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詩文評類
曲類
楚辭類
詞曲類
詔令奏議類
   隋高祖论
昔孙资阴谋晋宣入辅郑译矫制隋文受遗自此而有
魏人从斯以迁周鼎盖天厌乱德神诱其衷若妄指河
冰遂成王业误击金鼓仍启霸图也况体貌奇特仪表
绝人周太祖之钦明异其风骨齐宪王之聪察惮以非
常韦鼎一见以委诚赵公闻名而进女是以称 刘季

灵怪者不谋同词说中兴之应谶者往往偶语属周多
世故祸难荐臻始以后父之尊遂受托孤之寄骑虎不 …… (第 8a 页)
昔陆孟知中兴之微宣帝始重儒术李通称汉家之命
世祖专信谶文时好既行其流遂广故子云符命尹敏
伪言即其类也 高祖
少爱不经之谈遂好迂诞之说所
以王韶顺旨袁充取容赏溢丘山恩深江海岂不弊乎
又祥瑞者圣人之应也至若八百集 …… (第 10a 页)
中天子生成之物
岂足表太平之日显休明之辰而隋主好之意不能尽
遂令巧伪相半何其薄哉近石虎之有中原也伏心

自侪光武子女殁于淫昏文物尽于锋镝犹得厌六
马驾四辚燃连理之材煮白雉之肉若天道不惑应降
以灾由斯而谈断 (第 10b 页)
痛贾生恸哭岂喻斯悲自五胡竞
逐晋室东徙权寓江滨遂淹时代桓伐燕秦而不振刘
克函洛而还亡至于宋齐疆场侵蹙 高祖
蹑斯颓运有 …… (第 14a 页)
阳竟无所成得不补失民既劳止汔可小康昔勾
践之欲灭吴前为其政兵强国富然后用之一举而虏
夫差再举而霸中国 高祖
进不择将退不教民虽慕古
人安能有济孙子曰善战者前胜而后求战善胜者前
战而后求胜明者出师必前料敌岂可暗 …… (第 14b 页)
者至明者
也丧天下者至暗者也是以禹汤兴其功桀纣废其业
莫不得之者前主失之者后君逮兹梁室有异于此何
高祖
拨乱除残及身招于祸乱世祖复雠雪耻翻手 …… (第 16a 页)
   周书八柱国传论

萧何文史自爱惧秦法诛戮乃推奉 汉高
李通家传谶
术知刘氏当兴遂翊戴光武终而白水复禹中阳纂尧
方策以为美谈功臣仰其徽烈赵贵志怀忠义首唱大 (第 18a 页)
   三良论         李德裕
秦穆之杀三良诗人刺之矣春秋讥之矣今不复议唯
三良许之以死而前代无议何也且臣道莫显于咎繇
孝友莫盛于周公咎繇尚不殉于舜禹二后周公尚不
殉于文武二王三良讵可许之死乎如三良者所谓殉
荣乐也非所谓殉仁义也可与梁丘㨿安陵君同讥矣
焉得谓之百夫特哉昔荀息许晋献一(集作/以)言继之以

死君子犹叹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岂得以生同荣乐死
共埃尘以为忠也(集作/乎)晏平仲言君为社稷死则死之
斯言得之矣自周汉迄于巨唐杀身成仁代有髦杰莫
不显一身之义烈未有系一国之存亡唯纪信乘黄屋
以诳(蜀作/诈)楚赴丹焰而存汉数千年间一人而已汉祚
四百由(集作/犹)此而兴余谓 汉祖
封建纪氏宜在曹萧之
上报德未称良可悲也
   张辟强论 (第 2a 页)
扬子美辟强之觉陈平非也若以童子肤敏善揣吕后
之情奇之可也若以为反道合权以安社稷可谓不甚
悖哉授兵产禄几危刘氏皆因辟强启之向使留侯尚
(集作/存)必执戈逐之将为戮矣观 汉高(集作/高祖)
遗言吕后
制其大事可为谋无遗策矣以王陵有廷诤之节置以
为相谓周勃堪寄托之任令本兵柄况外有齐楚淮南
(第 2b 页)
   张辟强论

