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八岁。中庙庚午。与之同上舍。甲戌壮元及第。静庵尝曰朴某吾之畏友也。先生尝启于 筵席曰。如臣开发。实由 赵某
也。及神武祸作之日。谗者以先生勇力绝伦。谓静庵将恃而为非常。先生遂与静庵同就吏。又同杖配。静庵受后命 (第 39H 页)
上疑公失出。又勋贵家诉于 上。竟致公廷尉问。而狱事竟移禁府推鞫。公罢官栖遑郊外。后被玉堂选。上教曰。 赵某
之参选。诚极猥滥。大臣以下争辨于筵席。 上震怒曰。今日入对。专为 (第 569L 页)
赵某
地耶。自是五六年间。铨曹屡拟极选。而皆不做。最后楸滩吴公允谦。 …… (第 569L 页)
仙源金公尚容。交荐公可擢用。又 上问将相之材于梨川李公弘胄。李公举公与慎斋先生金集以对曰。 赵某
不畏强御。皆可大用。 上亦终不应。丙子夏。始除兵礼刑三曹郎。间为侍讲院文学。时虏警猝急。都元帅金自点 …… (第 570H 页)
路而行。夕抵杨州。以待郑公之来。郑公行到碧蹄。遇贼而退。追及公曰。果如公言矣。其后郑公举以白 上曰。 赵某
之长于料事如是云。公及到阵上。见戎政疏虞。军容不肃。而将卒劻勷畏缩。言于自点曰。孤军赴敌。虽如以肉投 (第 570H 页)
彼奴黩货无厌。岁币之数。不可不减定也。又论李山海之误国。不可不黜。 上大怒。亟命焚之。且传于政院曰。 赵某
之疏。予不忍见。今已焚之。愿使史官。大书予恶。以警来世。先生遂退归。历访徐处士起。处士大责曰。土亭先 …… (第 32L 页)
所以布昭圣武者。以其改过不吝而已。伏愿 圣主留臣疏密措。无使东平人购得。疏入。 上谓左右曰。 赵某
累上狂妄之疏。至于流窜而犹不知止。真无耻者也。先生待 命于政院门外。三日而不报。仍叩首石础。血流被面 …… (第 37L 页)
策。其疏所陈。不出前疏之意。而语益加切焉。时政院以先生之言为不祥。废格不纳。翌日。大司谏洪汝谆启曰。 赵某
陈疏而政院不受。虽不知疏中措辞之如何。大槩似有壅蔽之端。请罢色承旨。 上只命推考该房。先生自是知国事 …… (第 37L 页)
变初。多杀我国人。剪发为倭级以要功。先生倡言其罪。世献怨之。往说巡察曰。公拥一道兵。曾无尺寸之功。而 赵某
则奋起于放废之中。先公著鞭。彼若得志。必治公逗留之罪。巡察然之。乃移文列邑。囚系义兵之父母妻孥。又以 …… (第 39H 页)
忠者。讫保首领。或使其党。盘据要津。以妨贤路。将何以慰民心而振士气乎。时安世献。又怂恿于巡察曰。今闻 赵某
疏中。力诋令公。此疏若达。必得重谴。巡察乃遣腹心。托以检督舟师。禁遏陪疏人。使不得渡。全承业等。侦知 …… (第 40L 页)
大加敬服。顾止怒者。纳拜而去。时年弱冠矣。其窜吉州也。先生闻命即登程。金吾卒止之曰。来时同班戒我言。 赵某
贤者。闻命必不暂留。汝必以夕抵家。令夜治行。所以迟暮而至。先生曰。 君命不可宿。徒步夜发。而使家人束 (第 42L 页)
 先王之教。以为埋凶置毒。未必非此人所为。以未必非加其罪。所以致人之疑也。当时一二臣。如金贼何足道。 赵某
引春秋无将之义断之。然后姜之罪定。 上之心决矣。姜以罪诛则斯已矣。又重其狱。以诸孙谓为祸根。用延坐律 (第 255L 页)
文馆以闵点荐翰林。公以点曾为丑正之疏遏之。元履揣 上素恶朝臣以同异为进退。遂乘时讦于 上。上震怒曰。 赵某
敢以私愤。阻塞无咎之人。特命罢公。乐静为都宪。上疏曰。点傅会邪论。诋辱先贤。是何等邪诐。而置之于万世 (第 279L 页)
公论之地乎。 赵某
