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書類
詩類
易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法制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續道藏
 尚主

晋国太夫人王氏朱温母
晋国夫人曹氏唐庄宗母
五代
邵王朱友诲梁广王全昱子太祖封
潞王李从珂后唐长兴四年五月戊寅封即废帝也
太原王刘智远晋出帝初封开运二年四月徙北平王
太原王阎宝晋天福中追封
晋王柴荣周广顺三年甲申封即世宗也

晋王柴熙让世宗子显德元年八月封
南汉晋王刘洪熙龚子后为国主
介国公梁开平二年十二月为三恪
郇国公李从益晋天福四年封
祁国公符彦卿晋开运初封
晋国公主后唐明宗女石敬塘尚主
晋国公主 周太祖
女张永德尚主
晋国夫人夏氏后唐长兴四年三月甲辰追册为皇后 …… (第 19a 页)
 主萧孝忠尚主

晋国长公主兴宗女繇魏国公主徙封萧窝尚主
秦晋国大长公主道宗女乾统初繇越国晋封徙梁宋

丰王完颜乌里 太祖

翼王完颜呼兰太宗子熙宗时封
虞王完颜永升世宗子大定十一年十二月繇徐王晋
 封
原王完颜玛达格宣孝 …… (第 27a 页)
 晋封镐王

潞王完颜允德世宗子承安二年繇豳王晋封
霍王完颜从彝显宗子泰和八年繇蔡王改封
晋国王完颜宗翰即尼玛哈也天会十三年三月甲午封
代王完颜充宗干子皇统间繇淄国公晋封
芮王完颜亨宗弼子熙宗时封
潞王完颜宗尧 太祖
子世宗父天会十三年追封世宗
 初上尊谥
丰王完颜宗 (第 28a 页)
太祖
次子熙宗父海陵初降封世宗仍 …… (第 28a 页)
 都
并王鸿和特穆尔泰定二年繇嘉王改封

汾阳王拜特穆尔库腾太子孙延祐七年封
云中王雅雅克阿实克布哈弟繇康国公晋封
宣宁郡王特穆尔布哈至大四年封
保德郡王伊实丹至大四年封
冀宁王特穆尔达实世祖时为相追封
临汾王和尔齐贾实喇孙英宗时封
云王博尔欢绰斯戬曾祖至正十八年追封
河东公海勒巴喀喇人太祖时封

应国公齐苏仁宗少时保傅见武宗初
稷山公库尔济苏承相
河东郡公陈元凯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
河东郡公段得礼部侍郎
西河郡侯靳德渊
云中郡侯玛和善谥曰襄
洪洞子石元亨晋宁路总管
珠彻大王 太祖
长子太宗八年拨平阳四万一千三百 …… (第 32b 页)
 二户十年正定晋州一万户至元五年始给之
察罕台大王 太祖
次子太宗八年拨太原四万七千三
 百三十户十年增正定深州一万户延祐六年寔有
 一万七千二百一十一户丝六 …… (第 33a 页)
 户延祐六年实有五百六十户丝二百二十二斤


晋恭王棡 太祖
第三子母高皇后也戊戌年十二月十
 八日生学文于宋濂学书于杜环洪武三年四月初
 七日封十一年四月十六日 …… (第 34b 页)
 母即自经士民葬之社坛侧以妻女祔
高平王济奕晋恭王第二子封国平阳谥怀简无嗣
平阳王济熿晋恭王第三子晋封晋王寻罪废
庆成王济炫晋恭王第四子始生 太祖
方御庆成殿宴 …… (第 38a 页)
 薨子新腆晋封晋王
安溪王表椈晋靖王第三子以镇国将军卒追封无嗣
靖安王表柣晋靖王第四子薨子知焝袭
旌德王表栺晋靖王第五子谥怀安子荣穆王知熬袭

 无嗣
荥泽王表檈晋靖王第六子谥安懿子端简王知□袭
 无嗣
代简王桂 太祖
第十三子母郭惠妃洪武七年七月十
 八日生十一年封豫王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改封
 代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 (第 42b 页)
 乃见杀

沈简王模 太祖
第二十一子母赵贵妃洪武十三年八
 月初二日生二十四年四月十三日封永乐六年五
 月初二日就藩潞州宣宗时 (第 50b 页)
 文氏普回裔孙拔拔陵陵仕后魏都牧主开府仪同
 三司安定忠侯以豪杰徙居代州武川县生系仕至
 内阿干二子韬阿头韬三子肱颢泰泰乃 后周太祖
 
也 庾信宇文显墓志公讳显上党武乡人自大雾
 浮河长虹映渚承源于若水纂系于苍林上党居韩 …… (第 62a 页)
 附
后魏迁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族则诸
国之从魏者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者并为河南洛
阳人其中国士人则第其门阀有四海大姓郡姓州姓