扬子美辟强之觉陈平非也若以童子肤敏善揣吕后
之情奇之可也若以为反道合权以安社稷可谓不甚
悖哉授兵产禄几危刘氏皆因辟强启之向使留侯尚
(集作/存)必执戈逐之将为戮矣观汉高(集作 高祖)
遗言吕后
制其大事可为谋无遗策矣以王陵有廷诤之节置以
为相谓周勃堪寄托之任令本兵柄况外有齐楚淮南
(第 2b 页)
石之固内有朱虚东牟肺腑之亲是时产禄皆匹夫
耳吕后虽心不在哀将相何必危惧必当忧伤不食自

促其寿岂能为将相之害哉 汉高祖
曰非刘氏而王者
天下共击之此虑属在吕宗矣何可背之厥年称制八
年产禄之封殖(文粹/作植)固矣若平勃二人 …… (第 3a 页)
则存不利必亡者邪与其不忠则彼三侯者(谓淮阴侯/淮南王曲)
(逆侯/是也)未可免鼎镬之诛刀锯之刑也是 高祖
斩之果不
为当噫汉之初立未为无人当固(集作/丁公)就刑未闻有一
言而戾者将固之命邪(集作/也)悲矣 …… (第 6b 页)
   周昌相赵王论
夫刚柔之分在乎性得失之机系乎用苟刚暴则胜柔
柔久则胜刚物之常理也或用之以刚处柔以柔处刚
其机必得矣如以刚处刚以柔处柔其机必失矣周昌
之性刚也吕后之性刚也 汉高
以百岁后以赵王如意
为忧故辍昌相赵呜呼 (第 7a 页)
汉高
之意非逞志于一时纳虑
于一諌而相昌乎不然何其用之失也如以昌之刚足
固赵国则赵王之兵甲能当汉乎是不可一 (第 7a 页)
也如以昌

之刚足固赵王则吕后之徵王特一邮夫之力耳足不
可二也如以昌之节足以存赵不过乎死死则赵王就
徵耳是不可三也卒使百岁之后如意冤戮周昌愤死
惜哉 汉祖
未崩前以周勃统南军以昌领北军以陈平
为谋主则吕后之命(集作/令)产禄之谋不能当大难而不
回秉大节而不 (第 7b 页)
   豪侠论
袁盎汲黯皆豪侠者也若非气盖当世义动明主岂有
是名哉袁盎曰缓急人所有故善剧孟匿季心(英华作/布非)
汲黯好游侠任气节故乃善灌夫所以知其然也余以
(集无/此字)斯言岂𢓺妄发扬子所谓孟轲之勇类于是矣夫
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
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所谓不知义者感匹夫
之交㨿(集作/校是)君父之命谓贯高危 汉祖
者是也所与(集/作) …… (第 12b 页)
   君(集作/臣)子论
士之有气志而思富贵者必能建功业有气志而轻爵
禄者必能立名节二者虽其志不同然时危世乱皆人
君之所急也何者非好功业不能以戡乱非重名节不
能以死难此其梗槩也好功业者当理平之世或能思
乱唯重名节者理乱皆可以大任平澹和雅世所谓君
子者居平必不能急病理烦遭难亦不能捐躯济危可

以羽仪朝庭润色名教如宗庙瑚琏园林鸿鹄虽不为
人常用而自然可贵也(此谓王濛刘/真长之俦)然世亦有不拘小
(集作/疵)而能全大节者如陈平背楚归 汉汉王
疑其多
心令护诸将又疑其受金可谓不能以名节自固矣及
功成封侯辞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 (第 14a 页)
汉高祖
曰若子可
谓不背本矣其后竟诛诸吕以安(汉集作/刘氏)汉比(集无/此字)
世宰相上官仪诗多浮艳时人称 (第 14a 页)
   隋对女乐论       来 鹄
隋儒林有说高祖谓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否杨素
以下莫知所出遂言无之房晖远进曰臣闻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此即王者房中之乐著于雅颂不得言无隋
文悦噫而史不刋者朝与职俱无人也夫秦齐晋皆有
女乐由余去孔子行锡魏绛之谓也 汉祖
唐山夫人能
楚声又旧云祭天用女乐魏武有卢女能鼓琴特异于 (第 11b 页)
   七庙议         张齐贤
议曰昔孙(会要/作荀)卿子云有天下者事七代有一国者事
五代则天子七庙古今达礼故商(一作/尚)书称七代之庙
可以观德祭法称王立七庙一坛一墠王制云(会要/作曰)
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莫不尊始封之君

