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晚知之恨也。文章之教。敢不佩服。夫文者贯道之器也。苟能用力于根本之地。而有得于吾之身心。则发于文者。 自然理
明辞达。菽粟布帛。信乎为有德之言也。从古圣贤。岂有不能于文章者哉。世衰道微。道学文章。分为二致。专于 …… (第 464H 页)
二三而去走作。戒间断而勿忘助。优游渐渍。笃厚悠远。勿过于拘迫。毋坠于怠废。至于积累之多。践履之久。则 自然理
定仁熟。何必区区于同异之间。而不切于自己身心耶。
答崔景至(南复)
围三围四之说。此不过天地之数为五 (第 466L 页)
整庵,鹿门。均是为理气一物之论。然整庵于理一看得重。鹿门于分殊看得重。看理一重。则 自然理
为主。看分殊重。则毕竟气为主。以此较论得失。整庵殆其少疵矣乎。
理一分殊四字。出自程子。观延平答问。 …… (第 526H 页)
且以渐。故吾圣门亦自有合一之妙。自属上面事。未尝如此超躐为说。只教人恁地循序。步步做上去。真积之久。 自然
到得合一处也。今于涉学之初。径以此作话头做题目。想像思议。要见其奇特于瞥间。虚妄甚矣。其所自为而教人 …… (第 531L 页)
于耳目口鼻动静瞬息之间。布濩融漾。验之莫非这个。故孟子曰形色天性。
形色莫不各有当然之则。即是天理之 自然。
循之而 …… (第 536L 页)
发明。岂足与此图论其得失哉。且病其摸拟安排。而朱子亦曰合下规模不同。太极终在先天范围之内。又不若彼之 自然。
不假思虑安排也。安排之病。朱子亦未尝不言之。然先天伏羲本图。有图而无文。故周子立象系说。剖析幽妙。以 …… (第 541H 页)

邵子心者性之郛郭之说。不善观则易做病。
邵子于此理之源。非不造极。而其见于言语者。则殊少醲厚之味 自然
之趣。且间有恃其聪明而发之太快处。此两程所以未之深许欤。 (第 541H 页)
 四库全书总目。朱子于隆兴元年。辑诸家说论语者为要义。其本不传。后九年乾道壬辰。因复取二程张子及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和靖,(案原本火旁享字。)周孚先等十二家之说。荟稡条疏。名曰论孟精义而为之序。时朱子年四十三。是书盖本程氏之学。发挥经旨。其后撰成

集注。中间异同疑似。当加剖析者。又别著之于或问。似此书乃已弃之糟粕。然考诸语录。乃谓读论语。须将精义看。又谓论孟精义中所载诸先生语。须是熟读。一一记于心下。时时将来玩味。久之 自然理
会得。又似不以集注废此书。
朱子仪礼经传通解二十三卷
 朱在记右先君所著家礼五卷,乡礼三卷,学礼十一 (第 257H 页)
 武夷九曲诗曰。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閒听两三声。臣台佐窃惟棹歌诗一篇。近儒有以道学浅深之说。逐段注解。然圣贤之言。上下皆通。横看竖看。 自然理
到。平易处不必作高远看。无心处不可作有意看。夫子 …… (第 98H 页)
 答吕子约书曰。心之有知。与耳之有闻目之有见。为一等时节。虽未发而未尝无心之有思。乃与耳之有听目之有视。为一等时节。一有此则不得为未发。臣台佐窃惟心之有知思。固宜分属于发未发。而闻见视听之分属。抑甚可疑。论语非礼勿视听之视听。就动处说去。中庸不睹不闻之睹闻。就静处说去。以此观之。似有有心无心之别。而终未分晓。敢此仰质。
凡天地间。物万事万之有形有声者。罗列于前。则除非烂睡熟著。 自然
有见闻。此乃耳目之官。即理也。若视听则于形色见闻之中。指吾心所注而言者也。然则视听者。即是有心之见闻 (第 99H 页)
此。而今人之不可行也。时时念念。不懈益勉。才觉放去。便是接续处。看书应事。勿论大小。理会透彻。则久久 自然理
明矣。存心制行。勿论难易。勉勉著力。则久久 (第 140H 页)
自然
安稳矣。行解相资。内外交养。则上头有许多欢喜事。要在自著力而已。绝句意致颇佳。第当默默加工可也。
