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
心以相从也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捍牧圉
不协之故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自今日以往
既盟之后行者无保其力居者无惧其罪有渝此盟以

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纠是殛(左传)

   孙林父(文子嗣父桓子良夫为卿)
  卜追郑师繇(左传楚伐宋卫侯救宋师于襄牛郑皇耳帅师侵卫楚令也孙文子卜追
之献兆于定姜姜氏问繇姜
(第 21b 页)
  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
心以相从也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捍牧圉
不协之故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自今日以往
既盟之后行者无保其力居者无惧其罪有渝此盟以

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纠是殛(左传)

  孙林父 (文子
嗣父桓子良夫为卿)

  卜追郑师繇(左传楚伐宋卫侯救宋师于襄牛郑皇耳帅师侵卫楚令也 (第 21b 页)
孙文子
卜追
之献兆于定姜姜氏问繇姜氏曰征者丧雄禦寇之利也大夫图之卫人追之获郑皇耳于犬
丘○定姜卫定公夫人卫 (第 21b 页)
涕 左)
(传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卫左传/战于韩原晋戎马还泞而止 左传襄十四年 孙林)
(父
宁殖出其君衎二十六年宁喜弑其君剽潜左传疆/场无主则启戎心 南史广陵乔人朱盛等 聚党谋)
(袭杀齐 (第 34a 页)
获特书以表之耳予故辨而论之以告后之修史者当
以纲目为法
  省试论
   仲孙蔑会晋荀罃齐崔杼宋华元 卫孙林父

   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戍郑
   虎牢
合人心而霸统定据地势而王制明此春秋录霸之 (第 10a 页)
以称况乃忠兼三
义文备三德于古志不悖而谥法亦曰宜矣本议曰忠
文子按古之以子配谥者鲁之季文子孟懿子卫之
文子公
(第 24a 页)
文子
皆诸侯之臣也至于王室之卿大夫其
尊与诸侯并故以公配春秋曰刘卷卒葬刘文公公羊
传曰刘卷者何天子大夫也经 (第 24a 页)
台三年不成邻国将欲兴兵社稷亡灭君欲何望)
(翰曰寮官儡坏漼毁隳废也谓诛骏之时岳免主簿/济曰/预曰夫子 孙文子
也毛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卵也/壳亦)夕获归于都外宵未中而难作(书曰潘岳为/善曰王隐晋) (第 4a 页)
艺苑雌黄云左氏传云吴公子札聘于上国宿于戚闻 孙林父
击钟曰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巢于幕上夫幕非
燕巢之所言其至危也故潘岳西征赋云危素卵之累
壳甚玄燕之巢幕丘希 (第 10a 页)
者人贤否不齐念之益重感怆也用敬识于下以归

   王氏族谱序后
前翰林学士解公序吉水王氏族谱王氏之 孙文子

示予属识一言解王世婚姻家故述其先世特详王之 (第 22a 页)
先自金陵徙吉水宋元皆著科目盖诗书行义代不乏
续表表故家也大抵富有不足以擅名家擅名家者必
其诗书行义有肇于前有绍于后足以重州闾光简册
而后名故家为无忝故王之先世虽常积累千金然所
以名故家初不系此世之汲汲于千仓万箱之储以图
大其家而所行或畔于德义卒之沦陷僇辱身将弗保
况家乎诗曰诚不以富亦祗以异王氏所从来者异矣 文子
比岁发廪以助邑大夫济民于饥岁事闻朝廷遣 (第 22b 页)
儡坏败之猊洛罪切漼亦/坏貌七罪切累卵已见魏都赋左)
(氏传吴公子札曰夫子在此犹燕巢幕上也杜预曰夫/子 孙文子
也毛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壳)
(苦角/切)夕获归于都外宵未中而难作(王隐晋书曰潘岳/为杨骏府 (第 4a 页)
郑悼公卒七年春郑子良相成公如晋四十
五也十四年十月卫定公卒十五年三月献公会诸侯盟于戚四十六也十一
孙林父
会诸侯之大夫于钟离四十七也十八年八月公薨十二月仲孙蔑
会诸侯及崔杼盟于虚朾四十八也襄公元年公即位四十 (第 7b 页)
   幕燕
对雨书怀云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

 吴旦生曰王原叔注引左传季子曰夫子之在此犹
 燕之巢于幕上按季子宿于戚闻 孙林父
击钟故曰
 燕巢幕上言甚危也潘岳西征赋云危素卵之累壳
 甚玄燕之巢幕丘希范与陈伯之书云将军鱼游沸
  (第 4b 页)
    曹

