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書類
四書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史鈔類
時令類
目錄類
紀事本末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醫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譜錄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清代道教文獻
  (官阁迥/添愁)兜率阁(在州南二/里南山)名世堂(在州治后中列/屈原司马相如)
  (王褒扬雄严君平 陈子昂
李/白苏轼画像额其堂曰名世)来衮堂(在州治内以/宋丞相赵雄)
  (得/名)不欺堂(在州治内于节甫 …… (第 43a 页)
  (此置西宕渠郡魏恭帝移于涌山改名涌泉郡周/明帝置通井县隋开皇三年改曰通泉十八年改)
  (属梓州新唐志大历二年改属遂州后/复故宋因之元至元二十年省入射洪) 陈子昂

  宅(在县东武/东山下)郭元振故宅(舆地纪胜/在通泉县)读书台(在县/北金)
  (华山 (第 44a 页)
陈子昂
常读书于此杜甫诗陈公读书/堂石柱侧青苔 国朝知县唐麟翔重建)野亭
  (在县东北杜甫诗江水东流去清 (第 44a 页)
  (庙额昭/应今废)三义祠(在城北祀/昭烈关张)诸葛祠(在府/东北)射洪祠(在/府)

  (北门外蜀王建祀/射洪 陈子昂
今废)杜甫祠(在浣花溪上/宋吕大防建)韦皋祠(在/大)
  (慈寺内/今废)三圣庙(在府南/五里)张 …… (第 3b 页)
  英显庙(在射洪县东/南祀五显神)陆使君祠(在射洪县南玉屏/山祀梁邑令陆弼)
  (旱祷/辄应)金华祠(在射洪县北元至正间/建肖 陈子昂
像祀之)白流庙(在射/洪县)
  (东南五/十里)普惠行祠(在盐亭县东八十里祠下有/小潭旱不涸雨不溢 …… (第 23a 页)
  祠(在州北关外祀/宋状元赵逵)周公祠(在州北五里敕/建祀名臣周冕)二贤祠
  (在资阳县南宋建祀/王褒董钧二贤今废)土主庙(在资阳县西宣化街/相传 唐陈子昂
殁为)
  (资阳土神/有祷辄应)东岳庙(在内江县南井/研县亦有之)武安公庙(在内/江县)
  (南 (第 25a 页)
 汉邓芝墓(在蓬溪县南一百里又舆地纪胜/在梓潼县西南二里有二石阙)
 晋段宗仲墓(在射洪县/北十里)
 隋姚苌墓(在乐至县/北六十里)
  唐陈子昂
(在射洪县东南二/十里独坐山下)杨烱墓(在潼川州/北长平山)
  震墓 严砺墓(俱在盐亭县/西负 (第 13b 页)
  进士

 唐陈元敬        陈子昂
  
岑 伦       苑 咸
  杨兴义(上俱开/元进士)    李 希
  元友谅(汶川/县人)   (第 2a 页)
  (泉字诗云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深泉兰气薰山酌/松声韵野弦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兴洽林塘)

  (晚重岩/起夕烟)
   陈子昂
白帝怀古诗(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城/临巴子国苔没汉王宫荒服)
  (犹周甸深山尚禹功岩悬青壁断地险碧 (第 18b 页)
  (跃马沮泽蟠龙中堂击节高门撞钟阴灵肸蚃文/雅雍容书池必变讲席常重今还古往寂寥无尚)
  (太山既颓吾将安仰梁木斯坏吾将安仿异代/风行殊涂影响敢立言而徵圣冀得意而忘象)
   陈子昂
梓州射洪县武东山陈居士碑(君讳嗣字/弘嗣其先)
  (陈国人也汉末沦丧八代祖祉自汝南仕蜀为尚/书令其 (第 47b 页)
  (故天下郡县凡先哲著德立言有功于名教往往/即其生长燕游之地祠而奉之因即其祠增馆舍)
  (贮经籍延师儒以讲道遵前贤励后学也唐拾遗 陈子昂先生
梓之射洪人其读书址在县之金华)
  (其墓在县之独坐其文翰议论在文册天下学者/至今景慕如在目前至正改 …… (第 3a 页)
  (忝厕郡末不敢以菲陋辞窃惟古圣贤之言坦明/敷畅日星垂而江河流汉去古未远体制尔雅降)
  (魏晋迄隋士各以纤文丽思雕虫篆刻为学问之/极致大雅绝响久矣唐兴犹扇徐庾风独 子昂先)
  (生
起布衣奋然高蹈追媲六经与西汉并驾不幸/嗣君废御牝鸡鸣晨剪灭亲贤斯时也罗织纷纷)
  (之狱起在朝公卿 …… (第 3b 页)
  (尽随丘墟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子瞻叹其以/诗入道犹庖丁以牛入也轮扁以轮入也苏氏知)

