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切愈真切愈简易愈简易愈真切病咳中不能多
及亦不能一一备列姓字幸以意亮之而已
  与钱德洪  王汝中(丁亥)
家事赖廷豹紏止而德洪 (第 34a 页)
汝中
又相与薰陶切劘
于其间吾可以无内顾矣绍兴书院中同志不审
近来意向如何德洪 (第 34a 页)
汝中
既任其责当能振作接
引有所兴起会讲之约但得不废其间纵有一二
懈弛亦可因此夹持不致遂有倾倒馀姚又得应 (第 34a 页)
  四岭南寄正宪男

初到江西因闻姚公巳在宾州进兵恐我到彼则
三司及各领兵官未免出来迎接反致阻挠其事
是以迟迟其行意欲俟彼成功然后往彼公同与
之一处十一月初七始过梅岭乃闻姚公在彼以
兵少之故尚未敢发哨以是只得昼夜兼程而行
今日巳度三水去梧州巳不远再四五日可到矣
途中皆平安只是咳嗽尚未全愈然亦不为大患
书到可即告祖母汝诸叔知之皆不必挂念家中
凡百皆只依我戒谕而行魏廷豹钱德洪 王汝中

当不负所托汝宜亲近敬信如就芝兰可也廿二
叔忠信好学携汝读书必能切励汝不审近日亦
有少进益否聪儿迩来眠 …… (第 30a 页)
息正所谓操戈入室助仇为寇者
也可恨可痛兼因谢姨夫回便草草报平安书至
即可奉白老奶奶及汝叔辈知之钱德洪 王汝中

及书院诸同志皆可上覆德洪 (第 39b 页)
汝中
亦须上紧进
京不宜太迟滞
近因地方事巳平靖遂动思归之怀念及家事乃
有许多不满人意处守度奢淫如旧非但不 (第 40a 页)
   顾瞻怅望而巳书此付桐庐尹沈元材刻
   置亭壁聊以纪经行岁月云耳嘉靖丁亥
   九月廿二日书时从行进士钱德洪 王汝
   中
建德尹杨思臣及元材凡四人
  方思道送西峰 (第 77a 页)
  台而弗及登今兹复来又以兵革之役兼肺
  病足疮徒顾瞻怅望而已书此付桐庐尹沈
  元材刻置亭壁聊以纪经行岁月云耳时从
  行进士钱德洪 王汝中
建德尹杨思臣及元
  材凡四人
 丙申至衢
 西安雨中诸生出候因寄德洪 (第 42a 页)
汝中
并示书
 院诸生几度西安道江声暮雨时机关鸥鸟 (第 42a 页)
孰非脩身行巳之事本朝名公多出科举时文中议
论正当见得到处皆是道理汝但莫作凡子见识足
矣科举何尝坏人 王龙溪
云举业不出读书作文两事读书如饮食入
胃必能盈溢输贯积而不化谓之食痞作文如写家 (第 14b 页)
 国有急辄思以身赴之为死传一时事即为精思
 其后而卒未竟所用所著书凡十馀种文章敷陈
 条畅为诗有孟韦风味一时 王汝中
唐应德罗达
 夫三先生以理学名于世公议论与相上下分晰
 秋芒各相悱发先辈谓古名将以文学饰勋名亦 (第 24b 页)
 溪桥之上每尽一卷辄投诸溪流及覆诵不失一字

 稍长补诸生鹿园公使从罗念庵 王龙溪
钱绪山诸
 先生游复受业于唐荆川先生之门传其诗学后袭
 官督漕历迁广东参将时濲阳赵公志皋以忤当轴
  (第 6b 页)
   与胡前冈
客邸得闻规诲启蔽箴过不啻骨肉方幸有托天降酷
罚遽夺其会尊兄朝夕抚视奠赙交致哀感何可言近
来想益专精心学不审于向时之会能复留意否夫子
长孟坚皆人豪也其才气特达自视岂在人下然除却
希圣一着纵有所就不免为他项压头已是下流人物
非所谓大丈夫矣高明以为何如春来庐于玉虚得与
诸友切磋以求寡过深悔向来汩没依违之病朝夕砥

