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類
小學類
易類
五經總義類
詩類
經解類
樂類
書類
春秋類
孝經類
詔令奏議類
編年類
別史類
故事類
政書類
地理類
史評類
目錄類
別集類
職官類
正史類
傳記類
法制類
史鈔類
類書類
儒家類
雜家類
小說家類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淨土宗部類
經集部類
洞神部
清代道教文獻
右作音人近有戚衮作周礼音沈重撰问礼礼
记音梁国子助教 皇侃 撰礼记义疏五十卷又
传丧服义疏并行于世
古之王者必有史官君举则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诸侯亦有国 …… (第 28b 页)
廷尉卿)释慧琳(秦/郡)
(人宋世/沙门)王玄戴(字彦运大阙人/齐光禄大夫)明僧绍
右并注孝经 皇侃 撰义疏先儒无为音者
论语者孔子应荅弟子及时人所言或弟子相与言而
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 …… (第 35b 页)
会稽人/宋新安太守)虞遐注十卷(会稽人齐/员外郎)王弼
释疑三卷栾肇释疑十卷徐邈音一卷
右论语 皇侃 撰义疏行于世
老子者姓李名耳(河上公云/名重耳)字伯阳陈国苦县厉乡人
也(史记云字聃又云曲/里人一云 (第 37b 页)
记音梁国子助教 皇侃 撰礼记义疏五十卷又
传丧服义疏并行于世
古之王者必有史官君举则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诸侯亦有国 …… (第 28b 页)
廷尉卿)释慧琳(秦/郡)
(人宋世/沙门)王玄戴(字彦运大阙人/齐光禄大夫)明僧绍
右并注孝经 皇侃 撰义疏先儒无为音者
论语者孔子应荅弟子及时人所言或弟子相与言而
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 …… (第 35b 页)
会稽人/宋新安太守)虞遐注十卷(会稽人齐/员外郎)王弼
释疑三卷栾肇释疑十卷徐邈音一卷
右论语 皇侃 撰义疏行于世
老子者姓李名耳(河上公云/名重耳)字伯阳陈国苦县厉乡人
也(史记云字聃又云曲/里人一云 (第 37b 页)
礼记音义之一(起第一/尽第五)
礼记(此记二礼之遗/阙故名礼记)曲礼第一(本或作曲礼上者后人/加也檀弓杂记放此曲)
(礼者是仪礼之旧/名委曲说礼之事)
毋不敬(音无说文云止之词其字从女内有一画象有/奸之形禁止之勿令奸古人云毋犹今人言莫)
(也案毋字与父母字不同俗本多乱读者皆朱/点母字以作无音非也后放此疑者特复音之)严(鱼检/反本)
(亦作俨同/矜庄貌)若思(如字徐/息嗣反)矜庄(居冰/反)枢机(昌朱/反)敖(五报反/慢也王)
(肃五高反/遨游也)不可长(丁丈反卢植马融/王肃并直良反)欲不(如/字)可从(足用/反放)
(纵/也)乐不(旧音洛 皇/侃 音岳)可极(如字皇/纪力反)桀(其列反夏之/末主名癸)纣(直丑/反殷)
(之末主/名辛)狎而(户甲反 (第 1b 页)
礼记(此记二礼之遗/阙故名礼记)曲礼第一(本或作曲礼上者后人/加也檀弓杂记放此曲)
(礼者是仪礼之旧/名委曲说礼之事)
毋不敬(音无说文云止之词其字从女内有一画象有/奸之形禁止之勿令奸古人云毋犹今人言莫)
(也案毋字与父母字不同俗本多乱读者皆朱/点母字以作无音非也后放此疑者特复音之)严(鱼检/反本)
(亦作俨同/矜庄貌)若思(如字徐/息嗣反)矜庄(居冰/反)枢机(昌朱/反)敖(五报反/慢也王)
(肃五高反/遨游也)不可长(丁丈反卢植马融/王肃并直良反)欲不(如/字)可从(足用/反放)
(纵/也)乐不(旧音洛 皇/侃 音岳)可极(如字皇/纪力反)桀(其列反夏之/末主名癸)纣(直丑/反殷)
(之末主/名辛)狎而(户甲反 (第 1b 页)
凡二十四章
众星共(求用反郑作拱/俱勇反拱手也)犹北辰之不移(本或作譬犹/北辰之不移)蔽
(必世反包云当/也郑云塞也)犹当(丁浪反/又如字)无邪(似嗟/反)道之(音导/下同)以德
