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詔令奏議類
地理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史評類
故事類
別集類
政書類
史鈔類
正史類
載記類
目錄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禪宗部類
太玄部
續道藏
康熙八年,守备吕文茂修。
昼锦桥 跨小东门,旧名东桥。以叶祖洽,故得名。后燬,仅架小木以行贩。菜夫 李文宪,
忍饥积钱,独建此桥。邑令旌其门。
迎恩桥 跨黄溪,入大溪,旧名安泰,又名延桥。明万历四年,故义民李乔
魏晋宋齐梁杂迹三百卷,贞观十三年十二月装成部帙,以贞观字印,印缝命起居郎臣褚遂良排署,如后
司空许州 都督赵国公
臣无忌、
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师、梁国公臣元龄,
特进尚书左仆射申国公臣士廉,
特进郑国公
,谥襄。
工部尚书,检校左卫大将军。彭城县公。刘审礼,德威子。仪凤中,谥僖。
扬州长史,赠兖州刺史, 赵国公。
李敬元,谯人。高宗时,谥文宪。
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乐城县男。刘仁
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又曰此人必为卿相果如其言。 绅字公乘。 中书令敬玄
孙。号短李。穆宗召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祯同时号三武宗时为相居位四年出镇淮南卒 忆夜直金銮奉诏承旨诗月
之。为将作少匠。与诛二张功。封博陵县侯实封户二百。终少府监。兄知悌。亦至中书侍郎。与戴至德。郝处俊。 李敬玄
等同赐飞白书赞。而知悌 敬玄
以忠勤见表。迁尚书左丞。裴行俭之破突厥。斩泥孰匐残落保狼山诏知悌驰往定襄。慰将士。佐行俭平遗寇有功。
推礼之。后皆为名臣。世以绩知人。 裴行俭传。行俭善知人。在吏部时见苏味道王剧。谓曰。二君后皆掌铨衡。 李敬玄
盛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才。引示行俭。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衒露
。小战则小胜。未尝败一队。亡一夫。国家往以薛仁贵郭待封为虓武之将。屠十万众于太非之川。一甲不返。又以 李敬玄
刘审礼为廊庙之器。辱十八万众于青海之泽。身囚虏庭。是时精甲勇士。势如云雷。然竟不能擒一戎。馘一丑。至
功军还调于是入判者千馀。吏部侍郎严挺之施特榻试彝尊铭曰。子清庙器。故以此题相命。〉献常满樽
〈旧唐书 李敬玄
传。 敬玄
弟元素有吏才。初为武德令。时怀州刺史李文暕调率金银造常满樽以献。百姓甚𡚁之。官吏无敢异议者。元素抗
陈华皎。后魏尔朱荣。高欢之类是矣。斯诚失其宜也国朝李靖平突厥李绩灭高丽。侯君集覆高昌。苏定方夷百济。 李敬玄。
王孝杰娄师德。刘审礼皆是𡖖相率兵禦戎戎平师还。并无久镇。其在边境。唯明烽燧。审斥堠立障塞。备不虞而
时萧昌。武会超。萧恭。谭世远。太平二年。钱道戢。太建元年。任忠。太建王劢。陈伯信西衡州刺史。徐世谱。 李敬玄。
高宗时王琚。开元时韦之晋湖南都团练观察使。衡州刺史。大历四年为潭州刺史因是徒湖南军于潭州。杨济。大历
