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出师重于
山刑国平若水八八轩后陈三千咎繇李大器夙既成
清风流不已前辈共心倾来者尤兴起知深鲍叔牙论
习凿齿
但言名世生谁觉霸图止礼乐未应兴吞魏
何足唏
  梅(丙戌年/)
江春几夜回送色上高台素蕊寒先动轻香暗 (第 10b 页)
   续后汉书序
汉建安末曹氏废汉自立称魏孙氏据江左僭号称吴

昭烈以宗子继汉即位于蜀讨贼恢复卒莫能相一而
折入于晋晋平阳侯相陈寿故汉吏也汉亡仕晋作三
国志以曹氏继汉而不与昭烈称之曰蜀鄙为偏霸僭
伪于是统体不正大义不明紊其纲维故称号论议皆
失其正哀帝时荥阳 太守习凿齿
著汉晋春秋谓三国
蜀以宗室为正魏虽受汉禅晋尚为纂逆蜀平而汉始
亡上疏请越魏继汉以正统体不用宋元嘉中文 (第 19a 页)
而以寇书之老瞒奸
雄而以帝系之以觅米之怨不立丁仪之列传以父髡
之恨而短诸葛之将略不能逭君子之讥焉其后 习凿
齿
作汉晋春秋萧常作续汉书皆以尊昭烈之正统而 …… (第 6a 页)
曹操之自立则仍范晔之文书韦耿之讨贼亦本范晔
之意尊昭烈之正统则取 习凿齿
之论也存中宗之纪
年则本范太史之说也目仿左氏而稽合诸儒之论如
书卫鞅之受祸则取胡氏之论书秦割地之和韩 (第 10b 页)
  苍梧九疑之辨


  檀弓云舜葬于苍梧之野 晋习凿齿
云虞舜葬零陵元
和郡志亦云九疑舜之葬也汉文颖注曰九疑山半在
苍梧半在零陵如淳曰舜葬九疑九疑在苍梧之凭 (第 26a 页)
御史大夫行丞相事宋制必寄禄官
高于所任之职事乃为行也
资治通鉴纲目考亭朱子续经之笔也其推蜀继汉本
习凿齿
绌周存唐本于沈既济而感兴诗第六章第
七章皆不及之盖天理之在人心初无间于古今先儒
所见适与前人暗合而非 (第 109b 页)
有青盐泽魏土地记云朔方县有大盐池其)
(盐大而青白名曰/青盐又名戎盐)留家则千树无资遗子则一经而已 (习凿齿
襄阳耆旧传曰吴李衡字叔平襄阳人习竺以/女英习配之汉末为丹阳太守衡每欲治家事习不听)
(后密遣客十人往 (第 60a 页)
(云庐陵王续为雍州刺史辟霞为/主簿按续梁武帝之第五子也)张坦直谏既称荀令
之香邹湛知言弥见羊公之德 (习凿齿
襄阳记曰刘季/和性爱香谓张坦曰荀)
(令君至人家坐幕三日香气不歇谓我何如坦曰丑妇/效颦见者必走也晋书 (第 47b 页)
韩愈氏曰为史者不有人祸必有天殃齐太史氏兄弟
几尽左丘明失明司马迁刑诛班固庾死陈寿起而又
废王隐谤退 习凿齿
无一足崔浩范晔赤诛魏收夭绝
宋孝王诛死吴兢亦不能身贵而后有闻此殆有激而
言非至论也为史而遇祸偶此数人 (第 36b 页)
   (皋也馀皆无所考五台山名/𨽻代州于唐属河东道云)

