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小學類
樂類
春秋類
書類
詩類
易類
四書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時令類
紀事本末類
類書類
藝術類
小說家類
儒家類
農家類
雜家類
天文算法類
譜錄類
兵家類
道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禪宗部類
史傳部類
事彙部類
法華部類
華嚴部類
經集部類
般若部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正一部
太玄部
太平部
清代道教文獻
續道藏
    可也
魏书成淹传太和中文明太后崩萧赜(即齐/武帝)遣其散骑

常侍裴昭明散骑侍郎谢竣等来吊欲以朝服行事主
客执之云吊有常式何得以朱衣入山庭昭明等言本
奉朝命不容改易如此者数四执志不移高祖敕尚书
李冲令选一学识者更与论执冲奏遣淹昭明言未解
魏朝不听朝服行礼义出何典淹言吉凶不同礼有成
数玄冠不吊童孺共闻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
之下犹共称之卿远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谓
议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昭明言二国交和既久

南北皆须准望 齐高帝
崩魏遣李彪通吊于时初不素
服齐朝亦不以为疑那得苦见要逼淹言彪通吊之日
朝命以吊服自随而彼不遵高宗追远 (第 3a 页)
 嫔皆祔建文中置钟山祠祭署及司圃所永乐靖难
 后改设孝陵卫并神宫监改钟山为孝陵祠祭署置
 署官嘉靖中封其山为神烈
 南京太常寺志孝陵祀 太祖高皇帝高
皇后马氏左
 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悯王晋恭王左二位
 皇妃生楚王鲁王代王郢王齐王蜀王谷王唐王伊 (第 5a 页)
 诗大雅密人不恭(又州名古姑幕城秦琅邪隋为密州因水以名)又姓正字通汉尚书密忠宋有密祐 又复姓何氏姓 

 苑密茅氏琅邪人又有密革氏密须氏(又叶明秘切音媚淹 齐高帝
诔宋主陵遐紫殿遏密话言之诏贻在英粹)集韵 
(或省作𡶇俗作密)(玉篇力针切集韵黎针切𡘋音林室深 (第 28a 页)
 乌感切集韵类篇鄡感切𡘋音暗说文覆也(又玉篇广韵鸟合切集韵类篇遏合切𡘋音姶罯䍝覆也)(篇海音罗)
(出释典与罗同)(广韵所角切集韵色角切𡘋音朔橚罘罕张衡西京赋飞罕橚)(广韵集韵韵会𡘋房)

(越切音伐说文罪之小者从刀从詈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骂詈则应罚春秋元命包罔言为詈刀詈为罚罚之言罔陷于害)
(昜豫卦则刑罚清而民服书吕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传出金赎罪周礼地官司徒凡民之有邪恶者三让而罚之注罚谓挞)
 击之也(又韵补叶扶废切江淹 齐高帝
诔缀机剟贼轻章削罚矜卑广慈合贱兼爱爱字音气○按说文在刀部今并入)
(广韵鲁敢切音览罱网玉篇夹鱼具) …… (第 78a 页)
 任之注忍也(又集韵正韵𡘋奴登切音能能或作耐礼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注耐古能字)又类篇熊属○按宋 
(祁汉书 高帝
注云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后世以三足之能为能故今人书能无有作耐字者)(广韵集韵𡘋多官切)
(音端说文物 (第 110a 页)
 韵各核切𡘋音隔说文饰也一曰更也又类篇谨也(又人名与諽希諽见宋史宗室表)又玉篇科核切广韵楷革切集韵 
(克革切𡘋铿入声又集韵类篇𡘋讫九切音殛义𡘋同)集韵或作革正字通本从作 诺古文喏