县姓及 周太祖
入关诸姓子孙有功者并令为其宗长
仍撰谱录纪其所承又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
唐太宗诏高士廉韦挺岑文本令狐德 (第 64a 页)
 中书门下平章事致仕安重诲矫制杀之
后周
李筠太原人仕周为昭义军节度使宋太祖受禅加中
 书令使者至潞欲拒之宾佐切谏乃宴使者酒半悬
  周太祖
像涕泣不已宾佐惶骇告使者曰令公被酒 (第 13b 页)
 失其常性幸无讶北汉主闻之以蜡书约筠同举兵
  太祖
手诏抚慰且官其子筠终不听北汉主亲将来
 会筠言受 (第 14a 页)
周太祖
厚恩不敢爱死周汉仇也以故汉
 主不悦留监军而返筠遂南据泽州战败而死

李崇矩上党人宋初为泽潞南面行 (第 14a 页)
 年卒
郭贤字道因扬州人博涉经史有谋略世宗初为勋州
 刺史镇玉壁以廉平称卒谥曰节
裴果字戎昭河东闻喜人少慷慨有志略 周太祖
曾使
 并州与果相遇果知非常人密托附焉永安末从军
 讨群贼乘黄骢马衣青袍每先登陷阵时人号为黄
 骢年 (第 47a 页)
 将谋伺间击之控鹤左厢都校白再荣持两端匿室
 中筠拔佩刀破幕引臂逼再荣行杀伤相当解里弃
 城去汉高祖立授博州刺史 周太祖
镇大名表为先
 锋指挥使又为北面缘边巡检洎起兵入汴从败慕 (第 7b 页)
 容彦超于留子陂有功 周太祖
立迁昭义军节度使
 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累以奇兵击败辽援北汉兵加
 兼侍中周恭帝立进太尉宋太祖立遣使加兼 (第 8a 页)
中书
 令谕以入朝筠即欲拒命不得已下拜及延使者升
 阶置酒张乐遽索 周太祖
画像悬壁涕泣迸诸宾佐
 告宋使曰令公被酒失其常性幸勿为讶未几遣牙
 将刘继冲等称臣于北汉主刘承钧宋太 …… (第 8a 页)
 监其军筠益怏怏留子守节守上党自引众南向宋
 遣石守信等讨之敇曰勿纵筠下太行急进师扼其
 隘破之必矣 太祖
遂亲征与守信会破筠众于泽州
 南杀卢赞筠走还保泽州 (第 9a 页)
太祖
亲督战拔其城筠赴
 火死随进兵潞州守节降除单州团练使筠事母孝
 每怒将杀人母屏风后呼曰可为吾曹增福遽 …… (第 9a 页)
 承旨迁右领军大将军及谋杀杨邠等文进夜作诏
 书制置中外邠等已死文进点阅兵籍指挥杀戮以
 为己任周兵至京师太后使谓文进善卫帝对曰臣
 在此百 郭威
何害旋见杀
郑仁诲字日新太原晋阳人初事唐将陈绍光绍光尝
 因醉怒仁诲拔剑欲杀之左右皆奔走仁诲植立不 (第 9b 页)
 动无惧色绍光掷剑于地曰汝有器量必富贵非吾
 所及也仁诲后还乡里事母以孝闻 周太祖
居河东
 帐下时时往过仁诲与语甚欢每事有疑即从质问
 仁诲所对不阿 (第 10a 页)
周太祖
益奇之汉兴荐为内客省使
 攻李守贞于河中军中机画多所参决 (第 10a 页)
太祖
入立为
 大内都点检恩州团练使枢密副使累迁宣徽北院
 使出为镇宁军节度使显德元年拜枢密使世宗攻
 河 (第 10a 页)
东仁诲留守东都明年冬疾卒仁诲自其微时常

 为 太祖
谋画及居大位 (第 10b 页)
太祖
世宗皆亲重之性谦谨
 好礼不自矜伐为士大夫所称赠中书令追封韩国
 公谥忠正
李重进太原人 (第 10b 页)
周太祖
甥生于太原累官归德军节度
 使宋太祖受禅加重进中书令治城缮兵以拒城陷
 举族自焚死
韩通并州太原人以 …… (第 10b 页)
 领郓州陈桥之役通在殿阁闻有变惶遽而归军校
 王彦升遇于路策马逐之通驰入其第未及阖门为
 彦升所害妻子皆死 太祖
诏赠中书令以礼收葬遣 (第 12b 页)
 军都虞候汉高祖镇河东以思为牢城指挥使高祖
 立领武胜军节度使徙镇昭义在潞州五年以聚敛
 为事初思微时 周太祖
方少孤无依衣食于思家以 (第 28a 页)
 思为叔后思与 周太祖
遭汉以取富贵 (第 28b 页)
周太祖
已即
 位每呼思为常叔拜其妻如家人礼广顺三年徙镇
 归德居三年来朝又徙平卢踰年疾归洛阳卒赠中
 书令 (第 28b 页)
张彦威仕周历金吾卫上将军初为刘知远行军司马
 军中推知远为主知远谦让彦威三上笺劝进 郭威
 
