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書類
詩類
易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職官類
紀事本末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雜史類
正史類
法制類
載記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雜家類
術數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史傳部類
律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玄部
續道藏
 始天圣六年罢诸路提点刑狱官八年复置又权停

于是上谓辅臣曰诸路刑狱既罢提点官转运司不能
一一躬往谳问恐寖致冤滥宜选贤明廉干不生事者
委任之则民受其赐矣乃复置诸路提点刑狱官仍参
用武臣(此据/政要)枢密直学士王鬷尝建此议上采用之(此/据)
(王鬷/传)
丁酉诏诸路转运使副自今出巡须岁一遍所部止得
以两吏自随仍委诸州具所至月日以闻
癸卯诏崇文院旧有火禁自今遇馆阁宿直听留

甲辰以京东饥出内藏库绢二十万下三司代本路上
供之数
乙巳诏修河南府周六庙郑州 周太祖
世宗庙并祀恭

丁未出侍御史张沔知信州殿中侍御史韩渎知岳州
先是宰相李迪除二人为台官言者谓台官必由 (第 21a 页)
详密既合而周尺则最为可法兼详隋牛里仁等议称 后周太祖
敕苏绰造铁尺与铜尺以调钟律以均田度
地唐祖孝孙云隋平陈之后废周玉尺用此铁尺律然
比晋前尺长六分四釐今 …… (第 14a 页)
唐代享国三百年其制作法度虽未逮周汉然亦可谓
治安之世矣今朝廷必求尺度之中当依汉钱分寸若
以为 太祖
膺图受禅创制垂法尝诏和岘等用景表尺
典修金石七十年间荐之郊庙稽合唐制以示诒谋则
可且依景表旧尺俟有妙 (第 14b 页)
达钟律之学者俾考正之以
从周汉之制王朴律准尺比汉钱尺寸长二分有奇比
景表尺短四分既前代未尝施用复经 太祖
朝更易其
逸瑗保信及照所用太府寺尺其制弥长去古弥远又 (第 14b 页)
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中书舍人丁
度为工部侍郎枢密副使度在枢密建言周世宗募骁
健有朝出群盗夕补宿卫者 太祖
阅猛士寔骑军请择
河北河东陜西就粮禁军以补禁旅之缺又言契丹尝
渝盟备预不可忽因上庆历兵录五卷赡边录一 (第 17b 页)

未得休息臣尝痛燕蓟之地陷于敌中几百年而民忘
南顾之心者敌国之法大率简易盐曲俱贱科役不烦
故也昔者 太祖皇帝
特推恩意以惠河朔故许通盐商
止令收税今若一旦𣙜绝价必腾踊民苟怀怨悔将何 (第 17b 页)
分司西京柴咏管勾周陵祭祀
不遵依式无肃恭之心周本郭姓世宗以后侄为郭氏
后在位之日父守礼但以元舅处之及 太祖
受禅其周
朝祭享皆命周宗正少卿郭玘行礼国家若欲存周后
恐宜封郭氏子孙若以郭氏绝后须取于柴氏虽不得
(第 28a 页)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
 后周纪第十七
  文帝 孝闵帝 明帝 武帝 宣帝 静帝 周太祖
文皇帝姓宇文氏讳泰字黑獭代郡武川人也
其先出自炎帝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其后
有葛乌兔者雄武多算 (第 1a 页)
巳制宿卫者不得辄离所守丁
酉上柱国楚公豆卢绩卒戊戍上亲录囚徒冬十月丁
丑以遂安王集为卫王壬午祀太庙至 太祖
神主前帝
流涕呜咽不自胜十一月辛亥祀南郊己未上柱国新
义公韩擒虎卒甲子百寮大射于武德殿十二月乙酉 (第 25b 页)
黄钟奏承/和出太极门而奏采齐至于嘉德门而止其还也)
(亦/然)
 祖孝孙本梁十二雅以作十二和故可采也 周太祖

