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于瑰
和绵州于中丞诗云楼因藩邸号川势似依楼显敞含

清暑风光入素秋山宜姑射貌江泛 李膺
舟郢曲思朋
执轻纱画胜游
又云极目郡城楼浮云拂槛愁政成多暇日诗思觉先
秋远霁千岩雪随波一叶舟昔曾窥粉 (第 5b 页)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
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涂老去怕看新历日
退归拟学旧桃符烟花己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令节羁情孤灯遥夜所感怆者深而以温柔敦厚出之
依依脉脉味以淡而弥长
 容斋续笔曰今人元日饮屠苏酒自小者起相传已
 久然固有来处 后汉李膺
杜密以党人同系狱值元
 日于狱中饮酒曰正旦从小起时镜新书晋董勋云 (第 12b 页)
   陶骥子骏佚老堂
文举与元礼尚得称世旧渊明吾所师夫子乃其后挂
冠不待年亦岂为五斗我歌归来引(公自注余增损渊/明归去来以就声)
(律谓之/归来引)千载信尚友相逢黄卷中何似一杯酒君醉我

且归明朝许来否
(后汉孔融传年十岁诣 李膺
融白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膺问高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先君孔子与君先)
(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 (第 9a 页)
君累世通家融/字文举膺字 元礼
陶潜传我醉欲眠卿可去此诗乃用)
(其语/意)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试
问当时友虎 (第 9a 页)
   西湖寿星院此君轩
卧听谡谡碎龙鳞俯看苍苍立玉身一舸鸱夷江海去
尚馀君子六千人
(陆机感冬赋风谡谡而屡作世说世目 李元礼
谡谡如/劲松下风再见白乐天题武丘诗玉立竹森森史记越) (第 26a 页)
   次韵德麟西湖新成见怀绝句
壶中春色饮中仙(公自注谓洞/庭春色也)骑鹤东来独惘然犹有
赵陈同李郭不妨同泛过湖船

(杜子美有饮中八仙歌后汉郭太传游洛阳见 李膺
大/奇之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惟)
(与膺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太字林宗)
    (第 7a 页)
    (海康唐/曰雷州)
白发坐钩党南迁濒海州灌园以糊口身自杂苍头篱
落秋暑中碧花蔓牵牛谁知把锄人旧日东陵侯
(后汉党锢传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谋/诛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 李膺
为长乐少府及陈) (第 13b 页)
租更宽赦罪𨽻扫除更始则善吏知奉公之祐恶
者觉营私之祸胡马可不窥长城塞下无候望之患矣
  陈时事及荐 李膺
朱穆疏(愚曰草茅之士以分论/则不必言以理论则不)
   (容不言何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凡宇宙/间有 …… (第 4b 页)
   (忧漆室有倚楹之叹皆此心也刘陶身非两府/也位非九卿也既无官守又无言责始游太学)
   (乃历诋政柄之不可假直諌之不可诬而又荐 李膺
朱穆以纲维国政虽濒于死而不悔呜呼)
   (其心何超然度越世俗哉观其疏首言天地人/物之故则陶所见未易 …… (第 5a 页)
(史记周孝王之子燮是为夷王崩/子厉王胡立行暴虐死于彘也)窃见故冀州刺史南
阳朱穆前乌桓校尉臣同郡 李膺
皆履正清平贞高绝 …… (第 6b 页)
   (恶异口同声而人目之曰党然尔是以搢绅草/茅之士视死如归甘戮如饴宁下比寺狱宁三)
   (木囊头 李膺
死范滂死门徒如景修亦欲死君/子何其不敢辞也悬金构募矣刋章收捕矣禁)
   (锢门生故吏又爰及五属矣海 …… (第 25b 页)
   (与秦焚书坑儒何异秦之坑止四百六十馀人/而党锢逮及陈实等二百馀人其未尝交关亦)
   (罹死徙废禁者六七百人况元成之戚宦以党/诬更生而及祸者少桓灵之宦官以党诬 李膺)
   (
而及祸者广是其祸倍于秦坑而酷于西汉虽/无袁绍曹操辈汉亦不能久也噫皇甫规耻不)
   (入党此君子所不 (第 25b 页)
敢辞也史弼不上平原/党人此小人所争求者而世岂多弼哉)

   陈蕃(本传九年 李膺
等以党/事下狱考实蕃因上疏)
臣闻贤明之君委心辅佐亡国之主讳闻直辞故汤武
虽圣而兴于伊吕桀纣迷惑亡在 (第 26a 页)
失人由此言之君为
元首臣为股肱同体相须共成美恶者也伏见前司𨽻 校尉李膺
大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正身无点死心社
稷以忠忤旨横加考案或禁锢闭隔或死徙非所杜塞
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 (第 26a 页)
   (瑜虽贤其所长者天文图纬之学耳当天象示/异占与宫门当禁将相不利此几事也而公形)
   (奏牍白之太后宁不生群邪之心以此推之则/亦不得为善谋矣且 李膺
杜密虽列九卿然于)
   (此举初无所与何以知之以事败获免而知之/也贤者虽在朝廷而不使与参谋议其何益 (第 3b 页)
(也折足覆餗/言不胜其任)徵故司空王畅长乐 少府李膺
并居政事
庶灾变可消国祚惟永臣山薮顽闇未达国典策曰无
有所隐敢不尽愚用忘讳忌伏惟陛下裁其诛罚(左右 (第 36b 页)
   永康元年对策(规徵为尚书其夏日食诏举/贤良公正下问规对不省)
天之于王者如君之于臣父之于子也诫以灾妖使从
福祥陛下八年之中三断大狱一除内嬖再诛外臣而
灾异犹见人情未安者殆贤愚进退威刑所加有非其
理也前太尉陈蕃刘矩忠谋高世废在里巷刘祐冯绲