砺惟辨真志而今而后断断不敢退却以贻交游羞自
量从此或有可进步耳全无伎俩始见真才尊兄新得
当进于是愿相追随自跻远大惟高明提撕之
   与 王龙溪
孤旅处半载幸得与兄周旋始也粗心浮气无以承至
教既而方知省悟复遭荼毒初别不复念再生矣归家
十月襄事后庐 (第 12a 页)
   荅 王龙溪
两承手书言弟不赴冲玄之会或以此举为多事复见
与东廓公书恐弟不至齐云或先入于双江公之言双
江公未尝相尼 …… (第 25b 页)
暄为勤渠珍重自任
   寄 王龙溪
来谕灵知彻动静圣贤经纶无所倚真血脉路数言甚
切弟只玩味易中艮背不获身不见人一路却不是分
别动静亦不是 (第 58a 页)
   冬游记
嘉靖己亥余当赴宫僚命邹东廓唐荆川再书促余有联
舟约自念山中离索嘉会难逢闰七月十八日登舟途次
邅滞十月二日始抵镇江闻二兄既远去不相待 王龙溪

在南京书来邀会初六日与胡大徽同往赴之日将暮始
别去是夜宿炭渚驿对长松孤月颇有怀人之感初七日
午过龙潭 (第 1a 页)
驿夜宿东流寺遣人入城约 龙溪
与王鲤湖会
初八日鲤湖遣人约余与余所遣人不相值是日天且雨
不得会初九日午 (第 1b 页)
龙溪
来少顷鲤湖继至余与二兄别去
七年相对各悲悼年岁迅速于是留寺一日 (第 1b 页)
龙溪
语閒极
赞荆川近来造诣迥别处且以探余余因呈曰数年前居
丧虽不敢自放弃毕竟朋友疏远不得长进近于静坐中 …… (第 1b 页)
稍见精神当敛束不宜发散一切寂然方有归宿 龙溪
曰自信何如余曰此去尚远 (第 2a 页)
龙溪
嘿然十一日邀余观
都城胜槩薄午自麒麟门入观音寺坐定 (第 2a 页)
龙溪
问曰寂
得下否吾人说静终不归静有多少不妥贴处于是鲤
湖因问慎独之旨 (第 2a 页)
龙溪
曰独知甚微虽至微却是大命
脉纵是口说得是事干得好诚与不诚终逃此间微处
不得毕竟分分晓晓皆能自觉费力与 …… (第 2a 页)
必行恶意必改接续去如何 龙溪
曰如此却是大不慎
矣古人所言慎者正指微处不放过说正是污染不上
正是常彀得不欺皆如好好色恶恶臭始得若善 (第 2b 页)
恶二
念交起此是做主不得纵去得已非全胜之道矣十二
龙溪
入城了部事余与鲤湖游灵谷寺由松径入五
里许至殿前观吴伟画廊及后宝志塔后有八功德水
午后 (第 2b 页)
龙溪
始来同登无梁殿校射墀中日暮宿月泉方
丈十三日游禅堂诸禅请作浴次第浴罢登禅床皆熟 …… (第 2b 页)
睡睡觉诸禅作斋供讫移宿退居是夜 龙溪
再问余曰
自信如何余曰欲根种种未断 (第 3a 页)
龙溪
曰今人为学只
不𦂳要故皆难成须于咽喉下刀方是能了性命而今
只为有护持在余曰试论余如何 (第 3a 页)
龙溪
曰汝以学问凑
泊知见纵是十分真切脱不得凑泊耳且留余久居余
曰闻河北渐冻既追东廓荆川不及吾当停舟途次复 …… (第 3a 页)
公相会处南山曰前 龙溪
荆川皆常宿此夜与南山论
及断欲处南山大省发喜曰今日白马殊不虚行二十
二日大雾渡江上下四顾不辨天水色若 (第 4b 页)
游混沌与南
山同歌海漫漫诗午至江东驿饭后入报恩寺西方丈
遣人促 龙溪
薄暮 (第 4b 页)
龙溪
携酒殽至喜曰念庵弃家为何
事来余答曰为病人不能行故求药耳自是皆联卧二
十三日早 (第 4b 页)
龙溪
入部余与南山观殿外画廊有二僧说
诸相出处详悉大抵皆苦行得道事已而同登宝塔至 …… (第 4b 页)
陵全势因与南山静坐论六朝兴败事抚时感激日昃
南山为田西皋邀语先下余留坐塔中久之始去午后
南塘方丈候 龙溪
至昏夜不至二十四日食后余与南
山閒行入徐府庵出寺由春牛厂三官庙入高座寺午 …… (第 5a 页)
饭罢观方丈中荆川所留诗复从寺后登雨花台指顾
山川回旋盘郁徘徊久之下台入天界寺新庵中熟卧
禅榻 龙溪
使人来促返报恩是夜范卿问善与人同 (第 5b 页)

