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禮類
別史類
地理類
故事類
編年類
史評類
職官類
史鈔類
紀事本末類
正史類
類書類
雜家類
釋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史傳部類
太玄部
真阳侯 萧渊明
归陈有天下累官吏部尚书领大著作
尚书仆射自陈创业文檄军书及受禅制策皆陵所制
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 (第 21a 页)
 魏人谓终当自坏竟如所料在齐可堰在梁不可堰
 岂主客殊势而攻守异便耶(郡县志寒山堰在徐州/彭城县东南十八里 梁)
 (萧渊明
伐魏堰/清水以灌彭城)
   陈重镇
通典陈西不得蜀汉北失淮肥以长江为境宣帝太建
中北伐累捷尽复淮南 (第 24a 页)
  十九并马德裕及伊子马明耀获解次日又挐获
  外来从教之伏羌回民齐明齐月临潼回民拜得
  明清水县回民 萧明
正山西蒲州回民廉梓玉新
  教教读马成祥马明心表弟马朝林另庄居住之
  车满仓督押至县又于县城挐获逆 (第 19b 页)
 (之/)太清元(春帝复舍身如前三高欢卒侯景与世子/澄有隙据河南十 州降西魏西魏将王)
 (思政入据颖川景徙镇豫州秋景复叛西魏来降冬/诏 贞阳侯渊明
将兵攻彭城以助景与东魏行台慕)
 (容绍宗战兵败 (第 25a 页)
渊明
为战所虏)(春侯景及慕容绍宗战于涡阳景/大败走保寿春河南地复入 …… (第 25a 页)
 (男女十馀万口为奴婢立萧/察为梁王居江陵为魏附庸)
敬帝(方/智)绍泰元年(后梁宣帝察大定元为春王僧辩陈/霸先立晋安王方智 梁王 夏齐)

 (主大破蠕蠕于沃野杀齐人送 萧渊明
为梁主王僧/辩迎立之陈霸先袭 僧辩复立梁王为帝 冬南)
 (豫州刺史任约泰州刺史徐自徽以齐/兵袭 (第 26b 页)
  尹德毅说萧察
江东之人上有魏人贪惏肆其残忍杀掠士民不可胜
纪四句 人尽雠也上有殿下既杀人父兄孤人子弟
八字
  王僧辩复 萧渊明
卿宜迎接下 (第 20b 页)
贞阳侯渊明
亦与僧辩书求迎僧辩复
书曰嗣主体自宸极受于文祖明公倘能入朝同奖王 (第 20b 页)
何得非惬非宽弼曰若定是宽则不能成惬若定是惬则不能成宽以非宽非惬
所成虽异能成恒一上称善)
此厩中第二马 (梁萧明
入寇彭城命高岳慕容绍宗讨之诏弼 (第 12a 页)
以兵纳 萧渊明
于梁僧辩禦之兵败遂迎 (第 10a 页)
渊明
立之以
方智为太子霸先袭杀僧辩 (第 10a 页)
渊明
避位方智复立齐大
举伐梁霸先遣侯安都萧摩诃禦之斩齐三将齐师歼
焉陈公霸先进爵为王未几受梁禅矣梁四主五 (第 10a 页)
   年号
    承圣(三/)
  敬帝
元帝第九子讳方智字惠相母夏贵妃承圣三年七月
辛丑王僧辩纳 贞阳侯
(第 21a 页)
萧明
自采石渡江入建邺丙午
即伪位司空陈霸先杀王僧辩黜萧明而奉帝绍泰元
年九月丙午即帝位(元年/乙亥)太平 (第 21a 页)
臣于西魏。王僧辩陈霸先。奉晋安王。称制于建康。 贞阳侯

