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不足为远朋道。近得朱子全书。置之床头。未知曾或经览否。此是康熙时学士李光地等所纂次。盖以论学论理。经 史道
统。排列门目。而杂采大全语类。分配属比。以便考据。其中琴律说。尺寸勘正颇详。对校见行乡板。讹谬非一。 (第 390L 页)
   瓮津李县令(磝)江陵人也。与余有旧。邂逅黄岗。乃以诗卷苦索余诗。次卷首西京近体韵以赠。
   纳清亭。用黄洪宪 天使韵。
   用熊化 天使韵
   用 史道
 天使韵
   云兴馆。再用 史道
韵。赠同行李而实令公。
   再用纳清亭近体。以赠静春。
   登统军亭
   统军亭。次曹汝益丙午年近体韵。
   有怀汝益。(时汝益在京。)
   对话金文吾。别后有怀。复用春字韵。
   复用 史道
韵。遣兴二首。
   复用前韵。寄洛中友。(三首)
   统军亭席上。郑士和(浃)诵其早春所题。因次其韵二绝。
   复用 史道
韵。奉呈远接使行轩。
   续题近体一首。呈座上。
   郑士和惠寄唐笺六幅。戏呈一绝以谢。
  
云收丹壁玉屏古。风撚苍松琴韵幽。喜见轩楣腾彩笔。快如鹰隼出华鞲。巡檐未忍忙归去。为辍严程故故留。
史道 
天使韵
严程日驰百十里。忽见官亭映涧水。清辉迥绝谢眺句。妙趣难传伯牙指。真同靓妆适淡浓。恰似端仪调野 (第 418L 页)
史。疏慵久废铅椠功。握管吟哦自今始。
云兴馆。再用 史道
韵。赠同行李而实令公。
有智无智较几里。观君海者难为水。同行尽日澹相对。意会已叶峨洋指。高词不让媲苏 …… (第 418L 页)
美文吾甫。分携在上春。江云几番暮。关月四回新。悦子持风栽。怜余保拙真。相逢忽漫处。朝雨浥轻尘。
复用 史道
韵。遣兴二首。
非心爵禄慕百里。亦有闵子逃汶水。哀哉俗子汩末流。失其肩背养一指。后车犹可戒前车。覆辙 …… (第 419H 页)
已困杯心凸。一曲阳春和末由。
攻苦曾焚几斛油。功名身外本来浮。弊衣狐貉君何憾。千百人中一仲由。
复用 史道
韵。奉呈远接使行轩。
西坰词源阐锦里。大雅汪汪鸭江水。舒为沦涟鼓为浪。 (第 419L 页)
。 上使之次韵。张公见之。惊叹曰。东方有文章矣。张公藻鉴之明。亦如此。奇哉奇哉。
中庙朝。诏使唐皋, 史道
出来。远接使李荇,从事官郑士龙,苏世 (第 149L 页)
 王懋竑白田杂著几为几卷。市肆中当有之。而向亦求而未得。前后托人求之而终未见焉。此公之笃实精博。并无门户之见。最所钦服。而恨未见全书耳。
与沈仲复秉成
仲复尊兄知我。徐汉山袖致我兄书。有几番会合。其乐可知。弟独烦劳梦想。可曾俯念语及娓娓否。敝邦朴贞蕤名齐家。曾于燕邸别李雨村归蜀。有诗曰蜀客题诗问碧鸡。韩人骑马出黏蝉。相思总有回头处。江水东流日向西。今弟每眷斜日落月。未尝不怅咏久之。及汉山到京。此情尤不禁悬悬也。

应有答信。凡诸近禧。姑不更请。去岁呈谈草。其果蒙诸君子肯赐回答。是为天涯如面之资。不比循常平安字往复耳。一开此式。其于经 史道
艺。质问叩辨。为益不少。吾侪只以情好系恋。汎汎寄平安语。亦复何补于朋友之乐。幸念之念之。弟近状公私滚 (第 486H 页)
持心则虽千万人不能夺。然后可矣。此皆公自得之实也。公于荣利闻达。泊然无所求。而积累之久。士望蔚然。御 史道
伯。交章荐之。癸卯。始拜崇灵殿郎。明年。尹相国蓍东。以本邑倅还。筵白公出于三忠之家。博学笃行。为西州 (第 356H 页)
迪等八人。纠义旅鏖杀贼。捷书连报于 行朝。义声遂振于一国。自行朝并授堂上堂下职。后在 肃英两朝。因御 史道
伯状启。特赐祠额。又宣恩侑。酬报之典。可谓至矣。但以若巍杰之功。赠诰之止于参议与正郎。宜乎州人之击节 (第 207L 页)
   钓月堂
   次南海东轩韵
   次大丘东轩韵
   琴鹤楼。呈主人崔允孙。
   次上使韵(天使唐皋, 史道
之来。余以校理陪从。)
   送两使口占
   清道清德楼。次诸公韵。
   次寿亲诗(李公贤辅为安
讷老。文章华国敌唐公。当时五子今谁在。只有林泉一灌翁。
   
(岁辛巳。诏使翰林修撰唐皋,副使兵科 给事史道
来。余与昆阳郡守黄㻶,忠州牧使朴祥,礼基郡守文▦,昌院正曹伸隶馆伴厅。余因补馆职。不数年。礼基卒于官 …… (第 472L 页)
   