寄 …… (第 140H 页)
静况平稳。又得胜友与之资益为幸。读书亦无他巧法。只虚心静虑。缓视微吟。句句字字。如听古人当面说话。则 自然
有益于身心性情矣。汝于此。全不加意。只是信口诵读。以充遍数。所以从前不得力也。今往静界。可著意加工也 …… (第 142H 页)
要则得矣。穷理之方。读书则研究其义理。应事接物则必求其是处。无论大事小事。必理会到彻头处。积之之多。 自然
心地渐明。而义理昭著矣。居敬之方。静时则整齐严肃。虚明静一。动时则随事省察。主一靡他。行之之久。 (第 143H 页)
自然
心与理一。打成一片矣。言之非难。行之实难。惟在勉之勉之而已。思索义理。不可穿凿入虚远无形影处。日用平 …… (第 143H 页)
  
天理人欲同行异情辨(往在一善。与一二友论此。以为此八字就二人分上说亦得。就一人分上说亦得。余以为同字异字。是对待之言。就一人上说不得。仍有小辨。今已二十馀年。略加点窜。以存旧说。)
天理人欲之在人。正如阴阳昼夜之相反。而不可以相并。非故有意于相反。亦其理势之 自然
也。此胡子同体异用之说为不可。而同行异情者则以圣狂舜蹠之于饮食男女。有中节不中节之异耳。是以语类及大 …… (第 143L 页)
 
困知记曰窃以性命之理。无出理一分殊四字。简而尽。约而无所不通。初不假于牵合安排。确乎其不可易也。盖人物之生。禀气之初。其理惟一。成形之后。其分则殊。其分之殊。莫非 自然
之理。其理之一。常在分殊之中。此其所以为性命之妙也。语其一。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语其殊。故上智与下愚不 (第 151H 页)
虽不敏。敢不奉而事斯乎。如其不然。无言可对。无辨可破。虽使有言可对。有辨可破。而其为言与辨也。或不能 自然理
顺。而有牵合傅率崎岖反侧之患。则亦望即此而反求之。如上所陈。如何如何。必如是而后。今日之辨。方有益于 (第 278H 页)
未能到底。须虚心游意。反复推究。颠倒烂熟。使书册之理。默契于吾心。见得无味中之味。真如刍豢之悦口。则 自然理
明心定。持守坚固。所谓知至而后意诚也。区区未能用一日之力而爱慕之深。聊诵所闻。未知意下如何。别纸非浅 …… (第 139H 页)
地宽閒。意思平淡。便是得力处也。敬字工夫。亦依退陶说。权且勿上念。只如此平养将去。使心意不至走作。则 自然
专一而不至放舍。敬亦在其中矣。但念祥礼在近。馈奠之哀。时节之感。交切于中。尤难以一意将息。然幸望朝夕 …… (第 143H 页)
虑纷乱无节。故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思一事心在一事。思此事心在此事。不杂以二三。便是寡欲。如是久久。 自然
心定理明而纷扰之患。渐减其分数矣。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自是修己接人之道。如所谓己虽未尽于孝而不可不责 …… (第 145H 页)
落然后反躬体验。随事省察。如分桐叶。如刀两段。粹然天理之正而不容一毫私意之干。则心与理一。习与身安。 自然
有得力处。若无精义体验之功而事到手头。欲辨于几微之际。见解眩挠。取舍颠倒。辛勤而所成就者。毕竟落在第 (第 145L 页)
二义。甚可惧也。
敬斋箴贰参字。与二三自不同。二三者。 自然
见成之数。贰参者。拟议以成其数之名也。如易之参天而两地。礼之周旋而贰。皆此义也。佛家有能与所能之别。 (第 145L 页)
,语,孟,朱子之书。日敛襟危坐而读之。不以一毫他事干吾之心。而沉潜温绎。务穷义趣。真如刍豢之悦于口。 自然理
义渐熟。心广体胖。而外至之荣辱祸福。皆无足以为吾欣戚矣。诚如是。岂不快活男子哉。不然而便垂首摧沮。向 …… (第 187H 页)
不免于二者之病。但习到专一时。 自然
无是患矣。孟子曰。夫仁在乎熟之而已矣。朱子亦曰。只是熟只是熟。盖谓此也。不然而徒患其目前之纷乱。而欲 …… (第 194H 页)
