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李泽” 相关资源

總集類
別集類
在源褒恤。张志恒伸复。徐命善斥退。金峙默削黜。奎章阁有弊。及崇俭尚节等事。极言竭论。冀回 宸衷。又论 李泽
徵。疏义得正。而复乃自鸣之非。疏入。 上大怒。命焚疏籍没。疏本遂不传。命善驱百僚。庭请讨逆。窜黑山岛 (第 371H 页)
既腴于内。其不得于外至者。亦何足为公有无哉。公娶延日氏郑又益之女。有三男鼎运,复运,庆运出后。三女为 李泽
仁,崔翰民,姜柄瑚之妻。鼎运三男载图,载辙,载观。复运一男载伯。庆运一男载文。载文之子宪镇丐余以书公 (第 216H 页)
书徜徉。怡楼为扁。白洲李文靖所命名。盖实际也。所与唱酬。皆一时名硕。若金仙源,清阴,李东岳,赵竹阴, 李泽
堂,尹梧阴,月汀,郑桐溪,任疏庵,李白江,郑畸庵,赵玄洲。事业文章。皆惊天动地。而公居其一。吁盛矣。 (第 65L 页)

金海之金。祖于驾洛王。历罗丽。入本 朝。世袭冠冕。至讳守玄。文参判。光海朝。退居骊江。与韩西平, 李泽
堂。尝友善。再传而讳济赫。寔公曾大父。大父讳东植。 (第 321H 页)
发来传外言之后。更问顺命事观之。其心之非出于掩匿。断然可见。据此两条。臣之本心。可见矣。昌集又引左史 李泽
误录之筵说。抑勒为说。公又据右史及堂后所录以辨之。悉论按狱本末。 上答曰。左相前后疏。专出疑怒。举一 (第 356H 页)
判书庆徽,洪判书万容。俱在幼少时。公知其为宰相器。俱归以内外孙女。二公后皆登八座。识鉴之明。类如此。 李泽
堂,李白江诸贤。或称其综核精博。或称其洁己清源。人服其品题之明。公为文不事雕琢。气豪韵逸。诗文疏劄。 (第 449H 页)
   左相再疏后。更陈情势疏。[十五疏]
   左相再疏后。更陈情势疏。[十六疏]
   左相再疏后。更陈情势疏。[十七疏]
   因 李泽
疏。陈情势辞职疏。
   辞领议政三疏
   因申镡疏。辞职劄。
   更陈情势劄
   因李海朝疏
。反降优异之批。谕之以日夕思想。勉之以必致乃已。臣庄诵再三。汗泪交迸。诚不知置身之所也。昨来得见史官 李泽
之疏。以筵话一款。张皇论辨。自谓所录之无差。而臣之惑滋甚。不得不复有陈暴焉。僚相前疏云凶言二字。皱合 …… (第 234H 页)
。何自而发也。谋之一字。始见于左相疏中。岂泽于前日录示之际。改以谋字。以致僚相之疑怒耶。至于害字。则 李泽
所录。虽云有亦害字。既非臣所达。而右史,堂后皆以杀我后如此录之。盖必重之招。才经 睿览。只云如此。语 …… (第 234H 页)
略有论说。而追提筵席之奏对。较诘句字之异同。既涉疲劳。又伤纤琐。私心悚恧。于是一倍矣。日昨又得见史官 李泽
疏本。自谓只是摭实。未知爽误。而其所张皇条列。率多牵合破绽。臣于此尽有可辨者。顾念 …… (第 235H 页)
意已竭。而巽牍至此。只增愧恧。无以为谕。卿其须念机务之多滞。安心勿辞。即起视事。用副予虚伫之心。
李泽
疏。陈情势辞职疏。
伏以臣得见史官 (第 240H 页)
李泽
疏本。更提筵说一款。凌蹙臣身。不遗馀力。臣不胜骇叹焉。然徐察其命意遣语。则全不晓臣疏主意。而许多辞说 …… (第 240H 页)
。此又臣之所未解也。然彼既斥臣以循私不公。至以察影验迹为辞。则臣之情势。终不敢晏然于职次。又得见史官 李泽
