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务也。基命宥密。长治久安之业。自此始矣。伏愿圣明远览。独断雷奋风挥。亟从三司之请。先将元恶。夬施 王章。
其馀丑类。并皆如法勘断。而凡于几微消长之际。必兢必慎。则国家有磐泰之安。臣民享和平之福矣。岂不休哉。 (第 354H 页)
国之设置台阁。岂徒然哉。将以来其言而用其言也。日昨三司合辞之请。实面前大义理。臣分之所不可不请也。  王章
之所不可不施也。何 殿下一例靳允。只以数字例 批。塞其抹血之诚耶。窃想 殿下明睿所照。洞观义理。必不 …… (第 318L 页)
之廓挥。以劄以启。三日叫阍。言不见施。拖至于今。三司之誊传。已作故纸。二字之 靳允。便成例 批。使  王章
不伸。 君纲益颓。此实言责之臣不诚之罪。抑亦为 殿下刑政之一失也。至于日前柱翼酌处之教。 殿下又失之 (第 325L 页)
坐之龙妻。时势之忧危。亦有异于龙妻出海之时。今何可比而例之。使  王章
由是而益颓。凶孽由是而益肆。驯致 国家危亡之祸哉。伏愿 殿下穆然深思。惕然改图。 亟寝郑妻出陆之 命 (第 347L 页)
  

请寝䄄改定配所之 批联名劄
伏以臣晓赴 大祭肄仪。未及随参于今日宾 筵。晚始罢归私次。得接僚相所报日前举条。今始颁下。而有逆䄄配所定以沁都之 命。臣于是惊惑抑塞。莫知所以为措也。诚未知 殿下何为而至有此举耶。夫乱逆天下之所必诛。  王章
之所不容。是故圣人之法。有罄甸之诛。虽以人主之威。不得以私恩而弛张之也。噫。逆䄄之罪关 宗社。在法必 …… (第 372H 页)
勘。置又如家。情法不称。名实相戾。何以承 慈圣严正之 教。何以谢国人愤痛之情乎。 圣上所以屈三尺之  王章。
拒万口之公议者。特以亲爱之私情。欲施全保之 特恩。而以此祸本。密迩京辇。万有一复有觊觎不逞之徒。挟为 …… (第 372L 页)
。情状自绽。噫。以伟贼至凶之逆而在简不忘宿处。以骥显绝悖之疏而在简主谋暗地。其心所在。将欲何为。而  王章
未施。鬼诛先加。舆情愤激。益增一倍。呜呼。 殿下试思之。自古帝王。上承宗祧之重。下临臣民之众。不幸值 (第 381H 页)
中无端巽让之 教。益恨臣不肖无状。前后情实之恳。疾痛之呼。终不能见孚于 旻覆之天。抚心自悼。直愿速就 王章
而不可得也。狗马贱疾。不敢每烦 崇听。而难冒之义。与前无异。臣进不敢趋承 恩命。则退何敢径归私次。益 …… (第 392L 页)
命之所。未伏鈇钺之前。万无转动之理。惶懔呜泣。不知所达。
敦谕后书启
臣为人臣而积犯必诛之罪。尚逭  王章。
顽然视息者。今凡五日于玆矣。归身郡狱。席藁俟勘。鈇钺未加之前。何敢为移易一步之计。而及伏承日昨 圣教 (第 396L 页)
则乱本之未祛也。二则乱本之未祛也。臣以为目今悠悠万事。莫如前后逆狱之巨魁遗孽。尚逭天诛者。并令亟举  王章。
扫除廓清。乃与凡百臣工。咸升大猷。洞示以无内无外之意。开明堂坐而治之。则方可为镇安之道。而为今日急务 (第 425L 页)
。伦纪凌夷。乱贼无所惧。而名义之晦塞。更无馀地。盖刑政有国之所重。而惩讨刑政之大者。若或以私恩而屈  王章。
则惩讨之典废。而刑政之失。当如何耶。当初郑妻之薄窜近岛。贷以一缕者。 殿下之屈法伸恩。亦已过矣。此已 …… (第 432H 页)
径毙之后。应施之律。亦至今不为举行。拿来而讯问不加则当初拿来。反为没着落之归。径毙而典宪不施则毕竟  王章
又失诛乱逆之义。 朝家刑政。何其若是之无当耶。臣虽无似。岂欲以刑法导 君上哉。特以惩讨不严。乱贼不惧 (第 433H 页)
囚。府君方引病违 召。上疏自劾。仍论酌处鞫囚之失曰。李森等诸囚负犯。何等凶逆。而未及究覈。径先勘处。 王章
未申。舆情莫泄。 殿下处分。始欲为恤刑弭灾之图。反不免为违理乖纲之归。人君对越之道。惟当克遵天理。无 (第 518H 页)
积。上无匡君之术。下乏济时之策。留无所益。去无可思。奚取乎宿趼也。至于近日事。义关惩讨。忧在堤防。严 王章
定国是之责。亶在大官。而臣实昏庸。始不能昭阐义理。逆折奸萌。终不能疾声致讨。永杜祸源。举措稽缓。进退 …… (第 69H 页)
聆。莫不感涕。以 殿下先意顺志夙夜洞属之孝。岂不有以怵然而惧。瞿然而悔哉。今虽勉承慈旨。还配有命。而 王章
未伸。国论转郁。一番震荡。坏损尤大。圣人之一言一动。为后世法。书之史策。其将谓今日之举何如也。至于惩 (第 74L 页)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既出旋入。何乃困予至此。大臣前后何限。而以卿之故。辄贻酬应。予亦不已惫乎。日前敦谕。何等隆挚。而闻此尚有却顾者。何异于卿所云读出师表。不为流涕者耶。而今以后。更当发处义二字乎。慨叹云云。犹属歇后语。卿须安心视事。
请亟寝秋曹七罪人放释之命劄
伏以臣即伏见典狱署牒报刑曹者。始知有二世龟显等七罪人并出付畿营之教。 殿下何为而有此万万过当之事也。诸罪人就囚之时。臣方在原任。未