亲于九成宫之咸亨殿帝谓霍王元执等曰。去冬无雪今春少雨昨五月避暑此宫。甘雨屡降夏麦丰熟。秋稼滋荣。又得 李敬玄
表奏吐蕃已入龙支张虔勖率领骁勇与其交战。一日雨阵。贼俱败走。奔趁数百里。虏获极多。又太史先奏七月朔太
葱如人所种。人时往取援辄断绝请神而求不挽自出武陵记谓之葱岭〉承风岭〈资治通鉴唐高宗仪凤三年九月丙寅。 李敬玄
将兵十八万与吐蕃将论钦陵战于青海之上。兵败工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彭城僖公刘审礼为吐蕃所虏。时审礼将前军深入顿于濠所。为虏所攻 敬玄
懦怯。按兵不救。闻审礼战没。狼狈还走顿于承风岭注杜佑曰。承风岭。在廓州广威县西南。东北去鄯州三百一十三里故吐蕃浑界。阻泥沟以自固。新唐书吐蕃传。上元三年。 中书令李敬玄
率刘审礼击吐蕃青海上审礼战没 敬玄
顿承风岭。碍险不得纵。吐蕃压王师屯左领军。将军黑齿常之率死士五百夜斧其营。虏惊自相轥藉而死者甚众乃引去 敬玄
仅脱。〉青石岭〈旧唐书吐蕃传。吐蕃率羌浑之众犯塞分屯于潘口。及青石岭。刘昌传为四镇北廷行营兼泾原节度
史夜到驿。驿中东厅西厅复有何异乎。若移乃公就东厅。宣忠恕之道也。愿诸公不为也。仁轨后为左仆射与中书令 李敬玄
不协。时吐蕃入寇。 敬玄
奉仁轨征之军中。奏请多为 敬玄
所掣肘。仁轨表 敬玄
知兵事 敬玄
固辞高宗曰。仁轨须朕朕亦行之。卿何辞。 敬玄
遂行。大败于清海。时议稍少之。始仁轨既官。达其弟仁相在乡曲升沉不同遂构嫌恨与轨别籍每于县抵奉户课。或
业之所,先师阙奠祭之仪,久致飘露,深非敬本。宜令所司速事营造。」六月壬寅朔,日有蚀之。秋七月戊子,前 西台侍郎李敬玄
起复本职,仍依旧同东西台三品。薛仁贵、郭待封至大非川,为吐蕃大将论钦陵所袭,大败,仁贵等并坐除名。吐 ……食,仍转江南租米以赈给之。

  二年春正月乙巳,幸东都。留皇太子弘于京监国,令侍臣戴至德、张文瓘、 李敬玄
等辅之。唯以阎立本、郝处俊从。甲子,至东都。二月丁亥,雍州人梁金柱请出钱三千贯赈济贫人。夏四月戊子, ……同中书门下三品张文瓘检校大理卿,黄门侍郎、甑山县公、同中书门下三品郝处俊为中书侍郎,兼检校吏部侍郎、 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敬玄
为吏部侍郎,并依旧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一月戊子朔,日有蚀之。甲辰,至自东都。十二月癸卯,太子左庶子刘仁 ……文瓘为侍中。中书侍郎、同三品、甑山公郝处俊为中书令,监修国史如故。吏部侍郎、检校太子左庶子、监修国史 李敬玄吏部尚书
兼太子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依前监修国史。左丞许圉师为户部尚书。九月丙午,宰相刘仁轨、戴至德、张文 ……》,圆丘、方泽、享太庙用之,馀祭则停。壬申,以陈州言凤凰见于宛丘,改上元三年曰仪凤元年,大赦。庚寅, 吏部尚书李敬玄
为中书令。十二月丙申,皇太子贤上所注《后汉书》,赐物三万段。戊午,遣使分道巡抚:宰相来恒河南道,薛元 ……臣诸亲于咸亨殿。上谓霍王元轨曰:「去冬无雪,今春少雨,自避暑此宫,甘雨频降,夏麦丰熟,秋稼滋荣。又得 敬玄
表奏,吐蕃入龙支,张虔勖与之战,一日两阵,斩馘极多。又太史奏,七月朔,太阳合亏而不亏。此盖上天垂祐, ……体,侍臣并和。

