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楚辭類
詞曲類
詔令奏議類
而不纬可成
幅乎纬者且非圣人之书则经亦后人名之耳非圣人
之旨明矣苟以六籍为之经习而称之可也指司马迁 班固
之书为之史何不思之甚乎六籍之内有经有史
何必下及子长 (第 9b 页)
孟坚
然后谓之史乎孔子曰吾犹及史
之阙文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又曰董狐古之
良史也此则笔之曲直体之是非圣 (第 9b 页)
  与刘德夫书(王九思/)
九思顿首德夫足下暌违十秋消息阻绝获奉教书如
聆晤言幸甚幸甚缅惟往昔翱翔翰墨之林仆本驽下

不自量力妄追古作足下不以为狂指迷导轨奉教甚
厚其后遭时龃龉丁卯之春足下南归逾三年而仆亦
有寿春之役又一年而罢归田里仆于是时有以自惟
谓朱游废而易教昌董子退而经训博贾谊忧时新书
乃兴王充屏居爰有论衡此数子者皆非有怨于世也
盖知夫时之难得而我生之弗可虚也所以阐幽发虑
而振藻垂声于无涯也如予不类植德弗固招尤积毁
庸与时违已矣已矣尚何言哉尚何言哉然自六籍以

降若孟氏之正大左氏之酝籍屈子之豪宕太史公之
洪丽 班固
之丰厚庄生之奇怪国语之温雅战国策之
纵横博以取之满以发之下上千载之馀游心觚翰以
成一家之言则藜藿终身 (第 13a 页)
            明 贺复徵 编
书三十四
  与华修撰子潜论修史书(明陆粲/)
得手书知奉明诏将重修宋元二史甚盛举也粲也闻
之君子曰 班固
死天下不复有良史矣魏晋而下古意
寖微然其辞之鄙近猥冗则莫有甚于宋元之为史者 (第 1a 页)
户扄钥而入而自罪黜
以来恐一旦露零于茂草之中谁为吊其衷而悯其知
以是益发愤为文辞而上采汉马迁相如刘向 班固
(第 27a 页)
邪何不见列于十二家及细观其所赠送诸公
类皆今人也今时有如此诗人而柰何不闻谈及乎比
先兄自外来问之乃知 班孟坚
(第 19b 页)
班固
也盖矿是时止
晓沧溟名攀龙不识其字耳太函序弇州集冀以不闻 (第 19b 页)
  与友人论文(焦竑/)

窃谓君子之学凡以致道也道致矣而性命之深窅与
事功之曲折无不瞭然于中者此岂待索之外哉吾取
其瞭然者而抒写之文从生焉故性命事功其实也而
文特所以文之而已惟文以文之则意不能无首尾语
不能无呼应格不能无结构者词与法也而不能离实
以为词与法也六经四子无论已即庄老申韩管晏之
书岂至如后世之空言哉庄老之于道申韩管晏之于
事功皆心之所契身之所履无丝粟之疑而其为言也

如倒囊出物借书于手而天下之至文在焉其实胜也
汉世蒯通隋何郦生陆贾游说之文也而宗战国晁错
贾谊经济之文也而宗申韩管晏司马相如东方朔吾
丘寿王谲諌之文也而宗楚词董仲舒匡衡扬雄刘向
说理之文也而宗六经司马迁 班固
荀悦纪载之文也
而宗春秋左氏其词与法可谓盛矣而华实相副犹为
近古至于今称焉唐之文实不胜法宋之文法不胜 (第 12a 页)

倒乖戾莫过于此某弟顗世胄子孙二十一举进士及
第尝为上裴相公书遒壮温润词理杰逸贾生司马迁
能为之非 班固
刘向辈亹亹之词流于后辈人皆藏之
朱崖李太尉迫以世旧取为浙西团练使巡官李太
尉贵骄多过凡有毫发顗必疏而 (第 13b 页)
  奏记王凤论冯野王(杜钦/)
窃见令曰吏二千石告过长安谒不分别子赐今有司
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夫
三最予告令也病满三月赐告诏恩也令告则得诏恩

