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易類
小學類
樂類
五經總義類
春秋類
詩類
書類
四書類
孟子類
論語類
經解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地理類
政書類
紀事本末類
史評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目錄類
雜史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術數類
天文算法類
醫家類
雜家類
法家類
道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詞曲類
禪宗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密教部類
新編部類
華嚴部類
法華部類
洞真部
洞神部
太清部
太玄部
續道藏
清代道教文獻
    礼乃敦行实践之事也
韩氏愈曰予尝苦仪礼难读又其行于今者盖寡沿袭
不同复之无由考于今诚无所用之然文王周公之法
制粗在于是孔子曰吾从 周谓
其文章之盛也古书之
存者希矣百氏杂家尚有可取况圣人之制度耶于是
掇其大要奇辞奥旨著于篇学者可观焉惜乎 (第 2a 页)
言凡例乃周公所制礼经也十一年不告之例又/曰不书于策明礼经皆当书于策 疏此为礼之常法)
(丘明意言 周公谓
之)闵公元年仲孙曰鲁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
也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 僖公二十一年成风曰崇 (第 4a 页)
    无四门七庙则堂室七区五庙则堂室五区

    其名不同其制亦绝异李氏陈氏驳之极是
 陈氏祥道曰夏谓之世室殷谓之重屋 周谓
之明堂
 其名虽殊其实一也所谓世室非庙所谓重屋非寝
 以其皆有所谓堂者故也言夏后氏世室矣而曰堂
 修 (第 7b 页)
 (白马助祭于庙皆是此意若曰商之贤圣六七作岂/谓其处此哉皆儆戒修省之意作夏社与此意同)
秋官士师若祭胜国之社稷则为之尸(注以刑官为尸/略之也 周谓
亡)
(殷之社为亳社祭疏案凫鹥诗宗庙社稷七祀皆称公/尸不使刑官今 胜国之社稷士师为尸故郑云用刑) (第 32b 页)
(官为尸略之也云 周谓
亡殷之社为亳社者据周胜殷/谓之胜据殷亡即云亡国即郊特牲云废国之社屋之)
(是也据地而言即言亳/社春秋 (第 33a 页)
    夺而终归于附会耳
通典东晋元帝大兴二年未腊前一日诏明日当为范
氏从母举哀百官戒严尚书郎张亮议曰天子祭宗庙

社稷鼎俎既陈不得终事者四若五服之丧以当降者
不以废从母无服之丧不宜废事举哀又礼祭之明日
改祭于祊以燕皇尸殷谓之肜 周谓
之绎今虽未施肜
绎之祭先王之典圣人重不忘但大腊之日休息黎众
百日之勤一日之泽未可戒严
宋以水德王祖以 (第 32a 页)
 释文方曰桷圆曰椽斲削也
国语晋语天子之室斲其椽而砻之加密石焉诸侯砻
之大夫斲之士首之
诗鲁颂閟宫松桷有舄(传桷榱也/舄大貌)
春秋桓公十四年左氏传宋伐郑以大宫之椽归为卢

门之椽
 释文椽榱也圆曰椽方曰桷说文云 周谓
之椽鲁谓
 之桷
 何氏楷曰桷说文云榱也秦谓之榱 (第 18a 页)
周谓
之椽鲁谓
 之桷刘熙云桷确也其形细而疏确也或谓之椽椽
 传也相传次而布列也或谓之榱在檼房下列衰衰
  (第 18a 页)
 于瞽宗也有司卒事适东序设三老五更之席即养
 国老于东胶也养国老于东胶即食三老五更于大
 学也然则商之右学在 周谓
之西学亦谓之瞽宗夏
 之东序在 (第 10b 页)
周谓
之东胶亦谓之太学盖夏学上东而
 下西商学上右而下左周之所存特其上者耳
    蕙田案注以西学为西郊之 …… (第 10b 页)
 (配其父于天位可也事天而就人鬼则非义也自古/帝王必立大小之学以教天下有虞氏谓之上庠下)
 (庠夏后氏谓之东序西序殷谓之右学左学 周谓
之/东胶虞庠皆以养老乞言明堂位曰瞽宗殷学也文)
 (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于东序又曰秋/学礼冬 (第 16a 页)
 疾亦积至十三日七十七刻奇其疾乃极如初日矣
 谓之迟末限合而言之共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十
 六分而迟一 周谓
之转终也
 迟疾分限数何也太阴行天有迟疾其迟疾又有初
 末与太阳之盈缩同所不同者太阳之盈缩以半岁 …… (第 25a 页)
 二十分故以此乘除而知加减差之时刻
新法算引太阴之行参错不一推步筹算为力倍艰苟
或分秒乖违交食岂能密合故必细审其行度所以然
而后可立法致用也盖月较诸曜本旋之外行复多种
第一曰平行一日十三度有奇但此行之界凡四一界
是从某宫次度分起算此界定而不动二界为本天之
最高此非定界每日自顺天右行七分有奇是月距本