明。先是为北齐所获。至是以兵纳之。王僧辩奉归建康称帝。
陈霸先殺僧辩。废 (第 051a 页)
渊明
立晋安王。是为敬皇帝。(【 (第 051a 页)
渊明
】梁宗室/子。南史作萧渊)
(明。【为北】之为去声。)
〔敬皇帝〕名方智。元帝子也。年十三即位。陈霸 (第 051a 页)
陵王僧辨(太/尉)陈霸先(司/空)援兵未至而江
陵陷没遂定议同奉元帝第九子方智为君是为敬帝
既而齐送 贞阳侯萧渊明
来主梁祀僧辨纳之(自采石/济江入) …… (第 21b 页)
(建康立之/乙亥五月)霸先苦争不听(遣使苦争/往复数四)遂袭杀僧辨黜
(会有告齐入寇者霸先因是举兵袭僧辨与侯安都/既至石头舍舟登岸袭僧辨缢杀之渊明出就邸)
而帝即位(乙亥十月年十四乙亥绍/泰元太平元在位二年)权归霸先未三年
卒为所篡而梁亡矣尹氏曰渊明萧懿 (第 22a 页)
往复数四)遂袭杀僧辨黜渊
(会有告齐入寇者霸先因是举兵袭僧辨与侯安都/既至石头舍舟登岸袭僧辨缢杀之 渊明
出就邸)
而帝即位(乙亥十月年十四乙亥绍/泰元太平元在位二年)权归霸先未三年
卒为所篡而梁亡矣尹氏曰 (第 22a 页)
渊明
萧懿之子败军之将
失地之人其不宜君国子民继承梁统本无可疑齐人
不道彊胁以威僧辨傥惧彊邻之逼自当与霸先 (第 22a 页)
并谋
恊力告以大义拒之境上可也夫何谋之不臧既立方
智又立 渊明
遂使霸先得以藉手反为篡窃之资矣惜 (第 22a 页)
里曰爬头山(连徐邳滕/峄四境)北四十里曰境山(西临泗水/有镇有闸)○城东四里曰
定国山(燕慕容绍宗击 梁梁贞/阳侯
萧明尝营于此)东南二里为子房山(世传子房尝/隐于此故名)东南 (第 44b 页)
连徐邳滕/峄四境)北四十里曰境山(西临泗水/有镇有闸)○城东四里曰
定国山(燕慕容绍宗击梁梁贞/阳侯 萧明
尝营于此)东南二里为子房山(世传子房尝/隐于此故名)东南 …… (第 44b 页)
战不利退保州)
(城明彻遂堰清水以灌之/列船舰城下以图进取)又南九里受九里沟水(由西岸入下有寒山堰 梁萧明
尝于此壅泗水)
(灌彭/城)二十里东岸有狼豕沟(东乡山水/流此沟入)十里至黄钟集有李家沟(辛贾山/鹅 (第 46a 页)
  浦(建康志在江宁县东南五十里溉田四十顷舆/地志以旧县为名源出竹堂山北流十里入葛)
(塘湖又十里入长溪合于秦/淮府志源出上元县竹堂山)牧马浦(建康志在县/东南三十九)
(里黄元之丹阳记云牧马亭东南一里有牧马浦/晋永和中所置流入秦淮浦南朝放牧多在此又)
(有义沟渎在县东二十里源出东青村下入秦淮/溉田百馀顷王安石诗霹雳沟西路柴荆四五家)
(舆地纪胜沟/在县东五里)江宁浦(在江宁县西南南史梁敬帝/初王僧辩迎立 萧渊明
于齐)
(既济江会于江宁浦建康志在县/南七十五里源出安徽当涂县界)板桥浦(在江宁/县西南)
(晋康帝 (第 69a 页)
初袁粲镇石头/年道成封齐公以石头城为其/为萧道成所杀三/世子宫梁敬帝初)
(王僧/袭之/辩立/陈祯 萧渊明
为帝仍屯石头陈霸先自/明二年大风自西北激涛水入石/京口/头城)
(隋开皇/唐武德/元年平陈毁建康城邑 (第 7a 页)
 ︹山川︺鸡鸣山(在铜山县东二里一名子房山其南为/虾蟆山虾蟆东一里为响山上多孔穴)
(每兴云雨人呼/其下辄应故名)定国山(在铜山县东四里元和志/梁太清元年遣 贞阳侯萧)
(渊明
伐东魏进/攻彭城营于此)圣龙山(在铜山县东八十里一名/胜云山上有石孔二双井)
(泉出/于此)奎山(在 …… (第 23a 页)
  寒山(在铜山县东南十八里晋书刘遐传建武初/沛人周抚以彭城叛降石勒遐讨抚战于寒)