 
迎魏帝入关平荆州大获梁氏之乐乃更为九夏之
 奏皇帝出入奏皇夏宾出入奏昭夏蕃国客出入奏
 纳夏有功臣出 (第 50b 页)
注三百三十六卷 陈永定起居注八
卷 陈天嘉起居注二十三卷 陈天康光大起居注
十卷 陈至德起居注四卷  后周太祖
号令三卷
隋开皇起居注六十卷 南燕起居注六卷 三代起
居注钞十五卷(王逡/之撰)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 …… (第 25a 页)
晋少帝实录二十卷(窦贞固/等修)汉高祖实录二
十卷(汉苏逢/吉等修)汉隐帝实录十五卷(张昭/等修) 周太祖
实录三
十卷(张昭刘温/叟等修)周世宗实录四十卷(宋朝王/溥等修)本朝政录
十二卷 三朝录要十二卷  …… (第 26b 页)
 贾充杜预删定律令有律有令有故事故事即张苍
 之章程也梁时又取故事之宜于时者为梁科后齐
 武帝时又于麟趾殿删正刋典谓之麟趾格 后周太
 祖
又命苏绰撰大统式隋则律令格式并行
陈科三十卷 麟趾格四卷 唐格十八卷 留司格 (第 34a 页)
 德威攻晋州诏杨师厚往救德威以骑扼蒙坑之险
 师厚击破之进抵晋州晋兵解围遁去 五代史王
 峻传刘旻攻晋州 周太祖
遣峻为行营都部署得便
 宜行事军出绛州前锋报过蒙坑峻喜谓其属曰蒙
 坑晋绛之险旻不分兵扼之使吾得过此 (第 41b 页)
 故冬秦伯伐晋取羁马晋人禦之赵盾将中军荀林
 父佐之郤缺将上军臾骈佐之栾盾将下军胥甲佐
 之范无恤禦戎以从秦师于河曲 魏孝武深仗
 太祖
乃徵二千骑镇东雍州助为声援仍 (第 27b 页)
太祖

 引军而 (第 27b 页)
太祖
乃遣大都督梁禦率步骑五千镇河 …… (第 27b 页)
 渭合口为图河东之计先是齐高祖使都督韩轨将
 兵一万据蒲坂救侯莫陈悦而雍州刺史贾显送船
 与轨请轨兵入关 太祖
因梁禦之东逼召显赴军禦
 遂入雍州 周建德四年七月将攻河阴大城命隋
 国公杨坚广宁公薛回率舟师三万自 …… (第 28a 页)
 事同管勾一员 越城北门外周一百三十步西魏
 大统四年造浮桥九年筑城以防越渡 西关城栅
 盖城在黄河西岸以护蒲津浮梁者汉乾祐间 郭威
 
遣白文珂克河中西关城栅于河西 竹书纪年魏
 襄王七年秦王来见于蒲坂关 史记曹参以中尉 …… (第 28b 页)
 封陵于蒲津西岸筑城守华州以薛绍宗为刺史齐
 神武率众十万出壶口趋蒲坂将自后土济遂渡河
 逼华州刺史王罴严守乃涉洛军于许原十月癸巳
 申至沙苑 周太祖
据东十里渭曲以待之神武兵败 (第 29b 页)
 (十有奇每镮重二十两总计铁二千二百斤濒河之/东崖凿石成穴穴树柏椿凡二十有四以铁索横絙)
 (椿上须臾数十舟手/攀钩挽索蚁附而上)魏孝武西迁 周太祖
令大都督
 薛崇礼据龙门引参军薛端西行崇礼寻失守遂降
 东魏东魏遣行台薛循义都督乙干贵率众数千西 …… (第 31a 页)
 汾州刺史薛琰达守杨氏壁端率其属并招喻村民
 第多设奇兵以临之懿等疑有大军便即东遁争船
 溺死者数千人端收其器械复还杨氏壁 周太祖
(第 31b 页)
 南汾州刺史苏景恕镇之徵端赴阙  周太祖
狩于
 龙门帐下杨忠独当一猛虎左挟其腰右拔其舌 (第 32a 页)

 祖
壮之北俗谓猛虎为掩于因以字之 齐神武入
 关关右行台薛循义自龙门济河招下西魏北华州
 刺史薛崇礼 周 …… (第 32a 页)
 围不克至十二年韦孝宽守之齐神武又攻围六旬

 不克 魏大统八年十月齐神武侵汾绛围玉壁
 太祖
出军蒲坂将击之军至皂荚齐神武退 (第 37a 页)
周太祖
 
度汾追之遂遁去 王思政镇弘农以玉壁地在险
 要请筑城即自营度移镇之迁并州刺史仍镇玉壁
 文帝大统八年 (第 37a 页)
东魏昼夜来攻守禦有备卒不能克
 复镇弘农 周太祖
命举代已者乃进所部都督韦孝
 宽时论称其为能知人 东魏兴和三年十月甲寅
 齐献武王围宝炬玉壁十一月壬 (第 37a 页)
 改名之后历侍中谥宣 正定人杨洪裕少时尝渔
 于貂裘陂忽有驰骑至者以二石雁授洪裕一翼掩
 左一翼掩右曰吾北岳使者也言讫忽不见是年生
  后周太祖
杨淑妃明年生太尉廷璋家遂昌盛
翠屏山在州南七里高二里盘踞四里秀丽似翠屏南 (第 39a 页)
 色青黑大者长七八尺岫居春始上而游扬北入河
 西上龙门得过者化为龙否则点额而还 拾遗记
 禹凿龙门至空岩得伏羲玉简长尺有二寸及八卦
 图  周太祖
狩于龙门帐下杨忠独当一猛虎左挟
 其腰右拔其舌 (第 24a 页)
太祖
壮之北俗谓猛虎为掩于因以
 字之 唐卢虔字子野永泰初举进士高第仕至银
 青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幼读书于龙 (第 24a 页)
 降其众城 后魏天兴元年三月离石帅呼延铁西
 河帅张崇等聚众数千人叛诏安远将军庾岳讨平
 之 永熙三年夏 周太祖
传檄讨齐谓诸将曰高欢
 虽智不足而诈有馀今声言欲西其意在入洛吾欲
 令寇洛率马步万馀自泾州东引王罗率 (第 63a 页)
 千骑镇建兴益河东兵 西魏大统十六年东伐帅