谓之太祖太祖之庙百代不迁祫祭之礼毁庙之主陈
于太祖未毁之庙主皆升合食于太祖之室(会要/作庙)太祖
东向昭南向穆北向太祖者商之玄王周之后稷是也
太祖之外更无始祖但商自玄王已后十有四代至汤
而有天下周自后稷已后十有七代至武王而有天下
其间代数既远迁庙亲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
序尊卑不差其后 汉高
受命无始封祖即 (第 4b 页)
高皇帝
(第 4b 页)
太祖
太上 (第 4b 页)
高帝
之父立庙飨祀不在昭穆合食之列 …… (第 4b 页)
为尊于 太祖
故也魏武创业文帝受命亦即以武帝为
太祖其高祖(会要/作皇)太皇处士君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
合食之列晋宣 …… (第 5a 页)
有不得全事于七代之义也孝和皇帝有中
兴之功而无后嗣请同殷之阳甲汉之成帝出为别庙
时祭不亏大祫之辰合食 太祖
奉睿宗神主升祔太庙
上继高宗则昭穆永贞献祼长序礼也此万代之典敢
不飏言谨议  一作皆旧唐书志
    (第 14a 页)
               长孙无忌(许敬宗/同议)
议曰谨按礼记祭法云圣王之制祭祀也(旧唐志/作功)法施于
人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禦大
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又云尧舜禹汤文武皆有
勋烈于人及日月星辰人所瞻仰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准此帝王合与日月同例恒加祭飨议在报功爰及隋

代并遵斯典其 汉高祖
祭法无文但以前代迄今多行
秦汉故事始皇无道所以弃之 (第 2a 页)
汉祖
典章法垂于后自
隋已上亦在祀例伏惟大唐稽古垂化网罗前典唯此
一议(一作/礼)咸秩未申今新礼及令无祭先 …… (第 2a 页)
配祭 高祖
于长陵以萧何配又按新礼孔子为先圣颜
回为先师又准贞观二十一年诏亦以孔子为先圣更
添左丘明等二十二人与 …… (第 2b 页)
祖太武皇帝躬受天命奄有神州创改制物(文粹作创/改旧物)
体元居正为国始祖抑有旧章昔者(文粹/作有) 汉高帝

(第 8b 页)
太祖
皆以受命例并配天请遵故实奉祀 (第 8b 页)
高祖
于圜
丘以配昊天上帝伏惟太宗文皇帝道格上玄功清下
渎拯率土之涂炭布大造于生灵(唐书作协天/造于上灵) (第 8b 页)
   赏旧左右议
议曰昔晋文反国爰议从亡之赏汉皇定鼎先说入蜀
之功太宗兆协大横未忘代邸之旧光武符膺赤伏犹
念颍川之勤此一霸三王名高前代岂溺情于近习曲
私于一物哉盖理有必然义不得已也书曰人惟求旧

左右等攀附鳞翼多历岁年入参社稷之守出为羁绁
之仆冒犯锋镝契阔险难或力尽鞍甲(一作/马)恩泽莫沾
或身没战场子孙未录群议不息实由于此今时来有
运天门已开故攀桂(疑作/击柱)之欢未绝积薪之叹尚深若
不申此大通(疑/)考之群望介之推高洁犹未免言臣等
虑不及远辄申狂瞽伏惟深察悚慄谨议
    汉高祖
伪游云梦议    高 参
(第 3a 页)
汉高帝
伪游云梦以擒韩信果哉其智足称也予 (第 3a 页)
以为(文粹/作谓) 汉祖
不思弘远之规而务一时之计于是乎
失政刑矣圣人贵正不贵幸与律不与臧昔者明王五
载一巡狩令(文粹/作合) …… (第 3b 页)
诛放天下必以为戮不辜矣夫刑一人使天下知其罪
则服赏一人使天下知其贤则劝若赏而不劝刑而不
服尧所不为也 汉祖
不能斟酌古典卒用陈平之言执
信而归于京师一二年间韩王信反马邑赵相贯高谋
柏人陈豨反代地彭越黥布卢绾之 (第 4a 页)
               吕 温
我二后受成命抚兴运转坤轴撼乾枢鼓元气而雷域