(唐韵正韵奴各切集韵韵会匿各切𡘋囊入声说文应也玉篇答也正韵应声诗鲁颂莫敢不诺笺应辞也礼玉藻父命呼唯)
(而不诺注唯速而恭诺缓而慢又投壶大师曰诺疏承领之辞也吴志顾雍传顾悌每得父书拜跪读之每句应诺)又韵会 
(以言许人曰诺左传襄十八年献子许诺论语子路无宿诺史记季布传楚谚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老子道德经轻)
(诺必寡信荀子王霸篇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注诺许也已不许也)又自毕语公羊传僖元年庆父曰此奚斯之声也诺已 
 注诺已皆自毕语(又南史江夏王锋传锋五岁 齐高帝
使学凤尾诺一学即工潘远纪闻谈诸侯笺奏皆批曰诺诺字有尾)
 若凤也 又字汇补诺皋神名酉阳杂俎有诺皋记( …… (第 92a 页)
 缓切湍上声䜝言惑也(又地名唐书西域传波䜝罗川春夏雨雪)(集韵同譺)(类篇同)
(字汇补音义未详王延寿梦赋誉誉注一作)(字汇补才诣切齐去声刀也)(字汇)
(补于平切音荧尚书大传还归二年□然乃作大唐之歌○按前䜎字注集韵引大传作䜎然郑氏曰䜎犹灼也训灼似宜从)
(荧又南齐书 高帝
纪大唐逊位□然兴歌亦从荧则前䜎字集韵误引大传明矣附记以备考正)(字汇补徒能切)
(音滕多言也)(字汇 (第 119b 页)
 高貌(又集韵五葛切音杌义同)(篇海巨狨切音穷脉也)(集韵徒结切音耋与胅同类篇骨差也)
(广韵蒲角切集韵韵会正韵弼角切𡘋音雹尔雅释诂骨镞不剪羽谓之志注今之骨骲是也通鉴 萧道成
昼卧裸)
(袒宋主昱令起立画腹为的引满将射之 (第 37b 页)
道成
敛板曰老臣无罪乃更以骲箭射其脐集韵骲箭骨镞箭不能伤人)又玉篇 
 击也(又广韵薄巧切集韵部巧切𡘋音 …… (第 37b 页)
高以陈贵贱位矣)
 注高谓天体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贵(又史记高祖纪注张晏曰礼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帝之 太祖
故特起名焉)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沛郡高县(又姓史记仲尼弟子传高柴)又集韵韵会𡘋居号切音诰度高曰高左 (第 45a 页)
 易往返数四魏主命著作郎成淹与之言昭明曰
 魏朝不听使者朝服出何典礼淹曰羔裘玄冠不
 以吊此童稚所知也昭明曰 齐高皇帝
之丧魏遣
 李彪来吊初不素服齐朝亦不以为疑何今日而
 见逼耶淹曰齐不能行亮阴之礼踰月即吉彪不
 得主 (第 79a 页)
  唐贞元中长安大旱诏移两市祈雨街东有康昆崙琵
琶号为第一手谓街西必无已敌也遂登楼弹一曲新
翻调绿腰(乐上进曲上令录书要者乃以为名误言绿腰也)街西亦建一楼东
市大诮之及昆崙度曲西楼出一女郎抱乐器亦弹此
曲移在枫香调中妙绝入神昆崙惊骇诣以为师女郎
遂更衣出乃装严寺段师善本也翼日德宗召之佳奖

异常乃令昆崙弹一曲段师曰本领何杂兼带邪声昆
崙惊曰段师神人也德宗令授昆崙段师奏曰且请昆
崙不近乐器十数年使忘其本领然后可教诏许之后
果穷段师之艺矣

  龟兹琵琶

  后魏曹婆罗门受龟兹琵琶于商人世傅其业至孙妙
达尤为 北齐高帝
所重常自击胡鼓以和之失人君之
体也 (第 7b 页)
  汉末之乱无金石之乐魏武帝平荆州获汉雅乐郎杜夔时
邓静尹齐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养晓
知先代诸舞使夔揔之始设轩县钟磬复先代古乐可谓治
世之举矣当是时柴玉左延年之徒复以新声被宠更其声
韵惟夔好古存正焉迨文帝受襌改汉安世乐为正世嘉至
乐为迎灵昭容乐为昭业汉巴渝舞为昭武云翘舞为凤翔
宥命舞为灵应武德舞为武颂文始舞为大韶五行舞为大

武明帝太和初诏议庙乐改大予乐为太乐(太乐汉旧名也)太祖武
皇帝乐曰武始之舞高祖文皇帝乐曰咸熙之舞烈祖皇帝
乐曰章斌之舞凡此三舞天地宗庙荐享及朝飨用之揔名
大钧之乐也王肃等议设宫县之乐八佾之舞 高皇
大帝太
祖高祖文昭庙皆当兼用先代及武始大钧之舞以文始大
武武德武始大钧可以备四代之乐犹周存六代之乐也 …… (第 2a 页)
  齐乐舞

  齐武帝祠南郊初献奏文德宣烈之乐次奏武德宣烈
之乐 太祖高皇帝
配享奏高德宣烈之乐北郊初献奏
地德凯容之乐次奏昭德凯容之乐明堂之乐并同二
郊之奏宗庙大祖神室奏高德宣 (第 5a 页)
凡有/数条大略如此不能具载郑必为天子七庙唯周制者)
(马昭难正义云案丧服小记王者立四庙又引礼纬夏/无 太祖
宗禹而巳则五庙商人祖契而宗汤则六庙周)
(尊后稷宗文王武王则七庙自夏及周少不减五多不/过七礼器云周旅 (第 14a 页)
 于心其不仁亦甚矣后世以传让为名而取国者必
 杀其主以为一人心防后患意与此同流毒岂不远
 哉(汪氏曰按通鉴宋高祖刘裕受晋禅杀晋恭帝 齐/太祖萧道成
受宋禅杀宋顺帝尽灭其族梁武帝)
 (萧衍受齐禅杀齐和帝陈武帝霸先受梁禅杀梁敬/帝隋文帝杨坚受周禅杀周 …… (第 17b 页)
 (之臣所以为千万世事君者之劝后世春秋之义不/行是以乱贼篡弑而将相大臣皆党恶朋凶恬不之)
 (耻如汉王舜等之事王莽魏王沈王业之事司马昭/晋傅亮谢晦等之事刘裕宋褚渊王俭之事 萧道成)
 (
唐张文蔚杨涉等之事朱温甚至如冯道历事五代/皆任公师之贵不以为辱而反以为荣比明皇之象) (第 36b 页)
 掌六师必于肇位四海之上盖乘夫不可失之机如