  (公乎是公诗多于蜀而妙悟于梓公神其托兹山/哉天壤俱敝可矣昔 唐陈子昂
梓州人公过射洪)
  (学堂抚遗迹而吊焉有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之诗若为今日而言者则牛山数椽与金华并 (第 61a 页)
峙)
  (乃不榖之慨慕于公奚啻公于 伯玉
哉浣花瀼西/余业有记而今又托乎片言其有私感与若谓能)
  (饱公残膏剩馥而/扬㩁之则余岂敢)
  曹 (第 61a 页)
  (锐设间悬赏团练乡兵俟事平之后一体超擢以/后但系黔蜀贤能官员任满都著加衔管事不得)
  (含糊升迁/该部知道)
 传
 唐卢藏用 陈子昂
(第 41b 页)
(陈子昂
(第 41b 页)
伯玉
梓州射洪县/人也本居颖川四世祖方庆) …… (第 41b 页)
  (朝散万钟之粟而不求报于是远近归之若龟鱼/之赴渊也以明经擢第受文林郎因究览坟籍居)
  (家园以求其志饵地骨鋉云膏四十馀年嗣子 子/昂
奇杰过人姿壮岳立始以豪子驰侠使气至年)
  (十七八未知书尝从博徒入乡学慨然立志因谢/绝门客专精坟典 …… (第 42a 页)
  (京游太学历抵群公都邑靡然属目矣由是为远/近所称藉甚以进士对策高第属唐高宗太帝崩)
  (于洛阳宫灵驾将西归 子昂
乃献书阙下时皇上/以太后居摄览其书而壮之召见问状 (第 42a 页)
子昂
貌寝)
  (寡援然言王霸大略君臣之际甚慷慨焉上壮其/言而未深知也乃敕曰梓州 (第 42a 页)
陈子昂
地籍英灵) …… (第 42a 页)
  (文称伟晔拜麟台正字时洛中传写其书市肆闾/巷吟讽相属乃至转相货鬻飞驰远迩秩满随常)
  (牒补右卫曹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书奏辄罢/之以继母忧解官服闭拜 右拾遗子昂
晚受黄老)
  (言尤耽味易象往往精诣在职默然不乐私有挂/冠之言属契丹据营州建安郡王攸宜亲总戎律) (第 42b 页)
  (毫阁英妙皆置在军麾时敕 子昂
参谋帷幕军次/渔阳前军王孝杰等相次陷没三军震慑 (第 42b 页)
子昂
进)
  (諌曰主上应天顺人百蛮向化大王以元老懿亲/威略迈世受律庙堂精甲百万倾天下以事一隅)
  ( …… (第 42b 页)
  (言则至时机已失机与时一失不可再得愿大王/熟察大王诚能听愚计乞分麾下万人以为前驱)

  (则王之功可立也建安方求斗士以 子昂
素是书/生谢而不纳 (第 43b 页)
子昂
体弱多疾感激忠义常欲奋身)
  (以答国士自以官在近侍又参预军谋不可见危/而惜身苟容他日又进谏言甚切 (第 43b 页)
至建安谢绝之)
  (乃署以 军曹子昂
知不合因钳然下列但兼掌书/记而已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燕昭之事赋诗数)
  (首乃泫然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 …… (第 43b 页)
  (以父老表乞罢职归侍天子优之听带官取给而/归遂于射洪西山搆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
  (养憾国史兼杂乃自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为后/史纪纲纪纲粗立笔削未终钟文林府君忧其书)
  (中废 子昂
性至孝哀号柴毁气息不逮属本县令/段简贪暴残忍闻其家有财乃附会文法将欲害)
  (之 (第 43b 页)
子昂
慌惧家人纳钱二十万而简意未巳数舆/曳就 (第 43b 页)
子昂
素羸疾又哀毁杕不能起外迫苛政) (第 43b 页)
  (自度气力恐其不全因命蓍自筮卦成仰而号曰/天命不祐吾其死矣于是遂绝年四十二 子昂
有)
  (天下大名而不以矜人刚果强毅而未尝忤物好/施轻财而不求报性不饮酒至于契情会理兀然)
  ( (第 44a 页)
  范镇送彭学士序(彭名乘华阳人为蜀当西南陬/曰舆坤坤为地 臣故世有方)
  (刚柔静之士作焉汉时司马相如始以文章显而/后王褒何武扬雄事业著于篇 唐陈子昂
用古道)
  (振而时文于变意者岷峨蕴精江汉蓄灵须其时/充生其人乎祥符四年宋兴五十有二载矣是邦)
  (第 18b 页)
  (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
  (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唐陈子昂
对利害三事(臣见九道出大使巡按天下/申黜陟求人瘼臣谓计有未)
  (尽也且陛下发使必欲使百姓知天子夙 …… (第 4a 页)
  (记明郭棐作诸书仅华阳国志蜀鉴/蜀梼杌夔记有刻馀俱漫漶久矣)
  (蜀之文人才士每出皆表仪一代领袖百家汉如/扬雄王褒司马相如唐如 陈子昂
李白宋如苏家) …… (第 33a 页)
  (皆买居潭侧百花潭水较江/水差重取以烹茶其味自别)