昔之桑门上首(桑门即沙门也袁宏曰沙门汉言息也/盖息意去欲而归于无为也后汉楚王)
(英奉黄缣白纨诣相国曰以赎愆罪诏/报曰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好与贤士大夫
游晋宋以来有道林道安远法师休上人其所与游则
谢安石王逸少 习凿齿
谢灵运鲍昭之徒皆时之选(道/林)
(姓攴名遁道林其字也晋史王羲之传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 (第 12a 页)
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
(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谢安传安寓居会稽与王羲之)
(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 习凿齿
传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
(才自北至荆州与 (第 12a 页)
凿齿
初相见道安曰弥天释道 (第 12a 页)
凿/齿
曰四 (第 12a 页)
习凿齿
时人以为佳对远法师东晋释慧远) …… (第 12a 页)
秽累超诣觉路吾徒不得而留也天官顾公夏官韩公
廷尉郑公吏部郎中杨公(一有/刘公)有安石之德逸少之高 习凿齿
之才皆厚于上人而袭其道风伫立瞻望惧往
而不返也吾辈尝希灵运明远之文雅故诗而序之又
从而谕之曰今燕魏赵 (第 13a 页)
日不在信臣之门以务白大德顺宗时显赠荣
谥扬于天官敷于天下以为亲戚门生光宠不意璅璅
(璅音锁碎也晋书 习凿齿/
传璅璅常流碌碌凡士)复以病执事此诚私心痛
之堙郁汹涌不知所发常以自恨在朝不能有奇节宏
议以立于当世卒 (第 21a 页)
其志又坐不归葬竟被贬议)王隐谤退死家(隐字/处叔)
(晋太兴初官著作令为虞预/所斥竟以谤黜归死于家) 习凿齿
无一足 (第 9a 页)
(凿齿
(第 9a 页)
彦/威
襄阳人)
(以脚疾/居里巷)崔浩范煜赤诛(浩字伯渊后魏人著国书三十/卷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以)
(罪 (第 9a 页)
    宋武帝册文则托始宋公九锡文表则托始
    陆机桓温谢灵运书则托始于魏文帝应㻛
    应璩陆景薛综阮籍吕安陆云 习凿齿
序则
    托始陆机论则托始谢灵运大抵皆变体之
    初俪语散文相兼而用其齐梁以至唐人亦
    (第 2b 页)
 殆不复过也愚谓士龙之书笔势纵放可以补四明

 郡乘之遗故详著之
  与桓秘书 (习凿齿/
)
吾以去五月三日来达襄阳触目悲感略无欢情痛恻
之事故非书言之所能具也每定省家舅从北门入西
望隆中想 (第 13b 页)
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北临樊墟
存邓老之高南眷城邑怀羊公之风纵目檀溪念崔徐
之友肆睇鱼梁追二德之远未尝不徘回移日惆怅极
多抚乘踌躇慨尔而泣曰若乃魏武之所置酒孙坚之

所陨毙裴杜之故居繁王之旧宅遗事犹存星列满目
琐琐常流碌碌凡士焉足以感其方寸哉夫芬芳起于
椒兰清响生乎琳琅命世而作佐者必垂可大之馀风
高尚而迈德者必有明胜之遗事若向八君子者千载
犹使义想其为人况相去之不远乎彼一时也此一时
也焉知今日之才不如畴辰百年之后吾与足下不并
为景行乎
  凿齿
(第 14a 页)
彦威
襄阳人桓袐字穆子温之弟 (第 14a 页)
凿齿
(第 14a 页)
 其舅罗崇罗友俱为州从事及迁别驾以坐越舅右
 屡经陈请温后激怒既盛乃超拔二舅相继为襄阳
 都督出 凿齿
为荥阳太守温弟秘有才气素与相亲
 善 (第 14b 页)
凿齿
罢郡归与秘书其风期俊迈如此
  与王僧虔书(檀圭/)
五常之始文武为先文则经纬天地武则拨乱定国仆
(第 14b 页)
  李东
李东字子贤纲族孙也受学朱文公既登第簿庐陵秩
满周必大饯以诗云地跨江南秀气兼玉成界尺直方
廉西曹久处 习凿齿
高士惟知孙子严(闽书/) (第 5a 页)
  天冠千佛
支提山华严寺去霍童二十里寺前有五龙潭祷雨神
应按华严经东南有处名山号曰支提从昔以来诸菩
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曰天冠与其眷属诸菩萨

众一千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山在霍童万山中周
回数十里茂林蔽日古朩生斑四面拱翠绝无烟火东
联高盖山西接那罗延窟南入化成林界北距紫芝峰
常有祥云覆其顶时夜放光现未常有经云天下有五
法界天地水风火兹为天界云宋大梁王平国诗群峰
翠拥古禅关夹道松篁五月寒欲识天冠真隐处白云
架顶锁金坛主簿陆游诗高明每惯 习凿齿
巨眼适逢
支道林共语不知红烛短对床空叹白云深现前钟鼓 (第 39b 页)
 题跋  跋雪堂雅集后
释统仁公见示雪堂雅集二帙因最其目序四诗十有
九跋一真赞十七送丰州行诗九凡五十篇有一人再
三作者去其繁复得二十有七人副枢左山商公讳挺
中书则平章张九思右丞马绍燕公楠左丞杨镇参政

