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时段
朝代

總集類
別集類
寂灭非性也道不外乎人伦
日用而功利词章非道也所谓得六经之精微而继孔孟
之绝学又岂汉以后诸儒所可及欤宋 史道
学儒林釐为 (第 7b 页)
复著
人物备志善恶皆录盖将以私备法戒且示后人惜其
未脱藁也其在礼部时署清务简尤留意程朱正学尝
考正宋 史道
学传进程氏门人吕公大临谓其深潜缜
密当不在刘李尹谢游杨之下又以程氏师友渊源朱 (第 38a 页)
  答徐健庵先生书
伏处荒城惟惧涉奔竞之迹数年来不敢以只字入都
门故虽知己如先生殊觉落落然高山景行则固靡刻
不在胸臆间也窃禄一方无寸绩可道惟硁硁一念犹
然故我今已行年六十头须尽白将来退老当湖之浒
整理书生旧业不敢复问当世事矣辱赐群书展卷伏

读珠玑满目俗吏胸襟为之一洗至蒙下询 明史道

传陇其向虽好窃窥先儒绪馀然自汨没簿书以来久
矣茅塞何足以议此间尝见张武承读史质疑云 (第 11b 页)
明史
学传可以不立初甚骇其论潜玩味之觉此言非孟
浪尝窃因其意推之史有特例后人不必尽学如司马
迁作孔子世家所 …… (第 11b 页)
而世之儒者以为道学之外别有一途可以
自处虽自外于道犹不失为儒遂有俨然自命为儒诋
毁道学而不顾者不知宋 史道
学之目不过借以尊濂
洛诸儒而非谓儒者可与道学分途也今若合而一之
使人知道学之外别无儒者于以提醒人心功 (第 12b 页)
熟极生巧直达中不能无倒均一倒法变化种种不
同亦犹是也作者亦不自知其然
公诗用事之妙如玄元庙诗世家遗旧 史道
德付今王
花下饮诗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曲江诗短衣匹马
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对月诗牛女漫愁思秋期犹
(第 29a 页)
。咸有述作。庶
几圣贤。其于斟酌典谟。表章微绝。曾不能触其藩篱者也。
魏晋之际。夫何足云。中原板荡。 史道
息矣。然国于天地。有
与立焉。苟能宅郊禋。建社稷。树师长。抚黎元。虽复五裂山
河。三分躔次。规模典式 (第 02a 页)
名未达。以故不闻。非直以一时取笏为谅也。太史迁死。退
之复以 史道
在职。宜不苟过时日。昔与退之期为史。志甚
壮。今孤囚废锢。连遭瘴疠羸顿。朝夕就死。无能为也。 (第 05a 页)
  汪 思直𨽻婺源县人 王三锡山东曹州人
  史于光福建晋江县人 陈 沂南京太医院人
  邝 灏直𨽻任丘县人  史 道
顺天府涿州人
第三甲
  刘 穆山西临汾县人 杨士云云南太和县人
  张 星广西桂林中卫人 萧与成广 (第 3b 页)
漏露,使痈疽决溃,为国生梗。(《蜀志·刘焉传》注引《汉灵帝纪》)