曰今且未论及此且看子路喜闻过处是何心今人
未辨善是何物善恶皆随人转此处不明纵说进退皆
无着落矣二十五 …… (第 5b 页)
谢过不已早饭罢与南山同过大教场习射射毕入神
乐观午饭饭罢观天地坛薄暮始返 龙溪
复来同宿陆
寿卿方丈二十六日早投报单入孝陵余素服行谒陵
礼饭夏太监宅中夏乃乡人饭罢其侄云尚有懿文皇 …… (第 6a 页)
奉御引
余达观陵外规制并指吴王孙权所葬处为之悲悼今
昔令人轻世薄暮始返观中同年张横沙欧横溪来访
南山 龙溪
皆以王遵岩至江东先往会约余随来余辞 …… (第 6a 页)
饭别后遵岩来自江东与遵岩语至
半夜遵岩云念头断去不得止是一任他过便要如何
斩除恐更多事此吾小歇脚法也 龙溪
引之出户外细
论余不得闻已而论及诗文 (第 6b 页)
龙溪
曰荆川近拚得下纵
彼终日执笔总是轻念庵纵终年不作总是重余初不 …… (第 6b 页)
至则闻石塘来访别去饭欧
石江处饮罢访北衙诸相知过鸡鸣山欲登览以甘泉
翁处促饮不及登日将暮至甘泉翁处则 龙溪
扩斋与
吴苕溪皆先在席中因陈欲根难断处翁云自有知来
欲即相染岁复一岁已成深痼而今无有顿去法亦须 …… (第 7a 页)
渐次岁减一岁耳已而论及安南事因出治权论见示
夜宿 龙溪
家卧论欲根处余呈自家身分不济事只能
彀得戒欲不能彀得忘欲 (第 7b 页)
龙溪
曰千古作圣不成只争
这些子且曰凡财货自外求原是外物故尚易为力色
心与性命同来所以甚难此处尤不得放过耳 …… (第 7b 页)
用功终当消去无过虑语罢余解衣冠独乘马由洪武
门外阡陌中欲避谢人事投普照寺 龙溪
南山不之知
也余乃遣人物色南山余独卧禅榻上既觉值僧斋粥
熟就僧乞食午后南山始与盛卢二子及殷虚白来移 …… (第 8a 页)
廊西右折横过山腰有僧结茅庵独坐与之语
亦稍知自谋者宛复而西观辟支洞洞甚小且倾仄下
至禅堂时已昏黑则闻 龙溪
至矣遂出相 (第 9a 页)
龙溪
乃与 …… (第 9a 页)
吴苕溪陈纪南赵尚莘同来饭罢同至禅堂登榻分坐
已而三人皆分宿各方丈余与南山 龙溪
连卧禅榻上
因论告子义袭之 (第 9b 页)
龙溪
曰学问识得真性方是集义
不然皆落义袭矣余因请曰兄观弟识性否 (第 9b 页)
龙溪
曰全
未因与南山叹曰如此则吾辈已非集义终日作何勾
当可不省哉因各惕然自惧初二日早起与诸公就禅
堂前右 …… (第 9b 页)
孔中甚清洁深数尺许而是石背有铅铁光卢子恐怖
不敢近视余盘踞坐其上俯而下视崖石千仞少顷登
绝顶坐盘石上 龙溪
亦至北望钟陵烟云羃羃其下独
露山顶若螺髻然周回四顾广漠无际 (第 10a 页)
龙溪
笑曰可谓
下视八荒矣方欲长歌而诸公使人邀下就席遂至方
丈诸公置酒为饯饮罢诸公皆别去 (第 10a 页)
龙溪
独留余乘 …… (第 10a 页)
肩舆过献花嵓而 龙溪
南山先入祖堂余与卢子观诸
嵓洞登芙蓉阁反视牛首山楼阁秀丽若画凭栏久之
嵓僧邀宿以 (第 10b 页)
龙溪
使人相促复由山左转入祖堂至则
二兄以迷道山下适至寺寺僧海天延入方丈设斋供
毕同入禅堂观诸僧炼魔皆数日 (第 10b 页)
夜始一休因感悟自
己悠悠处归宿禅榻夜半请问善与人同之旨 龙溪