之疏。更提前事。操之不已。而指斥臣身。全无顾藉。此亦难冒之一端。伏乞 圣明申加谅照。亟命镌解职名。以 (第 242L 页)
仰对蒙允。近闻讲官登筵之际。类编不为挟带云。朝家既无参讲之实。则尚何有于请寝耶。窃恐台臣有未深察也。 李泽
疏。又引宋臣之言曰。陛下独取拒谏之名。大臣坐得专权之利。噫嘻。古人有言。权之一字。人主之所恶闻。故欲 …… (第 265L 页)
疏起闹之后。风波不息。镇靖无期。奚但卿之不幸而已。实国家之不幸也。至于金兴庆之五启。殊甚谬戾。李晚坚 李泽
之以参考一款。不欲行公于馆职。尤极纵恣。若有一毫严畏之心。安敢乃尔。良可骇惋也。所进册子。悉陈编述之 (第 266H 页)
箕子为心者也。又以房谋自居。而杜断归公云。李白江尝曰。屈子之忠。忠而过者也。完相之忠。亦过于忠者也。 李泽
堂评公文曰。迟相文章。笔头有舌。可与陆宣公奏议相上下。赵浦渚祭文曰。兄之敏锐之才。深妙之文。绝出等夷 (第 378L 页)
比秉至公。心如箕溪谷云。忠如屈白江言。节如婼浦渚文。 李泽
堂谓公文。笔有舌同陆宣。朴西溪深推服。称公文胜溪谷。公事行具碑志。于表阴述其槩。孙男前议政府领议政锡 (第 437H 页)
益大彰。公卿诸大夫士。无不知有白云子者矣。其游京师。尽与其文章俊士相结。其最深者。 李泽
堂植,郑玄谷百昌也。搢绅争邀致厚遇之。所之履舄交门外。白云不习举子业。时出游场屋。辄大醉倒卧不措思。 (第 359L 页)
上来。出入经筵。裨益必多矣。且予尚不得一面。宁不沓沓。体予此意。斯速上来之意。卿其详细传谕焉。侍读官 李泽
曰。伏闻权尚游处 下教。实出 圣上侧席之盛心。尚游固当以 圣教通报于私书中。而若自政院别谕敦召则尤好 (第 176H 页)
矣。知事闵镇厚曰尚游从宦在京。势将以私书传通。此与亲自下乡。面谕 圣旨有异。故 李泽
所达如是。而但念别谕是例常事。今此 亲教于尚游。实是异数矣。 上曰今此亲教于副学。使之传通。实是优异 (第 176H 页)
 致祭文
   淑嫔崔氏丧。 遣内侍致祭文。
   卒同知敦宁府事李弘逸 致祭文
   教三道统制使 李泽

   教开城留守金万埰书
   教庆尚道观察使李宜显书
   教江原道观察使金相稷书
   左议
教三道统制使 李泽

王若曰。国家之设置边防。海镇最重。朝廷之选用武将。统帅尤尊。苟非处阃臬之材。曷能膺庙堂之荐。眷彼 (第 134L 页)
终。君初权窆于家后。明年癸未。卜保宁县西金神洞子坐之原。迁葬焉。李氏祔其后。生一男二女。男夭。女长适 李泽。
次适洪彦度。侧室二男。曰凤来,凤仪。四女婿。曰尹健教,吕必咸,韩配宋,尹寯。必咸。察访。 (第 345L 页)
李泽
五子。曰显章,显昌,显良,显相,显望。相。生员。凤来一女。凤仪一男一女。尹健教三男一女。吕必咸二男。 (第 345L 页)
 怀宋尝谓人曰。某于世变人情则熟。而于学问义理则生。其弊将流于乡原云云。
此一段。即前日李橝辈之所传诵。以訾谤先人之言也。乃平日怀宋论先人以好谈时义好为利害之说者也。上文所谓内实虚劫。下文所谓乡原。及其常时所论荀氏之弊者。皆一意也。别有所辨如左。然以明斋之所论学术者。欲归之于报复。此难以口舌争。学者将取两家言行事实而夷考之。则彼此虚实。自不能掩于后世矣。何足呶呶也。
所谓好谈时义云者。见先人日记曰。闻明,英,泰会于遁岩书院。往从之三宿而罢。英甫戏余曰。君颇为思

