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樂類
詔令奏議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職官類
政書類
史鈔類
傳記類
正史類
類書類
儒家類
天文算法類
別集類
總集類
乐令与
太常祖莹讨论钟石刘芳旧乐沦缺无能言者孝武以
崔九龙为太乐令纂集旧曲齐周庾信邢邵改制郊庙
歌诗 长孙绍远
斛斯徵等参正音律隋牛宏为太常祖
孝孙为协律平陈获乐官蔡子元于普明等共定雅乐
稍备于前唐贞观之初十有馀 (第 26b 页)
晋铎

荀勖传逢赵贾人牛铎识其声及掌乐乃曰得赵之牛
铎则谐矣遂下郡国悉送牛铎果得谐者 后周 长孙
绍远
造乐器唯黄钟不调闻浮图三层上铎鸣其音雅
合宫调因取而配奏方克谐

宋长安六钟

钟律纬云宋武所取长安 (第 24b 页)

意对之流涕及彦深拜太常卿还不退朝服先入见母
跪陈幼小孤露蒙训得至此母子相泣久之然后改服
后周书曰 长孙绍远
为太常广召工人制乐器土木丝
竹各得其宜唯黄钟不 (第 9b 页)
绍远
每以为意常因退朝经 (第 9b 页)
妙于方响也
    铎
周礼曰二十五人为两置司马一人因以名焉木舌金
铃曰铎军中振之以通鼓也
后周书曰 长孙绍远
为太常广召工创造乐器土木丝
各得其宜唯黄钟不调 (第 6b 页)
绍远
每以为意尝因退朝经
韩使君佛寺过浮图三层之上有鸣铎焉忽闻其音雅
合宫调取而配奏方始克谐 (第 6b 页)
  (之积凡一千五百六十二寸半方尺而圆其外减傍一氂/八毫其径一尺四寸一分四毫七杪二忽有奇而深尺即)

  (丨丨之/制也) 玉斗(隋书律历志后周武帝保定中诏遣大宗/伯卢景宣上党公 长孙绍远
岐国公斛斯)
  (徵等累黍造尺从横不定后因修仓掘地得古丨丨/以为正器据斗造律度量衡因用此尺大赦改元 (第 29b 页)
     (难后许乃叩而辨/焉曰此丨丨之编)    (假竹而成器土容质/可以丨丨丨竹声清)
     (钟/耳)          (可以涤/烦志)
  谐黄钟(周书 长孙绍远
(第 68a 页)
绍远
为太常广召) 见理化
     (工人创造乐器土/木丝竹各得其宜) 感和平(郑希稷埙赋为形也/则小而 (第 68a 页)
取义也则大)
     (惟黄钟不调 绍远/
每以为意常因退)    (丨丨丨之气积满于/中见理化之音激扬)
     (朝经韩使君佛寺/前过浮屠 (第 68a 页)
  (然卒润镬伏/质亨醢分裂) 随陆(晋书刘元海载记尝谓同门生朱纪/范隆曰吾每观书传常鄙丨丨无武)
  (绛灌无文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而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 萧寇(北史 长/孙绍远)
  (
传周文每谓群臣曰长孙公任使处/令人无反顾忧汉之丨丨何足多也) 冯傅(后汉书冯绲/传前代陈汤)
  ( (第 8a 页)
七音持林钟作黄钟以为正调之
首及武帝读史书见武王克殷而作七始又欲废八悬
七并除黄钟之正宫用林钟为调首 长孙绍远
奏云天
子悬八百王共轨下逮周武甫修七始之音详诸经义
又无废八之典且黄钟为君天子正位今欲废之未见 …… (第 12b 页)
其可后竟废悬七 绍远
疾中与齐树书云古之先圣殊
涂一致逮周武克殷逆取顺守专用干戈事乖揖让反
求经义是用七音盖非万代不易之典 (第 13a 页)
曰汝虽聪敏吾未经特试乃令庆于杂赋集中取
赋一篇千有馀言庆立读三遍便即诵之无所遗漏(后/周)
目见口诵 长孙绍远
字师魏上党王稚子也雅好坟籍
聪慧过人时稚作牧寿 (第 44b 页)
绍远
幼年甫十三稚管记王 …… (第 44b 页)
硕闻 绍远
强记心以为不然遂白稚曰伏承世子聪慧
之姿发于天性目所一见诵之于口此既历世罕有窃
愿验之于是命 (第 45a 页)
绍远
试焉读月令数纸才一遍诵之若
流硕乃叹服(周/书)
日下灿烂裴汉字仲霄聪敏好学尝见人作百字诗一
览便诵 (第 45a 页)
 制俱误
闲职张瑰以雍州刺史拜太常自谓闲职武帝曰卿辈
未富贵谓人不与既富贵复欲委去之瑰曰陛下御臣
等若养马无事就闲厩有事复牵来帝犹怒遂以为散
骑常侍(齐/书)
鸣铎 长孙绍远
为太常广召工人制乐器土木丝竹各
得其宜唯黄钟不 (第 8b 页)
绍远
每以为意常因退朝经韩使 (第 8b 页)
远持杖叱之复为向势意)
(气雄壮殆甚于前郡守曰此/小儿必为将军非常人也)读数纸才一遍诵之若流
(周书 长孙绍远
传父稚魏太师录尚书上党王 (第 20a 页)
绍远
性/宽容有大度望之俨然朋侪莫敢亵狎雅好坟籍聪慧)
(过人时稚作牧寿春 (第 20a 页)
绍远
幼年甫十三稚管记王硕闻 (第 20a 页)
绍远
彊记心以为不然遂白稚曰伏承世子聪慧之姿)
(发于天性目所一见诵之于口此既历世罕有窃愿验/之于是命 (第 20a 页)
绍远
试焉丨月令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自) (第 20a 页)
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食器及杂物以箸扣)
(之品其高下宫商毕备谐/于丝竹大为时人所赏)浮图鸣铎(北史 长孙绍远
传/初 (第 25a 页)
绍远
为太常广)
(召工人创造乐器唯黄钟不调每恒恨之尝经韩使君/佛寺闻浮图三层上铎鸣其音雅合宫调因取而配奏 …… (第 25a 页)
(可以当之此盖天地祖宗/之祐亦由公达鉴所致也)天命有归灵乐自降(见/上)天子
端拱群司奉职(北史 长孙绍远
(第 25b 页)
绍远
所奏乐以八为/数故梁黄门侍郎裴正上书以为昔者)
(大舜欲闻七始下洎周武爰制七音持林钟作黄钟以/为正调 (第 25b 页)
之首诏与 绍远
详议正曰天子用八非无典故)
(悬而不击未闻厥理且黄钟为天大吕为地太簇为人/今悬黄钟而击太簇便是虚天位 (第 25b 页)
而专用人矣 绍远
曰)
(夫天不言四时行焉地不言万物生焉人感中和之气/居变通之道今县黄钟而击太簇是丨丨丨丨丨丨丨)
( (第 25b 页)
(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容止堂堂足为当今模楷(周书 长孙绍/远
传太祖每)
(谓群公曰长孙公任使之处令人无反顾忧汉之/萧寇何足多也然其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独坐
(第 10a 页)
 (后周/玉尺)实比晋前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从上相承有
 铜龠一以银错题其铭(见制律/篇中)祖孝孙云相承传是
 蔡邕铜龠后周武帝保定中诏遣卢景宣 长孙绍远
 