  九月丁巳,还京师。辛酉,至自九成宫。癸亥,侍中张文瓘卒。丙寅,洮河道行军大总管 中书令李敬玄
、左卫大将军刘审礼等与吐蕃战于青海之上,王师败绩,审礼被俘。上以蕃寇为患,问计于侍臣中书舍人郭正一等 ……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五月癸未,荧惑犯舆鬼。丁酉,太白经天。秋七月,吐蕃寇河源,屯于良非川。河西镇抚大使 李敬玄
与吐蕃将赞婆战于湟中,官军败绩。时左武卫将军黑齿常之力战,大破蕃军,遂擢为河源军经略大使;令 李敬玄
镇鄯州,为之援。丙申,江王元祥薨。是月,突厥馀众围云州,中郎将程务挺击破之。八月丁未,自紫桂宫还东都。丁巳,鄯州 都督李敬玄
左迁衡州刺史。甲子,废皇太子贤为庶人,幽于别所。乙丑,立英王哲为皇太子。改调露二年为永隆元年,赦天下
日所停,即是参取隋律修易。条章既少,极成省便。」

龙朔二年,改易官号,因敕司刑太常伯源直心、少常伯 李敬玄
、司刑大夫李文礼等重定格式,惟改曹局之名,而不易篇第。麟德二年奏上。至仪凤中,官号复旧,又敕左仆射刘仁轨、右仆射戴至德、侍中张文瓘、 中书令李敬玄
、右庶子郝处俊、黄门侍郎来恒、左庶子高智周、右庶子李义琰、吏部侍郎裴行俭马载、兵部侍郎萧德昭裴炎、工
,时以为荣。咸亨中,高宗为飞白书以赐侍臣,赐至德曰「泛洪源,俟舟楫」;赐郝处俊曰「飞九霄,假六翮」; 赐李敬
玄曰「资启沃,罄丹诚」;又赐中书侍郎崔知悌曰「竭忠节,赞皇猷」,其辞皆有兴比。俄迁尚书右仆射。时刘仁
,合门二百馀口,人无间言。稍迁工部尚书,兼检校左卫大将军。仪凤二年,吐蕃寇凉州,命审礼为行军总管,与 中书令李敬玄
合势讨击。遇贼于青海, 敬玄
后期不至,审礼事败,为贼所执。永隆二年,卒于蕃中。赠工部尚书,谥曰僖。延景,官至陕州刺史,睿宗初,以
卷八十一
列传第三十一 崔敦礼 卢承庆 刘祥道  李敬玄
 李义琰 孙处约 乐彦玮 赵仁本
列传第三十一
  ○崔敦礼 卢承庆 刘祥道  李敬玄
 李义琰 孙处约 乐彦玮 赵仁本
  崔敦礼,雍州咸阳人,隋礼部尚书仲方孙也。其先本居博陵,世为 ……,又叔父吏部郎中应道、从父弟礼部侍郎令植等八人,前后为吏部郎中员外,有唐已来,无有其比云。
   李敬玄,
亳州谯人也。父孝节,谷州长史。 敬玄
博览群书,特善五礼。贞观末,高宗在东宫,马周启荐之,召入崇贤馆,兼预侍读,仍借御书读之。 敬玄
虽风格高峻,有不可犯之色,然勤于造请,不避寒暑,马周及许敬宗等皆推荐延誉之。乾封初,历迁西台舍人、弘 ……学士。总章二年,累转西台侍郎,兼太子右中护、同东西台三品,兼检校司列少常伯。时员外郎张仁祎有时务才, 敬玄
以曹事委之。仁祎始造姓历,改修状样、铨历等程式,处事勤劳,遂以心疾而卒。 敬玄
因仁祎之法,典选累年,铨综有序。自永徽以后,选人转多,当其任者,罕闻称职,及 敬玄
掌选,天下称其能。预选者岁有万馀人,每于街衢见之,莫不知其姓名。其被放有诉者,即口陈其书判失错及身负 ……僚有张惠犯赃至死,太玄哀其母老,乃诣狱自陈与惠同受。惠赃数既少,遂得减死,太玄亦坐免官,不调十馀年。 敬玄
知而大嗟赏之,擢授郑州司功参军,太玄由是知名,后官至秘书少监、申王师,以德行为时所重。 敬玄
赏鉴,多此类也。咸亨二年,授中书侍郎,馀并如故。三年,加银青光禄大夫,行吏部侍郎,依旧兼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四年,监修国史。上元二年,拜吏部尚书,仍依旧兼太子左庶子,监修国史、同中书门下三品。 敬玄