少帝
  帝讳辩,灵帝长子,养于 史道
人家,谓之史侯。中平六年四月即位,改元光熹。八月改元昭宁。在位六月,董卓废为弘农王。

以袁隗为太
(阙四字)或堕不止陷(阙)复为民害。永元七年十月,南安长右扶风(阙)仓壬君(阙)民兴利除周,遣掾何 童史
道兴,与有秩(阙)道家(阙)因民力(阙)崖平碓,及泊潭山(阙)格通达平直,广大道(阙)长及畸(阙)灰 ……政、杨莫,丞汁方阝王卿江元尉绵竹杨卿,椽杨弘,主泊山史(阙)易,子(阙)永元八年四月十日,兼户曹据何 童,
史道兴造书崖,师朱仲、王回左(阙)(阙二字)炅皆富昌(阙三字)明下立(阙四字)驯孝(阙四字)王前南
,寻其始终,周孔之教,尽在中矣。为国足以致安,立身足以成名,质略易通,寓目则了,虽言发往人,道师于此 。且
经史道德,如采菽中原,勤之者则功多,汝等可不勉哉。(《晋书·凉武昭王传》,又《十六国春秋》九十一。)
  台郡兵事尚未能剋期告蒇,将领互相观望;维知催索饷需,锐气索然,馈运难以接续。计彼间文武,除吴提督、曾总兵、曾副将外,又有区道、 史道
、洪道等彼此势不相下,议事之人多而任事之人少;所谓谋夫孔多是用不集也。 (第 82 页)
史道
虚浮夸诞,好为大言;前在闽时,数数以兵事相干。弟知其不可近,已谢绝之矣。频年涉历军事,于用人一事颇尝 …… (第 82 页)
  吴鸿源顿兵南靖、二重沟以攻坚为事,与北路声息不通,舍利就钝;北路之兵亦不能迅克彰化、斗六,遥遥相望,蒇事何时?以局势而论,似宜于中路著手。林镇军文察尚似能战,其弟文明闻亦勇敢;所部勇丁多山内人,若乃弟能从山内杀出、密庵从外冲入,则中路可通,南北之贼可画为二段,奏功较易。不知渠能任此否?若此著不能行,则吴军之阻于二重沟者,祇可择要加修沟垒,以固守为主。而挑选锐卒时出雕剿,断其接济、绝其援应以困之;然亦旷日持久之局矣。 史道
所言『诸将皆泉州人,与漳之气类不合,自宜于漳州籍之将备物色数人前往』;幸公留意。延、邵游匪此堵彼剿, (第 83 页)
也。既嫉其侄猿亭寿城为士类所尝好而重以诗讽己则诬而杀之。又欲因公诗中伤。其僚适止之乃免。秋 天使唐皋 史道
颁敕且归。各献诗告别。 上 (第 423L 页)
。以證考使使湖岭。辛巳。升资宪大夫工曹判书。迁议政府右参赞。以远接使。傧登极诏使。诏使翰林修撰唐皋, 给事中史道。
皆正士有文章者也。与公相得欢甚。迭相酬唱。称公为吟坛老将。癸未。为左参赞。 王世子行入学礼。公以博士 (第 382L 页)
轼传(一作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 〇黄干受业朱熹。熹卒。讣闻。干持心丧三年。(宋 史道
学传。)〇许文正公衡薨。蒲人王楫。衰绖赴葬。(汪琬云。)〇韩择奉卒。(深于礼乐者。)门人为服缌麻者。 (第 333L 页)
 

十七年。李椿年免丧还朝。复言两浙经界已毕者四十县。其未行处若止。令民户结甲。虑形势之家。尚有欺隐。乞依旧图画造簿本。所差官覆实先了。而民无争讼者推赏。弛慢不职者劾奏。皆从之。〇光宗绍熙元年。知漳州朱熹奏言。经界最为民间莫大之利。绍兴已推行处。图籍尚存。田税可考。贫富得实。诉讼不繁。公私两便。独漳,泉,汀三州未行。细民业去税存。不胜其苦。州县坐失常赋。日朘月削。臣不敢先一身之劳佚。而后一州之利病。窃独任其必可行也。然行之详。则足为一定之法。行之略则适滋他日之弊。故必推择官吏。委任责成。打量亩步。算计精确。攒造图帐。费从官给。随产均税。今欲每田一亩随九等高下。定计产钱几文。上乃谕辅臣。令先行于漳州。诏漕臣陈公亮。同熹协力奉行。宋 史道
学传。朱熹于光宗初。改知漳州。常病经界不行之害。会朝论欲行泉江(一作汀)漳三州经界。熹乃访事宜择人物 (第 169H 页)
州。又徙汉州。尝宴客开元僧舍。酒方行。人欢言佛光见。观者。相腾践。不可禁。珦安坐不动。顷之遂定。(宋 史道
学传。)
程伯淳为鄠县主簿。南山僧舍。有石佛。岁传其首放光。远近男女聚观。昼夜杂处。为县者畏其神。莫 (第 555H 页)
皆聚于亭之在(一作左)也。其右为挹灏楼。在城东门上。又南去五里许。有井田之制存焉。则亭之右也。(又有 史道
诗。)董越朝鲜赋云锦绣峰。远接龙山之兀兀。浮碧楼。下瞰浿水之滔滔。麒麟尚馀乎。石窟。驼羊半弃于山腰。 (第 386H 页)
。使其二子从游焉。松。私淑杨时。托其子于所善胡宪,刘勉之,刘子翚。有宋之大阐儒学。寔二人之功也。然宋 史道
学儒林。不为珦,松立传。大是缺典。故取其行状。别立二传。
艺文志。书名之错缪。卷数之讹缺。撰人之舛误 (第 297H 页)
。黄鹄语钿筝。兰桂香风发。楼台晚景晴。合欢鹦鹉勺。行乐凤凰笙。巫峡朝云暗。缑岑夜月明。楚琴调旧曲。秦 史道
前名。揽带娇无力。低鬟笑有情。舞腰纤哂柳。歌舌绛羞樱。艳曳双飞燕。间关百啭莺。只谙来去易。谁信别离轻 (第 239H 页)
物之内。独嗜书者。趣在言外。余与君敬无一日之叙。而喜为之题其轴者。得其趣于言外也。
摭史俚唱跋
诗与 史道
通为一。史劝惩。诗亦劝惩。诗亡而春秋作尚矣。后世之得其例者。有杜甫诗史。此作诗者之司南也。史有官诗无 (第 77H 页)