善与人同是圣凡皆是平等如今才说作圣便觉与人
异若看圣人愚夫愚妇稍有不同即非圣人之学矣且 …… (第 10b 页)
方丈中茶毕各上马去是日恐天雨不复入祝祷寺遂
由红石山经驯象门而西趋华严寺至则天复晴朗是
夜南山问 龙溪
曰兄善识病幸直指看 (第 11b 页)
龙溪
曰汝能心
不除南山即跪再拜谢曰领教领教已而问及余 (第 11b 页)
龙溪
曰在念庵自谓毕力从事学问矣自吾观之终是为性
命心不切于日间或看山或临水只是悠悠的所以精
神尚尔散漫若 …… (第 11b 页)
当初有人嫌传习录中持志如心痛一段太执着
阳明先生曰且勿如此论放此药在有用得时耳余闻
此嘿然痛自省久之 龙溪
目余曰此时念庵更有何事
挠得否更须凑泊否初四 (第 12a 页)
龙溪
早别余三人饭罢由江
东门外普惠寺中陆行入水西门访西皋午饭罢游西
园初五日早饭罢别西皋观朝天宫西偏有卞 …… (第 12a 页)
小艇而北观石头城有顷天微雨共持一盖自蔽衣幸
不甚濡将暮抵静海寺遣人促 龙溪
与横沙别遂宿对
山方丈初六日大风雪横沙凌晨携酒殽出饯西皋先
别去午后 (第 12b 页)
龙溪
始来同饮饯将暮横沙别入城余四人
同游方丈前小圃列坐于洞中时风雨交至悠然有尘
外之乐初七日雪 (第 12b 页)
龙溪
至饯于方丈别院饭罢令余大
书菊坡警语并余途中诗为别初八日雪霁余四人同
乘舟游观音山午后始达遂登岸凭观 …… (第 12b 页)
瀰时天正寒汀洲萧疏帆樯寥阒因步至观音门望狮
子山积雪日沉西登燕子矶绝顶将暮宿道院中与
谈及儒与老佛之辨 (第 13a 页)
龙溪
曰用儒书解二氏不识二
氏用二氏解儒书尤不是此各有机窍所谓毫釐千里
自混不得已而究竟学术归宿处 (第 13a 页)
龙溪
隐而不发余再
三诘之 (第 13a 页)
龙溪
曰此事难以口说须是自悟余曰如今只
有无欲一着不敢不勉舍此恐更无着力处 (第 13a 页)
龙溪
曰无
欲上着力乃千古圣学宗旨只得从此立说从此用功 …… (第 13a 页)
也余念此行既非泛游乃竟含疑而返毕竟何益因请
曰所贵朋友当规过劝善不得欺隐吾三人当直指病
痛庶有省发 龙溪
诚是因论余曰汝学不脱知见虚知
见有何益看来总未逼真若逼真来轮刀上阵措手不
轶直意直心人人皆得见之那得 (第 13b 页)
有许多遮瞒计较来
若一向如此决不能有成遇有事来决行不去从前错
过好日月须从此发愤勿至堕落可也南山 龙溪
令余 …… (第 13b 页)
言渠病各有呈似互相省发因倦就寝至中夜南山熟
龙溪
觉余问曰如何是真为性命 (第 14a 页)
龙溪
曰拚得性命
是为性命余曰如 (第 14a 页)
龙溪
曰如今为性命不真总是拚
世界不下如今说着为善不是真善却是要好心肠皆
随人口吻总是打毁誉得失一关不破若 …… (第 14a 页)
指何为得失所谓毁誉不知他
毁誉个甚么便说打破已是可叹矣余因此有省曰此
一句吾领得原来日用工夫皆是假作 龙溪
喜曰如此
不是不知痛痒矣初九日早饭罢各拜别南山曰吾有
一言赠作路费余曰如何南山曰舟中正好静坐百事
(第 14b 页)
问养得精神完后百发百中矣余领谢之南山 龙溪
送余至矶下登小舟恋恋不能舍去是日江风尚微薄 …… (第 14b 页)
师友成我仁我身如不仁形神俱非真闻歌乃易箦受
言永书绅谁知百年内二义无疏亲二十六日 龙溪

