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钦定四库全书
 梧溪集卷五
             元 王逢 撰
  哀 尹伯奇
一首寄杨铁崖(有序/)
 铁崖杨先生尝拟古操十见寄且徵同赋逢岂敢当
 姑拟哀 (第 1a 页)
尹伯奇
一首答之今附其四操其箕山操拟巢
 父作曰箕之山兮可耕而樵(叶囚/)箕之水兮可饮而
 游牵牛何来兮饮吾 …… (第 1a 页)
 同舟兮誓与尔同沈母有命兮諌不我听示旌以盗
 兮我先以旌卫有国兮国在兄杀兄及我兮我不如
 无生其履霜操拟 尹伯奇
作曰霜鲜鲜兮草戋戋儿
 有罪兮儿宿野田衣荷之叶兮业易穿采楟花以食
 兮食不下咽天吾父兮天胡有偏我不父 …… (第 1b 页)
 梦有兽兮其兽曰狸狸有怪兮身首异而告我以凶
 兮戒而戒而我丘有首兮誓死完以归逢辞曰
比屋可封兮孝微称重华大孝兮后莫有承孝后母兮 伯奇
权舆彼楟荷兮天将用符晨霜涉兮尚俾宁遗躯
  拟古二首寄题金陵林氏永思堂
春阳熙熙从侯于淇禄积万钟车服 (第 2a 页)
  厉王之时诸侯劳(阙)   赋小东

  厉王不礼于诸侯(阙)  相戒以避之赋菀柳

  厉王出居于彘(阙)    赋小明

   尹伯奇(阙)
   后母邻大夫闵之赋小弁

  幽王(阙)     赋巷伯

  大夫伤于谗赋巧言

  大(阙) (第 50a 页)
   琴清英(凡四/)
昔者神农造琴以定神齐媱□去邪欲反其天真者也

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治尧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也
晋王谓孙息曰子鼓琴能令寡人悲乎息曰今处高台
邃宇连屋重户□肉浆酒倡乐在前难可使悲者乃谓
少失父母长无兄嫂当道独坐暮无所止于此者乃可
悲耳乃援琴而鼓之晋王酸心哀涕曰何子来迟也
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后母谮之自投江中衣苔带藻忽
梦见水仙赐其美药唯念养亲扬声悲歌舡人闻而学
之吉甫闻舡人之声疑似 伯奇
援琴作子安之操 (第 19b 页)
   唐柳子厚

    吊屈原文 吊苌弘文 吊乐𣪣文
  操
    尹伯奇
    
履霜操
   牧犊子
    雉朝飞操
   韩退之
    将归操  龟山操  拘幽操 (第 9b 页)
 离骚本古诗之衍者至汉而衍极故离骚亡操与诗
 赋同出而异名盖衍复于约者约故去古不远然则
 后之欲学离骚者惟约犹近之
    尹伯奇
  履霜操
   (尹吉甫子伯奇无罪为后母谮而见逐自伤/作愚按古操极多但多是古诗今录履霜雉) (第 11b 页)
   赠陈景常序
妻亡而不再娶礼乎曰非礼之经礼之权也男子生而

愿为之有室将以传继嗣奉宗庙是固不可以不娶娶
而不幸或亡则为之原情制服服尽而再娶焉不如是
则继嗣不传宗庙莫奉亦君子之不得已者礼之经也
娶矣或中道而丧或垂世而逝不独有子也而又有孙
不独有孙而又众且贤也如是而复娶不幸而遇不肖
之妻其不至于虐孤遗间骨肉产荡而家破者不已焉
然则继嗣不绝宗庙有承与其再娶以乱吾家孰与不
娶以全吾美此礼之权也西安陈君景常者家富而睦