赵典尹勋正直多怨流放家门 李膺
王畅孔翊洁身守
礼终无宰相之阶至于钩党之衅事起无端虐贤伤善
哀及无辜今兴改善政易于覆手而群臣杜口鉴畏 (第 31b 页)
    (贱不宜超登后位疏/谏帝竟立窦皇后)
臣闻周纳狄女襄王出居于郑汉立飞燕成帝胤嗣泯

绝母后之重兴废所因宜思关雎之所求远五禁之所

   理 李膺
等疏(膺延熹二年再迁河南尹表按宛/陵大姓羊元群臧罪行赂宦官反)
    (坐膺输作左校时廷尉冯绲大司 (第 31a 页)
农刘祐亦/得罪司隶校尉应奉上疏理膺等乃悉免刑)
昔秦人观宝于楚昭奚恤莅以群贤梁惠王玮其照乘
之珠齐威王荅以四臣夫忠贤武将国之心膂窃见左
校弛刑徒前廷尉冯绲大司农刘祐河南尹 李膺
等执
法不挠诛举邪臣肆之以法众庶称宜昔季孙行父亲 …… (第 31a 页)
   贻 李膺
(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历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收捕钩党诣诏狱考死)
    (膺为司隶校尉遭党事下狱赦 …… (第 45a 页)
    (渎货宇为司隶校尉/奏诏安盛廷尉治罪)
此等皆宦竖昆叔刀锯之馀横蒙恩私剖符三河不能
思展命力以荅天地敢张豺狼之口吞噬百姓之命罪
深衅重人鬼同疾臣衔命操斤剪其凶丑辄考核赃罪
事皆伏上(汉纪/)
  牢顺
   奏 李膺
等党人书(后汉纪延熹时河内张成有/道术知当大赦使女杀 (第 48a 页)
李)

    (膺
为司隶收成杀之中常侍侯览等教成弟/子牢顺上书诏收膺等三百馀人悬金搆逋)
    (而党人之议始于此 (第 48a 页)
至灵帝复皆禁锢) 司隶李膺
御史中丞陈蕃汝南范滂颍川杜密南阳岑
晊等相与结为党诽谤朝廷迫胁公卿自相荐举三桓
专鲁六卿分晋政在大夫 (第 48b 页)
   让太尉疏(延熹八年为太/尉疏让不纳)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臣不如太常胡广齐七政训五典
臣不如议郎王畅聪明亮达文武兼资臣不如弛刑徒 李膺
   火灾疏(后汉纪云延熹八年连月有火灾诸宫/寺或一日三四发又夜有讹言击鼓相)
    (惊蕃与刘茂 …… (第 4b 页)
天和于上地洽于下休祯符瑞
岂远乎哉陛下虽厌毒臣言凡人主有自勉强敢以死

   极谏党事疏(延熹九年 李膺
等以党事下狱考/实蕃疏极谏帝托以辟召非人策)
    (免/蕃)
臣闻贤明之君委心辅佐亡国之主讳闻直 (第 6b 页)
辞故汤武

虽圣而兴于伊吕桀纣迷惑亡在失人由此言之君为
元首臣为股肱同体相须共成美恶者也伏见前司𨽻 校尉李膺
太仆杜密太尉掾范滂等正身无玷死心社
稷以忠忤旨横加考案或禁锢闭隔或死徙非所杜塞
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 …… (第 7a 页)
  窦武(字游平融玄孙拜大将军女为/皇太后封闻喜侯为宦官所害)
   谏桓帝党议疏(武永康初为司𨽻校尉时内官/专宠 李膺
杜密等为党事考逮) …… (第 9b 页)
    (武疏谏因以病上还侯印绶/诏原膺等诸狱轻者皆出之)
臣闻明主不讳讥刺之言以探幽暗之实忠臣不恤谏
争之患以畅万端之事是以君臣并熙名奋百世臣幸
得遭盛明之世逢文武之化岂敢怀禄逃罪不竭其诚
陛下初从藩国爰登圣祚天下逸豫谓当中兴自即位
以来未闻善政梁孙寇邓虽或诛灭而常侍黄门续为
祸虐欺罔陛下竞行谲诈自造制度妄爵非人朝政日
衰奸臣日彊伏寻西京放恣王氏佞臣执政终丧天下