(包云道德也郑云六/德谓智仁圣义中和)格(加百反正也/郑云来也)孙彘(直例/反)不妄(亡/尚)
(反/)能养(羊尚反下及/注养人同)以别(彼列反/注同)食(音/嗣)先生馔(上眷反/马云饮)
(食也郑作馂音/俊食馀曰馂)曾(音增马则也 皇侃 云尝也)女(音/汝)人焉(于虔反/下同)廋(所/留)
(反匿/也)匿也(女力/反)温故(乌门反/寻也 (第 3a 页)
众星共(求用反郑作拱/俱勇反拱手也)犹北辰之不移(本或作譬犹/北辰之不移)蔽
(必世反包云当/也郑云塞也)犹当(丁浪反/又如字)无邪(似嗟/反)道之(音导/下同)以德
(包云道德也郑云六/德谓智仁圣义中和)格(加百反正也/郑云来也)孙彘(直例/反)不妄(亡/尚)
(反/)能养(羊尚反下及/注养人同)以别(彼列反/注同)食(音/嗣)先生馔(上眷反/马云饮)
(食也郑作馂音/俊食馀曰馂)曾(音增马则也 皇侃 云尝也)女(音/汝)人焉(于虔反/下同)廋(所/留)
(反匿/也)匿也(女力/反)温故(乌门反/寻也 (第 3a 页)
监板之讹缺自序谓创始于己卯成藁于壬
午昼夜手录几于在目青盲而后成帙其用
力亦云勤矣考山井鼎七经孟子考文 梁皇
侃 论语义疏日本尚有全帙又唐史徵周易
口诀义今永乐大典亦尚有其文是书列皇
氏书于佚亡而史 (第 2b 页)
午昼夜手录几于在目青盲而后成帙其用
力亦云勤矣考山井鼎七经孟子考文 梁皇
侃 论语义疏日本尚有全帙又唐史徵周易
口诀义今永乐大典亦尚有其文是书列皇
氏书于佚亡而史 (第 2b 页)
(四十八)
礼记新义疏二十卷(隋书三十二)
礼论要钞一百卷(旧唐书四十六)
周舍 护军(隋书三十二) 汝南人(太平广记二百四十六)
礼疑义五十卷(旧唐书四十六) 五十二卷(通志六十四) 皇侃 吴郡人国子助教(梁书四十八)
礼记讲疏五十卷(同上) 四十八卷(隋书三十二) 讲说
(南史七十 …… (第 43a 页)
知几(王元亮唐律疏议注引)以上易
刘蕡(薛季宣尚书古文训引)书
张敷 郑坤 刘氏 南公(并礼记疏引)礼记
彭汪 春秋正义引(案正义引作仲博考释文盖汪字)左氏
董仲舒(释文引) 戴氏(公羊疏引)公羊
刘向(释文引) 缪协(论语疏引) 范宁 释文引(案晁公武读书后志一卷曰 皇侃 论) (第 55b 页)
礼记新义疏二十卷(隋书三十二)
礼论要钞一百卷(旧唐书四十六)
周舍 护军(隋书三十二) 汝南人(太平广记二百四十六)
礼疑义五十卷(旧唐书四十六) 五十二卷(通志六十四) 皇侃 吴郡人国子助教(梁书四十八)
礼记讲疏五十卷(同上) 四十八卷(隋书三十二) 讲说
(南史七十 …… (第 43a 页)
知几(王元亮唐律疏议注引)以上易
刘蕡(薛季宣尚书古文训引)书
张敷 郑坤 刘氏 南公(并礼记疏引)礼记
彭汪 春秋正义引(案正义引作仲博考释文盖汪字)左氏
董仲舒(释文引) 戴氏(公羊疏引)公羊
刘向(释文引) 缪协(论语疏引) 范宁 释文引(案晁公武读书后志一卷曰 皇侃 论) (第 55b 页)
服上服犹以非亲之故荅子拜士见异国君亦荅拜
是皆不得视犹子也谯周五经然否论(并注补后汉书四)
(注)州里□于邑
□音冀 皇侃 音(释文十二)
礼运
典于蜡宾
三代名腊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总谓之腊 (第 2b 页)
是皆不得视犹子也谯周五经然否论(并注补后汉书四)
(注)州里□于邑
□音冀 皇侃 音(释文十二)
礼运
典于蜡宾
三代名腊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总谓之腊 (第 2b 页)
微(韵注居祐切淮南子黄哀微高诱注楚大夫衰读维绳之维徵读救灭之救)须(息救切释名须秀也
物成乃秀人成而须生也)愉(集韵他候切周礼大司徒以俗教安则民不愉郑众读)区(韵注口豆切汉
书五行志区霿无识颜师古读)驹(韵注音冓孟子绵驹处于高唐孙奭读易林三子成驹折损辕轴轴音胄)
需(韵会补息救切郑康成易注需读为秀阳气秀而不直达畏上坎也)窬(集韵大透切礼记儒有荜门圭