(山抚败走南史梁武帝纪太清元年东魏将慕容/绍宗大败 萧渊明
于寒山魏书地形志彭城有寒)
(山)云龙山(在铜山县南二里常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东岩石峰围匝中有大石佛 …… (第 23b 页)
   仙掌山(在睢宁县西六十里上有/掌痕偶然遇之则见故名)大湖山(在雎宁/县西南)
(三十二里稍/东为小湖山)张龙山(在雎宁县西北七十里下/有石穴后有小山曰绵山)
   驼岘(在铜山县北 梁萧渊明
攻彭城军于寒山东/魏将慕容绍宗驰救至橐驼岘遂至城下大) (第 26b 页)
(败 渊明
之/师是也)黄桑峪(在萧县东南与龙驹嘴连相传/汉高祖曾藏于此亦名皇藏峪)
(中有秦王洞拔剑泉出此拔剑 …… (第 27a 页)
修/初/筑/知/又/县/有/喻/护/文/县堤/伟建/在)寒山堰
(在/八/铜山/里梁/县/萧/东元 渊明/
和/伐/志/魏/在/堰/彭城/清水/县/以/东十/灌城)白米堰(在/县/萧/东)
(南/里/三/入 (第 55b 页)
  ︹古迹︺历阳故城(今州治秦置项羽封范增为侯邑后/汉永平中九江盗据历阳为江淮巨)

(患久之始平宋书州郡志晋咸和四年侨立豫州/永和九年刺史谢尚镇历阳义熙九年割扬州大)
(江以西大雷以北皆属豫州宋永初二年始割淮/东南豫州治历阳齐建元二年州废元和志后齐)
(以两国通和立如州刘禹锡和州记梁王僧辩迎 贞阳侯
于齐会于此更名和州寰宇记本汉旧县)
(南有历水故曰历阳旧志今州城旧为亚父城世/传项羽王西楚封范增于历 (第 38b 页)
  辛庆之(狄道人少以文学徵至洛阳对策第一除/秘书郎大统中历度支尚书迁南荆州刺)
(史位遇虽隆而率性俭素志量淹和有儒者风度/又以其经明行修令与卢誔等教授诸王拜秘书)
(监)︹北齐︺辛术(琛子仕魏为清河太守政有能名累/迁散骑常侍武定六年侯景叛除东)
(南道行台尚书与高岳等破侯景擒 萧渊明
齐天/保元年侯景徵江西租税术率诸军渡淮断之烧)
(其稻数百万石还镇下邳人随术北渡淮者三千/馀家及王僧 (第 27b 页)
丧之如父年逾七十哀/戚过礼天监中为乌程令卒于大中大夫)傅岐(翙/子)
(累官太仆司农卿兼中书通事舍人 贞阳侯萧渊/明
囚于魏遣使还述魏欲通和众然之岐独曰必)
(是高澄设閒令贞阳遣使侯景自疑必图祸乱不/可许不从景果举兵入 (第 78a 页)
(帝时封中庐县侯破侯景将侯子鉴江陵/既陷 贞阳侯渊明
绍梁嗣改封溧阳县侯)张彪(襄/阳)
(人临城公大连出牧东扬州以彪为中兵参军后/奉表元帝帝甚嘉之及侯景 (第 23a 页)
 (时山人张天骥所居苏轼诗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冈乱石如群羊即此)石佛山(在州城/南二里)
 (山顶有/石佛井)定国山(在州城东四里东魏武帝五年慕容/绍宗欲击梁梁真阳侯 萧渊明
营于) …… (第 16a 页)
 (阴轴前年太守为旱请雨点随人如撒/菽太守归国龙归泉至今人咏淇园绿)寒山堰(在州/城东)
 (南一十八里 梁萧渊明/
伐魏堰泗水以灌彭城)斩蛇沟(在丰县西二十里汉/高祖斩白蛇于此) (第 18b 页)
然后募壮士夜决堰至明陈兵始觉溃乱争归至连
锁之处生擒明彻 定国山在县东四里东魏武帝五
年慕容绍宗欲击 梁梁贞阳侯
萧明营于此 州里城唐 (第 5b 页)
夜决堰至明陈兵始觉溃乱争归至连
锁之处生擒明彻 定国山在县东四里东魏武帝五
年慕容绍宗欲击梁梁贞阳侯 萧明
营于此 州里城唐 …… (第 5b 页)
丈十七里此城东二
里有三城一在水南一在水中单一在水北并高济所
筑立镇以防陈寇 寒山堰在县东南一十八里 梁萧

伐魏决水以灌彭城 吕布城在县东南五十里按
魏地形志吕布自下邳与曹公相持筑城于此 雍门
城在县东南五十 (第 7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