中腾百川而雨天下云收雨霁如再开辟荡荡焉与太
极同功贞观十七年太宗以功成理定秉为而不有之
道让德于祖考推劳于群臣念匡济于艰难感风云于
畴昔思所以摅之无穷乃诏有司拟其形容图画于凌
烟阁者二十有四人盖象乎二十四气之佐天生物(文/粹)
(集本无/此二字)昭勋德也昔者舜以九官(文粹作/五经)致理周以十
乱反正 高皇(文粹/作祖)
以三杰祚(二本作祚/或作祚)汉光武以二十
八将中兴若夫错综勋贤牢笼今古雄四代而高视者 …… (第 8a 页)
   李英公绩

横流莫极大乱无象英公杰出应运为将与楚楚霸与 汉汉王
天时人事随我所向长蛇纵蠹(王世/充)东㨿河洛
婪婪封豕(建/德)来济同恶虓(二本/作号)吼连声如雷如 (第 14b 页)
霆万里
震惊时维英公谅我太宗斩豕以钺取蛇于穴群秽殄
灭乃定九鼎乃开明堂奄有大邦金甲同光告成于皇
(太宗献捷于 高祖
与/绩擐金甲为上下将)皇业用昌帝命英公北伐猃狁雷
鼓殷殷旄头几殒扫雪(文粹/作云)黑山布唐阳春五原草 (第 14b 页)
   成王刻桐叶封虞
虞叔百里居河之汾帝刻桐叶天书掌文礼以成德乐

以歌薰天子无戏唐其有君
    汉高祖
置酒沛宫
游子思旧来归沛宫还迎故老更召歌童虽欣入沛方
念移丰酒酣自舞先歌大风
   汉武帝聚书
献书 …… (第 4b 页)
    乐生
明明昭王文武乐君君臣相趋龙变云蒸既佐弱燕削
耻南伐风驱云鼓齐国瓦裂吊厥罢人旌其故节宗彝

乐器归献燕阙化弱为强摧坚俾折镇以仁义期之感
悦梁赵屏风秦楚弭节天厌诸姬燕不可扶昭王不席
乐生道孤谗行将换齐复为都季命邻君君告谋燕痛
词而泣义贯于天劲飙遐举摄辔将奔赵王惭羞故国
获存赫赫 高皇
戎辂北辕徘徊赵墟封其子孙遗风可
师名教之源
    谢文靖
在昔符秦将霸晋邦百万雷行饮马竭江江淮岌业 …… (第 12b 页)
   新城三老董公赞(并/序)    皮日休
在汉之取天下也三杰而已矣萧何苦民力以给兵输
韩信杀民命以骋战功留侯设诡策以离秦项当其时
未闻以仁义说于君者而董公乃谕之以丧义帝至使
天下宗汉者为其丧义帝也夫 汉祖
以曹参虽有攻城
野战之功不如萧何也信矣哉至于苦民力杀民命设 (第 20a 页)
诡策反不若董公之功也哉如 高祖
为天子以公为师
友行其道于时其利可知矣公之道已行于汉而不睹
封赏之礼又当时史氏无一字以褒之因为赞以旌 (第 20b 页)
   虎牢关铭(并序/)      贾 至
天地定位三(一作/山)川㨿其极王侯设险虎牢拥其要扼
(一作/振)之以五岳维嵩崒焉迫之以四渎洪河突焉宜其

咽喉九州阃阈中夏赞经纶之攻拒却欃枪之陵暴若
乃金火代变山河分裂胁从力争义散约解时则 汉祖
守之以临山东坐清三齐强楚踯躅而不进及夫隋氏
失驭中原版荡封豕荐食龙战玄黄时则太宗㨿之以
拒河朔克擒丑 …… (第 4a 页)
坤下拒在离旁昏恃以灭圣凭而王峥嵘豁呀孟门相
向伊昔 汉祖
戡秦统周勍敌相及此焉淹留终夷海春
遂割(一作/复)鸿沟乘舋而东奄有九州隋氏败绩黎人难
阻帝命太宗陈师 …… (第 5a 页)
   古函谷关铭(并序/)     独孤及
王者建邦经野观象立极于是有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故封略土宇守在关塞山川丘陵为之城池天作崤函
俾屏京室崇山回合连冈丛倚长河屈盘万里来束崖
奔岭蹙谷扼溪斗崛起重险为秦东门截函夏于阃域
锁天府于户牖外扼八州之咽喉故百二形焉内拥六
合之奥区故霸王出焉当其中(集作/周)原鹿骇战国猬起