能推见其纳供文案。而第闻绸缪谋议。极其叵测。潜怀异图。肆为诬逼。不可容置于覆载之间。而只缘天网太恢。 王章
久阙。阅时经年。一不拷讯。尚未得穷覈乱源。永折奸萌。忠志之窃叹。久矣。今因三堂之有窠未差。直使宣传官 (第 454H 页)
呜呼。春秋之法。人臣无将。将则必诛。四字凶招。奚特为无将之诛而已。绝海减死之 命。乃在半夜仓卒之际。 王章
莫伸。舆情沸郁者。于玆有年。孰谓至今日而遽有此全释归葬之 命也。噫。国法非殿下之法。实四百年王府则有 (第 477L 页)
则是真个为不循乎理而惟其意是循。实非平日所望于 殿下者。伏愿 殿下更加三思。亟寝许积复官之 命。以严 王章。
以树堤防。千万幸甚。取进止。
 答曰。省劄具悉卿恳。卿名不在于三相之劄。意谓卿能体予认予。不肯为随众 …… (第 507L 页)
理之所宜也。人主虚心来谏。使天下之言。无有壅阏。而其或潜售偏党暗济己私者。斥之退之。固无不可。若其虑 王章
之或弛。忧堤防之将坏。进言不已者。嘉奖之采用之。以巩国势。是理之所宜也。人主躬俭节用。内而使府库有红 (第 508L 页)
帐殿亲问之下。则究厥心肠。二而一者也。今此酌处之命。虽出于 大朝好生之德。而顾其情节叵测。决难容贷。 王章
未伸。舆情同愤。伏愿 邸下禀于 大朝。还收世熙岛配之命。夬正王法。时熙,槃,溍。并令绝岛定配。不与同 (第 229L 页)
祖宗默佑我邦家。逆节自绽。 王章
夬伸。然予每以常情望人。或虑原编之逆节。皆作于朝廷。成于暗地。草野之人。容或未及详知。而惟玆三涂凶谋 (第 245L 页)
旨正法者。追施逆律者。一切永除。君或有犯。执法之臣。将此教争之。苟为不然而迎合承顺。此宵小苟容之流。 王章
昭昭。天网恢恢。安敢逃其罪乎。遵之则兴。不遵之则亡。咨金吾,秋曹两司。刊印藏府。永垂诸后。三十六年庚 (第 349H 页)
     