与杨邠赞之遂即位
王得中上党人北汉世祖刘旻时官枢密直学士贺辽 (第 28b 页)
 践阼进位骠骑大将军建德中卒

赵昶字长舒天水南安人曾祖襄仕魏至中山太守因
 家于代昶弱冠以材力闻魏北中郎将高千镇陕以
 昶为长史中军都督 周太祖
平弘农擢为相府典签
 清水氐作乱遣昶谕降之汾州胡叛再遣昶慰劳之
 皆知其虚实及大军往讨昶为先驱遂破之 …… (第 29b 页)
 昌羌僚二十馀万拜武州刺史恭帝初加骠骑大将
 军开府仪同三司讨平潭水羌及凤州兴州叛贼昶
 屡为将帅倾心下士虏获氐羌抚而使之皆为昶尽
 力 太祖
常曰不烦国家士马而能威服氐羌者赵昶
 有之矣周明帝录前后功进爵长道郡公赐姓宇文
 氏二年徵拜宾部中大 …… (第 30a 页)
 论荣之宣政中出为原州总管隋开皇初卒于家
达奚惎武子大象末益州刺史与王谦起兵被害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人祖俟魏定州刺史父庆骠骑大

 将军仪同三司长儒少怀节操胆烈过人十五袭乐
 安公 周太祖
引为亲信以质直恭朴授大都督数有
 战功天和中除渭南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
 三司从平齐迁上开府进安 (第 43a 页)
 护振武军节度使契丹西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
 汉高祖立于府州建永安军以从阮为节度使明年
 以其族朝京师徙镇武胜即拜从阮子德扆为府州
 团练使 周太祖
立历徙宣义保义静难三镇显德二 …… (第 17a 页)
 以罪死
刘崇刘信皆高祖弟承训承祐承勋高祖子承训早卒

 追封魏王承勋为开封尹周广顺元年以疾卒追封
 陈王刘赟河东节度使崇子 周太祖
入京师白汉太
 后择立汉嗣而宗室河东节度使崇等在者四人乃
 为太后诰曰河东节度使崇许州节度使信皆高祖 …… (第 20a 页)
 百辟其择嗣君以承大统时承勋久病乃共奏曰徐
 州节度使赟高祖爱之以为子宜立为嗣遣太师冯
 道率群臣迎之道见赟傅太后意赟行至宋州 周太

 祖
自澶州还京师遣侍卫马军指挥使郭崇以兵七
 百骑卫赟赟登楼召崇崇不敢进冯道出与崇语崇
 乃登楼见赟已而 …… (第 20a 页)
 贾正等数目道欲图之赟曰勿草草事岂出于公耶
 道已出郭崇幽赟于外馆杀贾正及判官董裔牙内
 都虞候刘福孔目官夏昭度等 周太祖
监国太后下
 诰曰比 (第 20b 页)
枢密使郭威
志安宗社议立长君以徐州 …… (第 20b 页)
 庭美教练使杨温守徐州闻之闭城拒命广顺元年
 三月王彦超克徐州庭美等皆见杀
史彦超云州人勇悍骁捷为汉龙捷都指挥使以兵从
  周太祖
入汴迁虎捷都指挥使戍晋州刘旻来攻州 (第 21a 页)
 无主帅知州王万敢不能拒彦超以戌兵坚守月馀
  太祖
遣王峻救之旻兵解去以功迁龙捷右厢都指
 挥使领郑州防禦使周汉战高平彦超为前锋先登
 陷阵以功拜感德军 (第 21b 页)
 使守潞州而从恩入见辽主守恩因以潞州降汉汉
 高祖即位为昭义军节度使徙镇靖难西京留守加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周太祖
以头子命白文珂代为
 留守遂奉朝请于京师周显德中为左金吾卫上将
 军以卒
(第 3b 页)
 与语悦之留帐下天福初授皇城兼宫苑使累官宣
 徽南院使汉授保大军节度使宋太平兴国三年卒
 年七十八赠太尉
后周
李重进沧州人 周太祖
之甥福庆长公主之子也生于
 太原后太祖令拜世宗定君臣分重进色黔伐淮南
 吴人号黑驼大王仕至检校太尉淮 …… (第 17a 页)
 究之焕先驱至州宣旨晓喻乃执泰等景明初迎接
 裴叔业赐爵容城伯卒谥明
北周
赵昶字长舒天水南安人曾祖襄家于代昶弱冠以材
 力闻孝昌中起家拜都督 周太祖
平弘农擢为相府
 典签汾州叛再遣昶慰劳之皆知其虚实及大军往
 讨昶为先驱遂破之拜武州刺史车骑大将军仪 (第 60a 页)

