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称大德必得者其谓之何
   双寿序(为陈邻轩翁/并于太君)
汉沛公与卢绾同日生里中持牛酒贺两家钟瑾与

膺同年
俱有声名世尝诵之况其为夫妇之间乎顾山
涛与妇韩同显老莱与妇同隐秦嘉与妇徐淑同为文
章吴兴太守沈君与妇 (第 14b 页)
进士
论曰闻之燕忠责梦阳曰方君弹寿宁侯时断螫扼猛
动至尊之心及其为韩尚书草奏忼忾抽笔气陵朝宁
庶几 李元礼
范孟博之流而惜乎不讲于道也旨哉言
乎语云鈲以砺缺梦阳砥名节矫厉太过遂流为悖慢 (第 6b 页)
爞然所谓一人隐数人者顾性忼慨喜友朋少读 李膺
郭泰传即慕效自喜越中当顺治初年好为文社每会
集八县合百馀人钟鼓丝竹君必为领袖进退人物人
物亦听其进退 (第 16b 页)
   龙门          高启
龙门何峥嵘此地表奇迹山分两厓青天豁一罅白知
非禹功凿想是鬼手擘长为风雨关开阖自朝夕深含
未吐云对峙不崩石日光寒易倾苔色阴更积只疑过
此内别与人境隔始窥巳幽深渐入尤险窄暗中把危

藤蜿蜒欲惊魄僧留看古刻敲火照绝壁晚闻松声号
汹若波浪激不知神鱼飞到此谁点额我当谒真龙天
门谬通籍何必更区区求为 李膺

   同前          周南老
两崖屹相向中扃启空廓玄关若天开神孕非禹凿飞
磴盘绝壁巉岩翠 (第 37b 页)
  贽见枢密启        周元驹

  执鞭而慕晏子夙怀景仰之诚通家而见 李膺
未遂瞻
依之愿欲布腹心之蕴敢修咫尺之书恭惟某官一代
宗儒三朝元老尊主庇民之术本自得于诗书忧国爱
君之 (第 29a 页)
子擅开府署横行屠僇公禽其瓜牙落其
角距案徐宣之家属弃市东海捕侯览之宾客
陈尸济阴于是阉媪并憎宫府交搆 李膺
之录 (第 15a 页)
  赠别孙子请告还山
丈夫各有志所志在千秋临岐送将归解赠双吴钩子
有高世才行矣善自谋盛年易就衰去日安可留努力

万里途及时须好修肯恋京洛尘以贻静者羞
  行经 李膺

炎精黯无光吹嘘赖君子三君世所宗吾爱司𨽻氏大
厦业将倾一木支未巳昊天不祚汉人亡国随圯偶兹
行役馀 (第 19a 页)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编
 杨廷枢(二首/)
   廷枢字维斗吴县人崇祯庚午乡试第一有古
   柏轩诗集(徐孝若云维斗吾党之 李元礼
房伯/武也见义当前突怒无畏近读其遗)
   (诗人之云亡遂成/千古之憾悲夫)
   (静志居诗话先生 (第 1a 页)
   至元四年岁在丁卯暮春之初陪陈王二郡侯

   泛舟清水兼携妓乐
山围牧野青未了河抱□城势转雄高会远为开府设
仙舟还许 李膺
同春光淡沲明歌扇吹管飘萧飏远风
郑重使君双皂盖月滩留醉恨匆匆
风暖溪深夹岸花缓移兰棹转滩沙醉停杯酒清 (第 3b 页)
以术反是为不仁不智矣
东铭似乎兼爱其实理一而分殊
汉制州郡佐史自长史以下皆太守自辟如杜高则杨
震所辟 李膺
则胡广所辟
唐制采访节度官属自判官以下得自辟举未报则称
摄已命则同正如杜甫则严武所辟韩愈则董晋所辟 (第 10b 页)
别是非不实免王丹之官得人加翟璜之赏自然
见贤不隐食禄不专则荀彧进钟繇郭嘉刘陶荐 李膺
朱穆势不云远有称职者受荐贤之赏滥举者抵欺罔
之罪自然举得贤行则君子之道长矣
  条奏贡举疏      (第 12b 页)
   墓志铭(并序/)          杜 牧
唐佐四帝十九年宰相牛公讳僧孺字思黯八代祖弘以德
行儒学相隋氏封奇章郡公赠文安侯文安后四世讳
凤及仕唐为中书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于公为高祖文
安后五世集州刺史赠给事中讳休克于公为曾祖集
州生太常博士赠太尉绍太尉生华州郑县尉赠太保

讳幼闻太保生公公始孤七岁居长安南下杜樊乡东文安
有隋氏赐田数顷书千卷尚存公年十五依以为学不
出一室数年业就名声入都中故丞相韦公执谊以聪
明气势急于褒拔如柳宗元刘禹锡辈以文学秀才皆
在门下韦公亟命柳刘于樊乡访公曰愿一得相见公
乘驴至门韦公曰是矣东京 李元礼
为后进师隋奇章
公仁德禄位二者包而有之公登进士上第元和四年
应贤良直谏制数强臣不奉法忧天子炽于武功诏 (第 16b 页)
  (郡为/谣)
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
弘农成瑨但坐啸