窬释文窬音窦论语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皇侃 读)孚(韵补敷救切太元鼎血之莸九宗之好乃后其孚莸
去声好许候切)郛(韵补敷救切张衡西京赋量径轮考广袤 …… (第 4a 页)
福(集韵敷救切史记龟策传邦福重宝徐广读)谷(集韵居候切论语三年学不至于谷 皇侃 读左传楚
人谓乳谷注谷与㝅同汉书五行志书序曰亳有祥桑谷共生颜师古注谷音彀)肉(韵补如又切释名肉
柔也 (第 11b 页)
物成乃秀人成而须生也)愉(集韵他候切周礼大司徒以俗教安则民不愉郑众读)区(韵注口豆切汉
书五行志区霿无识颜师古读)驹(韵注音冓孟子绵驹处于高唐孙奭读易林三子成驹折损辕轴轴音胄)
需(韵会补息救切郑康成易注需读为秀阳气秀而不直达畏上坎也)窬(集韵大透切礼记儒有荜门圭
窬释文窬音窦论语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皇侃 读)孚(韵补敷救切太元鼎血之莸九宗之好乃后其孚莸
去声好许候切)郛(韵补敷救切张衡西京赋量径轮考广袤 …… (第 4a 页)
福(集韵敷救切史记龟策传邦福重宝徐广读)谷(集韵居候切论语三年学不至于谷 皇侃 读左传楚
人谓乳谷注谷与㝅同汉书五行志书序曰亳有祥桑谷共生颜师古注谷音彀)肉(韵补如又切释名肉
柔也 (第 11b 页)
切欧阳修诗鹤翎添色又其次此外虽妍犹婢妾尔来不觉三十年岁月才如熟羊胛)
跲(集韵讫立切中庸言前定则不跲 皇侃 读)
斟(广韵昌汁切会聚也)淹(集韵忆笈切渍也)腌(集韵又业切渍肉也)寁(集韵疾叶切作屋居之速 (第 9b 页)
跲(集韵讫立切中庸言前定则不跲 皇侃 读)
斟(广韵昌汁切会聚也)淹(集韵忆笈切渍也)腌(集韵又业切渍肉也)寁(集韵疾叶切作屋居之速 (第 9b 页)
故天数五二四六八十偶也故地数五郑氏曰天地之气各有五行故五位谓五行之位此上虞义也昭八年春秋传曰妃以五成 皇侃
以为金木水火得土而成太元曰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五为土又云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共朋三与八成友 (第 4b 页)
国典略徐陵子份有孝行陵尝遇疾甚笃份烧香泣
涕跪诵孝经昼夜不息如此者三陵疾忽然而愈
南史 皇侃 性至孝尝日限诵孝经二十遍以比观世
音良有以也
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夜梦三槐之间丰沛之邦有赤烟
气起乃呼 (第 6a 页)
涕跪诵孝经昼夜不息如此者三陵疾忽然而愈
南史 皇侃 性至孝尝日限诵孝经二十遍以比观世
音良有以也
鲁哀公十四年孔子夜梦三槐之间丰沛之邦有赤烟
气起乃呼 (第 6a 页)
也故曰留八月也则直读昴为留也)
祝融作市其象为离离明为日日有三时三时者朝时
昃时夕时不曰中而曰昃者 皇侃 以为日将中而未中
犹在东侧是中前为昃也贾公彦引书日中昃不遑暇
食是中后为昃也家语日出听政至于中昃王肃 (第 29b 页)
祝融作市其象为离离明为日日有三时三时者朝时
昃时夕时不曰中而曰昃者 皇侃 以为日将中而未中
犹在东侧是中前为昃也贾公彦引书日中昃不遑暇
食是中后为昃也家语日出听政至于中昃王肃 (第 29b 页)
右礼记
郑玄(三礼音各一卷)王肃(三礼音各一卷七录唯云撰礼记音)李轨(周礼仪礼音各一卷礼记)
(音二卷)刘昌宗(周礼仪礼音各一卷礼记音二卷)徐邈(周礼音一卷七录无礼记音一卷)
射慈(字孝忠彭城人吴中书侍郎齐王傅礼记音一卷)谢桢(不详何人礼记音一卷)孙毓
(礼记音一卷)曹耽(字爱道谯国人东安咨议参军礼记音二卷)尹毅(天水人东晋国)
(子助教礼记音一卷)蔡谟(字道明济阳考城人晋司徒礼记音一卷)范宣(字宣子济阳人东晋员外)
(郎不就礼记音二卷)徐爰(礼记音三卷)王晓 (作周礼音一卷云定郑氏音土江南无此书不)
(详何人)
右作音人近有戚衮作周礼音沈重撰周礼
礼记音梁国子助教 皇侃 撰礼记义疏五十
卷又传丧服义疏并行于世
古之王者必有史官君举则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诸侯亦有 …… (第 20a 页)