张思立翰林承旨则麓庵王公讳磐董文用徐琰李谦
阎复王构学士则东轩徐公讳世隆李槃王恽集贤学
士则苦斋雷君膺周砥宋渤张孔孙赵孟頫御史中丞
王博文刘宣吏曹尚书则谷之奇刘好礼郎中张之翰太子宾客宋道提刑使胡祗遹廉访使崔瑄皆咏歌其
所志喜与缙绅游者求古人之近似惟唐文畅故柳送
其行曰晋宋以来桑门上首道林道安慧远慧休其所
与游谢安石王逸少 习凿齿
谢灵运鲍照皆时之选夷 …… (第 11b 页)
考其言有失有得其失者以天官顾少连夏官韩睪之
徒为有安石之德逸少之高 凿齿
之才其不伦何啻相
去千百而十一又且近谀其得者文畅亦桑门上首时
不相及方以林安远休夫谁曰不然与以灵运明 …… (第 12a 页)
文畅生同其时若是之多则仁公为独行而无徒矣又
彼少连睪者岂足躅二十有七人之遗尘而求安石逸
凿齿
之德之高之才吾亦不能必其当者何人况文
乎哉其敢以灵运明远自居如柳州者盖不知其谁也
然此中予未有识四人 (第 12b 页)
   答刘秀才论史书(方从/蜀苑)
六月九日韩愈白秀才(方无此九字或有某月/日韩愈白刘君足下)辱问见
爱教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
春秋已备之矣(为或/作谓)后之作者在据事迹实录则善恶
自见(或复出实录二字/见下或有矣字)然此尚非浅陋偷惰者所能就
况褒贬邪孔子圣人作春秋辱于鲁卫陈宋齐楚卒不
遇而死齐太史氏兄弟几尽(或无/氏字)左丘明纪春秋时事
以失明司马迁作史记刑诛班固瘐死(孙曰和帝永元/初洛阳令种兢)

(以事捕固固死狱中洪曰汉律囚以饥寒死曰瘐/孟坚死狱中故云 瘐音愈今本作瘦传写之误)陈寿
起又废卒亦无所至王隐谤退死家 习凿齿
无一足(孙/曰) (第 8a 页)
(凿齿
(第 8a 页)
彦威
襄阳人以脚疾废居里巷符坚陷襄阳大/说之与诸镇书曰昔晋平吴利在二陆今获江南获士)
(才一人/有半耳)(第 8a 页)
   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
昔之桑门上首好与贤士大夫游晋宋以来有道林道
安远法师休上人其所与游则谢安石王逸少 习凿齿
谢灵运鲍昭之徒皆时之选(晋会稽支遁字道林与谢/安字安石王羲之字逸少)
(及孙绰许询等游处又桑门释道安 (第 10a 页)
自北至荆州与 习/凿齿
相见又庐山慧远法师送陶元亮陆脩静不觉过)
(虎溪因相与大笑又宋桑门慧休姓汤氏与谢灵/运之孙谢超宗来往 …… (第 10a 页)
公吏部郎中杨公刘公(一本无刘/公两字)有安石之德逸少之
凿齿
之才皆厚于上人而袭其道风伫立瞻望惧往
而不返也吾辈常希灵运明远之文雅故诗而序之又
从而谕之曰今燕魏赵 (第 11a 页)
天官敷于天下以为亲戚门生光宠不意璅
璅者复以病执事(童云璅音锁今按文云不意璅璅者/即合音琐璅碎也晋书 习凿齿
传璅)
(璅常流碌碌凡/士柳文用此)此诚私心痛之堙郁汹涌不知所发常
以自憾在朝不能有奇节宏议 (第 19b 页)
  题孙季昭上周益公请改修三国志书稿
宋乡贡进士庐陵孙季昭三上书益国周公请改修三
国史志以正汉统益公时已年老逊谢而止夫纲常名
义天地之大经昔昭烈以汉室之胄上承统绪间关巴

蜀兴复帝业诸葛忠武侯辅之名义既正规模斯张其
言曰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三代以下凛然王者之佐陈寿以其父获罪于蜀故史
以魏为正荣阳 太守习凿齿
作汉晋春秋以正其失宋
氏南渡执政大臣忘雠忍辱窃禄苟安一时儒者忠义
感激痛愤怨疾既不果用思见于言此蜀汉 …… (第 7b 页)
列传七十九传录八卷曰续后汉
书所以正统绪表忠贤其有功于世教盖甚大也夫由
汉昭烈至于国朝盖千馀年始则一 习凿齿
次则宋南
渡诸公卒至郝公始克成之则知天理之在人心万世
不可泯也然则后之修史者义例之严正闰之辨其可
(第 8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