天最高一日为十三度三分有奇也故其平行二十七
日三十刻有奇为一周已复于宫次元度又必再行二
十三刻有奇为二十七日五十三刻始能及于本天之
最高此行新法谓之月自行中法于此 周谓
之转周满
(第 28a 页)
周谓
之转终其最高则行八年有奇而周天谓之月
孛三界为黄白二道相交之所所谓正交中交此界亦
自有行乃逆行也(自 (第 28a 页)
    不行如月之上弦也既留之后星始退行由

    迟而疾距日半 周谓
之冲日如月之望也冲
    日以后星之退行由疾而迟日又渐与星近
    至距日一象限而复留不行如月之 (第 12a 页)
 (城东西六里十一步南北九里一百步通典狄泉在/今洛阳城东三十馀里吕氏曰洛都虽有二城而成)
 (周则其总名杜预孔颖达皆以下都为成 周谓
敬王/继子朝乱自王城徙都之其说不然大可以包小小) (第 46b 页)
 (则南阳地极宽大兼涉卫境不止晋有矣盖本周圻/内地文公始受之故曰启马融曰晋地自朝歌以北)
 (至中山为东阳朝歌以南至轵为南阳应劭曰河内/殷国也 周谓
之南阳后又为魏郑卫三国之地魏即)
 (分晋地应盖本其后而言之耳徐广曰河内郡脩武/县古名南阳刘原父曰修 (第 40a 页)
    蕙田案孔疏駮贾郑二说是
孟子出疆必载质(注质臣所执/以见君者)

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注传执也见君/之质执雉之属)
(也/)
    蕙田案周礼礼记作挚尚书左传作贽孟子
    作质古字通用
 荀子 周公谓
伯禽曰吾所执贽而见者十人还贽而
 见者五十人貌贽之士百馀人
 春秋繁露凡执贽天子用畼公侯用玉卿用羔大 (第 54b 页)
    十六成周则六十五同八十一成三十井一

    为禄士一为閒田夏谓之閒田 周谓
之公邑
    其实一也其禄士之内又包二条一是元士
    即所云天子之元士不与郑谓不在封国数
   (第 3a 页)
古者公田
什一用田赋非正也(注古者五口之家受田百亩为官/田十亩是为私得其什而官税其)
(一故曰什一 周谓
之彻殷谓之助夏谓之贡其实一也/皆通法也今乃弃中平之法而田财并赋言其赋民甚)
(矣皆疏凡受农田皆私田百 …… (第 43a 页)
亩是为八百八十亩馀二十亩为/庐舍则家得二亩半凡家受田一百十二亩半也公田)
(十一者举其全数据出税言之 周谓
之彻殷谓之助夏/谓之贡其实一也夏后计其五十亩而贡五亩于公殷)
(人计其七十亩而助七亩于公周人尽计一百 (第 43b 页)
    蕙田案以上启殡
迁于祖用轴(注迁徒也徙于祖朝祖庙也檀弓曰殷朝/而殡于祖周朝而遂葬盖象平生时将出)
(必辞尊者轴輁轴也轴状如转辚刻两头为轵輁状如/长床穿程前后著金乃关轴马大夫诸侯以上有四 周)
(谓
之輴天子/画之以龙) (第 3b 页)
 制文周人葬长殇以下不同略未成人也
 孔氏曰此一节论棺椁所起及用棺椁之差易系辞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有虞氏始不用也堲 周谓

 土为陶冶之形大小得容棺也殷人上梓考工记文
 郑引之以證椁也案丧大记注云在旁曰帷在上曰
 荒帷荒 (第 31a 页)
 榆沈故须设拨今三臣者依礼废輴不合用殡今乃
 设拨用輴是盗窃于礼不中法式也丧大记大夫二
 綍二碑是大夫有綍綍即绋又注既夕礼云大夫以
 上始有四 周谓
之輴是有輴也此云三臣于礼去輴 (第 19b 页)
 旌旗也下谓币之佐车驱逆之车
 孔氏曰绥是登车之索緌是旌旗名明堂位云有虞
 氏之旂夏后氏之绥郑注云有虞氏当言緌是旌旗
 无旒者 周谓
之大麾于周则春夏田用緌故郑答赵 (第 24b 页)
 祀先贤于西学也祀先贤于西学则祭于瞽宗也有
 司卒事适东序设三老五更之席即养国老于东胶
 也养国老于东胶即礼三老五更于大学也然则殷
 之右学在 周谓
之西学亦谓之瞽宗夏之东序 (第 26b 页)


 谓
之东胶亦谓之大学盖夏学上东而下西殷学上
 右而下左周之所存特其上者耳则右学东序盖与
 成均并建于一丘 (第 26b 页)
 出之时故言不可以内自布德行惠而下皆其事也
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
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郑氏曰振犹救也 周谓
给不足也勉犹劝也聘问也
 名士不仕者
 孔氏曰榖藏曰仓米藏曰廪无财曰贫无亲曰穷暂
 无曰乏不续曰绝按 (第 2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