景常尝娶于冯生二子曰志曰意而冯以疾卒景常为
之制服服已而誓不复娶有劝之者辄曰妻妾之奉人
情也吾非恶此而逃之然高宗贤君也而以之逐孝已
吉甫贤臣也而以之杀 伯奇
或出于人之所不意吾所
以上法曾子而下从王骏者殆以此也况吾二子者甘
旨之奉尝足吾安之而不知其劳诸孙之继 (第 9a 页)
  令禽恶鸟论
国人有以伯劳生献者王召见之侍臣曰世人同恶伯
劳之鸣敢问何谓也王曰昔尹吉甫用后妻之说杀孝
伯奇
吉甫后悟追伤 (第 7b 页)
伯奇
出游于田见鸟鸣于桑闻
其声噭然吉甫动心曰伯劳乎乃抚翼其音尤切吉甫 (第 7b 页)
  岐山操周公为太王作
自邰有家于夏之先克承勿怠瓜瓞绵绵开我邠宇衍
我宗禋嗟狄之人敢乘以奸彼岨矣岐将遂于迁既有
我土勿戕我民
  履霜操 尹伯奇
无罪为后母谮而见逐自伤作
驱车驱车车行无迟儿在中野父宁不悲驱车驱车车 (第 2b 页)
琴操曰尹吉甫周上卿人也有子伯奇伯奇母死更娶/后妻生伯邦乃谮伯奇于吉甫曰见妾有美色然有欲)
(心吉甫曰 伯奇
为人慈仁岂有此也妻曰试置空居中/君登楼而察之后妻知 (第 4b 页)
伯奇
仁孝乃取毒蜂缘衣领 (第 4b 页)
伯)
(奇
前持之于是吉甫大怒 (第 4b 页)
伯奇
于野宣王出游吉甫 (第 4b 页)
伯奇
乃作歌感之于宣王宣王曰此放子辞吉甫乃) …… (第 4b 页)
(收 伯奇
射杀后妻左传曰鲁哀公夫人姜氏归于齐将/行哭而过市曰天乎仲为不道杀适立庶市人皆哭鲁)
(人谓之哀姜帝王 …… (第 5a 页)
子曰孝己事)
(亲一夜而五起视衣厚薄枕之高下也家语曰曾子遣/妻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杀孝己尹吉甫以后妻放 伯)
(奇
吾上不及高宗中不乎/及吉甫庸知得免于非)攒乎下风收精注耳(收精不窥/注耳专听)
雷叹颓息搯膺擗摽(叹 (第 5a 页)
之,自投江中。衣苔带藻,忽梦见水仙,赐其美药,思惟养亲,扬声悲歌,船人闻而学之。吉甫闻船人之声,疑似 伯奇,
援琴作子安之操。(《水经注》三十三江水一、《御览》五百七十八。)

雉朝飞操者,卫女傅母之所作也。卫
仲夏贝始鸣』。《诗》云:『七月鸣贝}}』。夏五月,贝则鸣博劳也。昔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 伯奇,
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俗传云,吉甫后悟,追伤 伯奇,
出游于田,见异鸟呜于桑,其声敫然,吉甫心动曰:『无乃 伯奇
乎?』鸟乃抚翼,其音尤切。吉甫曰:『果吾子也。』乃顾曰:『伯劳乎?是吾子,栖吾舆;非吾子,飞勿居。』
 宗燮对。邶鄘卫本是三国名。而卒并于卫。则所咏皆卫事。所录皆卫诗。而或系于邶或系于鄘者。皆从得诗之地而系之也。诗之此类。亦或有之。夫何

彼秾矣之诗。虽是王风。而列之召南。猗嗟昌兮之诗。本刺鲁公。而在于齐风。则刘安成所谓各因其地而名之者。庶或得之矣。然则邶鄘之国虽亡。而邶鄘之地尚存矣。其地尚存则其诗之各以地名者固也。而其国已亡则其诗之皆为卫事明矣。(以上卫风)
[王风]
黍离。毛传以为大夫闵宗周之诗。朱子从之。然新序则曰卫伋见害。弟寿闵之。为作黍离之诗以求之。曹植曰尹吉甫杀孝子 伯奇。
其弟伯封求而不得。作此诗。卫寿之死先于伋。则新序之说。固不足信。而曹植伯封求兄之说。又未知其何所本也 (第 269L 页)
。则其于顺天之理。奉天之心。可谓至矣。
伯奇,申生。固非孝也。此特取其恭于命勇于从之意。以为譬也。盖 伯奇
申生之父是人。故不能无不是。申生之恭。 (第 320L 页)
伯奇
之勇。适以成父之恶也。此所谓父即天理也。天理至善。未尝有不是。是以人之遇事势迫阨。义不可苟者。只当顺 (第 320L 页)
受而不避。恭如申生。勇如 伯奇
也。然后方谓天之孝子也。非谓申生伯 (第 320L 页)
漠然无心于天下。不以救世为心。则便是杨朱之学。岂圣人之心哉。
杂书谓高宗以后妻杀孝己。尹吉甫以后妻杀 伯奇。
此语盖不然。高宗是商盛德之主。尹吉甫亦是周家哲辅。岂有此等事。此孟子所谓齐东野人之言也。
葬书。葬乘 (第 188L 页)
  瞻卬
景源曰。介狄者。介于狄也。明幽王不知妇寺之祸大于戎狄而舍之也。诗人之言。循常而不诡。由情而不巧。岂诚以犬戎未然之祸。谓自于妇寺乎。若以为中国必有犬戎患则是矣。引晋语之女戎。以妇寺为狄。非也。戎者兵也。狄亦可以为兵邪。
有容曰。有内嬖者。必有外患。诗人非强为之说也。然