承天(东海人宋廷尉卿)释慧琳(秦郡人宋世沙门)王玄
戴(字彦运齐光禄大夫)明僧绍
右并注孝经 皇侃 撰义疏先儒无为音者
论语者孔子应荅弟子及时人所言或弟子相与言而
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 …… (第 27a 页)
渊会稽人宋新安太守)虞遐注十卷(会稽人齐员外郎)王
弼释疑三卷栾肇释疑十卷徐邈音一卷
右论语 皇侃 撰义疏行于世
尔雅者所以训释五经辩章同异实九流之通路百代
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 (第 29a 页)
郑玄(三礼音各一卷)王肃(三礼音各一卷七录唯云撰礼记音)李轨(周礼仪礼音各一卷礼记)
(音二卷)刘昌宗(周礼仪礼音各一卷礼记音二卷)徐邈(周礼音一卷七录无礼记音一卷)
射慈(字孝忠彭城人吴中书侍郎齐王傅礼记音一卷)谢桢(不详何人礼记音一卷)孙毓
(礼记音一卷)曹耽(字爱道谯国人东安咨议参军礼记音二卷)尹毅(天水人东晋国)
(子助教礼记音一卷)蔡谟(字道明济阳考城人晋司徒礼记音一卷)范宣(字宣子济阳人东晋员外)
(郎不就礼记音二卷)徐爰(礼记音三卷)王晓 (作周礼音一卷云定郑氏音土江南无此书不)
(详何人)
右作音人近有戚衮作周礼音沈重撰周礼
礼记音梁国子助教 皇侃 撰礼记义疏五十
卷又传丧服义疏并行于世
古之王者必有史官君举则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
诸侯亦有 …… (第 20a 页)
承天(东海人宋廷尉卿)释慧琳(秦郡人宋世沙门)王玄
戴(字彦运齐光禄大夫)明僧绍
右并注孝经 皇侃 撰义疏先儒无为音者
论语者孔子应荅弟子及时人所言或弟子相与言而
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 …… (第 27a 页)
渊会稽人宋新安太守)虞遐注十卷(会稽人齐员外郎)王
弼释疑三卷栾肇释疑十卷徐邈音一卷
右论语 皇侃 撰义疏行于世
尔雅者所以训释五经辩章同异实九流之通路百代
之指南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博览而不惑者也尔近也 (第 29a 页)
不行此律之所以止于十二也(今按黄钟不与它律为役者它律为宫当用为黄钟者用黄钟之清声不得)
(用正声唯黄钟一均皆正声)
北史隋牛弘议曰案周官云大司乐掌成均之法郑众
注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三礼义宗称周官奏黄钟
者用黄钟为调歌大吕者用大吕为调奏者谓堂下四
县歌者谓堂上所歌但以一祭之间皆用二调是知据
宫称调其义一也明六律六吕迭相为宫各自为调
宋史姜夔大乐议十二管各备五声合六十声五声成
一调故十二调(按此本 皇侃 礼记疏)
调者旋宫之法也以均主言之谓之宫合五声言之
谓之调其实一也一管迭为五声五声合为一调每律一 (第 2b 页)
(用正声唯黄钟一均皆正声)
北史隋牛弘议曰案周官云大司乐掌成均之法郑众
注云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三礼义宗称周官奏黄钟
者用黄钟为调歌大吕者用大吕为调奏者谓堂下四
县歌者谓堂上所歌但以一祭之间皆用二调是知据
宫称调其义一也明六律六吕迭相为宫各自为调
宋史姜夔大乐议十二管各备五声合六十声五声成
一调故十二调(按此本 皇侃 礼记疏)
调者旋宫之法也以均主言之谓之宫合五声言之
谓之调其实一也一管迭为五声五声合为一调每律一 (第 2b 页)
国语曰蛮夷要服通典曰南蛮其在唐虞之时与之
要质故曰要服周礼大行人职曰卫服外方五百里
要服其制亦本于此 皇侃 孝经注曰春秋称禹会诸
侯执玉帛者万国言禹要服之内地方七千里而置
九州九州之中计有万国也商颂殷武曰 (第 15a 页)
要质故曰要服周礼大行人职曰卫服外方五百里
要服其制亦本于此 皇侃 孝经注曰春秋称禹会诸
侯执玉帛者万国言禹要服之内地方七千里而置