    太学中谣(见陶渊/明集)
  (袁山松后汉书曰桓帝时朝廷日乱 李膺
风格秀/整高自标尚后进之士升其堂者以为登龙门太)
  (学生三万馀人榜天下士上称三君次八俊次八/顾次 …… (第 20a 页)
     右三君(一云不畏强禦陈仲/举九卿直言有陈蕃)

天下模楷 李元礼(少傅颍川襄城/李膺字元礼)
天下英秀王叔茂(司/空)
(山阳高平王/畅字叔茂)天下良辅杜周甫(太仆颍川阳城/杜密字周甫)天下冰 (第 20b 页)
     右三君(一云不畏强禦陈仲/举九卿直言有陈蕃)

天下模楷李元礼(少傅颍川襄城 李膺
字元礼)天下英秀王叔茂(司/空)
(山阳高平王/畅字叔茂)天下良辅杜周甫(太仆颍川阳城/杜密字周甫) (第 20b 页)
汝南太守署范/滂为功曹委任政事任善之名闻于海内)因此流言转
入太学诸生三万馀人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并与
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学中语曰天下模楷 (第 24b 页)
李元礼(李/膺)
(字/)
不畏强禦陈仲举(陈蕃/字)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字)又渤
海公族进阶(公族姓/进阶名)扶风魏齐卿并危 (第 24b 页)
内)因此流言转
入太学诸生三万馀人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并与李
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学中语曰天下模楷李元礼 (李/膺)
(
字/)不畏强禦陈仲举(陈蕃/字)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字)又渤
海公族进阶(公族姓/进阶名)扶风魏齐 …… (第 24b 页)
强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时河内张成
善说风角推占当赦遂教子杀人 李膺
为河南尹督促
收捕既而逢宥获免膺愈怀愤疾竟案杀之初成以方
伎交通宦官帝亦颇谇其占(谇讯/也)成弟子牢 …… (第 25a 页)
称号上曰三君次曰八俊次曰
八顾次曰八及次曰八厨犹古之八元八凯也宝武刘
淑陈蕃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李膺
荀昱杜密
王畅刘祐魏朗赵典朱宇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
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 …… (第 25b 页)
捕俭等(刋削也不欲宣露并名/故削除之而直捕俭等)大长秋曹节因此讽
有司奏捕前党故司空虞放太仆杜密长乐 少府李膺
司𨽻校尉朱宇颍川太守巴肃沛相荀昱河南太守魏
朗山阳太守翟超任城相刘儒太尉掾范滂等百馀人
皆死狱中馀 …… (第 26b 页)
无救
帝惧其言乃大赦党人诛徙之家皆归故郡其后黄巾
遂盛朝野崩离纲纪文章荡然矣凡党事始自甘陵汝
南成于 李膺
张俭海内涂炭二十馀年诸所蔓衍皆天
下善士三君八俊等三十五人其名迹存者并载乎篇
   宦者列传序
易曰 …… (第 27b 页)
海内嗟毒志士穷栖寇剧缘间摇乱区夏
虽忠良怀愤时或奋发而言出祸从旋见孥戮因复大
考钩党转相诬染(钩党谓 李/膺
杜密等)凡称善士莫不离被灾毒
窦武何进位崇戚近乘九服之嚣怨协群英之势力而
以疑留不断至于殄败斯亦运之 (第 30b 页)
弗弘然自君临万宇介在民上何尝以一言失旨转徙
朔方(后汉蔡邕上疏/髡钳徙朔方)睚眦有违论输左校(后汉书 李膺/
坐论输左校) (第 40b 页)
(蠡吾王志既立是为桓/帝清河王徙桂阳自杀)邦家陵夷
汉道日蹙结党锢之狱成阉寺之祸(宦官使牢修上书/告 李膺
等交结游)
(士诽讪朝廷于是大治钩党名士/无免者中常侍迭用事以讫乱亡)祸乱循环以至董卓 (第 5a 页)
  观风图为杨道长题     (明/)廖道南
风采台端第一流南巡今御 李膺
舟洞庭飙静三湘霁
衡岳云开万壑秋都下埋轮闻直节殿中簪笔展嘉猷
即看当宁延英俊五色祥烟照衮旒
  题杨 (第 15b 页)
若夫萧望之张猛京房言石显于元帝王章言王凤于
成帝王嘉郑崇言董贤于哀帝 李膺
陈蕃范滂之徒言
阉宦于灵帝长孙无忌褚遂良上官仪言武氏于高宗
张柬之辈言韦氏于中宗孟昭图言田令孜于僖宗 (第 10a 页)
百人顿首
阙下请留城守阙数日为吏遮抑不得上蕃等皆涕泣
饯送立石纪德集贤正字柳宗元致书蕃等贺之以为
李膺
嵇康时太学诸生叩阙执诉仆谓讫千百年不
可复见乃在今日今大用卓卓如此予亦谓自蕃后讫
千年不可复见乃在今 (第 8b 页)
人挟其威福相煽为恶
中材顾望不知所为而汉巳失其操柄纲纪大坏矣然
在位公卿大夫有若袁安杨震李固杜乔陈蕃 李膺

徒皆豪杰特起之士相与发愤同心戮力用公义以扶
其危直道正言分别其是非白黑不少回挠至于势有
不容而织 (第 17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