必以介狄为言者。想其可忧者。夷狄为尤甚耳。下文云维予胥忌。岂尝有以此谏王者。而王不之悟。又疏之欤。
  召旻
景源曰。序。以召旻。为凡伯刺幽王诗。申氏。谓 尹伯奇
谏王而作是诗。皆无明證。而考其诗。若有所指。其三章曰。我位孔贬。申之曰。胡不自替。卒章曰。维今之人。 (第 245L 页)
 景源曰介狄者。介于狄也。明幽王不知妇寺之祸大于戎狄而舍之也。诗人之言。循常而不诡。由情而不巧。岂诚以犬戎未然之祸。谓自于妇寺乎。本注云必将有夷狄之患。太过。或引晋语之女戎。以妇寺为狄非也。戎者兵也。狄亦可以为兵耶。
有内嬖者必有外患。诗人非强为之说也。然必以介狄为言者。想其所可忧者。夷狄为尤甚耳。下文云维予胥忌。岂尝有以此谏王者。而王不之悟。又疏之欤。

召旻
 
景源曰序以召旻为凡伯刺幽王诗。申培谓 尹伯奇
谏王而作是诗。皆无明證。而考其诗。若有所指。其三章曰我位孔贬。申之曰胡不自替。卒章曰维今之人。不尚有 (第 90L 页)
恶子之鼻。子见王必掩鼻。美人从之。王谓郑袖曰美人掩鼻何也。对曰恶王之臭也。王曰悍哉。劓之。尹吉甫有子 伯奇。
事后母孝。后母取蜂去毒。系于衣上。 (第 82L 页)
伯奇
切欲去之。后母大号曰 (第 82L 页)
伯奇
牵我。吉甫见疑 (第 82L 页)
伯奇
自死。以楚王之明吉甫之贤。犹惑于谗间之说。疑其爱妾慈子。则况不若 (第 82L 页)
而去。○尹吉甫子伯奇。事后母至孝。母取蜂去毒。系于衣上。伯奇前欲去之。母大呼曰。伯奇牵我。吉甫见疑逐 伯奇。
)○凌兢(扬雄甘泉赋。驰阊阖而入凌兢注。凌兢。恐惧貌。一曰。寒凉。处此以恐惧言。)○赦蝇(苻坚屏人作 (第 283H 页)
亦出孟子。
勇于从(止)伯奇也。解子于父母(止)惟令之从。 出庄子。
伯奇履霜中野。 谨按韩诗附注。 尹伯奇。
吉甫之长子也。吉甫继室生子。曰伯封。欲立之。乃绐吉甫曰 (第 447L 页)
伯奇
好妾。若不信。君登楼观之。乃 …… (第 447L 页)
置蜂领中。顾 伯奇
曰。蜂螫我。为我掇之。吉甫望见。以妻之言为然。乃放 (第 448H 页)
伯奇。
(第 448H 页)
伯奇
编水荷而衣。采梓花而食。清朝履霜践草。自伤无罪见放逐。乃援琴而鼓之。见古乐府解题。
玉女于成。 谨按 …… (第 448H 页)
之。惧而无怨。
存吾(止)宁也。 谨按。顺事。只以顺天而言也。顺事没宁。犹言生顺死安。○自不弛劳。至 伯奇
也四句。全以事亲言。故解中引事天之事带言之。自富贵福泽。至殁吾宁也四句。全以事天言。故解中引事亲之事 (第 448H 页)
不足道也。申生,子伋之死。皆由于家道之乖盭矣。殷高宗之逐孝己。尹吉甫之放 伯奇。
董仲舒之黜符起。是果何哉。三子皆孝子也。
万石君。汉礼法之家也。蒙恩累世。为汉贤臣。而当武帝多事之日 (第 444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