    季孙宿会晋士丐宋华阅 卫孙林父(云/云)
于戚晋人
    执卫行人石买
    吉禘于庄公作僖公主
    曹公孙会自鄸出奔宋
    秦伐 (第 41b 页)
委诸草莽而不存也然后王纲凘尽而天下变为伯
矣吁春秋深贬恶曹之盟其有以也夫
   季孙宿会晋士丐宋华阅 卫孙林父(云云)
于戚晋人
   执卫行人石买
党大恶而治小罪此晋伯不竞之所由也夫伯主之所以能
宗诸侯者以其能明天下之 (第 4a 页)
大义也今 卫孙林父
逐君而立
不正大恶也晋人乃合诸大夫于戚以列其罪人于会矣至
于石买之伐曹较之 (第 4a 页)
林父
非小罪乎晋则因其来使而执之
无乃不能三年而缌小功之察也乎观春秋书于戚之会于
前而书执卫行人石买于后则 (第 4a 页)
晋之所以为伯主者可知矣

(云云)昔者桓王不讨宋鲁而伐郑以致繻葛之败王纲始大
不振而舂秋讥其不天为其不知轻重之伦也仐有以臣逐
君以弟篡兄则相与为谋以成其乱而欲以威力禁与国之
争吾知其无益矣故曰放饭流歠而问无齿决是之谓不知
务其斯之谓与是故 孙林父
卫之强臣也昔也不能事君而
出奔晋又介于大国以归其国非定公之所欲也其于先君
且然矣于嗣君乎何有丘宫之盟 …… (第 4b 页)
瓶之怒起于孙蒯当是时也卫侯在
外未入而侪窃之剽犹立于位也使晋平因曹人之愬治其
旧恶告于诸侯复衎废剽执 孙林父
而戮之不亦善乎今也
舍此弗问而执石买徒以伐曹之故伯讨宜不如是矣春秋
先书于戚之会既出 (第 5a 页)
林父
之名而继于卫侯出奔之后后书
晋执石买而贬称人且曰执卫行人则晋人党大恶而治小
罪之失可见矣呜呼买可讨也 (第 5a 页)
林父
而讨买则不可也于
是乎可以知春秋之权衡矣故以悼公之贤而伯止于萧鱼
至平公而遂有溴梁大夫之纵则皆党孙氏 …… (第 5a 页)
之伯业未可量也而不
能焉惜哉他日栾盈入于曲沃而赵鞅入于晋阳荀寅士吉
射入于朝歌大夫相继而起其患不减于 林父
三家竞爽而
靖公废为家人其祸不止于卫侯故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
也又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推原其由则于戚之会 (第 5b 页)
其繇曰云云,必不可。」弗听。)

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左传》襄十年。「郑皇耳帅师侵卫, 孙文子
卜追之,献兆于定姜,姜氏问繇,曰云云)

君子得鼋,小人遗冠。(《御览》六百八十四,八百三十二,九百
晋有六卿,齐有田、崔,卫有孙、宁,鲁有季、孟,常掌国事,世执朝柄。终后田氏取齐;六卿分晋;崔子弑其君 光;孙
林父、宁殖出其君衎,弑其君剽;季氏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彻,并专国政,卒逐昭公。周大夫尹氏管朝事
无愧天下。若乃贪上党之权,惜全邦之实,衍恐伯玉必怀周赵之忧,上堂复有前年之祸。昔晏平仲纳延陵之诲,终 免栾高
之难,孙林父违穆子之戒,故陷终身之恶。以为伯玉闻此至言,必若刺心,自非婴城而坚守,则策马而不顾也。圣
而有迟速。故楚之通嗣恒在数年之后。吴又最远则五年何怪哉。且以季子为不可律以中国之礼者。尤非也。季子讥 孙林父
之君丧击钟。则其不自犯也决矣。
考證精确。
 二十八年。以其棺尸崔杼于市。○言以庄公之棺。 …… (第 204L 页)
 十五年。寡君敢辞。上介芋尹盖。○介副使也。有上介末介。上介当属下句。而注属上句以为正使。恐误。

介字若是价字之省则本注正使之云。不为无据。而传文以副使为介处既多明白。亦未见其省价作介。则注说可怪。
 二十七年。 文子
曰他日请念。○注言临难而思之。朱氏曰恐他日忘此言。故申之也。本注似是。朱说恐非。
本注语意则好而恐非 (第 206L 页)
 赵曰天时。谓时日支干。五行旺相孤虚之属。〇孙曰古之用兵者。莫不布策挟龟。迎日计月。望云占风。观星侯(一作候)气。以察吉凶。以明利害。〇又曰孤虚之法。以一画为孤。无画为虚。二画为实。以六十甲子日。定东西南北四方。然后占其孤虚实而向背之。即知吉凶矣。又如周武王犯岁星以伐商。魏太祖以甲子日破慕容。凡用师之道。有太史以抱天时。太史执同律之类是也。〇镛案易曰圣人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先天者。不卜不筮而行之也。后天者。卜日筮日而行之也。圣人之奉天时。不过如此。卜筮之法。假如行军则先以人谋定某月某日。乃询卜筮。占其吉凶。吉则曰得天时。整旅行师。凶则已之。晋赵鞅卜救郑。遇水适火。史龟曰是谓沈阳。可以兴兵。(哀八年)郑皇耳卜侵卫。 孙文子
献兆曰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襄十年)所谓天时不过如此。故典(一作曲)礼曰卜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 …… (第 109L 页)
 集曰神农之言者。史迁所谓农家者流。〇麟曰吕氏春秋。开春论云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妻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管子引神农之数。 文子
亦引神农之法。此即许行所谓神农之言欤。汉艺文志农家有神农二十篇。刘向别录云李悝商君所说。〇镛案古者农 …… (第 118L 页)
 赵曰阳货。鲁大夫也。孔子士也。〇毛曰直称阳货为大夫。孔子为士。此可解乎。殊不知季氏家臣。原称大夫。季氏是司徒。下有大夫二人。一曰