。方有据而易为功。如敬斋箴第一开口。即言正衣冠尊瞻视。足容重手容恭。皆是此意。苟得外面整齐严肃。里面 自然
有所存得。所谓主一无适。若常惺惺。若其心收敛。不容一物。数者 (第 194L 页)
自然
尽在其中。向来以玉藻九容奉勉者。亦以此也。未知如何。
答徐默修
 
天命之谓性。是性即单言理耶。兼言 …… (第 194L 页)
 唯仁人能爱人能恶人。上段既无爱人之言。而下段并论爱恶者何也。
惟仁人放流之。虽若专以恶人一边言。然恶者恶之则善者爱之。乃理之 自然
也。故其下复并及爱人者 (第 196H 页)
路分。不知深洞里。谁是鹿为群。
茅覆菊(二首)
黄菊花开日。清霜夜落时。物能知节序。人强覆茅茨。衰盛 自然理。
摧残何事悲。贞心犹不死。终始托深期。
黄花枫叶晚。秋冷夜霜时。爱月不垂箔。怜山常剪茨。望来秦地远。随 (第 177H 页)
侧。看来书。至汩没程课。都无理会之语。惘然以为此真是实际语。渠亦亲经历。故有味于斯言耳。然课得精熟。 自然理
会了。朱子云。积累工夫。其间必有所大疑。亦必有所大悟者。是也。用是法。勉强久远看如何。心未发不能无气 (第 226H 页)
。更加温绎之工。则本原当益涵养。閒思亦尽消除。自然心身安定。不役于冗务矣。作文惟取辞达。剪去枝蔓。则 自然理
畅语直。无凝滞枯涩之病矣。然此是太渗淡话头。安敢望有概于高见 (第 620L 页)
详焉。○老洲集杂识曰。整庵鹿门。均为理气一物之论。然整庵于理一看得重。鹿门于分殊看得重。看理一重。则 自然理
为主。看分殊重。则毕竟气为主。以此较论得失。整庵殆其少疵矣乎。又曰。整庵鹿门。皆从气推理看得合一之妙 …… (第 132H 页)
 心即理也一句。阳明之自信处。专在于此。自蔽处。亦在于此(云云。)虽然。惩刱心即理之说。专以气字当之。则矫枉过直而反失圣贤之指。何也。盖心固理也。而所乘者气也。认心为理。而不问气欲之拘蔽。则其害固不可胜言。指心为气。而不知天命之主宰。则其理亦有所不明矣。(六板。)
愚按心固理也。所乘者气两句。是华老折衷断案之论也。然则所谓心者。毕竟是形而上之理也。其下又却以认心为理。指心为气。两下说弊。有若不专主于

心即理之论者然。愚未敢知也。以愚观之。认心为理者。必皆不察气欲之蔽。何也。所见既如彼。即 自然
以心为极则故也。陆王之已事可见矣。指心为气者。未有不主性命之理。何也。所见既如此。则不敢以心为准的故 …… (第 140L 页)
谓不杂者也。若如是说。则夫子所为分道器辨上下之旨晦矣。(辛卯)
 朱子曰。道义别而言。则道是物我公共 自然
之理。义是吾心之能断制者。所用以处此理者也。义即性也。亦可以理言。今曰处此理者是义也。则亦无以理处理 (第 143H 页)
 妙用之神。主宰之帝。同一义也。而所以有此分者。理无形无为。而有此神妙之用。乃自微至显之势也。虽无形无为。而有此森严之轨辙。万物莫敢有违。帝则自上临下之象也。但帝不可直唤做理。神之理为主者耳。在人则心之虚灵神明。正可以当之。但有正不正之拣别者。帝则 自然理
为主。不容拣别者。此其所异也。未知然否。
大意甚善。
 致良知三字。乃阳明之病案。然患在废格物而欲致 (第 27L 页)
  又
山暗云沈树。江明月涌波。高楼当此夜。豪兴十分多。
病中火盛。夜不得做睡。强索成句。
樗栎焉能作干桢。却惭年少忝科名。 三朝厚渥曾何报。八耋沈痾久已婴。贾傅空流忧国涕。华封徒切祝尧诚。公私百虑关心地。耿耿那堪睡不成。
数名诗
一气肇乎初。问谁主张是。二仪旋复具。斯固 自然理。
三才又并立。厥机至深邃。四常胡可无。森然腔子里。 (第 371H 页)
。抑其晚年出处。亦坐于此病欤。
偶见薛文清读书录。有云为学最要务实。知一理则行一理。知一事则行一事。 自然理
与事相安。无虚泛不切之患。此段似有可疑者。有此理。便有此天地。则天地之间。事事物物。无不有此理。而特 (第 164H 页)
。林塘之麓也。
琴隐朴公墓碣铭(并序)