则不得失轻重之差又二千石病赐告得归有故事不得
去郡亡著令传曰赏疑从子所以广恩劝功也罚疑从
去所以慎刑阙难知也今释令与故事而假不敬之法
甚违阙疑从去之意即以二千石守千里之地任兵马
之重不宜去郡将以制刑为后法者则野王之罪在未
著令前也刑赏大信不可不慎
  奏记东平王苍 (班固/
)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 (第 4a 页)
库全书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八十四
            明 贺复徵 编
序四
  异姓诸侯王表序 (汉班固/
)
昔诗书述虞夏之际舜禹受䄠积德累功洽于百姓摄
位行政考之于天经数十年然后在位殷周之王乃繇
卨稷修仁 …… (第 1a 页)
摧枯朽者易为力其势然也
故据汉受命谱十八王月而列之天下一统乃以年数
讫于孝文异姓尽矣
  诸侯王表序 (班固/
)
昔周监于二代三圣制法立爵五等封国八百同姓五
十有馀周公康叔建于鲁卫各数百里太公于齐亦五
侯九伯之 …… (第 2a 页)
  王子侯表序上 (班固/
)
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后嗣承序以广亲亲至于孝武以
诸侯王疆土过制或僭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轻重不
相准于是 (第 5a 页)
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
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自是支庶毕侯矣诗云文王
孙子本支百世信矣哉
  王子侯表序下 (班固/
)
孝元之世亡王子侯者盛衰终始岂非命哉元始之际 (第 5a 页)
王莽擅朝伪褒宗室侯及王之孙焉居摄而愈多非其
正故弗录旋踵亦绝悲夫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 (班固/
)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
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
雄俊三年 …… (第 5b 页)
曹参周勃
之属得其宜矣以缀续前纪究其本末并序位次尽于
孝文以昭元功之侯籍云
  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序 (班固/
)
昔书称蛮夷帅服诗云徐方既徕春秋列潞子之爵许 (第 7b 页)
其慕诸夏也汉兴至于孝文时乃有弓高襄城之封虽
自外来本功臣后故至孝景始欲侯降者丞相周亚夫
守约而争帝黜其议初开封赏之科又有吴楚之事武
兴胡越之伐将帅受爵应本约矣后世承平颇有劳臣
辑而序之续元功次云
  西域传序 (班固/
)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馀
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 …… (第 8a 页)
王之西为乌贪訾离地以处
之自宣元后单于称藩臣西域服从其土地山川王侯
户数道里远近翔实矣
  货殖传叙 (班固/
)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𨽻抱关击
柝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
差品小 …… (第 10b 页)
自足乎一世
之间守道循理者不免于饥寒之患其教自上兴繇法
度之无限也故列其行事以传世变云
  游侠传叙 (班固/
) …… (第 12b 页)
常道莫足言者唯成帝时外家王氏宾客为盛
而楼护为帅及王莽时诸公之间陈遵为雄闾里之侠
原涉为魁
  叙传 (班固/
)
班氏之先与楚同姓令尹子文之后也子文初生弃于
瞢中而虎乳之楚人谓乳谷谓虎于檡故名谷于檡字
子文楚人 (第 14b 页)
  新注资治通鉴序(元胡三省/)
古者国各有史以纪年书事晋乘楚梼杌虽不可复见
春秋经圣人笔削周辙既东二百四十二年事昭如日
星秦灭诸侯燔天下书以国各有史刺讥其先疾之尤
甚诗书所以复见者诸儒能藏之屋壁诸国史记各藏
诸其国国灭而史从之至汉时独有秦记太史公因春

秋以为十二诸侯年表因秦记以为六国年表三代则
为世表当其时黄帝以来牒记犹存具有年数子长稽
其历谱牒终始五德之传咸与古文乖异且谓孔子序
书略无年月虽颇有然多阙夫子之弗论次盖其慎也
子长述夫子之意故其表三代也以世不以年汲冢纪
年出于晋太康初编年相次起自夏殷周止魏哀王之
二十年此魏国史记脱秦火之厄而晋得之子长不及
见也子长之史虽为纪表书传世家自 班孟坚
以下不 (第 20a 页)
过之行岂非君子之所
贵哉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馀纪他申徒狄
宁与世之寡廉鲜耻者一槩而论也自司马迁 班固

下至范晔而有独行之名第取其俶诡异常之事而不
为科条唐书卓行之外又别有孝友传大抵史家之裁 (第 14a 页)
  西汉文类序(唐柳宗元/)
左右史混久矣言事驳乱尚书春秋之旨不立自左丘
明传孔氏太史公述历古今而为史记迄于今交错相
乱莫能离其说独左氏国语记言不参于事战国策春
秋后语颇本古文尚书之制然无古圣人蔚然之道大

(一作/抵)促数耗矣而后之本者宠(一作/袭)之文之近古而
尤壮丽莫若汉之西京 班固
书传之吾尝病其畔散不
属无以考其变欲采比义会年长疾作驽堕愈甚(一作/年长)
(疾笃堕/愈日甚)未能胜 …… (第 17a 页)
达于奏议讽于辞赋传于歌谣由高帝迄于哀平王莽
之诛四方之文章盖烂然矣史臣 班孟坚
修其书拔其尤
者充于简册则二百三十年间列辟之达道名臣之大
范贤能之志业黔黎之风美列焉若乃合其英精离其 (第 18a 页)
变通论次其叙位必俟学古者兴行之唐兴用文理贞
元间文章特盛本之三代接于汉氏与之相准于是有
能者取 孟坚
书类其文次其先后为四十卷
  注孙子序(杜牧/) (第 18a 页)
治譬
诸膏梁药石养生者弗偏废也自汉而后道降矣治驳
矣文则烦以芜矣而是非得夫之故宜察史氏之述最
若马迁 班固
者疵谬不殚举视丘明且劣矣夫两汉尚
行尊经宁无一言之几于道者不然则民彝其遂泯乱
欤故仲淹其有忧世之志乎 …… (第 6a 页)
乃扬杯而叹曰嗟乎贾生之书传之者章阙而
文缪矣谓予宜正之也又踰八年而得宋之建宁本及
故所藏皆五十八篇与 班固
言合乃互定之俾完善可
读惜哉何公已没不睹厥成何公忧国终老不衰故于 (第 13b 页)
  文献通考序(元马端临/)
昔荀卿子曰欲观圣王之迹则于其粲然者矣后王是
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于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然
则考制度审献章博闻而强识之固通儒事也诗书春

