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四書類
書類
詩類
孟子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詔令類
時令類
正史類
法制類
目錄類
雜史類
載記類
列傳類
金石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醫家類
兵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雜家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般若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清部
太玄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象方艰难之时所赖者才臣耳尤当尽恭顺之道故
 戒曳其轮则得正而吉也倒曳其轮杀其𫝑缓其进
 戒用刚之过也刚过则好犯上而顺不足唐之 郭子
 仪
李晟当艰危未济之时能极其恭顺所以为得正
 而能保其终吉也于六五则言其贞吉光辉尽君道
 之善于九二则戒 (第 124b 页)
柔也柔为弟子弟子岂可使之主长子之事耶千载而
下有贤将以不得耑主而致败者如 郭汾阳
李临淮岳
武穆不知凡几故三言之而五再言之上六又复言之
则师之所重可知已上师之终功之成也卦曰丈人爻
(第 23b 页)
忠于国何曾损得禄山一毫毛及
其死也乃其子安庆绪杀之史思明僭叛飞扬奄据河
北其声势再盖天下当时外面虽有 郭汾阳
李临淮之
徒尽忠为国何曾损得思明一毫毛及其死也乃其子
史朝义杀之奸雄之人看他凶强谁损得他而其终也
(第 2a 页)
 而自复亦小事之吉也以人事言则当暌之初人巳
 不淑遽然绝之暌将成矣其咎安归可见则见不为
 已甚后患可弥故无咎如 郭汾阳
之于卢杞既具先
 见之明抑亦无咎之道
 程子谓合则有暌本异则何暌于应爻独得
 
九二(句/)遇主于 (第 32b 页)
  象占所称
易中凡称君子小人王公大人武人幽人妇人夫子之

𩔖皆指占者而言
大人皆指阳爻小人皆指阴爻亦有一爻而兼言大人
小人者如否六二是也
否六二阴爻而言大人何也曰阴虽小从阳则大六二
之阴盖与九五之阳正应也
师上六大君指六五下应九二从阳而大也履六三大
君则指九五
程子曰大人乃王公之通称愚谓易中所称大人非但

谓有大德之人即今所谓在上之贵人是也如唐时回
纥指 郭子仪
亦曰大人小人非但谓无德之人即今所
谓在下之贱人是也若春秋时大夫对其国君皆自称
曰小人盖谦辞也亦犹王公 (第 17b 页)
 有我之私是以梏于形体而不能相通大人无私以
 道为体曾何彼此先后之可言哉先天不违谓意之
 所为默与道契后天奉天谓知理如是奉而行之回
 纥谓 郭子仪
曰卜者言此行当见一大人而还其占 (第 66a 页)
 盖与此合若 子仪
者虽未及乎夫子之所论然其至
 公无我亦可谓当时之大人矣(或问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圣人)
 (与 (第 66b 页)
 子也若以弟子众主之则所为虽正亦凶也弟子凡

 非长(一有/子字)者也自古任将不专而致覆败者如晋荀
 林父邲之战 唐郭子仪
相州之败是也(程子曰帅师/以长子今以)
 (弟子众主之亦是失律故虽贞亦凶也○厚斋冯氏/曰禹之征苗启之 (第 11b 页)
 如是以明也复何过咎之有是以下信而上不疑位
 极而无逼上之嫌势重而无专强(一作/权)之过非圣人
 大贤则不能也其次如唐之 郭子仪
威震主而主不 (第 25b 页)
 圣王济天下之蹇未有不由贤圣之臣为之助者汤
 武得伊吕是也中常之君得刚明之臣而能济大难
 者则有矣刘禅之孔明唐肃宗之 郭子仪
德宗之李 (第 31a 页)
 故戒曳其轮则得正而吉也倒曳其轮杀其势缓其
 进戒用刚之过也刚过则好犯上(一无/上字)而顺不足唐
 之 郭子仪
李晟当艰危未济之时能极其恭顺所以
 为得正而能保其终吉也于六五则言其贞吉光辉
 尽君道之善于九二则戒 (第 49a 页)
  谦
谦卦好处圣人口说不尽○天道属气地道属形人道
以情言鬼神以理言○谦不是一味自卑正欲裒益而
得其平也如此说道理便圆而大○初说一个谦字不
足更叠用谦谦字四又加一撝字圣人之倾意于谦至
矣○鸣谦不必有甚事业只学问谦冲自致声誉无形
好处最为难得○劳谦真是有功不伐三代后惟 郭令
足以当之○五处君位而能谦汉文帝近之○上六 (第 19a 页)
 之句以讥之盖卫孙文子素无正直之心故其进退
 自无和易之容也吁文王躬行于闺门而化及于在
 位礼义之感人何其速欤杨绾清俭一旦为相而