书来别曰吾人包裹障重世情窠臼里不易出头以世
界论之是千百年习染以人身论之是半生倚靠见在
种种行持 …… (第 18a 页)
   夏游记
余归田之六年得石莲洞于敝庐之北自是顿息山水
之兴如醉者遇芳醪无复羡慕诚不自知其何也又明
年为戊申族之长者以谱事见委闭户洞中三月垂成
会友人 王龙溪
期会匡庐天池遂辍以往是时五月下
旬暑气初炽友人讽曰康节四不出游闻乎予曰闻之
然予非好游也虽然不闻上官 …… (第 19b 页)
舟六月朔拂曙将发医自城来云 龙溪
昨暮南上矣遂
乘艇沂流而南宿曲江初二日至丰城追及之同舟为
钱绪山贡玄略王济甫因与虚舟笑曰事岂可逆睹哉 …… (第 20b 页)
树初三日 龙溪
将晤张浮峰大参于临予不得辞暮同
会慧力寺浮峰知予故态谢遣郡邑而后来初四日出
天王寺登舟卢朱别去宿清沂 …… (第 21a 页)
门邀
会后山寺初七日自玉峡趋石莲酷暑中入石室毛骨
洒洒不禁偃伏怀濂阁下余以近岁所学相质且述逃
世之乐 龙溪
曰吾儒之学本以经世此心与物相为流
通人有弗善而不能委曲成就即于己心有碍故此心 …… (第 21a 页)
二氏见解吾
儒之所不道者因指洞石笑曰若与物无干只如此石
奇则奇矣何补于有无哉予诘曰酷暑得之何谓无补 龙溪
笑曰终是受用不久矣辩析二日始觉其说本之
西铭西铭本之孔门之仁自孟子没未有能究其用者
因之有省又明日绪 (第 21b 页)
山题石而出吊周七泉连榻而宿
各指所病莫不冷然初十同宿敝庐露坐月下友人有
问未发之中者争论不一久之 龙溪
曰未发之中未易 …… (第 21b 页)
同郡之士先后至者百六十人僧舍不
能容每日升堂诸君发明良知与意见之害退则各就
寝所商确俱夜分乃罢予尝问 龙溪
曰凡去私欲须于
发根处破除始得私欲之起必有由来皆缘自己原有 …… (第 22a 页)
贪好原有计算此处漫过一时洁净不过潜伏且恐阴
为之培植矣绪山曰此件工夫零碎但依良知运用安
事破除 龙溪
曰不然此倒巢搜贼之法也勿谓尽无益
也七月二十三日解会 (第 22b 页)
龙溪
与贡王二君先归邀予同
择龙虎山中为江浙会所予以先忌归祀祀毕与周柳
渠王有训发同江八月朔至新淦吴云泉以 (第 22b 页)
弟之丧将
如杭归榇约同行初二日复遇 龙溪
市㲼明日将至南 (第 22b 页)
龙溪
