曰伐伐楚者/正也遂者继事之词而有专意次止也楚贡包茅不)
 (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 桓公
是徵而楚人服罪师则/有名矣孟子何以独言春秋无义战也譬之杀人者)
 (或曰人可杀欤曰可孰可以杀之曰为士 (第 9b 页)
 (仲尝属孝公于宋襄公以为世子矣则何以不可立/乎曰不能制命虽天王欲抚郑伯以从楚春秋犹以)
 (大义裁之而不与也 桓公
君臣乃欲以私爱乱长幼/之节其可哉独不见宣王与仲山甫争鲁侯戏括之)
 (事其后如之何也春秋/深罪宋公大 (第 9a 页)
 (大束立于地而然其上照耀一庭故毛谓之大烛司/农谓之麻烛却非□盆也今本无□盆之说当是从)
 (楼说/删定)楼尚书云凡点火而明者如麻骨桦皮松明之
 类皆谓之烛麻烛束麻骨郊特牲曰庭燎之百由

 桓公
始也然则天子之庭燎百欤君子来朝者毛传
 止谓诸侯则卿大夫不得谓之君子乎不得与于朝
 乎凡乘车诣朝者皆 (第 50b 页)
废药一也岂独齐人语乎 齐桓公
三会诸侯令曰市赋
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此周官关市之征也虚车勿索徒
负勿入以来远人以通宾客视其名视其色以察 (第 40b 页)
 英氏者属楚微国也不月(据伐/厉月)有徐人也
夏灭项
 孰灭之我灭之也我灭之则何以不言师(据传例用/大师曰灭)
 为僖公讳也 齐桓公
率天下诸侯伐强暴以安中国
 且有存亡继绝之功于鲁于是会淮无功而鲁又灭 …… (第 32b 页)
 为之然为僖公讳也为之讳者乃所以责之也不月
 (据灭国/不月)异其事也中国有伯而诸侯相灭故不月以
 异之(据襄六年莒/人灭鄫同)讥在齐也 桓公
得诸侯莫先于宋
 其次莫亲于鲁其卒贰于齐也亦莫先于宋鲁夫 (第 33a 页)

 公
率诸侯以伐强暴安中国而尊天子诸侯实有赖
 焉则曰以讥齐何也 (第 33a 页)
桓公
无尊周救患之诚 (第 33a 页)
桓公
 
以尊王为名以帖荆为绩而朝觐归于已狱讼归于 (第 33a 页)
 已礼乐征伐自我而出其所以从诸侯于盟会者皆
 以自为而已楚人灭弦 桓公
不能问灭黄不能救于
 是楚复张而宋贰鲁亦灭项以间之以 (第 33b 页)
桓公
无尊周
 救患之诚也使 (第 33b 页)
桓公
诚不私其国以自为而合诸侯
 以事天子朝觐归于天子狱讼归于天子礼乐征伐
 必自天子出而躬率方伯之职以讨 (第 33b 页)
其不庭则虽以
 复文武周公之竟土可也天下诸侯其孰非天子之
 臣而敢有二心也然而 桓公
计不出于此则虽微宋 (第 33b 页)
 鲁诸侯孰不欲閒 桓公
之怠以求利其国哉春秋是
 以讥在齐也凡诸侯相灭以不日为略(据齐灭/谭灭遂)日为
 详(据卫侯燬邢晋会 (第 34a 页)
详其地厎致也/致贡箘簬楛之有名者也匦匣也菁茅有刺而三脊所)
(以供祭祀缩酒之用既包而又匣之所以示敬也 齐桓/公
责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又管子云江)
(淮之间一茅而三脊名曰菁茅菁茅一物也孔氏谓菁/以为菹者非 (第 19b 页)
自为方伯之职而更相命此春秋所以讥尔旄
丘之作疑在受命之后是以诗谓之卫伯而黎之臣子
得以责之不然孟子曰 齐桓公
葵丘之会自一命至于
五命束牲载书而不歃血春秋但书会而不书盟何以
不与其命乎 (第 20b 页)
桓公
之霸受于天子所谓命者盖以天子
之命命之则无嫌其称命也故与郑伯与虢叔同谋纳
周惠王事云胥命于弭其意亦若 …… (第 20b 页)
春秋所以书灾祥而不著其应如有年大有年终二百
四十二年之间才各一见有年在 桓公
之世大有年在
宣公之世夫有年者无年之对五榖熟为有年大熟为
大有年自非凶荒饥馑无非有年者故曰匪今斯今振 (第 23a 页)
古如兹今以大熟为不常得而书者也然亦不应止一
见若有年则不胜书何独见于 桓公
乎盖桓宣皆弑君
而自绝于天宜天降之殃而不畀以有年者适幸见之
故各因其事而一见尔不专为有年大有年设也与 (第 23a 页)
  困䷛大过(一爻/变)
襄公二十五年春齐棠公(齐棠邑/大夫)之妻东郭偃之妹也
东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见棠姜而美
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齐丁公/崔杼祖)臣出
自桓不可 (齐桓公
偃之祖/同姜姓不可昏)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
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坎中男曰夫/变巽曰从风)风陨 (第 79b 页)
 及五伯李轨注彭祖名铿尧臣封于彭城历虞夏至
 商年七百岁是所谓五伯者亦商时也国佐以前其
 有五伯之名也久矣若孟子称五霸而以 齐桓公