 子仪
为之减坐中声乐五分之四京兆尹黎干驺从
 甚盛即日首之止存十骑中丞崔宽第舍宏侈亟毁
 撤之若杨绾何足以 (第 31b 页)
 威声振动于蛮貊向者尝伐猃狁而猃狁既服矣今
 伐蛮荆而蛮荆安得不畏乎以此见方叔之元老威
 名素著于夷狄故夷狄之人皆闻风而服也如 郭子
 仪
之于回纥薛仁贵之于突厥闻二公之名固己先
 破其胆矣安得不服哉
 黄曰予尝读采芑诗知天下不患无兵而患无 (第 32a 页)
为敌雠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
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
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永贞间 郭子仪
婿太仆卿赵纵为奴告下御史劾治而
奴留内侍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镒奏言
贞观时有奴告其主谋反者太 (第 41b 页)
井陉 郭子仪
取冯翊入河东则史思明张忠志不敢离
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二地禁其
四将也随禄山者独阿史那 (第 39a 页)
承庆耳使 子仪
毋取华令
贼得通关中则北守范阳西救长安奔命数千里其精
卒劲骑不踰年而弊我常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剪其
(第 39a 页)
省即
便裁度惟清曰比开宝军兴之际其数倍多盖以将帅
未得其人边事未宁屯兵至广也臣闻汉有卫青霍去
病唐有 郭子仪
李晟西北望而畏之如此则边事息而
支用减矣望慎择将帅以有威名者俾安边塞庶莭费 (第 45a 页)
当世得失诣上都奏之曰国之安危在乎论
相昔唐玄宗前用姚崇宋璟则治后用李林甫杨国忠
天下骚动几致亡国虽赖 郭子仪
诸将效忠竭力克复
旧物然自是藩镇纵横纪纲亦不复振矣良由李林甫
妒害忠良布置邪党奸惑蒙蔽保禄养祸所致死 (第 21a 页)
去塞甚远若乘间筑之二旬可毕移京西军戍原州移 郭子仪
军戍泾州为之根本分兵守石门木峡渐开陇
右进达安西据吐蕃腹心则朝廷可高枕矣
九年 (第 18b 页)
郭子仪
入朝对延英帝与语吐蕃方彊慷慨至流
涕退上书曰朔方国北门西禦戎人北虞猃狁五城相
去三千里开元天宝中战士 (第 18b 页)
有杀伤虽复
啸聚边城故应知难而退鼎臣恭佐何独朕躬所贺知
代宗永泰元年吐蕃遣使请和诏元载等与之盟上问 郭子仪
子仪对曰吐蕃利我不虞若不虞而来则国不 (第 42a 页)
虽复
啸聚边城故应知难而退鼎臣恭佐何独朕躬所贺知
代宗永泰元年吐蕃遣使请和诏元载等与之盟上问
郭子仪 子仪
对曰吐蕃利我不虞若不虞而来则国不 …… (第 42a 页)
独耕二县可给军食故垒尚存吐
蕃弃而不居每岁夏吐蕃畜牧青海去塞甚远若乘閒
筑之二旬可毕移京西军戍原州移 郭子仪
戍泾州为 (第 42b 页)
非蕃帅主之戎人不服虽卫霍名将必见逐
矣意谓非我他人不能治也汝能治之乎思恭曰谨奉
诏上壮之又谓曰唐李靖 郭子仪
皆出儒生立大功岂
于我朝独无人耶厚赐遣之仍以途陟诸戎令别赍金
帛以遗之思恭既视事矫继业之失悉心绥抚夷 (第 21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