诚所中。思诚每好言从俗。君亦好谈时义。余曰。与吾兄谈。不得不好时义。盖余入锦时。同 李泽
之昆季。月宵欢饮。语次极言峻攻朝贵之不可。且责其好议论挑谤毁之失矣。英言似或因此而发耶云云。盖是时怀 (第 316H 页)
   三告加由后辞吏判疏(庚寅五月初八日)
   辞吏判疏
   再牌不进后辞吏判疏(庚寅五月十三日)
   因修撰 李泽
疏辞吏判疏(庚寅六月十二日)
   三告加由后辞吏判疏(庚寅七月十四日)
   辞户曹判书疏(庚寅九 ……   辞判义禁疏(癸巳六月二十五日)
   辞右议政疏(癸巳七月九日)
   辞右议政疏[再疏](癸巳七月十二日)
   被献纳 李泽
疏斥辞职劄(癸巳八月五日)
   被献纳 李泽
疏斥辞职劄[再劄](癸巳八月初七日)
   因雷变乞免劄(癸巳十月初九日)
金忠靖公甲峰遗稿礼编
 
臣本兼两任。仍治臣罪。以肃 朝纲。以安贱分。使臣得以专意医治。以卒天地生成之泽。不胜幸甚。
因修撰 李泽
疏辞吏判疏(庚寅六月十二日)
伏以臣幸受由暇。往省先墓。 天恩罔极。感祝无涯。第臣于积月淹病之馀。触 …… (第 373L 页)
废食呻楚。加以下部疮肿。肆毒作苦。针破属耳。不能运步。种种病状。实无自力供仕之望。而且臣昨伏见副修撰 李泽
之疏。以解由一款。有所执言。为其难进之端。臣不胜讶惑之至。顷日政玉堂下番差出之际。以 (第 373L 页)
李泽
拟望者。非不知其解由之未出。而以有勿拘定夺故也。 (第 373L 页)
李泽
之疏。以一时一人之变通。每人勿拘。每政遵用之不可为辞。而当初定夺时。既不指名。只曰玉堂下番勿拘解由。 …… (第 373L 页)
卿胡不谅。撝谦至此耶。心切愕然。无以为论。卿其亟遵前旨。安心勿辞。速出论道。用副上下之望。)
被献纳 李泽
疏斥辞职劄(癸巳八月五日)
伏以臣编蒙 特达之知。猥叨三事之列。自揆涯分。万不近似。而感激 恩遇。黾 …… (第 391L 页)
昏愦儱侗。无所猷为。偾误颠错。必在目前。夙宵忧惧。寝食不甘矣。昨伏见献纳 李泽
之疏。以臣顷日奏达之语。大加非斥。臣不胜瞿然惭悚之至。臣之遇意。甲戌后罪斥之人。二十年之间。死亡殆尽 …… (第 392H 页)
则意外台言。何必深嫌。矧今灾荒溢目。机务多滞。卿其须念国事。安心勿辞。即起视事。毋孤至望。)
被献纳 李泽
疏斥辞职劄[再劄](癸巳八月初七日)
伏以臣重被台议。不敢晏然。冒陈徵恳。冀蒙镌罢者。实出于不得已也 (第 392H 页)
   同高城使君沈(凤辉)泛三日浦。次简易韵。(甲午晴寒意犹峭)
   百川桥(此是入山初程)
   自中台踰上台
   榆坫寺次 李泽
堂韵(排律)
   隐身台。次老杜阆山歌。时有吹箫者。(乙未晴入山以来风缕倍紧)
   隐身台口占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