入城别浮峰余与贡王避处玉清宫静鹤楼初 …… (第 22b 页)
四日云泉至入其舟初五日先发窑头候 龙溪
午后以
王汝敬来遂发晚泊八角楼初六日午过赵家围登舟
尾望彭蠡宿瑞虹初七日午至龙窟 (第 23a 页)
龙溪
易舟漏下十
刻泊馀干上三十里初八日 (第 23a 页)
龙溪
舟发会于安仁邑
令黄两山桂应溪与弟軏先后相见黄乃云泉门人攀
留再三不可别去宿上流二十里初九日早食至莺 …… (第 23a 页)
堙其穴入处
耶同游者或然或否会雷雨至风迫水游棹颠危甚促
冒雨返寺中寺中壁板有张郎之书遒劲可爱是夜与 龙溪
共榻言别因请指余之短 (第 24a 页)
龙溪
曰念庵每欲破除
私欲但又似在破除上寻一道理拈一物放一物终非
了手须更勉之已而 (第 24a 页)
龙溪
令余有言余谓此番对兄尚 …… (第 24a 页)
不能拒与 龙溪
数酌而彻是日柳渠病疟午后应溪至
晚同眺福地楼入碑亭观松雪虞揭诸公手书宫中道
侣千馀人多以符箓取给四方 …… (第 26a 页)
阻同诸君往雨下如注入门深林复涧水声㶁㶁登爱
山楼苍青四塞迥异人世心颇悦之遂题楼壁云嘉靖
戊申中秋山阴 龙溪王畿
宣城贡安国王汝舟新淦云 …… (第 26a 页)
薄暮至贵溪中途江午坡遣人持诗相招至舟次韵谢
之十四日 龙溪
酌别语未竟贵溪士友有物色者余与
柳渠汝敬有训乘小艇先去艇中仅容八九人夜宿浮
石寺下不可展转十五日暮至 …… (第 27a 页)
束装闻会解
又明年春寿东廓出会语一册相示自卓峰瑶湖明水
觉山狮泉少初咸斋诸君至于远近士友多所发明而 龙溪
条析详甚余既卒业东廓笑曰冲玄之壁龙蛇纵
横而足迹不至诸君有举火戏诸侯之诮子可无一言
以相报乎时应酬纷 …… (第 27b 页)
而忘切磋也 龙溪
之言曰先师提掇良知乃虞廷所谓
道心之微一念灵明无内外无寂感吾人不昧此一念
灵明便是致知随事随物不昧此 …… (第 28a 页)
为视之体无色则无视也可乎谓听不离声固有
听于无声者是犹有未尽矣而曰声即为听之体无声
则无听也可乎质之 龙溪
未发之说则知之为体盖自
有在固不必若是之牵合也或曰绪山所言其诸先生
万物一体之义矣乎曰先生拔本塞源之 …… (第 34a 页)
充凡好恶者皆与
人相近矣何必赘之以养凡天下之人自孩提以上者
皆仁义之君子矣何必赘之以达此殊有所未解也