 曹操之于汉司马懿之于魏刘裕之于晋 萧道成

 于宋萧衍之于齐陈霸先之于梁杨坚之于周未有
 不得其兵柄而能成篡夺之谋者羿之于夏所以怀
 其不轨 (第 8a 页)
 鲁杀之然后快于心其不仁亦甚矣后世以传让为
 名而取国者必杀其主以为一人心防后患意与此
 同流毒岂不远哉(通鉴宋高祖刘裕受晋禅杀晋恭/帝 齐太祖萧道成
受宋禅杀宋顺)
 (帝尽灭其族梁武帝萧衍受齐禅杀齐和帝陈武帝/霸先受梁禅杀梁敬帝隋文帝杨坚受周禅杀周 …… (第 8a 页)
 (春秋褒死节之臣所以为千万世事君者之劝后世/春秋之义不行是以乱贼篡弑而将相大臣皆党恶)

 (朋凶恬不之耻如汉王舜等之事王莽魏王沈王业/之事司马昭晋傅亮谢晦等之事刘裕宋褚渊王俭)
 (之事 萧道成
唐张文蔚杨涉等之事朱温甚至如冯/道历事五代皆任公师之贵不以为辱而反以为荣)
 (比明皇之象昭宗之猿而 (第 24b 页)
 及无服之孙而上不及无亲之祖不亦诡哉予考之虞

 书云禋于六宗晋秀才张髦曰六宗三昭三穆并 太祖

 为七矣是虞有七庙也伊尹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是
 殷有七庙也礼纬稽命徵云唐虞五庙夏四庙殷五庙
 谶 (第 9a 页)
   祀
序云雍禘太祖也笺云禘大祭也大于四时而小于祫
太祖谓文王玄鸟序云祀高宗也笺云祀当为祫高宗
崩始合祭于契庙歌是诗焉古者君丧三年既毕禘于
其庙而后祫祭于 太祖
明年春禘于群庙自此之后五
年而再殷祭一禘一祫春秋谓之大事长发序云大禘
也笺云大禘郊祭天也 (第 2a 页)
骨留咽也
髇   虚交切(又作𩩉髐司马贞曰应劭云鸣镝髐箭也)侗谓髇当作嗃

响箭也(苍梧王以骲箭射 萧道成
腹通监释文作薄巧切未然)又馨么苦尧


二切庄子见空髑髅髐然有形

䯢   眉波切(说文曰㾫病也)(第 13b 页)
不乘隙而动也里/司马公曰上慢下暴慢其上而暴其下也 杨氏万)
(曰司马氏安能盗魏曹操教之也萧衍安能盗 齐萧道/成
教之也盖盗非能盗小人之有也小人实教盗以盗)
(已之有也所谓知盗非知夺伐之盗也知教夺伐者之/盗也故又终 (第 61b 页)
高宗至之训
正义曰高宗祭其 太祖
成汤于肜祭之日有飞雉来升祭之鼎
耳而雊鸣其臣祖己以为王有失德而致此祥遂以道义训王
劝王改修德政史叙其 (第 24a 页)
为尊上介以君为尊也)
(按江都集礼庙制诸侯立庙宜在中门外之左古者宗庙之制外为都宫内各有寝庙别有门垣 太祖
在北左)
(昭右穆以次布南与此疏之说不同未知孰是门闑之说与玉藻注疏亦不同今见下记)及庙门公
揖入立于 …… (第 30a 页)
(庙非别子者并立曾祖庙王父即祖庙也今不受于大祖庙及曾祖庙而受于祖庙者以其天子受于文王庙)
(诸侯受于 太祖
庙大夫下君故受于王父庙)下大夫摈(无士摈者既接于君所急见之)摈者
出请事大夫朝服迎于外门外再拜宾不答 …… (第 58b 页)
进之乃进反命也某君某国名也)
(某宫若言桓宫僖宫也某君再拜受也必言此者明彼君敬君已不辱命)疏曰聘享在 太祖
庙不在亲庙此
(大略举庙而言耳)宰自公左受玉(亦于使者之东同面并受也不右使者由便也)疏曰凡
(并授者 (第 72a 页)
 孔仲达曰小人居上位必骄慢而在下必暴虐为政
 如此大盗思欲伐之矣○杨诚斋曰司马氏安能盗
 魏曹操教之也萧衍安能盗 齐萧道成
教之也盗非 (第 44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