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詔令奏議類
  

其二(费兰墀号心谷。洪公尝使燕与交。 陈俊
千号萸坪。余入燕时所交也。)
季子昔观周。缟纻赠平生。知音良独难。倾盖不须轻。公行得心谷。我行得萸坪 (第 260H 页)
道无私岂或颇。一路 恩光争进贺。寒江独奈病躯何。
重逢青兔感偏多。往事悠悠逐逝波。八域讴歌称大庆。一 时英俊
擢名科。十年兰佩冤难㬥。此日 鸿恩理不颇。回首锦阳馀恨在。其如天定有时何。
余警族子鼎周用工博杂不精 (第 165L 页)
乐有贤父兄。得此乐者盖寡。畴不愿于常情。窃惟我先师先生。以学问之正。渊源之的。唱道东南。劝引后学。一 时英俊
之游其门者。如入炉鞴之中。同受镕铸之功。弱或扶而为彊。昏亦唤其盲聋。于是家有贤子。生质既美。朝夕膝下 (第 332L 页)
。至于淑慝枉直之辨。未尝苟焉。坐此罹祸网。窜身绝塞。晚亦屡遭齮龁。乍起乍跲。不能久安于朝。其交游尽一 时英俊。
至论通才伟器。未有以先公 (第 158L 页)
(时寺僧设无遮大会)
权圣直(偗)宅次诸公唱酬韵
游人裋褐忽惊寒。叶下庭皋岁欲阑。终古文章穷固易。并 时英俊
识犹难。五更林籁侵山阁。千里波声泻峡滩。江左风流今左海。眼青头白好相看。
次梦南斋闲居韵六首
妙年词 (第 10H 页)
其职。死生无愧色。而白岩金忠介公济尤卓乎不可尚已。殆以夷齐之心。行鲁连之事者也。我 圣祖应天顺人。一 时英俊
莫不思攀附风云。而公以王氏旧臣。方知平海郡事。题诗壁上以见志。遂变名曰齐海。诀妻子扁舟浮海。飘然不复 (第 231H 页)
寒冈郑先生得陶山旨诀。退而讲道干伊泗之上。一 时英俊
之士。翕然趍之。与被成德达材之化。徐乐斋东皋两先生其高足也。东皋。乐斋之从弟也。入而有同堂讲质之乐。 (第 368H 页)
诗卷。艳羡无斁。用原韵附题以还。
桂山林壑本清幽。象得堂堂百尺楼。叔夜琴传希世调。孟阳诗出替人愁。一 时英俊
多知己。万里沧溟又壮游。正是天中佳节会。风流遗韵翠云留。
晚来雨霶𩃱。吴员外适至。竟日谈讨。又用前 (第 58L 页)
。不广一区田。以至服用什物。一无所蓄。公早自树立。学识淹雅。文辞博大。立朝论议。惟义之视。所与游尽一 时英俊。
然而未尝苟希合少贬抑。以殉时势者。随迹可见。终以是蹭蹬名场。位不满德。其自岘山归也。公素房通命数。自 …… (第 58L 页)
一区。尤嗜书。左右图史。声伎博弈。一无所好。客至命酌。醺然而不至乱。其学识淹雅。文辞赡博。所与游尽一 时英俊。
然不肯少贬抑以希合。终以是蹭蹬不达。公房通休咎。自解襄阳而归。退居先陇下。罕迹城市。其卒之岁。至端午 (第 60L 页)
我。岂无悔祸之心。都人争望。几愿翠华之临。士女咸愿。日望王师之至。矧孝庙锐志中兴。有洒耻复开之意。伊 陈俊
帷幄论兵。有 (第 221H 页)
   遂儿自甄城送盆菊一条。枝叶蒙茸。不可玩。以诗还之。
   己酉季秋廿二日。全判遂儿邀城主权煌及余。观鱼于津山川上。与会者。巡邂及陈亿 陈俊
也。因吟长律二首。
阳谷先生集卷之七
 诗
   八月望拜扫后。宿炭谷。又用前韵。
   圃舍晓吟
  石榴花
幽禽飞上石榴花。得暖和鸣意若誇。玉砌雕栏多事在。却须分付野人家。
遂儿自甄城送盆菊一条。枝叶蒙茸。不可玩。以诗还之。
霜风冻雨迫摧残。只有黄花傲岁寒。却恨栽培无好事。一枝荒秽不堪看。
己酉季秋廿二日。全判遂儿邀城主权煌及余。观鱼于津山川上。与会者。巡邂及陈亿 陈俊
也。因吟长律二首。
偶因秋兴到溪东。渚蓼崖枫满意红。抱野乱峰明簇簇。点村烟树影童童。鱼从落照跳清濑。 (第 389L 页)
  
(同日。假注书翰林朴处伦。承 命来传 大王大妃懿旨曰。 世祖每称卿为魏徵。今忘之耶。何遽辞职。 大殿传旨曰。予闻 大妃传教。 世祖每教 睿宗。予与某定大法。于汝之时。必与某等享乐矣。今予年幼。又无学问。卿何辞乎。其勿如是。)
辛卯十月二十五日又上言
臣于昨日。上书辞职。未蒙俞允。反承 两殿致命。以 世祖遗旨。丁宁譬晓。臣闻 命涕零。恍然如承 世祖亲教。惶惶悽恻。无以为心。窃念臣自 世祖在閤。便被知遇。当观光上国之日。又从鞿靮。万里陪侍。待以国士。自是一心攀附。及至化家为国。遂忝股肱。于 时英俊
如云。而谋谟契合。无踰于臣者。每称臣为魏徵。至嘱之于 睿宗。 圣训洋洋。今犹在耳。魏徵之于唐宗。君臣 (第 135L 页)
 崇祯甲申端阳下浣。七代孙通训大夫行荣川郡守申洬。再拜监校。
保闲斋集跋[李植]

元刘事业时无取。姚宋篇章世不知。兼备之难。自古纪之矣。若我东 保闲申文忠公将相勋业。出入勤劳。不啻班于姚,宋。则其于元刘之艺。宜若有所掩而不彰。亦似有所重而不专。而 公越从科场。早践馆阁。屠龙倚马之誉。号为八文士之冠。暨遭遇
 光陵。继河东秉文衡。则同 时英俊。
莫之或先。到今百馀年来。文苑之传与麟阁之赞。俱称不朽。吁盛矣哉。古未尝有也。然 公以全材邃学。发为辞 (第 176H 页)
”至今楚人受德者,挥泪诵之。名曜,吴江人。
  九五
  苏州惠天牧先生,督学广东,训士子以实学;一 时英俊,
多在门墙。去后,人立生祠,如潮州之奉韩愈也。先生以《珠江竹枝词》试士。何梦瑶赋云:“看月谁人得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