小宰。一曰小司徒。此大国命卿之臣之明称也。故邑宰家臣。当时得通称大夫。如郈邑大夫、郕邑大夫。孔子父鄹邑大夫。此邑大夫也。陈子车之妻。与家大夫谋。季康子欲伐邾。问之诸大夫。季氏之臣申丰。杜氏注为属大夫公叔 文子
之臣。论语称为臣大夫。此家大夫也。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廛章。
 赵曰今年未能尽去。〇或曰玆。岁也。 …… (第 120L 页)
 蔡曰先师不是已亡之称。后世所谓释奠于先师先圣者则皆是已亡者之称。所谓先生先辈之先。故得亲受其命。(见蒙引)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章。
 〔引證〕 文子
曰混混之水浊。可以濯吾足乎。冷冷之水清。可以濯吾缨乎。〇麟曰孺子沧浪之歌。亦见于楚辞渔父。考之禹贡。 (第 121L 页)
秋传则公孙丁、廋(一作庾)公差、尹公佗。是师弟子三辈。其间同异。亦不甚远。祗春秋传是宁(一作宁)殖、 孙林父
以臣逐君事。与列国相侵不等。孟子引此證师弟子弑逆。或恐大义轻重。较难比拟。
西子蒙不洁。人皆掩鼻章。 (第 128L 页)
 〔引證〕庄子曰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未尝不始于是之。而卒诎之以非也。(则阳篇)〇淮南子曰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〇朱子曰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〇毛曰伯玉见于春秋。在襄十四年。 卫孙林父
宁殖将逐君。问于蘧伯玉。伯玉不对而出。则此时已为大夫。且为逆臣所敬恽如此。此必在强仕之年可知矣。乃后 …… (第 304L 页)
 包曰作。为也。为之者凡七人。(案为者为避世之事。)谓长沮、桀溺、丈人(邢云荷蓧丈人)、石门(即晨门)、荷蒉、仪封人、楚狂接舆。〇郑曰伯夷、叔齐、虞仲避世者。荷蓧、长沮、桀溺避地者。柳下惠、少连避色者。荷蒉、楚狂按舆避言者。七当为十字

之误。(见邢疏)〇王弼曰七人。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见邢疏)〇李曰必求其人以实之则凿矣。〇案易曰见几而作则作者七人。固皆遁世之人。又必孔子同时之人。包说稍长。但曰某曰谁。民莫之信矣。
 韩曰包氏以上文连此七人。失其旨。吾谓别段。非谓上文避世事也。下 文子
曰。别起义端。作(阙者字)七人。非以隐避为作者明矣。避世本无为。作者本有为。显非一义。齐鲁记言。无不 (第 308H 页)
 〔事实〕家语曰卫蘧伯玉贤而灵公不用。弥子瑕不肖。反任之。史鱼骤谏而不从。史鱼病将卒。命其子曰吾在卫朝。不能进蘧伯玉退弥子瑕。是吾为臣不能正其君也。生而不能正其君。则死无以成礼。我死汝置尸牖下。于我毕矣。(礼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其子从之。灵公吊焉。怪而问焉。其子以其父言告公。公愕然失容曰是寡人之过也。于是命之。殡于客位。进蘧伯玉而用之。退弥子瑕而远之。孔子闻之曰古之烈谏者。死则已矣。未有若史鱼死而尸谏。忠感其君者也。可不谓直乎。(困誓篇)〇朱子曰既死犹以尸谏。故夫子称其直。
 〔事实〕左传襄十四年。 孙文子
入见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知也。大 (第 315L 页)
惧社稷之倾覆。将若之何。对曰君制其国。臣敢奸之。虽奸之。庸知愈乎。遂行。从近关出。公使子蟜、子饷、子皮。与孙子盟于丘宫。孙子皆杀之。四月公出奔齐。卫人立公孙剽。 孙林父
、宁殖相之。二十年宁惠子卒。二十六年卫献公求复。谓宁喜曰苟反。政由宁氏。祭则寡人。(惟主宗庙祭祀。) (第 316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