 盛则止就东周以后言之如严安所谓周之衰三百 (第 24a 页)
南简絜钩盘在东光之南鬲县之北也其河填塞时有
故道郑玄云 周时齐桓公
塞之同为一河今河间弓高
以东至平原鬲津往往有其遗处春秋纬宝乾图云移
河为界在齐吕填阏八流以自广郑玄盖 (第 13b 页)
据此文为
桓公
塞之也言阏八流拓境则塞其东流八枝并使归
于徒骇也
(二三)厥赋贞赋与州相当 …… (第 13b 页)
而令此州贡者盖以味善也僖四年左传 齐桓公
责楚
云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是茅以缩酒也
郊特牲云缩酌用茅明酌也郑注云以茅缩酒也周礼
甸师云 (第 26b 页)
 境钜鹿上谷二郡之东境汉地理志今东郡及魏郡
 之黎阳河内之野王朝歌(野王朝歌禹/时属冀州)皆卫分卫为
 狄灭 齐桓公
更封卫于河南曹楚丘(二邑名诗传曹/楚丘在滑州今)
 (滑/县)是为文公子成公徙帝丘今之濮阳是也(今东 …… (第 3b 页)
 分为二渠一曰漯川出武阳至千乘入渤海一曰北
 渎出贝丘(今东昌府/清平县)至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
 入于海郑氏云九河 齐桓公
塞之而北渎至王莽时
 亦绝故世谓王莽河今在永静军(水经注大河故渎/经元城西北至沙)
 (丘昔禹播九河 …… (第 8b 页)
 于海不知河昔北流故分为九道后世河中既徙则

 九河渐湮纵非海水沦没其故迹可得而复求乎又
 郑玄据春秋纬宝乾图以为 齐桓公
填阏八流以自
 广而止存徒骇夫神禹至齐桓千五百年支流渐绝
 经流独行亦理𫝑如此非齐桓冒曲防之禁而塞 (第 10a 页)
 缩酒之用(魏了翁曰缩酒只是醴有糟故缩于茅以/清之周礼注酒沃于地渗下若神饮之故)
 (谓之缩此/郑兴臆说)既包又匣所以示敬也 齐桓公
责楚贡包
 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又管子江淮之间一茅
 三脊名曰菁茅(菁者茅之状菁菁然也尔/雅谓之藐 (第 20a 页)
 终以悖出此田所以复为齐也讼之上九曰或锡之

 鞶带终朝三褫之其取田归田之谓欤
晋栾书帅师侵蔡
  齐桓公
侵蔡蔡溃遂伐楚晋亦侵蔡遂侵楚其迹似
 矣而 (第 4b 页)
桓公
规模素定一举能服楚于召陵景公无服
 楚之规模徒以前年未得志潜师袭蔡以牟小利何
 远略之有哉此所以书侵 (第 4b 页)
详其地底致也致贡箘簬楛之/有名者也匦匣也菁茅有刺而三脊所以供祭祀缩酒)
(之用既包而又匣之所以示敬也 齐桓公
责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又管子云江淮之间一茅而) (第 18a 页)
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
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巨室世臣大家也得罪谓身不
正而取怨怒也麦丘邑人祝
齐桓公
曰愿主君无得罪于群臣百姓意盖如此慕向也心悦诚服之谓也沛然
盛大流行之貌溢充满也盖巨室之心难以力服而国 (第 7a 页)
  (又莱门则东北郭门也哀六年齐人召公子阳生/阳生请与南郭且于乘出莱门而告之故或曰莱)
  (门即阳关邑门也又有争门吏门石门公羊传 齐/桓公
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或曰自)
  (鹿门至于争门或曰自争门至于吏门是也争门/一云当作净门净鲁 (第 9a 页)
 北杏(庄十三年会于北杏杜注北/杏齐地或曰在东阿县境)
 柯(庄十三年公会齐侯盟于柯杜注此柯今济北东/阿齐之阿邑犹祝柯今为祝阿 臣谨按史记 齐)
  (桓公
与鲁会柯而盟又鲁顷公卒于柯皆此地后/为阿邑赵成侯九年与齐战阿下又齐威王烹阿)
  (大夫世纪周显王十 (第 1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