  (射洪祠在北门外驿傍传云蜀献王初之国梦有/神冠冕来谒者王问为谁对曰 陈子昂
也今为射)
  (洪土神王驾过护送至此王因问其/地立祠祀之世因谓 (第 37b 页)
子昂
为蜀土神)
  (东坡云古今画水多作平远细皱其善者不过能/为波头起伏唐处士孙位始出新意尽水之变号) (第 37b 页)
  (缗市之众惊问答曰予善此乐皆曰可得闻乎曰/明日可集宣阳里如期皆往酒肴毕具置胡琴于)
  (前食毕捧琴语曰蜀人 陈子昂
有文百轴驰走京/毂碌碌尘土不为人知此乐贱工之役岂宜留心)
  (举而碎之以其文轴遍赠/会者一日之内声 …… (第 4a 页)
  (成堆香红若解知人意睡取东君莫放回张图之/改瑞香为睡香诗云曾向庐山睡里闻风香占断)
  (世间春采花莫扑枝头蝶惊觉阳台梦里人 陈子/昂
诗宣和殿里春风早红锦薰笼二月时流落人)
  (间真诧事九秋风露却相宜盖咏九日瑞香也余/亦有诗云小屏残 (第 26a 页)
   汉州
古语云大旱不旱蜀有广汉华阳国志所称蜀之渊府

浸以绵雒者也 陈子昂
为雒县令张知古颂德碑云此
邦膏腴利在江浸陶翰送孟浩然入蜀序云广汉城西
三十里清江夤缘两山如剑中有微径 (第 1b 页)
上百里无所因缘则未之闻见也高出五岳秀
甲九州天竺先生之言也楚人李维桢述于台侧李公
本宁前予守西川也  陈子昂
感遇诗金鼎合神丹世
人将见欺飞飞骑羊子胡乃在峨眉变化固非类芳菲
能几时疲痾苦沦世忧悔日侵淄眷然顾幽褐 …… (第 18b 页)
卖羊从此去接舆歌凤胡为乎君不见子规啼处窦谊
悲夜啼竹裂人不归又不见昆崙伯仲未可分逸少曾
询周抚军唐家 子昂
称词伯青莲居士李太白往往 (第 21a 页)
不扄水边
来半偈月下了残经又云西百里石盘戍俗呼为望军
顶昔诸葛武侯驻军于此 碑目云临邛令封君遗爱
陈子昂
撰又云大唐邛州临邛县花置山寺新造无
量寿佛石龛像记朝议郎守太子左赞善大夫前殿中
侍御史马宇撰元祐丁卯 (第 6b 页)
有洞与此通故崇因寺亦
谓之长安寺也又二十里为东阳镇唐置东阳城焉舆
地碑目蜀广政十五碑在东阳镇市心即此 陈子昂

东阳峡与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诗云东崖初解缆南 …… (第 8a 页)
   江津县

南齐时为江州县理寰宇记所称僰溪口矣今呼南溪
溪源在县东南合岷江绕治如几亦名几水 四夷县
道记云自江津路南寻僰溪水路往南平州即此 周
地图记七门郡置在僰口今之七门滩也志云在县西
七十里有七石横江中 志又云治西有石门号龙门
滩即龙门峡也按 陈子昂
龙门峡诗曰龙门非禹凿诡
怪乃天功西南出巴峡不与众山同长窦亘五里宛转
若嵌空伏湍喣潜石瀑水生轮风流动无 (第 11b 页)
   定远县
县南江边有新明寺古断碑云此晋之新明县也嘉陵
玉溪在其左右中有一岩据大江以西秀拔自雄此即
西嵓境而汉初县设焉 碑目云唐赵应龙冢在旧汉
初县上有一坊左右画彩凤大书雍侯之居开元乙卯
季秋十九日立又云大圆山有光尘子墨迹云三山相