九州九州之中计有万国也商颂殷武曰 (第 15a 页)
伯映彝(啸堂集古录)又当为宥坏字也
执左道以乱政杀卢植曰左道谓邪道案古左与邪通
子虚赋云邪与肃慎为邻师古曰邪读为左汉书引
周书云以左道事君者诛
有圭璧金璋不粥于市 皇侃 以为用金为印璋案此则 (第 6b 页)
执左道以乱政杀卢植曰左道谓邪道案古左与邪通
子虚赋云邪与肃慎为邻师古曰邪读为左汉书引
周书云以左道事君者诛
有圭璧金璋不粥于市 皇侃 以为用金为印璋案此则 (第 6b 页)
年传云入而未定列
八棘栎麻 郦元曰汝水东径栎亭北春秋之棘栎也
今城抂新蔡故城西北半沦水杜预以为抂东北未
详司马贞曰解者以麻即襄城县故麻城是也
曰唯 皇侃 礼记义疏曰唯谓人应尔是也
飨大夫以落之 服虔曰衅以豭豕为落
牛谓叔孙见仲而何 正义曰牛谓叔孙曰以仲见 (第 4b 页)
八棘栎麻 郦元曰汝水东径栎亭北春秋之棘栎也
今城抂新蔡故城西北半沦水杜预以为抂东北未
详司马贞曰解者以麻即襄城县故麻城是也
曰唯 皇侃 礼记义疏曰唯谓人应尔是也
飨大夫以落之 服虔曰衅以豭豕为落
牛谓叔孙见仲而何 正义曰牛谓叔孙曰以仲见 (第 4b 页)
消息
左传正义易曰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消息
系辞上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荀爽曰春夏为变秋冬
为化息卦为进消卦为退也
说卦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仲翔曰坤消从午至亥上
下故顺也乾息从子至巳下上故逆也
九家易注泰卦曰阳息而升阴消而降阳称息者长也
起复成巽万物盛长也阴言消者起姤终乾万物成熟
熟则给用给用则分散故阴用特言消也
易乾凿度曰圣人因阴阳起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又
云消息卦纯者为帝不纯者为王
史记历书太史公曰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
注 皇侃 曰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
汉书京房上封事曰辛酉以来少阴并力而乘消息孟
康曰房以消息卦为辟辟君也消 …… (第 9b 页)
生阴
气尚微成物未具七月三阴生而成坤体坤体在下三
阳为乾而体在上所以十月云地气下降天气上腾刘
洽氾阁 皇侃 之徒既不审知其理又不定其指趣諠諠
哓哓亦无取焉
辟卦杂卦
易纬乾凿度曰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 (第 17b 页)
左传正义易曰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离艮
兑消息
系辞上曰变化者进退之象也荀爽曰春夏为变秋冬
为化息卦为进消卦为退也
说卦曰数往者顺知来者逆仲翔曰坤消从午至亥上
下故顺也乾息从子至巳下上故逆也
九家易注泰卦曰阳息而升阴消而降阳称息者长也
起复成巽万物盛长也阴言消者起姤终乾万物成熟
熟则给用给用则分散故阴用特言消也
易乾凿度曰圣人因阴阳起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又
云消息卦纯者为帝不纯者为王
史记历书太史公曰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
注 皇侃 曰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
汉书京房上封事曰辛酉以来少阴并力而乘消息孟
康曰房以消息卦为辟辟君也消 …… (第 9b 页)
生阴
气尚微成物未具七月三阴生而成坤体坤体在下三
阳为乾而体在上所以十月云地气下降天气上腾刘
洽氾阁 皇侃 之徒既不审知其理又不定其指趣諠諠
哓哓亦无取焉
辟卦杂卦
易纬乾凿度曰岁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