只欲明是非定士论。岂俯仰含糊。善为身谋者比哉。又争元履特升执义之不可。遂黜为钟城府使。十月。公加罪削 …… (第 279L 页)
甚切要。近日林下读书之士。出入经席。若以心经,近思录等书进讲。必有启沃之益矣。 上欣然从之。宋公曰。 赵某
家学甚优。宜久置经幄。以备顾问。 上允之。公在讲筵。凡所论说。每引古义。参以时事。务开人主之意。至于 …… (第 280H 页)
扶起而坐。翛然而逝。享年六十有三。讣闻。 上震悼特甚。问侍医曰。礼判以何病丧逝耶。乃下教特赐丧需曰。 赵某
辅养东宫。多有勤劳惓惓之诚。今乃卒逝。予甚惊惨。又命赐东园秘器一副。或言 世 (第 288H 页)
而令跳去。女目着械而坐。翌日推官来到。以讯鞠次上罪人。则水原府使认其为他人。问之。女以实告。水原府使 赵某
具由 启闻。自 上嘉其义烈。 命宥之而即使行昏云。顷日延甫语余如此。而疑传说之非真。今崔云朝报有此说 (第 258L 页)
亲切谛视之言而人无间然者也。篪翁与公书曰。如贤姿质之好。又能从事实地。何患不及古人。埙翁临终语人曰。 赵某
志尚不俗。大业可成。此 (第 692H 页)
女权东奕,金麟应,权克称。生员三男一源,澈源,健源。三女金光启, 赵某,
南某。一源嗣男道休。澈源一男道休出。嗣男斗休。馀男河休。健源嗣男性休。金二男甄生员,埙。赵嗣子居强。 (第 254L 页)
于轮台时奏对。已知其颇有所守。监察 赵某
守令待窠。勿论文荫武窠。随窠差送事。分付铨曹可也。)三月 除清河县监。给马下送。(时旧官身死。且有赈 …… (第 528L 页)
。而为监司之狎客。荐其所亲为幕裨。以益山之稍厚于珍。夤缘乞哀。图其相换。监司敢陈于朝。吏曹论 启以为 赵某
及金某治民之术。未知奚长奚短。孰优孰劣。而并不陈论。臣曹不敢循例 禀处。道臣推考。更查何如依 允。监 (第 532H 页)
列圣相承。崇奖道学。人才之出。夐绝千古。卓卓然为后人矜式者。有若文敬公臣金某。文献公臣郑某。文正公臣 赵某。
文元公臣李某。文纯公臣李某。俱以间世之资。蔚然相继而作。学究天人之精微。行全君子之纯粹。非但为一时弘 (第 358L 页)
呈于清台。清台书其纸尾曰 赵某
所作。盖喜而识之也。山颓之后。考校遗集。仍谋梓绣。又著跋文。以寓羹墙之慕。萧然一室。整襟危坐。不废衣 (第 611L 页)
宋氏。其清通如其父晋庵。其仁厚之德。自吾先父母者多。信乎人之不可无本也欤。虽其疾病之奇。而文学雅望如 赵某
也而 (第 100H 页)
问。多不成说。而先生必令尽其说。从容思量而后答之。诸生无不耸然听受。但以客至。未得尽质所疑而罢。商山 赵某
以文字再勘事来。赵既出。先生取文字翻阅一过。顾长源等曰。与诸兄对勘甚好。长源等辞以不敢。先生强之。乃 (第 383L 页)
移应教。乍遆旋授。除旨无虚月。戊申春。正言吴翼焕投疏。多触时讳。承旨南鹤闻与翼焕亲而先见其疏者。倡言 赵某
介于是疏。台臣崔守鲁疏请覈之。 上缄问守鲁对模糊。鹤闻大生恐㥘。乃陈疏曰初无倡说之事。亦不知赵某之指 (第 239H 页)
男。长涉。次溶。次汲。次洽。次涩。涉一男云植及二女皆幼。溶二女汲一女亦幼。金婿二男在政,在兴。二女适 赵某,
黄某。呜呼。以公志行。宜若出为世需。而世无知己。至老死岩穴。悲夫。天其或者以不食之报。遗之后昆欤。余 (第 484L 页)
终为学问仪范。故以公为松堂后一人也。 正宗朝命奎章阁选历代忠烈录。而公参焉。 纯宗朝又纂尊周录。而以 赵某
疽发背死特书。噫公虽不遇于一时。而乃于三百馀年之后。特蒙 两朝彰烈之笔。与麟阁云台之画。并美于千古。 (第 355H 页)
还。 上不许。只命入儒贤疏。于是府君再从兄正言公尚健陈疏。大攻尹拯。竟被窜逐。时贼臣真儒于筵中。谓以 赵某