接欲飞腾高下来为半日登合向中间着夫子大员道
士小员僧傍书宋乾道壬辰年相传以为吕仙作矣
   安居县 陈子昂
诗序入峭峡安居溪伐木溪源幽邃林岭相映
有奇致焉其诗曰肃徒歌伐木骛楫漾轻舟靡迤随回
水潺湲溯浅流烟沙分 (第 16a 页)
此碑矣字已漫蚀馀延
熹二年等八十馀字自城西二十里移来者 文苑英
华唐苏颋有授忠州刺史上骑都尉王守廉制 陈子昂
有忠州江亭喜遇吴参军见牛司仓序略云江亭回瞰
罗杂树于阶基山榭遥临列群峰于户牖丹藤绿筱俯 (第 15b 页)
冬出基亘通渚按即县西之盘龙碛也江岸
中有黄金沱蛾眉碛古练石皆以形似得名碑目云隋
朝宝像记在古练岩矣  陈子昂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
还寄蜀中亲朋诗空濛岩雨霁烂熳晓云归啸旅乘明 (第 13b 页)
宋史淳
祐四年制置使余玠移渠州治于此已上二则志云俱
在州东北五六十里 其为名贤芳躅则有孝义台通
志云 唐陈子昂
之后有迁居于此者七世同居唐旌表
之宋时台尚存 故县镇颜鲁公碑碑目云旧传邑宰 …… (第 5a 页)
别业在此西滨汉水丛
薄郁然其基亦名琴台高六尺周四十四步碑目云相
如故宅碑在相如县西南光圣寺漫灭不可读 陈子昂
文 又云唐相如县石龛佛像记在县治县令陈子良撰 …… (第 13b 页)
按子良 伯玉
之兄也今州有相如祠宋王俦以旧本长
卿像图于祠壁祠成为记略云伏念长卿杰出于西京
文章极盛之际至今薄海内 (第 14a 页)
曰吾仕朝廷三十年清华
备历今日始与西川作市令耶人皆以为善谑 州治
名世堂画司马相如王褒扬雄严君平屈原 陈子昂

太白苏子瞻八人皆蜀产而秭归在蜀汉时为建平郡
故三闾得兼收之东坡送周正孺知东川诗为公扫棠
溪画像或 …… (第 3a 页)
   射洪县
李膺益州记云娄偻滩东六里有射江土人语讹以江
为洪后周从俗因改射洪矣注水经云涪江水又东南
合射江志云县东十五里射江源自剑州历梓至独坐
山下与涪江合流也 杨用脩杂字韵宝云谼大壑也
俗省作洪川中之射洪徐州之吕梁洪义皆取此其言
不知何据然按寰宇记云万顷泽田在通泉县东北二

十二里泽内方万顷则亦与大壑之义近矣通泉今并
当县  陈子昂
故宅在东武山下本集云 (第 13a 页)
子昂
四世祖
陈方庆好道隐于此有唐朝道观址而真谛寺在其左
有晖上人者 (第 13a 页)
子昂
与之往还本集酬晖上人夏日林泉
诗云闻道白云居窈窕青莲宇岩泉流杂树石室千年
古林卧对轩窗山阴满庭户方释 …… (第 13a 页)
陈拾遗建德碑大历六年赵儋代梓州鲜于刺史作予
过县之东门阛阓中榜曰唐拾遗陈公宗祠想必其后
迁徙入城者  子昂
读书在金华山志云上拂霄汉下
瞰涪江有玉京观在本山上方舆云东晋陈勋学道山
中白日仙去梁天监中建观有唐明 …… (第 15a 页)
四字乃唐何将军山林也杜
少陵与郑广文同游处矣 少陵早发射洪县南诗寒
日出雾迟清江转山急盖指通泉路也  子昂
之墓在
独坐山寰宇记云山在县东南二十五里周回一里高
一百丈卓然孤峻南枕涪梓二水志云此山似人巍然
独坐 (第 17a 页)
故名在县南十五里卢藏用题曰道丧千载而得 陈君子昂
郭廷谓诗魂逐东流水坟依独坐山 按此
山东北有公成山唐时梓潼官吏掘得石龛龛中有尊 …… (第 17a 页)
常情度我行得遗迹池馆皆
疏凿高咏宝剑篇神交付冥漠志云郭代公墓在通泉
县东按普惠寺小园有代公姬薛氏殡地 陈子昂
为志
铭矣 予观李知几义冢偈信达者之言也并录之偈 (第 20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