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臣恐二世之难必将
复及赵高之变不朝则夕近者奸臣牢脩造设党议遂
收前司𨽻 校尉李膺
太仆杜密御史中丞陈翔太尉掾
范滂等逮考连及数百人旷年拘录事无效验臣惟膺
等建忠抗节志经王室此诚陛下稷 …… (第 10b 页)
扶乱非智不救故武丁得传说以消鼎
雉之灾周宣用申甫以济夷厉之荒窃见故冀州刺史
南阳朱穆前乌桓校尉臣同郡 李膺
皆履正清平贞高
绝俗穆前在冀州奉宪操平摧破奸党扫清万里膺历
典牧守正身率下及掌戎马威扬朔北斯实中兴之 (第 17a 页)
可因灾异并皆罢黜徵故司空王畅长乐 少府李膺

居政事庶灾变可消国祚惟永臣山薮顽闇未达国典
策曰无有所隐敢不尽愚用忘讳忌伏惟陛下裁其诛

   (第 7b 页)
  其七
锦水东流绕锦城星桥北挂象天星四海此中朝圣主
峨眉山上(一作/下)列仙庭(太平御览成都记曰府城本呼/为锦城秦灭蜀张仪所筑也每)
(面各三里周回十二里高七丈华阳国志蜀郡有七桥/直西门郫江中冲台桥西南石牛门曰市桥城南曰江)
(桥南渡流曰万里桥西上曰夷里桥亦曰笮桥从冲台/桥西出折曰长升桥郫江上西有永平桥长老传言李)

(冰造七桥上应七星太平寰宇记汉州雒县七星桥昔/秦李冰开江置七星桥桥各一铁锁上应七星故世祖)
(谓吴汉曰安军宜在七星间谓五星日月云 李膺
记一/长星桥今名万里二圆星桥今名安乐三玑星桥今名)
(建昌四夷星桥今名笮桥五尾星桥今名禅尼六冲星/桥 (第 17b 页)
何傲岸纵酒复谈玄
身为名公子英才苦迍邅鸣凤托高梧凌风何翩翩安
知慕群客弹剑拂秋(一作/青)(后汉书 李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
(者名为登龙门章怀太子注以鱼为喻也龙门河水所/下之口在今绛州龙门 …… (第 6b 页)
左传士会乃行绕朝/赠之以策杜预注策马挝临别授之马挝并示已所策)
(以展情后汉书郭泰字林宗游于洛阳始见 河南尹李/膺膺
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
(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惟与 (第 7a 页)
李膺
同舟而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楚辞圜则九重孰营度之王逸注言)
(天圆而九重孰营度而知之乎十六国春秋子陵颉 (第 7a 页)
  鲁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张子还嵩阳
送别枯桑下凋叶落半空我行懵道远尔独知天风谁

念张仲蔚还依蒿与蓬何时一杯酒更与 李膺
(古乐/府枯)
(桑知天风李善注枯桑无枝尚知天风说文懵不明也/高士傅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 (第 34b 页)
  (山湖在济南府/城北二十里)
初谓鹊山近宁知湖水遥此行殊戴访自可缓归桡(隋/书)
(齐郡历城有鹊山一统志鹊山在济南府城北二十里/俗云每岁七八月间乌鹊翔集于此又云扁鹊尝于此)

(炼丹王子猷乘船访戴安道见九卷注/方言楫谓之桡或谓之棹 桡音饶)
  其二
湖阔数十(萧本作/千误)里湖光摇碧山湖西正有月独送
(郭林宗与 (第 15b 页)
李膺
同舟/而济见十二卷注)
  其三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遥看鹊山转却似送人来(杨/齐)
(贤曰南浦在 …… (第 15b 页)
  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
将船买酒白云边(耐可犹言若可/也详八卷注)
  其三
洛阳才子谪湘川 元礼
同舟月下仙记得长安还欲笑
不知何处是西天(潘岳西征赋贾生洛阳之才子谓贾/谊也贾至亦何南洛阳人故以谊比 (第 28a 页)
)
(之后 汉李膺
(第 28a 页)
元礼
与郭林宗同舟而济见十二卷注/用此以拟李煜二人俱谪官故用桓谭新论中人闻长)
(安乐出门向西笑之/语以致 (第 28a 页)
  (守贬吴兴别驾卒喜识拔后进尝荐/崔宗之严武于朝当时士咸归重之)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
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
风躬吐握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
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
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
毛遂使白得脱颖而出即其人焉(梁简文帝启矧彼前/贤宁忘景慕韩诗外)
(传周公曰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犹恐失天下之士淮南子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世说 李元礼
风)
(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史记平原君合从于楚)
( (第 27b 页)
(建堂基高六尺夏屋三间通皆图画古人之像及礼器/瑞物堂西有二石 李膺
记云后汉中平火延学观厢廊)
(一时荡尽惟此堂熛焰不/及构制虽古巧异特奇)
  崇明寺佛顶尊胜陁罗尼幢 (第 9a 页)
(乃命群寮历吉日后汉书 李膺
请孔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
(德比义而相师友诜缟音稿/湛谗上声 (第 39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