斛斯徵等累黍造尺从横不定后因脩仓掘地得古 (第 41b 页)
七音持林钟作黄钟以为正调之首及武帝
取史书见武王克殷而作七始又欲废八悬七并除黄
钟之正宫用林钟为调首 长孙绍远
奏云天子悬八百
王共轨下逮周武甫修七始之音详诸经义又无废八
之典且黄钟为君天子正位今欲废之未见其可后 (第 21b 页)

废悬七 绍远
疾中命其子览曰夫黄钟者天子之宫大 (第 21b 页)
(丨丨/之丨)记月令(后魏 长孙绍远
年十三王硕闻其强记/试以礼记月令读才一遍诵之若流史)八为律令
(汉主父偃所言九/事丨丨丨丨史)捕蝉为 (第 39b 页)
 切忌道著(乐山禅师云智不到/处丨丨丨丨传灯) 躩(丘縳切盘辟/儿语足丨) 谑

(虚约切诗丨浪笑傲板伊/其相丨 无然谑丨)忧谑(匪我言耄尔用丨丨板诗告/尔可丨之事尔反如戏丨)
(丨戏丨兮/诗淇澳) 铎(徒落切大铃军法司马执丨号令之限度/金丨金铃金舌木丨金口木舌文事振木)
(丨武事/振金丨)金铎(见/上)木铎(孟春遒人以丨丨徇于/路书夫子为丨丨语)牛铎(晋荀勖路逢/赵贾人丨丨)
(识其声及掌乐音未调曰得/赵之丨丨则谐矣果然史)驱山铎(海上渔人得一铎声如霹/雳识者云始皇丨丨丨也)
(燕閒/录)黄钟铎(后周 长孙绍远
司乐丨丨不调偶闻/浮屠三层上丨鸣因取配奏始谐史)占风铎(唐嵎/阳宫)
(于竹林内悬碎玉名丨丨/丨相触 (第 12a 页)
 南齐武帝永明三年诏立学乃省总明观 北齐兴
和武定之间儒业复盛 后周文帝出魏晋之制度复
姬旦之茂典卢景宣修五礼之缺 长孙绍远
正六乐之
坏明皇纂历内有崇文之观外重成均之职宣帝大象
二年幸露台问学 自梁武帝至陈天嘉初国学未立
(第 12a 页)
前尺一尺一寸五分八釐从上相承有
铜龠一以银错题其铭祖孝孙云相承传是蔡邕铜龠
后周武帝保定中诏遣卢景宣 长孙绍远
斛斯徵等累
黍造尺从横不定后因脩仓掘地得古玉斗以为正器
据斗造律度量衡因用此尺大赦改元天和百司行用 (第 10b 页)
  (郧封斗辛为郧公即/其地也注郧或作郧)
白闻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白人焉非天
(缪本多/一也字)安得不言而知乎敢剖心析肝(萧本作刻/心㭊肝)
举身之事便当谈笑以明其心而粗陈其大纲一快愤

懑惟君侯察焉(北史 长孙绍远
曰夫天不言四时行焉/地不言万物生焉史记邹阳传两臣二)
(主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词哉汉书司马迁传是仆 (第 30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