 都督司马裔请为前锋遂入建州破东魏将刘雅兴
 拔其五城  周太祖
以行正平郡事杨𢷋有谋略堪
 委边任乃表行建州事时𢷋据东雍州建州远在敌
 境三百馀里然𢷋威恩夙著 …… (第 11a 页)
 太保侯景攻陷正平复遣行台薛循义率兵与斛律

 俱相会于是敌众渐盛𢷋以孤军无援且腹背受敌
 谋欲拔还恐义徒背叛遂伪 太祖
书遣人若从外送
 来者云已遣军四道赴援因令人漏泄使所在知之
 又分土人义首令领所部四出抄掠拟供军费𢷋 …… (第 11b 页)
 高怀德破筠众三万于泽州南降者三千馀擒伪节

 度范守图杀筠监军使卢赞及北汉援兵之降者数
 千人筠遁入泽州戊辰 太祖
至列栅围之筠龙捷使
 王廷鲁吐浑留后汾州团练使王全德率所部自昭
 义来降筠益失援 (第 14a 页)
太祖
督战六月辛未拔泽州筠赴
 火死钧惧而遁乙酉伐上党丁亥筠子守节以城降
 赦之上如潞甲午永安军节度使折德 …… (第 14a 页)
 作且废不过五年彼自破矣帝深纳之又愿自居平
 阳成此谋略上令元文遥与叔武参谋撰平西策一
 卷未几肃宗崩事遂寝 永熙三年七月 周太祖

 大都督赵贵为别道行台自蒲坂济趣并州 东魏
 天平元年八月齐神武至弘农遂西剋潼关执毛洪
 宾进军 …… (第 31b 页)
 次于蒲津 四年正月窦泰失利十月壬辰齐献武
 王西讨至沙苑不克而还 西魏大统元年东魏遣
 其将司马子如寇潼关 周太祖
军灞上子如乃回军
 自蒲津寇华州刺史王罴击走之 三年十月沙苑
 胜贺拔胜李弼渡河围蒲坂牙门将高子信开 (第 32a 页)
门纳
 胜军东魏将薛崇礼弃城走胜等追获之 太祖
进军 …… (第 32a 页)
 军节度使白文珂为河中兵马都部署常思副之而

 王景崇又以凤翔反景崇思绾遣人推守贞为秦王
 文珂及王峻郭从义等攻景崇思绾久无功八月壬
 午遣 枢密使郭威
率禁兵将文珂等督攻之诸将皆
 请先击思绾景崇威计未知所向行至华州节度使
 扈彦珂谓威曰三叛连衡以守贞 …… (第 37b 页)
 略等举兵数日之中众至万馀将袭齐神武后军兵
 未进而神武已败珍与小白等率猗氏南解北解安
 邑温泉虞乡等六县户十馀万归附 周太祖
太祖拜 (第 52a 页)
 略等举兵数日之中众至万馀将袭齐神武后军兵
 未进而神武已败珍与小白等率猗氏南解北解安
 邑温泉虞乡等六县户十馀万归附周太祖 太祖
(第 52a 页)
 珍平阳太守领永宁防主祥龙骧将军行台即中领
 相里防主并赐鼓吹以宠异之 太祖
仍执珍手曰国
 家有河东地卿兄弟力也还以此地付卿我无东顾
 之忧矣 隋大业末王君廓与韦宝邓豹等掠虞乡 …… (第 52b 页)
 万出壶口趋蒲坂将自后土济又遣其将高敖曹以

 三万人出河南神武遂渡河逼华州刺史王罴严守
 知不可攻乃涉洛军于许原西 周太祖
造浮桥于渭
 渡渭北十月至沙苑李弼曰彼众我寡不可平地置
 阵此东十里有渭曲可先据以待之遂进军至渭曲 (第 55a 页)
 三年长孙稚使其子彦与左丞杨侃帅兵北渡河据
 石锥壁安邑贼薛凤贤来降大统九年拔洛阳柏谷
 坞三月齐神武至河北 周太祖
还军瀍上以引之神
 武渡河北据邙山为阵败 (第 6b 页)
周太祖
军十六年七月 (第 6b 页)