嬴氏建瓴山东择肉宇内持戟百万连衡此关是时也
开门而九国师遁振策而二周鼎入奄有大宝遂吞中
国洎(集作/及)江返秦璧天祐汉祚 高皇帝
提剑而起以遏
乱略斩白帝绁降王举汉中平咸阳廓金城以建都活
万姓以(集作/于)三章取威定功此焉是保粤若 (第 6a 页)
日失其序独寐寤宿永怀槃涧之人藏器待时未射高
墉之隼唐祖龙飞天宇鹤板岩林授公右千牛录事黉
闬之恩旧也 高皇
邑子既与卢绾同衣世祖学徒则有
严陵共宿久之以公事免为巂州法曹又历循州河源
滑州灵昌二县令克已为政蛮貊 (第 4b 页)
之大人徒之多而陈生以简靖辅其理斯固难矣 汉高
尝诏天下凡以战得爵土(汉作书/七是)大夫公乘巳上令
丞与抗礼故为吏益难今天子崇武念功与汉初相类
分禁 (第 11b 页)
   新修四皓庙记
国之所以病者在乎名分差赏罚谬贱妨贵孽代宗河
决树颠可拱而俟夫圣人作则必建皇极叙彝伦植礼
为防坦顺为路使尊有定位下无觎心春秋垂子贵母
贵之文年钧德钧之说侄娣审于左右文质殊其后先
等威著明条贯纤悉选师保以教之设疑丞而辅之春

诵夏弦一物三善故刑于寡妻文王之所以正家道也
抗法伯禽周公之所以致颂声也昔申后黜而小弁赋
子朝宠而王室乱献公从筮晋祀如线楚建遇谗芊姓
累棋列于格言垂作殷鉴 汉高皇帝
提三尺剑奋布衣
夷秦剪项南面而帝及乎疏孝惠私赵王本根一摇海
内失望向使安车空驾羽翼不来蹈金寒玦离之踪 (第 11b 页)

母爱子抱之计四百之祚岌乎殆哉非四公之高名不
能割 汉祖
肌肤之爱非留侯之奇策不能振大贤金玉 (第 11b 页)
其阻故 汉高
因焉以定楚项之难玄宗幸焉以销阳九
之变蜀王无道惠文伐之公孙僣号光武灭之由是而
言则剑门之险所以助顺不 (第 4a 页)
走呈祥肖翘遂性在宥天下二十有七年夫文思
光被陶唐之盛也憯怛忠利虞帝之教也亹亹穆穆周
文之业也聪明神武 汉祖
之烈也穷(诏令/作包)古先之大律
极帝者之上仪方将扈升介(文粹/作崇)邱待(诏令/作侍)检玉谍(集 (第 6a 页)
   玄宗大明皇帝哀册文   王 缙
维宝应元年岁次壬寅建已月五日玄宗至道大圣大
明孝皇帝崩于神龙殿旋殡于太极殿之西阶粤以宝

应二年三月甲辰朔十一日将迁座于泰陵礼也象物
已设仙驭将飞空闻脱屣无复求衣孝孙皇帝亲临遣
奠意延晷刻向池綍而涕流想山园而心恻九天兮无
所一往兮何极感贻美于孙谋俾述事于祖德其词曰
天厌隋乱中原无主人归唐德上帝是辅以圣易暴兴
文继武义冠殷汤威包 汉祖
仰膺历数光宅区宇(文粹/作宇)
(通/用)惟皇得一承帝(文粹/作乾)嗣五赫哉厥初万物斯睹景龙
之际乾 (第 6a 页)
于其言岂得苟而巳乎
若云二字非三代两汉之规则又异乎愚所学者夫威
烈慎静(史作/靓)周王之谥也文终文成 汉祖
之佐命也霍
光为宣成孔光为简烈中代之勋德也刘宽为昭烈杨
赐为文烈东郡之鼎臣也安谓其无二字哉况文之为 (第 8b 页)
则招谏之道劝矣晋文表绵上之田则志过之名立矣 汉高
护信陵之冢则尊贤(一作/义)之风著矣夫徵扬(三字/一作)
(未若/激扬)大教庙食众贤上以兴天地之经次 (第 3a 页)
家业拥事初事用皇极 高祖
以援其(疑/)拨乱伏紫气以
登三太宗以端拱继明自黄离而用九皇上缵乾坤之
令业振文武之英风太阶平而百度 (第 6a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