闻之亦或以为然否 (第 37b 页)
龙溪
八条之末有云一切世情
淡得下此是吾人立定脚根第一义淡是吾心之本体
惟心体淡得下便无许多浓酽劳攘便自明 (第 38a 页)
论恐难骤听然又不敢浅视诸君而谓吾言之无益而
不言也呜乎静之无以予之不肖遂负而翁命学之意

   书 王龙溪
(第 20b 页)
王龙溪
君有丈夫子三人长曰应祯字以允成言成禋
而祯于周也次曰应祥字以允和言和气能致祥也又
次曰应吉字以允修言 (第 20b 页)
   南京工部屯田清吏司主事善山何公墓志铭
嘉靖戊子予计偕北上求友于四方咸曰君不闻阳明
之门所评乎江有何黄浙有钱王盖指雩都何善山秦
黄洛村弘纲与绍兴钱绪山德洪 王龙溪畿
也未几遇
何黄两君于途黄君为人简嘿而何君则魁形长髯广
目而丰准与人语必依于所学无少长敏纯姁姁恳款
(第 4b 页)
傍羡侧睨孰苟贵富庭特奥祥由牧与守著此
铭诗以告他母呜呼斯石其勿以朽
   封职方主事蔡梅园公墓志铭 武选郎中龙溪
蔡君奔丧过泉匍匐造予辄哭辄拜哭 (第 19b 页)
不起曰文也罪罚不得视父敛五内崩摧终无以自赎
忍死治葬请求赎于君子至漳久之使来曰卜某里之
原将以是岁乙卯十二月某日襄事君方以文学操行
有见于世所以自赎者远矣奚所托于予文按状公名
荫字德流别号梅园漳州南溪之蔡望于 龙溪公
之宗
尤望于蔡然世未有显以系传远族居繁为望尔祖某
父宏安皆含和履厚自乐廛田无声华之慕故公少不
习为士 (第 20a 页)
  初四日香林书院落成郡绅孝廉暨学博弟子员咸集

于会而备戎庄志传亦愿北面就弟子列余为拈王文
成公天泉桥上无善无恶一则为 王汝中
徐曰仁所相
质及迩来许敬庵周海门两先生以九谛往复之旨揭
之屏间与座中互證维时各各有省而散因询舆夫曰 (第 39b 页)
志切劘无虚
日次年迁厝双泉公李宜人于庐陵之盘龙山己亥推
补宫寮改左春坊赞善赴召道南都两入城晤同志与 王龙溪畿
极论无欲之旨至维扬趋会心斋王公艮咸
相质辨心斋一见期以孔子大成作歌赠焉先生登舟
感切著冬游记又为歌曰 …… (第 8a 页)
洞故虎穴荆莽蓊
郁不知年矣先生异之遂加攘剔阅其中容可百馀人
远望类莲花故名先生自是多洞居钱绪山德洪偕
邀会如青原士友同声至者百数十人先生多告以
去欲除根之方订约择龙虎山中为江浙会所先生遂
预赴龙虎之仙岩 …… (第 10b 页)
先生墓为书三碑托九江守更之于是 龙溪
适候先生
会海天遂同舟西归谓 (第 13b 页)
龙溪
曰往年见谈学者皆谓知
善知恶即是良知依此行之即是致知予尝从此用力
竟无所入盖久而后悔之夫良知者言乎不 …… (第 13b 页)
可也 龙溪
曰近自觉何如先生曰一二年来与前又别
盖当时之为收摄保聚偏矣识吾心之本然者犹未尽
也夫谓感由寂发可也然 …… (第 14a 页)
言谓之感发微而通非逐外之谓也寂非
守内故未可言处感非逐外故未可言时此所谓收摄
保聚之功君子知几之学也 龙溪
曰今于感中寂得否 …… (第 14a 页)
先生喜曰切问也岂曰能之收摄保聚焉耳矣虽然其
或免于适越而北辕矣乎返舟会玄潭 龙溪
再问先生
以工夫不挠心为言已而 (第 14b 页)
龙溪
曰何以赠我先生曰阳
明先生之为圣学无疑矣惜也速亡未至究竟是门下
之责也又曰公等诸人其与往来甚密其受煅 …… (第 14b 页)
龙溪
也乙卯春先生将西游白河旧庐留滞楚之旅
舍时 (第 15a 页)
王龙溪
至自浙遂共避暑山中先生居数月静久
大觉即所贻蒋道林书自叙浑成一片者是也盖先生
自丁酉后凡数悟然不能无 …… (第 15a 页)
苦者欢若更生独富室以其厉已也故为
哓哓冀挠其事先生屹不为动曰吾此中若天然毁誉
好丑咸无与焉夫安得挠适 王龙溪
来访先生延之止
止所信宿语别作松原志晤先生尝移书 (第 18a 页)
龙溪
致规切
至是复发其槩盖不欲尽也次年癸亥五月先生以触 (第 18a 页)
赵文介徐天远邹忠介冯具区高忠
宪曹真予刘修撰暨邑沈少司空万文恭曹司空陈司
宪卢司马诸公台掖寺曹司府则 王龙溪
王仲山欧桢
伯王塘南王麟洲顾端文于树峰姜养冲杨忠烈侯考
功林蔡二副郎钱京岘暨邑杭南储邵宪副王通府史 …… (第 60b 页)
禄澈如公台垣党护大臣疏学副石渠
公中枢疏业以载诸史录若其古文辞诗乐府垂简册
而播筦弦者辨论则纳言公遗 王龙溪
罗宗伯邓文洁 (第 61a 页)
  蔡洨滨先生语录序
余幼闻瘿陶有洨滨先生能阐明圣贤之学作书院训
四方来学之士又设义田赡族党建闸浚渠兴水利以
惠梓里心窃慕之然未得见其所著书甲午夏过兰若
有先生语录四册溷淆尘土间无过而询之者余展阅