 太祖
率诸军东讨九月丁巳军出长安时连雨自秋
 及冬诸军马驴多死遂于弘农北造桥济河自蒲坂
 还于是河南自洛阳 …… (第 6b 页)
 以攻蒲坂秦镇东姚璞及姚和都击败猗之等于蒲
 坂猗之遇害超石弃其众奔潼关 西魏大统三年
 八月中军大都督贺拔胜从 周太祖
攻弘农胜自陜
 津先渡河东魏将高千遁胜追获囚之下河北擒郡
 守孙晏崔乂帐内都督尉迟纲从克河北郡 唐天 …… (第 9a 页)
 韩雄密图之乃轻将十骑夜入其境伏于道侧遣都
 督韩仕于叔略城东服东魏人衣服诈若自河阳叛
 投关西者叔略出驰之雄自后射之再发咸中遂斩
 叔略首  周太祖
攻拔弘农而自河以北犹附东魏
 车骑将军高梁杨𢷋父猛先为邵白水令𢷋与共豪 (第 21b 页)
 右相知请微行诣邵举兵以应朝廷 太祖
许之𢷋遂
 行与土豪王覆怜等阴谋举事密相应会者三千人
 内外俱发遂拔邵郡擒郡守程保及令四人并斩之 (第 22a 页)
 四年改置武宁县后更名偏头关置武节将军枢密
 院判守之明洪武中镇西卫指挥张贤改筑于西原
 距旧址里许 周太祖
故居魏天兴初迁豪杰于代都宇文陵随例徙
 居武州遂为其郡县人陵曾孙即太祖
宁远故县北齐天保六年于朔州西 …… (第 3b 页)
 年筑城一云魏豹所筑盛兵蒲坂以塞临晋
长春宫城唐马燧讨李怀光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
 降燧
西关城栅在城西五季乾祐间汉将 郭威
遣白文珂克
 河中西关城栅于河西盖城在黄河西岸以护蒲津
 浮梁者昔属河中 (第 23b 页)
 称号谥为哀平丕在位二年
 北汉世祖神武帝讳旻汉高祖母弟初名崇美须髯
 目重瞳子高祖即位以为太原尹北京留守隐帝少
 政在大臣 周太祖
为枢密使与旻素有隙旻颇不自
 安判官郑珙曰晋阳兵雄天下十州征赋足以自给 (第 57b 页)
 公为宗室老不以此时为计后必为人所制旻乃罢
 上供征赋收豪杰籍丁民以益兵三年 周太祖
起魏
 佯立旻子赟为嗣寻杀之旻以周广顺元年正月即
 位于太原仍称乾祐不改元不立宗庙四时祭用家
 人礼 …… (第 58a 页)
 峻所败时内供军国外奉辽赋役繁重逃入周境者

 甚众乾祐七年正月 周太祖
殂旻闻之喜遣使乞兵
 辽遣杨衮将铁马万骑及诸部兵号称十万以助旻
 自将骑兵三万攻潞州周世宗亲征战于高 …… (第 59a 页)
 为皇太后郭允明等游戏后数切责之及慕容彦超

 败于刘子陂上欲出临兵太后止之曰 郭威
本吾家
 人非其危疑何肯至此今若按兵无动以诏谕威威
 必有说则君臣之际庶几尚全不克从 (第 82b 页)
周太祖
入汴
 举事皆称太后诏已而议立湘阴公赟赟未至乃请
 太后临朝俄而 (第 82b 页)
太祖
出征军士拥之以还请事太后
 为母于是迁于太平宫上尊号曰昭圣皇太后终显
 德元年一云禅代后昭圣太后归太 (第 82b 页)
 县武定五年封
太原公主太祖时封

西河长公主文成帝女薛初古拔尚主
濩泽公主荥阳公闾大肥尚主
太原长公主裴询尚主
西河公主薛洪祚尚主
建兴长公主刘昶尚主
平阳长公主刘昶复尚主
平阳公主高肇尚主
平阳公主张忻尚主

乡郡公主尔朱荣妻
寿阳公主庄帝姊
平阳公主 周太祖
元后之妺下嫁郑文宽
 附南朝封爵
新兴王刘嵩宋明帝第十一子齐受禅降定襄县公
河东王萧铉南齐封
新兴郡 …… (第 48a 页)
 保定二年复爵子端袭
广武郡公窦炽恭帝元年繇上洛县伯晋封周保定元

 年晋邓国公
正平郡公宇文招 周太祖
子恭帝三年四月封邑一千
 户周武成元年九月晋赵国公
河东郡公贺兰让祥子
龙门郡公王长述罴孙隋时子模袭 (第 5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