之疏出而权某之疏入。权某之疏入而赵尚健之疏继起。极意搆诬。 上入其疏。下严教特罢府君。其后因诸臣疏下 …… (第 575H 页)
。应教尹公凤朝亦陈疏以为彼两臣。俱以世阀华族。其坐地才望。固已掉鞅。先乎人矣。况以金相尹之温谨醇默。 赵某
之文雅通敏。侪友所推。公议所归。则当代遴剡。舍此莫可。昨年观彬书出。其所酬酢于侪流者。臣亦屡闻其说。 (第 577H 页)
父方为史官。此必史草弃置者无疑也。府君于鞫厅下刑杖左右森列。而略不动容。从容卞析。堂上诸宰皆啧啧曰。 赵某
可谓有子。由此儿众皆活矣。供上。 宣庙究其冤不罪。系理凡三月。卒无事得释。丙午中司马试。出游泮宫。绳 …… (第 103H 页)
省郎。例以博士升典籍。迁工曹佐郎。兼纂修厅郎厅。未几拟宜宁首望。时 上适亲政。顾谓铨判吴公允谦曰。如 赵某
可处侍从。胡遽外补耶。吴公对曰。闻某有嫌避事。自求出外。故姑徇其志尔。 上曰。如某有文华人。岂必调外 (第 103L 页)
既盛则不与从游。有不忘旧情。往来存问者。只以书尺导达。不使阻绝而已。许相积屡致缱绻。且言于士友间曰。 赵某
何不来见我。公闻之曰。彼意则可感。然相门岂可无故出入。或以公事进。事毕直退。一未见所谓别堂。别堂者。 …… (第 371H 页)
更起。虽得之。能不愧乎。守益山时。权尚书大载为按使。历临留宿。从颂曰。来时见白湖铨长。湖云 赵某
为人。终非栖棘之流。近闻公议。亦以为合置台阁。令意云何。吾答以如此如此。匪久当有驲召。公不答。顾左右 …… (第 371L 页)
。终是一守令。有何可辞之义。公以为然。乃赴。商山全翼耇。南州高士也。尝与洪司谏汝河。评论当世人物曰。 赵某。
人伦之标准也。自外见之。未尝以学问自处。但见其恺悌儒雅。而夷考其实行则无一不合于道理。以至昆弟朋友亲 (第 371L 页)
愧为之子愧为臣。布衣还出东门去。依旧青山白屋贫。朴公知训曰快哉快哉。赵君之为也。厥后潜谷金公常语人曰 赵某
为人。吾所爱慕。而于大典讲不就时。尤服其快活矣。庚午秋。遭外王母禹氏丧。公痛母夫人之早世。欲以所事母 …… (第 516H 页)
 启曰新化之初。百废皆修举。而教士之方。尤不可忽。须得通知经学之人为太学之师。以经传教诸生。温阳郡守 赵某。
经学精 …… (第 519H 页)
谓仁政而不可谓善政云。辛卯七月。拜江华经历。既赴任。掌令柳俊昌,持平李垕以公不见台官请推。玉堂 启曰 赵某
儒者。不可以俗吏待之。江华与京衙门一体。例无下直。台官误矣。两人引嫌而退。推命不行。而既被台评。投绂 …… (第 519L 页)
允。公感激殊 恩。乃出供仕。 上命赞善宋浚吉,进善权諰。会讲 春宫。公以本职入参受 礼赐。玉堂 启请 赵某
乃特 召之人。亦令入侍 经筵。 上允之。自是每于 筵席。无不登对。 上方讲心经。公陈说义理。发明经旨 …… (第 521H 页)
亲往进排。别定户曹郎。使之护丧。日遣内竖看检。成服朝。又遣人宣慰诸孤。仍令书启吊客。他日 上谓筵臣曰 赵某
意外客死。予甚惊惨。本居山野之人。强使赴阙。竟死旅邸。有若由予而死。尤可痛惜。 上又曰 (第 524H 页)
赵某
所为。予甚嘉尚。此人非不知投疏引嫌。而感谢君恩。不敢退伏。初丧时又无名官往见者。必其平日不为好党而然 (第 524H 页)
也。此亦可嘉。入侍大臣曰 赵某
尽心奉职。不饰边幅。曾为缮工监佥正则曰此正吾之任也。冰库收捧等事。亲自监董。触寒往来。因此致伤云矣。 (第 52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