大义喟然曰是洨滨先生自述其生平得力处也夫洨
滨为名侍御抗节批鳞肃寮贞宪既而优游林下孜孜
然著书立说启诱不倦其中之所得诚有大过人者然
吾考明之学者如胡敬斋章枫山 王龙溪
罗近溪杨复
所诸公指不胜屈或纯或疵皆为世所称述而未有及
先生者乃今读先生书则纯正和平与胡敬斋章枫山 (第 5a 页)
相伯仲而胜于 龙溪
复所远矣盖其学以性善为宗以
知行德业合一为进修之要而尤以明先王之道禁邪 (第 5a 页)
  与白涵三书
人生若不学道实为虚度而异学往往簧鼓是以君子
乐于就正前书殷殷质之高明良以此也性有体有用
老氏杂之申韩坏之佛氏乱之故知性者鲜矣薛文清

明代之紫阳也醇然一出于正阳明良知亦是圣学正
脉而晚年为 王龙溪
所误以无善无恶之说笔之于书
未免遗误后学顾泾阳先生辨之详矣孙钟元亦心服
泾阳者也然于阳明此处未敢公然 …… (第 12a 页)
  答孙徵君钟元书
来教褒奖过深自惭樗朽岂如所云所谕王文成公生
平学问功业尽自辉煌绚烂其阐发良知有功后学但

传习录一书大段透露而无善无恶一语曲徇其徒
龙溪
之言未免遗误后学此顾泾阳所以深辟之也仆
于昨岁之七月尝语贺宣三曰心性一也谓无善无恶
者心之体亦可曰无 …… (第 17b 页)
乐吾公者真理学真品格曾著养生弗佛二
论继响昌黎今以奉览希详察之果与耳食夫佛老同
否果与阴用而阳避之如 王龙溪
等者同否北人不好
名故往往楗户潜修发潜德之幽光在于后辈君子也
弟所未举者不及更仆此事希台台与大司农雍 (第 40a 页)
  与郝雪海
天气暑热晤客稀少竟不知台驾东出潞河又不知钟

元先生亲至贵庄有此一段奇缘老年翁不可不加之
意此事非大聪明人不能领悟非极沈潜人亦不能造
诣不然如 王龙溪
王心斋周海门之流皆流入于异端
而不自知矣今既有孙先生老年翁与凫盟则德不孤
立亟亟商量一番尚可为也过此 (第 6b 页)
已则宋之时得经之源而未得经
之用明兴修五经大全性理等书得理学之正传故嘉
隆以前一道同风人材蔚然兴起自 王龙溪
李卓吾之 (第 18b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