秋之后惟太史公号称良史作为纪传书表纪传以述
理乱兴衰八书以述典章经制后之执笔操简牍者卒
不能易其体然自 班孟坚
而后断代为史无会通因仍
之道读者病之至司马温公作通鉴取千三百馀年之
事迹十七史之纪述萃为一书然后学者 (第 11b 页)
 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九十五
            明 贺复徵 编
序十五(赋类/)
  两都赋序 (汉班固/
)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
诗不作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
考文章内 …… (第 1a 页)
毫纤之内虽充车联驷不足以载广厦接榱不容以居
也其中高者至如相如上林扬雄甘泉 班固
两都张衡
二京马融广成王生灵光初极宏侈之辞终以简约之
制焕乎有文蔚尔鳞集皆近代辞赋之伟也若夫土有
常 …… (第 5a 页)
图而校体国经制可得按记而验岂诬也哉
  三都赋序(左思/)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扬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
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
猗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
宅故能居然而辨 (第 6a 页)
八方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
扬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 班固
赋两都而叹以出比
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 …… (第 6a 页)
百世少有寤云
  遂志赋序(陆机/)
昔崔篆作诗以明道述志而冯衍又作显志赋 班固

幽通赋皆相依仿焉张衡思玄蔡邕玄表张叔哀系此
前世之可得言者也崔氏简而有情显志壮而汎滥哀
系俗而时 (第 11b 页)
  诗品序(梁钟嵘/)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照烛三才
晖丽万有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
感鬼神莫近于诗昔南风之辞卿云之颂厥义夐矣夏

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
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诗眇
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
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巳
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 班固
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
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
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 (第 1b 页)

志而已也是故律生声钟生律马迁著之矣而律经声
纬之递变体十用九之明示则未之及也围九分积八
百一十分 班固
著之矣而员管分方旋宫环转乘除规
圆之图则未之及也六十调八十四声蔡沈著之矣而 …… (第 15a 页)
礼之外者也宏纲细目一节
万变信手拈来触处皆合乐之为道尽于是矣志云乎
哉其于先儒世儒之图论备录不遗者是 固先生
与善
之心然亦欲学者考见得失焉耳方其始刻之日九鹤 (第 15b 页)
入今书 班固
礼乐郊祀马彪祭祀礼仪蔡邕朝会董巴
舆服并各立志夫礼之所苞其用非一郊祭朝飨匪云
别事旗章服物非礼而何今 …… (第 2b 页)
定托邦名邑号难或详
书大宋受命重启边隙淮北五州剪为寇境其或奔亡
播迁复立郡县斯则元嘉泰始同名异实今以 班固
马 …… (第 4a 页)
备有前说寻源讨流于事为易元嘉中
东海何承天受诏纂宋书其志十五篇以续马彪汉志
其證引该博者即而因之亦犹 班固
马迁共为一家者
也其有漏阙及何氏后事备加搜采随就补缀焉渊流
浩漫非孤学所尽足蹇途遥岂短策能运虽斟酌前 (第 4b 页)
之圉人浴
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乃诔之汉明帝时有
司马叔持者白日于都市手剑父雠视死如归亦命史
班固
为之诔然则忠孝义烈之流慷慨非命而死者 …… (第 4a 页)
出入辄以
数十金易得之藉是故不穷然竟无所求于人而死志
节既峻仪观甚伟文章议论愈高古为此三传类司马
班固
以下不及也此亦无负于秀夫者哉予故私列 (第 17a 页)
  送别驾𣹑滨刘君考绩序(沈鍊/)
记曰大司马辨论官材书曰三载考绩夫考绩之与论
官异矣论官语其心术之邪正考绩记其功庸之多寡
然惟有道者能知之自秦汉而下政理衰而官方敝学
士大夫之出处莫有通于君臣之义其视诗书记载之
言曾不比于丝竹之悦人耳也日夕之所持论皆不过
全躯保妻子奉头鼠窜者之所为极其所往遂至于欺
君父若婴儿杀生民如草菅僩然自以为得计而人莫

予知也殊不知自高明者观之譬若日月毕照心术之
坏至于靡烂天地凋落万物者又何功庸之有耶故未
有豪杰之士能奋然于百世之下以是而知𣹑滨君之
于考绩之为难也余以言事谪边陲且三载每阖户不
欲见长官及闻𣹑滨君之风烈所愿握手论交而恐不
得焉 班孟坚
曰痛乎风俗之移人也黄金之贵贵于泥
沙松柏之贞贞于桃李言植之不易也君以佥判之官
当钱谷之任而处于边境驿 (第 19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