(国朝曾并昆明南海为昆南。置知郡治。昆明又改为海阳县。令治金阳。寻皆析之。今阅壁上床字韵。因思丙寅谪客满于此乡。金政丞诠以大司成幽于围篱。有龙涎一水淹归棹。龟息千年耐卧床之句。盖用是韵也。余闻于传诵。不见全篇。后之君子如得之。书以上板。是吾愿也。)
次大丘东轩韵
地理居中七十州。试尝风土好林丘。山排闼入不须斥。吏抱牍来挥使休。词有阳春高寡和。楼生冰雪暑无忧。诸君异日皆青出。惭愧冬烘与久留。
琴鹤楼。呈主人崔允孙。
客来无日不楼居。文酒谈锋一月馀。公岭云开堪柱笏。琴湖水落可观鱼。已看一叶潜凋井。旋觉新凉暗入墟。雨足今年将大稔。正宜从此返田庐。
次上使韵(天使唐皋, 史道
之来。余以校理陪从。)
楼倚沧江万丈浔。曾经华使几登临。山从极浦堆青黛。水带斜阳浸紫金。风定更无吹细 (第 485H 页)
。贱王尊伯。计功谋利。更不可听。是其验也。此未必尽出于东莱。然亦是东莱自有些拖泥带水。致得如此。此宋 史道
学传。所以不载吕东莱也欤。善乎。辥敬轩之言曰。圣贤专以为己之学教人。而犹有为人者。况以科举为人之学教 (第 28L 页)
所检理得许多功役。以克就斯文之传否。区区甚有恃焉。钟吟病丘樊。志气销歇。万念俱颓。百丑交集。不堪为贤 史道
也。承喻一言终身。可谓刮龟无毛。惭汗不知为对。惟即事求是。实心践行。至所望于吾党诸君也。来月间或可一 (第 230L 页)
中朝使翰林院修撰唐公皋, 兵科给事中史公道。
称我曾王父容斋先生。为吟坛老将。况斯集一编。又是公喜易时绝笔。砺城君宋公寅。为之手写。留守韩公㞳。锓 (第 527L 页)

高彦明。译者也。余出身肄华语。故高有时来见我。高言曾见李和宗则李谓昔于辛巳年。 嘉靖登极诏使唐皋 史道
出来时。俺以别通事答应。一日远接使容斋李相国令通官问于唐太史曰。方今海内文章谁为第一。太史曰李梦阳其 (第 369L 页)
丧。年二十五而卒。祖讳禋。自髫龀时。已有神童之号。及长。以诗史鸣世。其舅容斋李公荇。为傧使。迎唐皋, 史道
两诏使。(正德辛巳。容斋公以文衡膺选。) 启请公为制述官。人皆奇异之。外祖曾著东国史评四册。又有所著 (第 71H 页)
愁州妓锦娘年十三。有才貌。伯春过。赠诗留后约。余问曰。汝欲随我乎。随主人令公乎。待御史乎。对曰。待御 史道
矣。因大噱。呼韵戏题。)
愁州夜。同子文,季毅及儒生辈属酒评妓。呼韵口占。
不悔儒冠谩误身。天涯此会 (第 421H 页)
心地刻苦工夫八字于书衣。或座隅。拱嘿而观省焉。时余于此学。尤所昧昧。不知其所以如此者何样工夫。及见宋 史道
学传。乃知其八字是黄勉斋入德之门也。其后八九年间。余亦不为无意于古书。与之讲劘。而亦未尝不自愧志力之 (第 293H 页)
 在木觅山北。
走兽不离山。栖鸟必归林。士也读古书。岂无丘壑心。市井穰穰宜近利。衣冠自古居闲地。试看国朝名宰相。强半楼台傍山翠。翼平故宅栖半峰。(翼平府院君权揽居南山北麓。称后凋堂。)孟氏幽居邻万松。(古议政孟思诚居白岳南麓。)琵琶亭自东岳老。(礼曹判书东岳李安讷诗坛在墨洞。)清风溪属仙源翁。(左议政仙源金尚容所居。)芝峰在东郊。能以诗书杂耕农。(吏曹判书芝峰李睟光居紫芝山下。)林塘在南郭。还从畎亩起垣墉。(右议政林塘郑维吉居青坡。)下至挹白堂(昏朝领议政朴承宗子自凝挹白堂。在双林洞。)在山楼。(清城府院君金锡胄别业在会贤坊。)亦在都人指点中。缙绅如今足一慨。总避山林入阛阓。日出人间事锥刀。争利争名几百辈。可惜南山青鹤洞。议政书屋今安在。(右议政容斋李荇书屋。有 天使唐皋, 史道
所题诗。)翠崖丹壑寂无人。吾欲残年去种菜。
燕子楼
 在南部明哲坊训鍊院傍。
京城恶少恶难制。到处逢 (第 274H 页)
则忧发于形。激之使愤悱。奖之使兴起。以望其日迈而月征。虽小子未尝负笈受句读。而先生之诲我也。自坟典子 史道
书贝经。祖先门户之勤苦。古今国家成败旺衰之故。与夫牛李之是非。洛蜀之相倾。必使博识明辨。择之而后行。 (第 367H 页)
处引将去。来谕云云。恐亦说得太快矣。经 史道
场。无入不自得。话头带来侮弄意。平日敢与抗之之意。终亦消不得。切呵切呵。
与圣登
秋来。令候崇护万重 (第 365L 页)
整曙钟催。相率追趋御史台。日向诸司监事罢。时从大礼押班回。偷閒适会流金节。乘兴堪浮太白杯。报尔传神良 史道。
不妨兼写玉山颓。
金别坐深源(海寿)。罢官归乡书赠。
一官憔悴世途非。南郭今朝匹马归。无恙故山薇蕨味 (第 51L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