 三司都督诸州军事昶屡为将帅 太祖
尝曰不烦国 (第 60a 页)
 陪葬金陵
宇文拔拔陵陵鲜卑普回裔孙仕后魏都牧主开府仪
 同三司安定忠侯以豪杰徙居代州武川县传子系
 孙韬曾孙泰徙居晋阳即 后周太祖


史大柰本西特厥特勒入隋为金紫光禄大夫后分其 (第 9a 页)
 三卷尼众羯磨二卷菩萨戒义疏四卷见唐艺文志
五代
僧善住河东普救寺寺初名西永清院汉乾祐元年招
 讨使 郭威
督诸军讨李守贞周岁城未下召善问之
 对曰将军若发善心城必克矣威折箭为誓异日城
 破不戮一人遂易今名 (第 22a 页)
 明洪武初并广慧普济净业善庆湖北五寺入焉
普救寺在城东五里旧名西永清院五代汉乾祐元年

 招讨使 郭威
督诸军讨河中李守贞周岁城未下院
 僧曰将军若发善心城必克矣威折箭为誓翼日城
 破不戮一人遂改曰普救元 (第 25a 页)
 英武园陵弘治间为寺僧所毁石香亭尚存

周淑妃旧墓在县近郊 周太祖
事汉高祖于太原天福
 中继室杨氏卒遂葬太原之近郊广顺元年追册淑
 妃 (第 6a 页)
太祖
葬嵩陵世宗诏营陵侧为虚墓以俟显德元
 年攻太原闭壁被围乃迁妃而葬之
宋吕氏先墓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吴村吕 (第 6a 页)
  求言书           石季龙
盖古明王之理天下也政以均平为首化以仁惠为本
故能允协人和缉熙神物朕以渺薄君临万邦夕惕朝

乾思遵古烈是以每下书蠲除徭赋休息黎元庶俯怀
百姓仰禀三光而中年以来变𤯝弥显天文错乱时气
不应斯由人怨于下谴感皇天虽朕之不明亦群后不
能翼赞之所致也昔楚相修政洪灾旋弥郑卿厉道氛
祲自消皆股肱之良用康群变而群公卿士各怀宝迷
邦拱默成败岂所望于台辅百司哉其各上封事极言
无隐


  上 周太祖
书         柳 虬
古者人君立史官非但记事而已盖所以为鉴诫也动
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彰善瘅 (第 30b 页)
君子也公为后世所信服未有
非之者吾惧夫误后世之为君子不择言而自陷于小
人故特表而出之或曰宋乘五代后如 郭威
艺祖黄袍
加身之事庸或有之公忠爱不得不言不知杯酒释兵
之后将帅不能为大恶者已百有馀年而顾于青之贤
(第 17a 页)
 直之不复上翘迄今不改其制(幕府燕閒录/)
武从谏家在太原从讨张文礼馆于正定张氏见张氏
 女尚幼怜之遂以其女归为子妇 周太祖
事汉高祖
 于太原杨夫人卒而武氏子亦卒乃纳为继室乾祐
 三年刘铢戮之追册为贵妃(五代史/)
初周祖兵 …… (第 5b 页)
 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白麻骤降恩何极黄发初闻
 喜可知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立班始
 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石林诗话/)
王溥五代状元相 周太祖
世宗至宋以宫师罢相其父
 祚为周观察使致仕祚居富贵久奉养奢侈所不足
 者未知年寿耳一日居洛阳里第闻有 (第 8a 页)
  里考馀不悉录而罢免蠲除之诏旨与其名物则
  不容不悉著之云(唐天宝前土宇广于宋举唐则/可以见宋矣故不悉著宋史所)
  (载详见/地理考) 后周太祖
命王峻疏四方贡献珍美食物下诏悉罢之
诏略曰所奉止于朕躬所损被于氓庶又曰积于有司 (第 27b 页)
  高下一系于此然则学乎学乎岂非君臣之急务

  哉
宋初增修先圣及亚圣十哲塑像七十二贤及先儒二
十一人皆画像于东西廊之板壁 太祖
亲撰先圣及亚
圣赞从祀贤哲先儒并命当时文臣为之赞其春秋二
丁及仲冬上丁贡举人谒先圣先师命官行释奠之礼 (第 34b 页)
监官二人以京朝官及诸司使副内侍充法酒库掌造
供御及祠祭 (周太祖
平河中得酒工王思/善造法曲因立法酒库置之)凡祭祀供五
齐三酒以实樽罍监官二人以朝臣及三班使臣内侍
(第 2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