琴隐朴公伏田园中。行年七十四而终。亦号自然亭。有诗曰。物各有 自然理。
心安得返 (第 671H 页)
自然。
盖古称隐君子者乎。按状。公少事秋月堂韩公。韩公志高尚。其薰袭宜有。故公不喜举子业。以亲故。黾勉累选解 …… (第 671H 页)
之。俾不越其方。油油然先进而野人也。遭时大乱。忧纲常。悯义士。草野愤懑。属之吟哦。遗佚而不忘世者也。 自然
亭者。视宅后岩台峭麓。洼突坁沼。横纵位置。皆本其天造而成。不役智穿凿高深。名之以自寓焉。一时名德。相 …… (第 671L 页)
。后生之瞻仰。今百有馀年。愈恨其湮泯而无述也。遂强其不文。以为铭曰。
窿然阜。坎焉泉。琴隐处士之云。 自然
者然耶。存吾恬。 …… (第 671L 页)
殁永宁。琴隐处士之返。 自然
者然也。
通政大夫。刑曹参议。东屏李公墓碣铭。(并序。)
东屏李公。讳世泰。字季通。胄出退陶先生七世 …… (第 672H 页)
言遽色愤怒懈慢之容。幼性端介。不喜狎弄。长习通经业。讲究经旨。务要博洽精微。融贯而会通之。读之久熟。 自然
成诵。不穿穴章句作学究样。年十九。遭通仕公忧。岁大疫。父子同时遘疾。涔淹中犹闻祝天代某之声。声在喉间 …… (第 673H 页)
难。差不及二贤则又公之幸耶不幸耶。公之言曰。 英庙末年。以假注初入侍。仰见 天颜迟暮。如老父母末子。 自然
生喜惧爱日之忱。及后 庭鞫。虽不胜惶恐惕息。而如子之得罪于父。必见怜其愚而察其衷。少无非罪横罹之惧云 (第 675L 页)
 臣窃惟朱夫子棹歌一篇。讽咏之间。幽婉清绝。不但出于一时之谩兴而已。然近世儒者。有以道学浅深之说。逐段注解则恐未必然。圣贤之言。上下皆通。横竖说去。 自然理
到。平易处不必作高远看。无心处不 …… (第 292L 页)
。冒渎仰陈。死罪死罪。
批略曰。尔言质实且可感。今番觐由之特许。在于此条未见之前。大抵凡事由于诚心则 自然
有桴应之效。此等处尤可验。
国朝宝鉴。 光庙朝宪臣金彦章论覈大臣。 上怒甚欲杀之。杨熙止上劄言。欲以 (第 301H 页)
西河河汾之教。东都人士至今称诵。以是故也。公之所著诗若文。皆出于多读汎览之馀。式闳以肆。故不事雕饰而 自然理
到。在济时所著天文地纪星经山水草木虫鱼鸟兽。谣俗之异。方言之讹。无不究极其所以然。辨明其所当然。皆所 (第 311L 页)
精妙处乃理也。非理则气不能精妙也。盖从气看则自然者是气也。精妙者是气也。然看得从头直下然后。可知理固 自然理
固精妙。而理气非一物也。朱子曰气之精英者为神。又曰心者气之精爽。今因此说而谓之神即是气。心即是气云尔 …… (第 160L 页)
 大学明德专言人。中庸性道兼言物何也。
以言其所赋之理则初无人物之殊。而物则梏于形气之偏。无以充其本体之明且全者也。人则得其气之正且通者。而其性为最贵。故方寸之间。虚明洞澈。万理咸备。朱子所谓异于禽兽者。正在于此也。中庸之言人物性者。人与物各循其性之 自然。
各有当行之道。所以通人物而言性道也。盖观万物之一原。则人之理即物之理。而人也有健顺五常。物也有健顺五 …… (第 165H 页)
。父母既三年。则其次不得不期。而自杖期以下十一月(练服)九月七月(殇服)五月三月。皆降杀以两。而其数 自然
如此。
三年内立后。自受服日计满二十七月除之。来示得之。其间练祥之退不退。几筵之撤不撤。先辈说各自不 (第 171H 页)
看详焉。○老洲集杂识曰。整庵,鹿门均为理气一物之论。然整庵于理一看得重。鹿门于分殊看得重。看理一重则 自然理
为主。看分殊重则毕竟气为主。以此较论得失。整庵殆其小疵矣乎。又曰整庵,鹿门皆从气推理看得合一之妙者。 …… (第 590L 页)
性之本体。然其本体又未尝外此。要人即此而见得其不杂乎此者耳。若物则鸟兽之一处通。草木之荣悴开落。各有 自然
之理。亦岂不是本然。朱子于此分明言天命之本然。初无间隔。又以附子热大黄寒。谓本然之性。(徐子融以附子 (第 595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