(右金忠献公)
昔在辛壬。主鬯靡托。乃协金李。共赞大策。彼敦与含。或啖以怵。卿乃毅然。贲育莫夺。舍鱼取熊。别族死友。大义之明。可牖妇孺。国有今日。繄谁之功。翼翼江祠。万世表忠。比忽匪类。欲售荧惑。 王章
不泯。载阐载斥。何幸新榜。得卿之胄。故家典型。亦忠献后。伻官致侑。喟予兴思。卿如不昧。庶歆玆卮。
  (第 213H 页)
    
(右赵忠翼公)
昔我 明陵。眷言遗忧。简之在廷。必勃安刘。惟是忠文。实仗其节。正色立朝。昭融密勿。彼群不逞。射影吹毛。卿履坦坦。不动一毫。四老同心。赞决大计。伟哉成仁。辛壬之际。忠贯日月。功奠磐石。国到于今。伊谁之力。彼何人斯。自干 王章。
敢思疑眩。多见不量。两家闻喜。神理同庆。伻官奠酌。俾世取正。
     
(右李忠文公)
呜呼忠悯。 (第 213H 页)
然。纪氏之甗。即齐之所献。非郤克之求也。此亦当从左氏。国佐与宾媚人。未详孰是。
晋文公请隧。襄王告以 王章。
随会问殽烝。定王语以王礼。巩朔献齐捷。定王辞以王命。周虽衰弱。犹有先王之风。若使列国之君。一有尊王之 (第 142L 页)
衣。垂之为裳。藉之为褥。覆之为衾。曲袂则为枕。括袪则为橐。明堂之制。无亦类是。驺衍吕不韦之学。其坏灭 王章。
感乱人心。无往而不如是矣。(汲冢周书。亦有东曰青阳。南曰明堂诸语。)孟子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 (第 310H 页)
 郑曰。侠羡道为位。〇贾曰。羡道。谓入圹道。(句。)上无负土为羡。上有负土为隧。(天子曰隧涂。)晋文公请隧弗许。是也。(僖二十五年。)〇镛案。古者。天子葬以隧。诸侯以下。葬以羡道。庶人县棺而封。礼级森然。不可相乱也。此经之云。车至道左。陈器于道东西。无非羡道之谓。而郑于檀弓之注。亦云侠羡道为位。(国昭子之母死章。)士大夫之葬。皆用羡道。则诸侯又何论哉。乃郑于碑繂之解。辄云县棺而下之。(大记注。)则堂堂千乘之君。三命再命之臣。无不下同于庶人可乎。王制曰。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孔子曰。敛首足形。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郑云。不设碑繂也。)即县棺之封。葬礼之最卑者也。(汉书周磐传自注曰。县封谓直下棺。不为埏道也。)曾谓公侯之葬。亦用此法乎。隧者。 王章
也。(杜云。辟地通路曰隧。〇司马光云。先凿埏道。旁穿土室。撺柩于其中曰隧也。)固不敢议。至如羡道之葬 (第 64L 页)
之法。则天子诸侯之葬。大夫士庶之葬。均之为县封也。(杜预云。诸侯皆县柩而下。)何法之有差等。而谓隧为 王章
乎。檀弓之云丰碑。本非天子之物。丰碑者。丽牲之石也。檀楹者。亭邮之柱也。公室视丰碑者。谓诸侯之碑。仿 (第 154H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