久居选部,人多附之。前后三娶,皆山东士族。又与赵郡李氏合谱,故台省要职,多是其同族婚媾之家。高宗知而不悦,然犹不彰其过。仪凤元年,代刘仁轨为中书令。调露二年,吐蕃入寇,仁轨先与 敬玄
不协,遂奏请 敬玄
镇守西边。 敬玄
自以素非边将之才,固辞。高宗谓曰:“仁轨若须朕,朕即自往,卿不得辞也。”竟以 敬玄
为洮河道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仍检校鄯州都督,率兵以御吐蕃。及将战,副将工部尚书刘审礼先锋击之。 敬玄
闻贼至,狼狈却走。审礼既无继援,遂没于阵。俄有诏留 敬玄
于鄯州防御, 敬玄
累表称疾,乞还医疗。许之。既入见,验疾不重,高宗责其诈妄,又积其前后愆失,贬授衡州刺史。稍迁扬州大都 ……三卷、文集三十卷。子思冲,神龙初,历工部侍郎、左羽林军将军,从节湣太子诛武三思,事败见杀,籍没其家。 敬玄
弟元素,亦有吏才,初为武德令。时怀州刺史李文暕将调率金银造常满尊以献,百姓甚弊之,官吏无敢异议者。 ……  史臣论曰:崔、卢数公,皆以忠清文行,致位枢要。恪恭匪懈,以保名位,诚所谓持盈守成,太平之君子。然 敬玄
之擢太玄,可谓能举善者矣。义琰腐材而不营第舍,可谓有俭德矣。彦玮独遏奸臣,仁本请当远使,终升辅相,不
三品,兼太子宾客,依旧监修国史。仪凤二年,以吐蕃入寇,命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仁轨每有奏请,多被 中书令李敬玄
抑之,由是与 敬玄
不协。仁轨知 敬玄
素非边将才,冀欲中伤之,上言西蕃镇守事非 敬玄
莫可。高宗遽命 敬玄
代之。 敬玄
至洮河军,寻为吐蕃所败。永隆二年,兼太子太傅。未几,以老乞骸骨,听解尚书左仆射,以太子太傅依旧知政事 ……西大都护,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征拜司文少卿。总章中,迁司列少常伯。咸亨初,官名复旧,改为吏部侍郎,与 李敬玄
为贰,同时典选十馀年,甚有能名,时人称为裴、李。行俭始设长名姓历榜,引铨注等法,又定州县升降、官资高 ……史那匐延都支及李遮匐扇动蕃落,侵逼安西,连和吐蕃,议者欲发兵讨之。行俭建议曰:“吐蕃叛涣,干戈未息, 敬玄
、审礼,失律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今波斯王身没,其子泥涅师师充质在京,望差使往波斯册立,即路由二蕃 ……大总管,凡遇贤俊,无不甄采,每制敌摧凶,必先期捷日。时有后进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以文章见称, 吏部侍郎李敬玄
盛为延誉,引以示行俭,行俭曰:“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杨应至令长,馀并鲜能令终。”是时,苏味道、王剧未
财产无异。又与左史江融、左仆射魏元忠特相友善。咸亨中,高宗闻而召见,与语甚奇之,将加擢用,为中书舍人 李敬玄
所毁,乃授洹水尉。

长寿中,累除右补阙。敬则以则天初临朝称制,天下颇多流言异议,至是既渐宁晏,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